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不離寒:寒氣「入侵」,有3個途徑,冬天如何暖身體?

2021-01-13 奇妙的本草

「醫生,我最近感覺好虛弱,手腳冰涼,下肢無力,夜尿多,是怎麼回事?」

看著眼前這位正瑟瑟發抖,在大冬天穿著短裙、露臍裝的「時髦女性」,我的心中有了答案。

給她把了脈詢問情況後,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她這是寒氣重導致。

肩關節、膝關節就不用說了,這都是人體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風寒受涼。更要命的是頸背和腰腹,小腹為元氣的中心,身之重地;腰為腎之府,頸背屬於一身陽經之總管——督脈的位置,這些地方露著,不受寒才怪呢。

在中醫眼中,寒氣生百病,奉勸大家在冬天一定不能因為要風度而不要溫度,以免寒氣上身,給身體帶來不適。

寒氣對人體有3大危害

自古以來,我國的傳統醫學都非常重視寒氣的防治。著名的中醫典籍《傷寒雜病論》雖然包羅世間疾病,卻以「傷寒雜病」統之。《黃帝內經》也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中醫認為,陽氣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正常的生命活動都需要陽氣的推動。陰陽相對,寒氣是陰邪,最容易損傷人的陽氣。當陽氣被寒氣損傷時,身體溫煦不夠,各種代謝機能就會所減退,不能抵抗外來侵邪,就會出現手腳冰涼、怕風怕冷的症狀。寒氣過多,具體而言會有以下的危害:

寒氣有凝滯的特點,當血脈受到寒氣的幹擾,就會凝滯不通,甚至形成腫塊,從而引起各種痛症,比如頭痛、肩痛、胸痛、胃痛、腹痛等。寒氣會導致水液運行障礙,引起痰飲積結,出現咳嗽、多痰、腹瀉、女性白帶清稀等症狀。寒氣還有收引的特性,使身體出現熱脹冷縮的反應。當寒氣侵襲,皮膚的經脈就會遇冷收縮,引起抽筋、靜脈曲張;冠狀動脈收縮,引起冠心病、心絞痛;血管收縮,引起中風、冠脈症候群等。

不同部位的寒氣有不同症狀,暖好身體中醫分別有3個方法

百病不離寒氣,寒氣從哪裡入侵,我們就從哪裡把它趕走。不過,寒氣是無形的,會侵襲身體不同的部位,從而出現不同的症狀,需要對症下藥才有效果。

1.身體背後經絡的寒氣:膀胱經

背部是最容易受寒氣侵襲的地方,平時穿少了衣服,一陣冷吹吹來,脊背就感覺涼颼颼的。這是因為人體背部有膀胱經和督脈循行,膀胱經掌管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體抵禦外界風寒的重要屏障。

當背部受寒時,膀胱經氣血不通,就會出現肩背酸痛、頸椎病、頭暈腦脹、咳嗽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引發中風、腦萎縮。

膀胱經受寒氣侵襲,就要疏通氣血、生發陽氣,這些方法可以幫忙排出寒氣:

一是經常按揉或者拍打委中穴,能刺激膀胱經氣血的運行;二是打通後背中部樞紐,每天用雙手搓到後腰發熱,這裡是命門穴、腎俞穴的所在,是督脈、膀胱經中部的樞紐,常按摩有助於腎氣的推動,促進陽氣生發。

此外,麻黃和羌活這兩種中藥也可以祛除膀胱經的寒氣。

麻黃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陶弘景說麻黃是「傷寒解肌第一藥」,黃元御《長沙藥解》記載:「麻黃,味苦、辛、氣溫,入手太陰肺經經、足太陽膀胱經。入肺家而行氣分,開毛孔而達皮部,善瀉衛鬱,專發寒邪。」說明麻黃可以發散表邪、斂肺固表。

羌活性味辛苦溫,清代陳修園在《醫學啟源》中說羌活「其用有五:手足太陽引經一也,風溼相兼二也,去肢節痛三也,除癰疽敗血四也,治風溼頭痛五也」。可以看出羌活具有散表寒、祛風溼、利關節的作用。

