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過一夏」小短片之③:噎食、溺水、燙傷怎麼辦?這些急救小...

2020-12-13 海報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編者按:暑假是安全事件的高發期,為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愉快又安全的假期,大眾網·海報新聞於2020年8月10日起連續推出四期「海報陪你安全過一夏」系列科普小短片,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以短視頻、動畫等形式,傳遞健康用眼、預防詐騙、上網安全、急救常識等領域的安全知識,一起來學習吧!

「海報陪你安全過一夏」小短片之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珂 黑為冰 濟南報導

安全事故類型多樣,不同年齡的孩子,容易發生的安全事故類型也不一樣。相對而言,嬰幼兒容易發生噎食、誤食、燙傷等,而溺水則以年長兒多見。那麼,意外事件發生時,家長該怎麼處理呢?很多時候,趕緊送患兒到醫院並不是最恰當的做法,現場的一些急救處理可能會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患兒的傷害。

噎食

嬰幼兒如果發生噎食,食物不光堵塞咽喉部,還可能卡在氣管口,甚至誤入氣管或支氣管內,引起窒息。這時候的搶救就應該就地進行,分秒必爭。如果在吃東西或喝水時大笑或跑跳,容易讓會厭來不及關閉,使食物或水分嗆到氣管內,可能出現突然表情痛苦不能說話,嗆咳或劇烈咳嗽,用手摳口腔或用手按住頸部或胸部等症狀。如果發生噎食,爸爸媽媽一定要把握好「黃金四分鐘」,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救治。

具體方法:患者若是3歲以下的孩子,救護人應該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託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如果異物還沒出來,可以把孩子翻過來,面對救護者,將手指併攏在孩子胸部下半段按壓1~5次。隨時觀察孩子的嘴裡有沒有東西吐出來。如果有東西,應該用手指將異物勾取出來,千萬不要捅。注意操作時孩子的頭應低於胸部。

對於小兒噎食,預防尤其關鍵。要注意將食物弄碎,並鼓勵孩子充分咀嚼。在吃東西時,應避免逗弄孩子大笑、講話或邊跑跳邊餵食。當然,不要給孩子玩過小的玩具,以免其放入口中。

誤食

對幼兒及學齡前期兒童來講,這是一個處處充滿好奇但認知能力又不夠的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容易發生的意外事故就是誤食。臨床工作中誤食乾燥劑或誤食藥物的病例屢見不鮮。因此家長除了要提前對患兒進行安全教育,注意防範外,還要有一定的知識應對這些意外情況。一旦出現問題,不至於手忙腳亂,貽誤時機。

乾燥劑在食品包裝行業應用廣泛,矽膠乾燥劑是一種難溶於水的膠狀物質,如果誤食少量,可以觀察,多飲水,此類乾燥劑可以從腸道排出。生石灰乾燥劑,誤食後會出現消化道的灼傷、腐蝕、潰爛等情況,所以誤食後要及時用大量的清水進行稀釋,減少腐蝕。另外,可以口服生雞蛋、牛奶保護胃黏膜。如果不小心將生石灰乾燥劑弄進眼睛裡,也要及時用大量清水衝洗,減少對眼角膜的腐蝕,之後及時送往醫院。

如果誤食藥物,也要根據誤食藥物的不同類型進行相應處理。如果誤服的是維生素、滋補藥,中毒反應一般不會太嚴重,多飲水,讓藥物稀釋排洩。但如果誤食的是解熱鎮痛藥、避孕藥、降壓藥、催眠藥等,要果斷採取催吐法,可以用手指刺激患兒咽部,使患兒嘔吐,促使中毒藥物迅速排出,減少吸收。但如果誤服的是腐蝕性很強的液體,則不能催吐或洗胃,要立即喝下大量的蛋清、牛奶等,保護胃黏膜,減少對人體的傷害。

燙傷

燙傷也是比較常見的意外傷害。開水燙傷、稀飯燙傷的情況都不少見。如果是一度燙傷,只損傷皮膚表層,局部輕度紅腫,無水皰,這種情況要立即給孩子脫去衣襪,將無破損創面放入冷水中或在水龍頭下衝洗。如果出現二度燙傷(真皮損傷),局部皮膚紅腫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皰,要塗燙傷膏後包紮。如果出現程度更嚴重的燙傷,應用乾淨紗布包住創面及時送往醫院進行處理。

