快遞末端存難題 菜鳥驛站推廣多元快遞服務

2020-12-16 中國網

免費保管包裹,探索自主可選

快遞末端存難題 菜鳥驛站推廣多元快遞服務

快遞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一部分,也是商業服務重要的基礎設施,躋身新經濟的代表產業之一。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超635億件,已經是10年前的27倍。但快遞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末端壓力。

一邊是不斷攀升的快遞派送量,另一邊是辛苦奔波但人手短缺的快遞小哥,曾經的挨家挨戶上門服務難以完全保障,快遞最後100米難題亟待破解。

面對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自提櫃、專業代收點由此產生。為解決快遞員通知難、上門難等末端難題,在行業內,菜鳥驛站率先推出免費存放包裹、派送前「知心選」、消費者在線設置是否放驛站等方式,探索推廣消費者快遞選擇權,帶來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務體驗。

■快遞員人手短缺 上門派送壓力增大

多年來,中國快遞行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量超63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增速是全國GDP增速的近4倍,快遞業務量規模連續6年居世界首位。快遞行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成為傳統電子商務和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型業態快速壯大的重要支撐力量。

中國快遞協會發布的《中國快遞業社會貢獻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全國快遞企業日均服務消費者3.5億人次,靠快遞遞送的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超過8.5萬億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20.7%。

快遞行業的飛速發展,讓行業對快遞從業者產生了龐大的需求,但快遞員數量卻一直處於短缺狀態。人社部7月21日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顯示,營銷員、快遞員、餐廳服務員成為最短缺職位。

快遞員之所以遇到短缺的難題,和快遞員的職位特點分不開關係。這種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性工作需求量大,但由於工作時間長,配送壓力大,快遞員已然成為高壓職業。調查顯示,我國快遞從業人員每天工作8至10小時的佔46.85%,每天工作10至12小時的佔33.69%,快遞員工作已處於較為飽和狀態。

根據有關研究,快遞員供給不足現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目前全國快遞日均配送量達2.5億件,按照目前的配送效率計算,2021年後快遞員的缺口將在100萬人左右。

從目前快遞員的工作強度來看,一般每天的派件量在200件左右,即便是不吃不喝連續14個小時不間斷派送,平均不到5分鐘就要送出一個快件,這還不包括派送途中的交通時間。

不僅時間不夠用,快遞員的派費收入也不容樂觀。隨著快遞價格戰愈演愈烈,包郵已成為了一種普惠服務,在美國9美元一單的現狀下,中國商家普遍實現了「9塊9包郵」,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中國的物流成本降到了極致。消費者感受到了極致性價比,但在這背後,是派件端利潤空間的日益萎縮。

據中信證券統計,全國快遞價格窪地義烏快遞價格連年下跌,單票價格從2013年的10.2元下降至2019年的3.8元。今年3月,義烏一些快遞黃牛甚至開出「8毛髮全國」的價格。根據通達系快遞公司最新財報,單票收件價格目前普遍在2元多,這其中包括了收件、中轉、幹線、派送的所有費用。

隨著單票價格進入2元時代,一些末端快遞員的單票派費利潤甚至降到了0.25元。「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一件0.4元,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快遞員李磊(化名)感慨,從業8年來,快遞量不斷增長,但收入卻不斷被壓縮。

隨著快遞數量增多、單件派送費用不斷被擠壓,將包裹一趟趟送貨上門成為了快遞員面對的巨大挑戰。「我從早上7點半送到晚上8點半,中午飯經常不吃,連續送13個小時,回到出租屋倒頭就睡,第二天6點還要起來。」另一名快遞員坦言,一天下來,打完電話順利送上門的,還不到一半,剩下一半多都會有各種狀況。由於快遞員經常遇到消費者不在家、不方便開門等情況,快遞「擺地攤」、直接扔門口、消防栓「代收」等各種末端現象普遍存在。

10月18日,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實時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第600億件快件正式誕生,距離第500億件僅過去38天。根據預測,今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有望達到800億件以上。在快遞員短缺和人均派送包裹翻倍的情況下,一對一上門派送服務面臨巨大挑戰,快遞最後100米難題急需一種更高效規範的方式來破解。

  ■免費保管快遞 更多用戶選擇代收服務

「您的快遞已由門口紅色消防栓籤收。」家住海澱區強佑新城的陳先生還記得,他以前經常收到這樣的物流信息。由於白天在公司上班,家裡無人,出於方便只能讓快遞員將包裹暫時放在消防栓。