2.身體前面經絡的寒氣:胃經和大腸經

內經說,寒氣先堆積在皮下的經絡理,也就是書中所說的「腠理」,時間久了會轉移到相應的「腑」中,最常見的就是胃和大腸。胃經從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腳趾,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積存寒氣的部位。同時,外感寒邪,犯於大腸,或勞倦飲食所傷致寒邪內生,大腸的傳導功能也會失職。

面對這種情況,想要排出胃經和大腸經的寒氣,一是避免吃苦瓜等涼性的食物,多吃溫性和熱性的食物。二是通過絡灸打通人體經絡,風寒溼邪逼出體外,起到活血、抗炎、祛風除溼的多重功效。

此外,藿香和胡椒也可以祛除身體前面經絡的寒氣。

藿香是熱性之物,能夠促進消化,滋補腸胃,還可提神養氣、祛除寒氣。《拜地依藥書》中認為藿香的功效為:「生熱,收斂,止血,殺腸蟲,降逆止吐、止瀉除疫,止頭痛,消炎解毒,生肌愈傷,補胃開胃,補心除悸。」

胡椒最早記錄於《新修本草》,味辛而性溫熱,辛能散、行,溫能通,善走臟腑而能溫裡祛寒,溫經止痛, 故可用治裡寒證,尤以裡寒實證為主。胡椒可以溫中散寒、下氣、消痰。

3.肺臟的寒氣

寒氣在身體中時間長了,或者大量的寒氣侵入身體時,寒氣就會逐漸轉移到肺臟,形成中醫所說的「肺虛」現象。所謂肺虛,就是肺的寒氣太多導致肺功能逐漸減低。

肺臟的寒氣,最先體現在鼻尖的溫度上。如果感覺鼻尖涼涼的,就是寒氣從肺裡出來的最明顯的症狀。此外,肺臟的寒氣還會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咳嗽、頭痛、低燒、渾身乏力、肩頸酸痛、盜汗、失眠等症狀。

想要祛除肺臟的寒氣,可以按摩手上的肺經,提升肺的能力,使身體能順利的將寒氣排出。也可以適當地喝些桂圓紅棗茶、白米粥,提升身體的能量,協助身體排出寒氣。

此外,桔梗和川貝也是祛除肺臟寒氣的中藥。

桔梗,《珍珠囊補遺藥性賦》曰:「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氣,仍治肺癰;一為諸藥之舟楫;一為肺部之引經。」桔梗辛開苦洩,可以宣肺袪痰,適用於風寒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川貝性微寒,味甘、苦,《本草匯言》川貝篇記載:「貝母,開鬱、下氣、化痰之藥也。潤肺消痰,止咳定喘,則虛勞火結之證,貝母專司首劑。」說明川貝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的作用。

