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意思?

2020-12-22 雜談胡侃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彎子,直接說答案,在古代封建禮教的約束下,矜持和謙讓是一種美德,待字閨中的女子趁著元宵節外出看花燈與陌生男子私會並不會被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可;而男子在立春這天鞭打土牛以求豐收,以搶得牛頭為大吉,為了爭奪最好的東西,免不了一場血腥打鬥,所以古人認為身為男兒,理應謙謙君子氣,溫潤如玉行,所以勸戒好男不鞭春。

好女不觀燈的由來

封建禮教對女性的禁錮尤為嚴重,講究三從四德,七出之條,在我國傳統中,女性地位並不高,很多權利被嚴重剝奪,不管你有沒有嫁人,都必須待在家裡,或是相夫教子,或是刺繡弄花,隨你願意,即便要出門也得是特殊時候,燒香拜佛或者到親戚家走動,又或者是元宵佳節。凡在這個時候出門的女子,需要用輕紗來遮住面龐,以表示對丈夫的尊重。大戶人家小姐更為誇張,只能坐在密不透風的轎子或者馬車裡,由護衛及丫頭跟隨出門。

在古代世俗認知當中,平日裡還出門的女性,要麼地位低賤,要麼品行不端,或者乾脆是任人買賣的丫頭。但一年之中有那麼一天是例外,元宵節那天,全國上下,只要是女子,都能出門,雖然是去看花燈,但免不了會在路上發生點什麼故事。

從唐朝開始,但凡元宵來臨,無論是京城還是鄉鎮村莊,處處張燈結彩,熱鬧之處甚至還會製作巨大的燈輪、塔樓,全城火樹銀花,玩耍、聽曲、賞燈不亦樂乎。到了宋朝更是嗨皮,自元宵伊始,連續狂歡5天,女子出街遊巷,通宵達旦,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男女混淆,甚至還有皇帝和官員給百姓發放紅包,舉國歡慶,好不喜慶。元宵節有觀燈、舞龍、猜燈謎等活動,在某種程度上,這天晚上,為青年男女創造了戀愛的機會。

風流浪蕩公子,嫋娜含羞少女,含蓄一點的來個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大膽一點的徽宗夜會李師師;多情一點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青衫袖;幻想能力強一點的:於是李益在還釵之時,與霍小玉一見鍾情,最後結為秦晉之好。

元宵佳節雖短,卻足夠發生許多好事、奇事、怪事、壞事。男女互相表達愛慕之情,從古至今,沒有多大變化。如果雙方看對眼了,公子送你枚玉佩,妹子回敬個瓜果,在古代人心中,瓜果、紅豆、木桃之類的為女子情感代表。曾有個潘安的美男子,每次出現在街上,都會引起不小的轟動,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擲果盈車。也就是女孩子們把瓜果都丟到他車上了(不知道有沒有愛得過深的朝他臉上砸 -滑稽保命-)。

男女之間互贈定情信物,緣分到位,門當戶對的當然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要是個窮小子愛上個富家千金或者窮女孩愛上個富家公子,多半是沒戲的。元宵過後,沒有留下聯繫方式的,自然是一朝歡喜,常年憂。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宵佳節只撮合了少數姻緣,多數都會害上相思惡疾。古人為了勸誡懵懂少女,就有了一句:好女不觀燈。

好男不鞭春的由來

作為一個農耕文明盛行千年的國度,人們歷來重視農業生產,在科技水平有限的古代,人們總是通過一些頗有儀式感的習俗來祈禱當年豐收。鞭打春牛,在西周年間是在春分這一天用特製的鞭子鞭打用泥土塑好的牛,以提醒人們春耕時節到來。在唐宋時期尤為盛行,唐朝時,一座城市東南西北各方都要造出一頭土牛,每個方位土牛顏色各不相同,城東為青色、城南為赤色、城西為白色、城北為黑色。

到宋朝時,更是熱鬧非凡,土牛周身結彩,幡旗飄搖,鼓樂喧天,由人裝扮成主管草木生長的句芒神,鞭打春牛,地方官敬香主禮,儀式結束,民眾則爭相上前搶奪春牛碎土,民間諺語有云:搶得牛肉(土)者,六畜興旺,家人百病不侵,以牛頭為最佳,每每在此時,武藝高強者直取牛頭,但僧多粥少,免不了一番爭執打鬥,在此盛典,只要不鬧出人命,官府都不會理會,我給他一記左正蹬,他給我一記右鞭腿,你又給他一記左刺拳,哪裡還顧得上年輕人講什麼武德。搶到牛頭才是正事。為了如願當年好收成,往往會付出血的代價才搶得到牛頭。