不過現在,他不用為此困擾了。由於小區新開設了菜鳥驛站,他將包裹設置為驛站代收,下班後路過驛站時再取走包裹即可。「有時碰上出差,無論存放多久驛站都能免費保管。」陳先生覺得,菜鳥驛站就像是家門口的快遞管家,讓收快遞這件事兒變得更加方便。

這家驛站的站長吳志波從事快遞行業多年,深知送快遞的難處。「很多人不在家,一個快遞要送多次,放門口或消防栓,一旦丟失無法證明,投訴問題多。」於是,他開了這家開放、智能的菜鳥驛站,既能為不在家或不願接受上門服務的用戶提供免費保管,也能為一些有需求的人送貨上門。

由於小區裡5幢樓到菜鳥驛站的距離都在步行1分鐘內,因此受到廣大居民的歡迎。100多平方米的驛站裡,應用了許多高科技,用戶找到自己的包裹後,在無人取件機前掃一下就能取走快遞。對需要送貨上門用戶,吳志波會詳細備註,每天按需服務。「一些大件也會主動上門,有生鮮要是晚上還沒來取,我們當天晚上會聯繫好送過去。」吳志波還特意準備了小推車,方便居民免費取用。

這種代收服務,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並成為快遞末端服務的大趨勢。尼爾森《快遞最後100米服務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快遞代收已成為網購消費者剛需,且未來將持續增長。多元化、共享代收是快遞最後100米配送的未來發展趨勢。

基於市場需求的變化,很多人選擇「代收」作為自己收貨方式的備選。《報告》顯示,55%的用戶因為家裡沒人或不在家,不方便上門籤收,43%的用戶提到擔心上門籤收個人信息不安全的問題,以及家人不了解情況、不方便驗貨或交接、快遞上門次數太多等。

目前在各類代收模式中,成體系和規模的主要是店面代收和自提櫃代收。就消費者接受程度而言,70%社區消費者認可代收模式提高了快遞流轉效率,該模式的使用滲透達到7成以上。目前用戶社區平均可選代收點有2個,高檔小區代收方式平均2.1種,小區代收點2.5個,高於平均社區對應數值。

《報告》預計,未來將有7成消費者願意使用代收服務,並且75%的消費者認為用了代收服務後整體收件體驗將更好。

  ■推廣消費者選擇權 菜鳥驛站推四大舉措

隨著自提櫃、代收點的普及,快遞「快」而難「遞」的困難正在被逐漸破解。據統計,在北京,目前已經有700多家菜鳥驛站,為居民提供日常免費保管快遞服務,並為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

不過,由於消費者對於代收的需求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代收點也需要提供更多個性化的服務,滿足消費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場景的需求。

為讓消費者有知情選擇權,在全行業,菜鳥驛站率先推出四大舉措,為消費者提供多種自主可選服務。據悉,這四大舉措包括消費者可在線設置是否放驛站、快遞包裹試行派送前「知心選」、包裹首次進入驛站前電話徵求許可和智能櫃自主設置等。

首先,消費者通過菜鳥APP、菜鳥手淘官方號、支付寶小程序、菜鳥客服等,可自主選擇是否使用驛站,還是電話通知、上門等服務方式。目前,全國2.8萬個菜鳥驛站已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其中,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站點基本都開通了這一服務,全國範圍內的服務也在持續加大覆蓋中。

不僅如此,菜鳥驛站還要求新站點在服務前必須徵求消費者許可,站點設立前,須通過直接溝通、語音電話等方式獲得用戶同意。早在去年,菜鳥智能快遞櫃還率先推出了消費者可自主設置是否放櫃和保管習慣。

為解決快遞員未經允許把包裹放在代收點的行業問題,今年9月中旬,菜鳥驛站宣布將推出「知心選」功能。「知心選」是菜鳥驛站在全國陸續展開推廣的新功能,當消費者的包裹由商家發貨後,在快遞員派送之前,消費者可在「查看物流」頁,自主選擇是由驛站免費暫存保管,還是送貨上門,確保用戶對於包裹位置的知情權。目前,這一功能正在部分地區測試,未來將在全國各地陸續推廣。