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的改變,不少人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寒。寒氣生百病生,平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寒氣上身,好好保養,才能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1]暖姜抵秋寒 來碗薑湯去除體內溼氣寒氣[N].北京晚報.2013-10-11[2]今日霜降 寒氣來襲 這份飲食起居攻略請收好[N].人民日報. 2018-10-23[3]拔罐配合艾筒灸 肺經寒氣往外走[N].人民日報 .2018-08-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病不離寒:寒氣「入侵」的3大危害,那麼冬天如何暖身體?
    在中醫眼中,寒氣生百病,奉勸大家在冬天一定不能因為要風度而不要溫度,以免寒氣上身,給身體帶來不適。東漢時候的醫聖張仲景著有《傷寒論》,他就特別地指出:眾生很多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寒氣。寒氣對人體有3大危害自古以來,我國的傳統醫學都非常重視寒氣的防治。著名的中醫典籍《傷寒雜病論》雖然包羅世間疾病,卻以「傷寒雜病」統之。《黃帝內經》也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我們常說寒氣是萬病之根,但你真的知道寒氣的危害嗎?
  • 寒氣「入侵」,一般有3個途徑,天氣寒冷該如何「暖」身體?
    看著眼前這位正瑟瑟發抖,在大冬天穿著短裙、露臍裝的「時髦女性」,我的心中有了答案。給她把了脈詢問情況後,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她這是寒氣重導致。肩關節、膝關節就不用說了,這都是人體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風寒受涼。
  • 身體有6個寒氣「入口」!沒捂好的人冬天更易生病
    天氣越來越冷,我們常常會被囑咐:「別著涼了」「別受風」,這些涼氣、寒氣到底從哪裡來,如何侵襲人體?實際上,人體有些部位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受寒,更需要大家細心呵護。權威專家,教你捂好身體上的寒氣「入口」,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身體有6個寒氣「入口」!沒捂好的人冬天更易...
    (來源:中國天氣官方微博)天氣越來越冷,我們常常會被囑咐:「別著涼了」「別受風」,這些涼氣、寒氣到底從哪裡來,如何侵襲人體?寒氣招來一身「病」困擾我們的「寒氣」到底是什麼,又從何而來?寒氣產生的原因有兩個:外因:如寒冷、淋雨、出汗吹風等,會使外界環境中的寒氣影響人體。內因:如常吃生冷食物損傷脾胃陽氣,導致寒從內生。受寒之後,一般表現為身體某些部位的疼痛、關節活動困難,怕冷,易腹瀉、感冒,身體乏累,睡眠和食慾變差等。
  • 萬病不離寒氣,排寒氣的方法!
    1、身體背後經絡寒氣2、身體前面經絡寒氣3、肺臟寒氣 身體有以下症狀或特徵,代表體內有寒溼傳統中國民間利用薑湯來增強身體的熱能。因為身體的能力增強之後,反而會有更大的力度來排除寒氣,身體需要排出更多的垃圾,當然會更不舒服。這種情形雖然會出現暫時更嚴重的症狀,但整個生病的時間會縮短,而且寒氣真正被排了出去。
  • 身體寒氣重的15個表現
    因此,大致上可以就症狀和寒氣的原因分為:1、身體背後經絡寒氣2、身體前面經絡寒氣3、肺臟寒氣身體寒氣重的15個表現 因為身體的能力增強之後,反而會有更大的力度來排除寒氣,身體需要排出更多的垃圾,當然會更不舒服。這種情形雖然會出現暫時更嚴重的症狀,但整個生病的時間會縮短,而且寒氣真正被排了出去。
  • 冬天手腳冰涼還怕冷,多喝此湯,營養滋補,一碗下肚全身暖
    冬天手腳冰涼還怕冷,多喝此湯,營養滋補,一碗下肚全身暖冬天說來就來了,一年四季中最不喜歡的就是冬天,其實也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太冷了,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北方的沿海城市,寒冷的北風中還夾雜著海風,格外冷,也可能我就是一個比較怕冷的人吧
  • 冬季養生湯,小病全趕走,冬天病走掉
    中午補一口,下午不發抖!晚飯一碗湯,睡覺心不慌!冬季寒氣入侵,人體容易生病,常喝幾種湯,不僅驅寒暖身,還能養生防病。為家人身體健康,好好看一看!冬吃蘿蔔夏吃薑,冬天喝蘿蔔湯不僅增強人體體質,對常見的牙齦腫痛,咽喉腫痛連續喝幾次就能好,幾乎不用吃啥藥。消化不好的要常喝。
  • 沒有便攜燒水壺的冬天是不完整的
    小編早上來上班的時候,看到路上的人個個都裹得像個粽子,想必這就是冬天的正確打開方式吧。然而,當我到辦公室之後,我發現我錯了!原來保溫杯裡泡枸杞才是冬天正確的打開方式!不,是燒水杯,畢竟現在年輕人都不用保溫杯了,他們用的是便攜燒水的燒水杯或者養生杯。小編在這裡特別推薦一款鳴盞的多功能便攜燒水杯,它可以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季有效避寒養生!
  • 身體寒氣排出來的最佳40天!為健康 別錯過