牛肉有限,總有人搶不到,另一門生意應運而生,在鞭打春牛附近街市會有人製作出小春牛售賣,這些小春牛更加惟妙惟肖,有的憑欄而坐,有的憨態可掬,沒搶到的人都會買一兩個,將其當做美好願望的寄託的同時又彌補未能搶到牛肉的遺憾。對於富有人家通常會批量採購,贈送親朋好友,以示吉利。

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寓意真正的君子應該修身養性,儉以養德,不因為窮困而改變自己謙讓的品德性情。對於鞭春牛這一可能致人流血受傷的活動,古人勸誡讀書之人,敬而遠之,所以才有了好男不鞭春的名句。

這些句子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所形成的,包含了前人的經驗之談,應時應地制宜,對於古人是苦口良藥,對於今人恐怕有些不合時宜。

相關焦點

  • 古人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古人講「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道理?鞭春是什麼意思?對這句俗語的不了解,最主要是在於「鞭春」。什麼是「鞭春」,為什麼好男兒就不能幹這個事情?搞清楚這個,這句話就通俗易懂了。好男兒,當多讀書,報銷朝廷和國家,「鞭春」這種農民才做的事,當然是志在四方、經天緯地的男子漢不應該去幹的事情。好女不觀燈至於「好女不觀燈」的說法,則充滿對女性的歧視。這就是認為女子就該好好在家,相夫教子,儘量別出門。元宵觀燈,是自古以來男女見面偷會的最好時機。
  • 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牛」,是什麼意思?
    比如「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俗語,到現在仍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好女不觀燈」的意思是指:在古代,名門閨秀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為美德,以「笑不露齒,行不露足」為風範。也就是說,好女人的標準是安靜、穩重,不拋頭露面,在家相夫教子。
  • 俗語新解之「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
    緣起『好男好女的秘密』農村,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流傳下通俗易懂的俗語,它們帶著一點點玄幻的色彩,其中有趣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學會很多人生道理。今天小編來說說對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的理解。
  • 老話說「好女不關燈,好男不鞭春」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深諳人性
    這就是俗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由來,但是現在對有些「老人言」我們還不太了解,就像古人所說的「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到底是什麼意思?所謂的「好女不看燈」,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理解了:品性好的女人是不會獨自去看燈的。
  • 俗語「好男不鞭春,好女勿看燈」是啥意思?
    俗語「好男不鞭春,好女勿看燈」是啥意思?文|關關說史 在村子裡有經常聽到鄰裡談話,熱熱鬧鬧的。有時候會時不時的蹦出幾句俗語,又好笑又有道理。小時候由於好奇心,聽到自己不懂的句子就會問他們這是什麼意思?這時候他的孩子們都在等著他們,一回來就圍坐在老人的旁邊,聽老人給他們講故事。那麼,農村人嘴裡說的不鞭春,別看燈。又是什麼含義呢?想必這句話大家都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那麼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一探究竟。大家知道鞭春是幹什麼的嗎?這是以前農村人的一個習慣,新的一年開始了,要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準備好自己家做的土牛,然後用鞭子打這個土牛,那麼這戶家裡今年就會有很好的收成。
  • 古諺:好女不觀燈大家都懂,下半句讓人曲解,鞭春是什麼?
    ,這就是「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對於前面這句,多少還能猜測出一些,但後面這個鞭春到底是個什麼鬼?一、好女不觀燈?  古代的燈展,一般以元宵節最為盛大,到了這一天,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張燈結彩,路上行人如織,最主要的是在這幾天京城之內會破例取消宵禁,大家可以盡情嗨上三天三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 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老祖宗的觀人術
    所以在流傳的俗語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這究竟是要表達怎樣的意思呢?殊不知,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觀人術,在農耕時代還是很適用的,接下來就細細品味一番。「好男有毛不鞭春」,這是對優秀男兒的識別「好男有毛不鞭春」,這簡單的七個字組合在一起,咋一看還真不知道老祖宗是要表達什麼意思,更加與識人扯不上關係了。那是因為很多人對其中的「有毛」和「不鞭春」兩個詞語理解不到位造成的。
  • 古人講「男不摸頭,女不摸腰」什麼意思?對異性可別這麼做
    現如今人們生活中還能夠聽到很多,像「春土不過三日雨,冬土不過三日霜」、「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等等。諺語作為漢語整體中的一部分,給語言增添了生動性。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一句諺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諺語,在我們家鄉這邊可是非常流行。這句話是從古代傳下來的,出現這樣的諺語並非偶然,必然會有特定的條件。