上海康德家園的菜鳥驛站在今年9月上線了「知心選」功能,小區2000多戶居民都能自主選擇包裹代管或送上門服務。康德家園是原拆原建小區,有110多幢樓,其中只有16幢有電梯。「每天基本要送40多戶,跑的樓梯肯定超過100層。」站長周珍珍說,對老年人,他們會主動送貨上門,這些包裹基本是米麵油等生活用品。

在這家驛站,取件群體佔比最高的是年輕人,他們白天基本不在家,下班忙著回家做飯帶娃,為了提高取件效率,站長周珍珍準備了一套極速取件攻略:在下公交車、進小區大門時,就打開菜鳥APP點擊「一鍵取件」,她會在收到通知後在站點內取件打包。「只要花兩分鐘清點核對,就能拎著包裹從驛站回家了。」

上班族小楊說,以往每次都有七八個包裹要分頭找,現在取件方便多了。除此之外,該驛站還設置生鮮包裹冷凍保管服務,居民再也不愁人不在家、生鮮包裹已經送達的情況。

  ■取包裹更快更智能 菜鳥驛站迎數位化升級

今年「雙11」的腳步越來越近,廣大消費者都在準備進入「歡樂買買買、高興收收收」模式。今年的天貓「雙11」由購物狂歡日升級為購物狂歡季,隨著預售的開啟,快遞高峰期的物流大戰也提前打響。

菜鳥方面介紹,今年將首次推出「預售極速達」,將部分預售商品提前配送到社區,消費者一旦支付尾款可立即收貨。

為了加速行業數位化、提升快遞體驗,在今年「618」期間,菜鳥驛站宣布進行數位化升級,用戶可體驗刷臉寄件、無感取件、手機預約無人車自動送貨、智能櫃24小時刷臉取件等。同時,菜鳥驛站還通過智能雲監控,24小時確保快遞安全。

作為社區新型數位化生活服務站,菜鳥驛站的開放式服務實現了掃碼自助取件,滿足了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人們對無接觸式取件的新需求。在快遞末端,菜鳥驛站還能精準預測包裹到站時間。這些人工智慧「黑科技」的廣泛使用,預計能為所有消費者共節省22萬個小時。

近年來隨著快遞量的快速攀升,快遞垃圾問題也亟待破解。為了最大限度減塑,今年「雙11」,在全國的快遞站點和菜鳥驛站,將新增1萬個快遞包裝回收裝置,全國數萬個菜鳥驛站將會用各種形式參與綠色包裝回收。

今年的天貓「雙11」,將是一屆物流全要素、全鏈路數位化的「雙11」。面對即將到來的物流高峰,站長吳志波已做好了準備:「不僅驛站會增加空間,還會加派兩個人手,同時營業時間會延遲到凌晨1點,非常時期更要做好服務工作。」