    三伏天,身體排出寒氣的好機會!中醫十分重視伏天養生。北京天壇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文明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傳統中醫認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體的寒氣排出來的機會就是三伏天。俗話說,「熱在三伏」。
  • 身體寒氣重的15個表現和排寒方法
    因此,大致上可以就症狀和寒氣的原因分為:1、身體背後經絡寒氣2、身體前面經絡寒氣3、肺臟寒氣身體寒氣重的15個表現 身體有以下症狀或特徵,代表體內有寒溼:* 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溼越重。
  • 手腳冰涼的人,身體出了啥問題?3個方有效緩解!
    都說過冬,北方人靠暖氣,南方人靠一身正氣,有一種人,尤其會在冬日裡瑟瑟發抖,無處安放凍得跟冰棍似的手手腳腳,這樣的人,被戲稱為「手腳冰涼星人」。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冬天手腳冰涼的問題,日常該如何調理。冬天手腳總是冰冰涼的原因,「冬為寒氣所主」是其外部因素。寒為陰邪,易傷人陽氣。
  • 如何通過正確的吃飯方式。來排除我們身體裡面的寒氣溼氣
    今天晚上給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吃飯排毒法,如何通過正確的吃飯方式。來排除我們身體裡面的寒氣溼氣。如果說你會吃飯。你會百病不生,就是說吃飯有兩種,一種是吃什麼?第二種是怎麼吃?今天給大家著重的講怎麼吃?就是吃飯的時候怎麼健康。那講這個話題之前先給大家講一下我們傳統的人是怎麼吃飯的?
  • 身體這3個部位穿暖了,全身就暖了
    ,還是保命(暖)要緊。那有姐妹就要問了:有沒有那種既好看又保暖,還不顯臃腫的冬季穿搭呢?大聲的告訴你們:當然有呀!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冬天穿衣服,怎麼才能在保證暖和的前提下,時尚又好看呢。其實,你只需要讓這3個部位暖和了,全身就暖了。
  • 冬天若寶寶這兩個部位「涼」,說明身體冷了,寶媽要注意
    冬天,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節,也是孩子們最容易受涼的季節,這個時候,也正處在寶媽們十分關注孩子的階段。小梁的寶寶最近剛滿月,冷冬開始後,她發現孩子的身子經常很容易變冷,雖然知道是因為平均溫度下降導致的,但是孩子的身子總是格外冰冷,這就讓小梁著急壞了,一度懷疑寶寶得了什麼病,長久不治。
  • 冬天如何進行中醫養生?學會5個養生方法溫暖過冬
    冬天到了對於疾病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所以很多人都會想要在冬天進行養生,中醫的養生方法也就是比較好的選擇。這主要是因為中醫的治療方法,本身就是能夠起到一定的保養作用及養生理念,更適合在冬天進行身體的調理。 冬天要如何進行中醫養生?
  • 今天起進入「三九天」,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男女各有一個最該「暖...
    「三九天」如何養生頸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位置,頸部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出門圍一條適合的圍巾,即可避免頸部著涼。膝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變化特別敏感,受涼後會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引發關節炎。
  • 宮寒不是病,不調真要命!內分泌失調,月經變少不正常,長斑、長痘、肥胖、婦科問題、子宮肌瘤.....千萬不要不把宮寒當回事兒!
    宮寒會有一系列的問題,內分泌失調,月經變少不正常,長斑、長痘、肥胖、婦科問題、子宮肌瘤,衰老等等,十個女人九個寒,女人卵巢一生都需要追求一個「暖」字!3、下腹寒冷有時作痛經期有時錯後,色淡而量少,精神較差,平時腰酸腿軟,小便較多,月經量少,性慾減退,舌質淡苔白,脈沉。真陽不足的則腰酸如折,面色黯黃,自覺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溫,主要腳冷而疲軟,口淡而無味,喜食辛燥,月經略有錯後,有白帶,小便頻或失禁,舌質淡,苔白膩而滑,脈沉弱。
  • 冬天感冒喝它 暖脾胃排寒氣!
    大椎穴是人體六條陽經和督脈相交匯的地方,按摩搓熱大椎穴能夠驅散侵入的寒氣,通暢諸條陽經的氣血。大椎穴位於人體第七頸椎棘突下,低頭的時候可以在後頸部摸到一塊隆起的骨頭,在這塊骨頭下就是大椎穴。這杯茶不僅能作為感冒的急救茶,功效還多著呢們,日常也可以作為代茶飲長期喝,冬天體內積聚的病氣較多,寒氣也重,喝一杯生薑紅棗煮水,既能補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助陽氣發散以排寒。
  • 伏天喝熱水能把體內「寒氣」逼出來!靠譜嗎?
    大熱天,不讓我吃冰棍也就罷了,還得喝!熱!水!?  這個說法,有多少真,有多少假?健康時報記者綜合國內多位專家觀點,看完後你就明白真相!真相一:喝熱水把寒氣逼出來?不靠譜!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李曉娟:沒有科學依據。比如說寒性的藥你給加熱之後它就能變成熱性的藥嗎,熱水和涼水與我們所說的寒熱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