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廣州的你,是否留意過廣州那些數位化的地名?一德路、二沙島、三元裡、四方炮臺、五仙觀、六榕寺、七株榕、八旗二馬路、九曜坊、十香園......
從一數到十,都是我們熱愛的廣州!
本期,視覺君帶著你,一起去這些數位化廣州地名看一看。
1一德路
廣州越秀區的一德路,
因路旁有明清時期的一德學社而得名。
在老廣人心中,一德路有兩個最出名招牌,
一是廣州大名鼎鼎的商業街,
年銷售25億元玩具精品和海鮮乾果;
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室聖心大教堂。
100多年前,這裡就是珠江邊「三欄」(果欄、菜欄、魚欄)所在,如今,這裡依然集中了海鮮水果乾貨。
沿一德路走,先是海味乾貨,再是乾果蜜餞。如果要評選廣州最有年味的地方,一德路一定能上榜,因為它能滿足絕大多數老廣人舌尖上的需求。
石室聖心大教堂是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它的設計仿造巴黎聖母院,每當陽光照射進教堂,花窗的七彩顏色散射,勾勒出整個教堂莊嚴神聖的氣氛。
若是廣州的天氣給力,你會看見高聳入雲的教堂頂在湛藍的天空中。
2二沙島
二沙島是珠江中的一個沙洲,珠水環島而過,
是最具有廣州現代風情的寶地。
星海音樂廳、廣東美術館、體育訓練基地……
一起掩映在廣闊的綠地中。
在這裡散布著各種藝術雕塑,
文化藝術氛圍撲面而來。
二沙島的規劃和建設如同廣州一個小小的世外桃源——綠樹成蔭,有著優美寧靜的環境和藝術氛圍。
廣州兩大藝術地標,廣州美術館和星海音樂廳正坐落在二沙島上,但凡藝術界的盛事展覽、音樂界的殿堂級演奏,都會在此上演。
如今的二沙島正逐步變身成為都市濱江綠地公園,市民不僅可以在綠茵中散步,看珠江兩岸美景,還可以在江邊慢跑至海心沙和臨江大道。
3三元裡
三元裡街成立於 1987 年,地處廣州市北面。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
三元裡人民在三元古廟前誓師抗英,
寫下了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自發鬥爭並取得勝利的第一頁。
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位於廣州市三元古廟,古廟鬧中取靜,從容走過了一個半世紀,如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永遠緬懷英烈們的英雄事跡,解放後,廣州市人民政府於1950年10月在三元裡村西門樓的山岡上,建起了三元裡人民抗英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四周建成三元裡抗英紀念公園。
4四方炮臺
四方炮臺原名永康炮臺,
位於廣州城北越秀山蟠龍崗頂。
因炮臺呈四方形,故俗稱 " 四方炮臺 ",
是鴉片戰爭的重要遺蹟之一。
四方炮臺長寬約48米、高7米,分外臺和子臺,設有大小炮22門,歷史上是廣州城防的重要據點。
鴉片戰爭爆發後,因清政府腐敗無能,炮臺被英國侵略軍佔據並在此設英軍司令部。三元裡事件後,英軍撤出炮臺,並退出廣州。
5五仙觀
五仙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233號,
現寺觀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
依山而建,是一座祭祖五仙的穀神廟,
明清兩代,
這裡分別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五仙觀為綠琉璃瓦重簷歇山頂,木構架保存完好,玲瓏新巧。
五仙觀門上大匾上有清兩廣總督瑞麟書寫的「五仙古觀」四個大字。
五仙觀本身就是羊城廣州的象徵,五仙騎羊降臨「楚庭」、持穗獻民的神話傳說,催生了廣州的別稱「穗城」、「羊城」。
6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
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
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
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
遠遠看去,六榕花塔高聳入雲,塔角的飛簷,像向天開放的棗紅色花瓣,紅白相間的塔身更是惹人矚目,十分壯觀。
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寺、華林寺、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素有 " 光孝以樹傳,淨慧(六榕寺的別稱)以塔顯 " 之稱。
7七株榕
七株榕是越秀區詩書路一條小巷子,
據說巷子名字源自具象的「七株古榕樹」,
自鹹豐年起,這裡就有七棵大榕樹,
遺憾的是現已不存,
只在七株榕小學內存留一棵古榕樹。
如今的七株榕是一條很有生活氣息的小巷,從這裡走過,陽光穿過枝枝葉葉,落在青石板路上,你會覺得一切都那麼平靜柔和。
附近的七株榕小學創辦於20世紀30年代末,迄今已有近80年的悠久歷史,前身是私立明覺小學和正中小學。
8八旗二馬路
天字碼頭附近有一條 " 八旗二馬路 ",
全長約600米。
之所以在這裡出現 " 八旗 " 之名,
據說是與舊時的八旗會館有關。
2000—2001年,根據北京路建設工程內容,越秀區調整八旗二馬路主幹道,該路段成為集購物、旅遊、休閒於一體的商業區。
9九曜坊
九曜坊在廣州教育路的南段。
五代十國時,南漢皇帝在今廣州吉祥路南段和教育路一線的兩側,營建了一個皇家園林。
園中有不少奇花異卉怪石,
其中九曜石知名度最大,
以至清代時,附近的華佗廟亦稱「九曜古廟」,
廟旁的橋也稱九曜橋,街道後則稱九曜坊。
九曜坊是一條長68米、寬3—6米的小巷,在這裡住著一代又一代的老廣州人,許多年代較久的居民樓還保存著當年廣州的味道。
九曜石在1963年被列為市重點保護文物,現在到九曜園仍可一睹部分奇石的風採。
10十香園
十香園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昌崗中路懷德大街3號,
是清末著名畫家居廉、居巢兄弟住所,
園內種有寫生用的素馨、茉莉等10種香花,
故名十香園。
十香園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1856年,四周以青磚砌牆圍成小院,又被稱「隔山草堂」。
因其為清末著名畫家居廉、居巢兄弟的故居及作畫授徒之所,十香園又被稱為「嶺南畫派的搖籃」。
十香園,是明清到民國,廣州私家園林繁盛的一個標本,也曾被歐美人視為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
從一數到十,都是我們愛的廣州。
你說你想去浪漫的土耳其了,
不如來廣州從一走到十,
在廣州,美美的風景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