在全國,遍布社區和校園的菜鳥驛站也在充分準備,通過數位化升級、推廣知情可選服務,持續為消費者的包裹「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菜鳥驛站方便快遞最後100米
    11月11日,家住北京海澱區的徐小姐,在菜鳥驛站拿到了前一晚在天貓搶購的商品。對於在網際網路公司任職、經常加班的她來說,小區裡免費的菜鳥驛站是自己取快遞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在這個雙11,快遞比較多的時候,晚上工作人員還會在她到家後送貨上門。快遞最後100米一直是快遞難題所在。
  • 推廣消費者選擇權 菜鳥驛站推四大舉措
    免費保管包裹,探索自主可選快遞末端存難題 菜鳥驛站推廣多元快遞服務快遞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一部分,也是商業服務重要的基礎設施,躋身新經濟的代表產業之一。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超635億件,已經是10年前的27倍。但快遞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末端壓力。
  • 菜鳥驛站升級,不止是收快遞了
    在今日的2020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驛站宣布,升級為數字社區生活站,引入通過團購、洗衣、回收等服務。菜鳥驛站表示,團購與大潤發、歐尚等全國連鎖商超合作,讓社區用戶有了生鮮蔬果、日用百貨等豐富的品類選擇;供應鏈保障下的商品直發,讓價格更低;在家門口服務,也更可靠。目前,菜鳥驛站已在上海、南京、蘇州、成都等15城開放社區團購,正逐步向全國推廣。
  • 菜鳥驛站:快遞保管將長期免費
    不過,就在同日,菜鳥驛站方面表示,暫存包裹的服務不會對消費者收費,無論存放多久,都會免費妥善保管,這項政策持續不變。「沒關係,不管多久,我們都會免費好好保管,不會收5毛錢。大家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候來取走。」石家莊某小區菜鳥驛站站長如是說 。據了解,近來因疫情隔離等原因,許多人無法及時回到住地,收取快遞不便,菜鳥驛站成為免費暫存包裹的地方。
  • 菜鳥驛站:四大舉措給消費者快遞選擇權 2.8萬站點可送貨上門
    面對快遞未經許可投放代收點、不上門等消費者快遞痛點,菜鳥驛站目前已推出四大舉措,在行業內率先探索還消費者快遞選擇權。這四大舉措包括消費者可在線設置是否放驛站、快遞包裹試行派送前「知心選」、包裹首次進入驛站前電話徵求許可和智能櫃自主設置等。
  • 菜鳥驛站如何才能做好代收發快遞服務
    有不少年輕人都有創業的夢想,現在網購行業發展迅猛,很多人都喜歡在網上買東西,快遞行業也因此而有不錯的發展,有不少年輕創業者就想要開一家菜鳥驛站,不僅僅可以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還可以給周邊的居民帶來便利。開菜鳥驛站的創業者,如果想要有更好的發展的話,應該主動為周邊的居民提供代收發快遞服務,只是開展這項服務的話,該如何做呢?
  • 不想讓菜鳥驛站代收快遞怎麼操作?快遞到了驛站不想要了怎麼辦?
    但是瘋狂網購也會帶來一些常見的快遞問題。比如說一時衝動下單買了很多衣服,事後又不想要了。但是快遞已經到了菜鳥驛站,也給自己發了通知提醒自己去取快遞。那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呢?該如何退掉已經到了菜鳥驛站的包裹?
  • 想要快遞送貨上門,怎樣阻止菜鳥驛站、快遞櫃代收?
    以「菜鳥驛站」為代表的快遞代收點越來越多,驛站的出現,解決了很多人的煩惱。首先,解決了消費者因收件地址無人、不方便接收快遞包裹的麻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些消費者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1.快遞服務原本就是送貨上門的,自己支付了費用,就該享受到相應的服務;2.菜鳥驛站或者快遞櫃設置不合理,自己取個快遞需要跑太遠,有的時候甚至要找半天,非常浪費時間;3.家裡有老人或者東西比較重,取快遞很累人不說,有的老人也不知道如何操作
  • 菜鳥驛站進化升級,從快遞中心到社區生活服務
    菜鳥總裁萬霖提到了此次菜鳥驛站升級的背景表示:「疫情期間,菜鳥不僅收發快遞包裹,還承擔了社區服務的中心功能」。我相信也正是因為疫情的推動,加速了菜鳥的升級過程,這不僅是時代對於菜鳥的提出的要求,也是菜鳥自身要承擔更大社會責任的擔待。
  • 快遞加快復工,菜鳥驛站快遞最多城市濟南排第四