  •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古人為何這麼說?有何道理在古時候,經常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這究竟是為何呢?難道男生就不能養貓咪了嗎,為啥女人不能養狗狗呢?一、好男不養貓其實這都是一些民間的傳言,起源還是一些古代的流傳故事。相傳在很久之前,有男子飼養了一隻貓咪,那個時候人們都習慣裸睡,在睡夢中男子的隱私部位被貓咪誤以為是老鼠因此而受了傷。貓咪和女生特別像,它會和女生般的去對待男生撒嬌、生氣賣萌、不搭理男生等等,會表現出各種姿態。
  • 俗語「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發」,啥意思?古人的識人經驗
    今天我們要講《增廣賢文》裡面的一句俗語,「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發」,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代,男女之間很少有自由戀愛的情況,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人沒有那麼多像今天這麼樣的婚姻觀,看人合不合適,往往就通過出身門第和第一印象。男人看女人,現在都首先看女人長得漂不漂亮,古人也是如此,但是僅限於有錢人。
  • 俗語:好男無好腰,好女一身膘,什麼意思?看完沉默了!
    俗語:好男無好腰,好女一身膘 ,什麼意思?看完沉默了! 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大家一定不陌生。「好男無好腰,好女一身膘」,如果單從字面意思,好像很是簡單,但是俗語中的「好」的並非單獨好人的理解,倘若大家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古人賦予的現實智慧。那麼,古人到底想闡述怎樣的含義呢?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好男有毛別鞭春:這句俗語的意思有兩個,第一個意思是好男人的象徵是要有濃密的毛髮。
  • 古人說:「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你知道啥意思嗎?
    其實只有現代人才會以貌取人,古人也會通過一些外貌的標準來判定所謂的「好男好女」。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好男好女評判標準會和"多毛"、"鞭春"、"有膘"、"看燈"這些特徵聯繫在一起呢?好男有毛不鞭春其實"有毛"中的"毛"指的就是體毛,古人經常把它作為男人身體是否壯碩的衡量標準之一。如果一個男子可以讓人第一眼看上去就覺得他是一個充滿了男子氣概的人,那麼他周圍的人也會在不經意之間對他產生依賴感和信任感。
  • 老人常告誡「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到底什麼意思
    曾有一句話「少不入川,老不出蜀」這句話,講這天府之國實乃溫柔之鄉,好吃好喝好d山好水之外還美女如雲。少年當胸懷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堅定者難免流連忘返,樂不思歸,如此則一生平淡,難成大事。那麼"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是什麼意思?
  • 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闊步走」是什麼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其實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比如「好男不吃分家飯」,還有「不到黃河心不死」、「趕鴨子上架」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俗語。俗語文化包羅萬象,不論是生活常識還是為人處世,或者天文地理、養生知識,都涵蓋其中。俗語的能量不容小覷,讀懂俗語,可以讓我們避免走很多彎路。
  • 古人講「男看鼻子女看嘴」,有何深意?聽過的人多懂的人卻不多
    俗話說「男看鼻子女看嘴」。究竟能看出什麼?我相信有很多人聽過這句話,但是真正懂得其中意思的人應該寥寥無幾。從字面意思上來說,看一個男人就看他的鼻子,深入一點就是看鼻子的大小和形狀;看一個女人就要看他的嘴,深入一點是看嘴的形狀和大小。
  •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古人起名的忌諱,你知道多少?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古人起名的學問起名真的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古人起名講字輩,按照家譜裡的排字,用於表現家族輩分,一般用於中間名,這樣一來兩個同姓之人相遇,根據字輩就可以區分長幼,這是一種禮制,一直持續了數千年,還有比較激進的,比如朱元璋家族,搞出了各種生僻字,滿滿一篇元素周期表,作為後代起名的標準,朱元璋老人家這樣做有他的道理,在這裡就不展開來說了
  • 古人講:「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我們很多國人對此更是趨之若鶩,什麼東西都要講究一個大。就拿房子來說,院子肯定要大,廁所也要大,客廳還是要大。甚至於他們還不滿足於此,還要在院子裡保留一塊大大的空地。因為要栽樹栽花。而說到這栽樹,裡面確實有大學問的。就比如說我們俗語有一句「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何講究?
  • 農村俗語:「好男不娶虎刺梅,好女不嫁流光錘」,究竟是啥意思?
    每到過年的時候,大齡單身男女青年大多頗為煩惱,不得不面對左鄰右舍的「關懷」,還有親友的詢問,最長問道的是:「現在談對象了麼,怎麼不把對象帶回來。」每當聽到這樣的問題,心中恨不得把對方一頓怒懟,但表面上只能強顏歡笑,然後隨便找個藉口搪塞過去。婚姻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必須慎重考慮,甭管別人評價,最好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如何選擇另一半呢?
  • 古人經驗之談:「女怕摸中,男怕摸頂」是什麼意思,真的是這樣嗎
    掃清內心陰霾,直擊靈魂深處,大家好,我是情感分析師小楊。在當下這個社會,流傳著許多老祖宗留下的俗語,這些俗語通常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在本期節目當中,小楊就與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叫作「女怕摸中,男怕摸頂」。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