    隨著九成快遞網點復工、超過200萬快遞員到崗,快遞量正迎來爆發性增長。2月28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菜鳥驛站了解到,目前快遞放心寄取服務持續恢復,菜鳥驛站在超過3.5萬個社區、菜鳥裹裹在300多座城市正打造生活綠色通道,帶來日常生活保障。哪些城市恢復更快,哪些小區快遞更多?
  • 自從有了菜鳥驛站,快遞成了「慢遞」
    涵青路上的一家菜鳥驛站內堆放大量尚未派送的快遞包裹 /晨報記者 鬱文豔最近,寶山區涵青路上開了兩家菜鳥驛站。還有居民反映,快遞包裹在菜鳥驛站「躺」了一兩天算好的,她的幾個快遞在驛站已經「躺」了三四天了,還有幾個「躺」了快一周了。當天,已經多次撥打菜鳥驛站和快遞公司投訴電話的居民們集中收到了一批之前購買的商品。
  • 快遞櫃共享 菜鳥驛站智能櫃聯合餓了麼推出商品投櫃服務
    3月5日,上海靜安,電話經用戶同意後,餓了麼騎手將送達的商品放入新理想大廈前的菜鳥驛站智能櫃。數分鐘後,用戶下樓開櫃取走了線上下單的零食。這是菜鳥驛站智能櫃開放櫃口,通過共享的方式,帶來更多方便、安全服務的嘗試。目前,與餓了麼一起,這一服務正在上海試點。「特別時期,柜子交接挺安全,心裏面也踏實。
  • 快遞憑啥不送上門 市民槓上菜鳥驛站
    林女士稱,既然為快遞服務,就要將快遞包裹送到客戶手裡或指定地點。之後,林女士根據他人建議,在收貨地址上標註拒絕放菜鳥驛站。「但是,他們還是把快遞包裹放在菜鳥驛站裡了。」林女士生氣地說,5月中旬以來,她有三四個快遞包裹都被放在菜鳥驛站,涉及多家快遞公司。李先生的收貨地址設在單位,之前快遞員都是將快遞包裹放在單位門衛處。5月中旬,李先生在網上購物。
  • 打通電商物流最後100米 菜鳥驛站破解「快」而難「遞」難題
    隨著快遞業數位化帶來的提速,快遞送達時間已從一周縮短至兩三天,但快遞解決「快」的難題之外,天量快遞到了末端,怎麼「遞」成為難題。在快遞員短缺和人均派送包裹翻倍的情況下,快遞員沒時間打電話、無法送貨上門、消防栓籤收等亂象頻出,所以在未破解難題之前,扯皮糾紛在所難免。這雖屬行業普遍現象,但卻亟待解決。方便保管快遞的專業代收點、自提櫃應運而生。
  • 那些幫你免費保管快遞的菜鳥驛站,為何能月入數萬?
    時刻關注豐巢事件的夏心江發現,自從豐巢宣布收費以來,自己經營的菜鳥驛站包裹量漸漸增多。以前每天進站的包裹數量大概在800件左右,如今每天都有1000多件。此前菜鳥驛站曾宣布,為了保障社區居民就業,將延長「專項就業扶持計劃」。此舉降低了加盟驛站的門檻,也可為更多消費者提供免費的包裹保管服務。目前,全國已有超100萬人申請加入菜鳥驛站。
  • 全拓數據|比點外賣還快的雙十一快遞!快遞最後100米難題如何解
    付完尾款後五分鐘,就收到了天貓雙11的第一個快遞:法國美妝品牌貝德瑪的化妝品,包裹上貼著一個「預售極速達」的紅色貼紙。據了解,「預售極速達」是菜鳥在電商大促期間的一款服務,覆蓋338個城市。部分預售商品以包裹的形式,提前抵達作為「前置倉」的丹鳥站點,將配送距離縮短到10公裡以內,為買家提供「分鐘級配送」。
  • 菜鳥驛站代收發快遞的模式有哪些?
    菜鳥驛站代收發快遞的模式有哪些? 2020年07月13日來源:北國網 提要:在近些年來,菜鳥驛站已經發展成為當下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快遞代收發服務機構,在各個不同的社區小區之中,經常會看到代收發快遞的這種機構。
  • 豐巢vs菜鳥驛站,快遞終端的生意本質是什麼?
    1菜鳥驛站和豐巢模式並不相同先回答大家的疑問吧,菜鳥驛站和豐巢的運維成本不同,主要是因為快遞櫃和驛站的經營模式不太一樣。我們說菜鳥驛站運維成本低,事實上說的是菜鳥付出的運維成本比較低。豐巢快遞櫃是自營模式,擴張成本主要由自己承擔。而菜鳥驛站現在採用的是加盟制,除了本身的技術投入外,驛站的建立以及後期維護成本是由加盟商而非菜鳥承擔的。
  • 快遞到驛站後還能送上門嗎?菜鳥驛站:無派送能力,由快遞員和客戶...
    日前,有人反映,自己的快遞曾選擇需要送貨上門,但當快遞到達菜鳥驛站時,對方卻打來電話稱快遞無法入庫,需把設置改成暫存到驛站。「我設置了送貨上門為什麼不送呢?」記者就此詢問一菜鳥驛站,該驛站工作人員回復,驛站沒有開通「送貨上門」的服務,而且人手確實也不夠。
  • 直接拿走菜鳥驛站的自己的快遞,會發生什麼?
    現在,快遞放菜鳥驛站似乎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不但沒有電話,連簡訊都沒有一個了。而比較奇葩的是,過了菜鳥驛站上下班時間,取快遞經常性的會遇到問題。溝通無效之後,網友直接將快遞拿走,快遞員竟然頭都沒抬。於是,網友提問:直接拿走菜鳥驛站的自己的快遞,會發生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直接拿走,只是菜鳥驛站少賺了你這一單快遞的錢,僅此而已,並不會發生什麼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