溺水

對年長兒來說,暑期常見的意外傷害是溺水。儘管學校反覆進行安全教育,家長也再三囑咐,兒童溺水事件年年都有發生。

溺水以後的急救方法:1、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清理口鼻內的泥沙、嘔吐物等,松解衣領、鈕扣、腰帶等,必要時將舌頭用手絹、紗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後託扶其背部使其臉朝一側臥躺,救護者兩腳分開跪在患兒臀部兩側,雙手成掌疊放於患者膈部,在肋骨下面向裡向上推按,可以擠出肺裡的進水,使受害者心肺易於復甦。2、控水。可以抱起溺水者的腰腹部,背朝上頭下垂控水;或者急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溺水者腹部橫放在大腿上,使其頭向下垂,按壓其背部,將胃內積水倒出。3、心肺復甦:如果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需要立即現場進行心肺復甦,同時注意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施救者跪在患兒身體的右側,用左手掌根部放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緊貼患者胸骨,另一隻手疊放在該手上,十指交叉,雙臂伸直,連續按壓30次。按壓頻率:100~120次/分;按壓深度約4~5cm。胸外按壓30次,人工呼吸兩次。人工呼吸時,施救者一手拇指和食指緊捏住患兒的鼻子,用口唇嚴密的包住患兒口唇,平穩向其口內吹氣1秒鐘。吹氣後,鬆開捏住患兒鼻子的手指,使其自然呼氣。再進行第二輪吹氣。按照30:2的比例,重複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每五個循環後檢查一次呼吸及心跳是否恢復,直到溺水者心跳或呼吸恢復正常,或120到來為止。

最後,醫生送給大家四條「金句」:

兒童安全無小事,家長處處要警惕;掌握急救小技巧,關鍵時刻保無虞。

相關焦點

  • 內附噎食的急救方法
    其實,這樣的案例每一年都會發生很多起,大多是因為父母的一時疏忽,給孩子吃了果凍、葡萄啊這一類容易噎食的食物。在寶寶的牙齒和消化能力都沒發育好前,大塊的食物容易堵住氣管,引起噎食甚至窒息。很多人可能會說既然這些食物這麼容易噎食,那就不要吃了呀。
  • 中暑、溺水、氣道異物、心跳驟停、燙傷等6種急救方法要學會,關鍵...
    溺水其實是可以預防的,當然預防並不是指禁止寶寶去遊泳,而是讓寶寶在安全的環境下享受遊泳的快樂。年齡比較小的寶寶溺水容易發生在家裡的澡盆或馬桶這種看起來沒什麼危險的地方。充氣式水上玩具(包括充氣式泳圈、充氣臂等)不是安全保障,提前告知孩子危險的存在。關於溺水的誤區知貝君小時候就試過在泳池溺水,被救生員救上來後,我媽還不知道救生員為什麼要拉我上來的情況。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少見,這源於很多人對溺水存在認知上的誤區。
  • 半歲寶寶吃饅頭噎住,鄰桌護士40秒救回,噎食急救方法父母注意學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但是,因為孩子年紀小,很多時候,他們並不知道危險的靠近,甚至經常會因為一些意外而造成悲劇,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平時要多學習一點急救的方式。
  • 被開水燙傷了怎麼辦?一分鐘教你快速急救!
    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例如摔傷、燒傷、燙傷等等那麼如果被燙傷了應該怎麼辦呢
  • 【科普知識】老年人噎食危險高,進食需防噎
    由此可見,噎食很危險,進食需防噎。噎嗆是指進餐時食物噎在食道的某一狹窄處,或嗆到咽喉部、氣管,而引起的嗆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醫學上稱之為老年性食管運動障礙,民間又稱為「食噎」或「噎食」。噎嗆在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發生率較高,且隨著增齡風險增高。噎嗆致死可發生在任何年齡階段,但約 75% 發生在老年期。據近年報導,美國每年有 4000 多人因噎嗆猝死,佔猝死病因的第 6 位。
  • 燙傷急救,快來看看那些你都沒注意過的錯誤做法.
    今天培兒屋兒童安全普及周,小培醫生點評幾個真實案例來告訴媽媽,萬一寶貝燙傷了,怎樣做才不犯錯,才能將損失減到最小。衝、脫、泡、蓋、送,請聽培兒君一一道來。1.衝,立即大量冷水衝洗至少15分鐘或至疼痛明顯緩解,讓引起燙傷的熱量被完全帶走;這是燙傷急救的最最關鍵的第一步,目的是中和餘熱儘可能減輕損傷。特別強調「立即」兩個字,一旦燙傷,應該馬上用涼水衝洗,越快越好。
  • 40秒成功解救被噎寶寶,家長學會常見的急救方法,有多重要?
    最常見的就是被食物噎住,被燙傷,溺水,磕傷碰傷等,如果家長們遇到這些情況時手足無措,沒有進行及時地急救措施,那麼孩子將會一直處在危險狀況之下,嚴重的可能會錯過急救的最佳時間。對此,家長們一定要留心,幾種常見的急救方法要爛熟於心,以防不測。孩子們在生活中會遇到的危險狀況是多種多樣的,面對不同的危險狀況,急救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 這些錯誤的急救常識,拖了生命的後腿
    醫聊科普隨著急救知識的日益普及化,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緊急情況時我們再也不會「坐以待斃」。卡魚刺大口吞飯喝醋、燙傷了抹牙膏……殊不知這些可都是錯誤的急救方法。不僅會延誤救援時機,還可能導致二次傷害的後果。那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急救誤區呢?
  • 多個孩子被噎到後身亡,家長掌握這些急救知識,關鍵時候能救命
    大家一聽這話,紛紛都在說,「我家孩子吃東西,也有一次被噎到,噎得臉通紅,很嚇人。」「我外孫子兩歲時,有一次吃葡萄,還噎到了。」「我大侄女三歲吃瓜子,被噎到過,還好沒事。」這麼多孩子,都有被噎到的經歷,幸運的是爸媽在身邊,關鍵時刻用了正確的方法,挽救了孩子的命。可是,有些孩子就沒有那麼走運了。浙江慈谿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例,當天上午九點多,一位婦女抱著孩子,衝進了兒科大門,孩子當時吃饅頭被噎到了,臉色特別嚇人,四肢很涼,但呼吸心跳還有,立即就被醫生帶到了搶救室。
  • 從「江蘇6歲男童遊泳課溺水身亡」事件,學最全溺水急救知識
    家長們一定都知道:遊野泳很危險,重慶潼南就發生過一個孩子落水,8個孩子溺亡的事件:8個孩子溺亡急救科普人,公眾號:急救科普人那麼是不是室內的遊泳館就安全了呢?是不是報名一個遊泳課程,有教練教授孩子遊泳就安全了呢?從江蘇這個6歲孩子溺亡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很可能不是這樣!
  • 孩子被開水燙傷怎麼辦!先脫衣服還是先衝水,順序要知道
    有了寶寶之後,各位做家長的都會特別關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問題,還是衣食住行,都把安全排在第一位。但即使這樣,孩子還會因為各種突發事件而難免受傷,有時還會危及生命。1.最大的威脅,燙傷雖然寶寶生活中遇到了威脅很多,但是畢竟因為家長的注意,所以孩子被火燒傷以及溺水的概率都不大。但是燙傷就不一樣了,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避免,因為即使在家庭生活中,熱的東西也有很多。
  • 被燙傷怎麼辦,怎麼處理?
    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例如摔傷、燒傷、燙傷等等那麼如果被燙傷了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小編教你們一些急救方法讓你們一分鐘學會、減少傷害如果燙傷的面積比較小,可以先用水龍頭的冷水,直接衝泡半個小時左右,或以不再感到疼痛為止,這是因為冷水可以降溫,降低燙傷肌膚的熱度、減少傷害,可以防止燙傷面積擴大和損傷加重。
  • 這些「急救」穴位,即使用不上,也一定得知道!趕緊收藏~
    用法:掐人中前,應先察看患者有無呼吸、心跳,如果沒有,應先進行心肺復甦,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操作方法:將大拇指指尖壓在穴位上,一緊一松地按壓,力度要貫穿指端,節律均勻。2心臟不適按極泉穴突然感覺心悸、心痛,這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前期症狀,若此時身邊沒有急救藥物,該怎麼辦?危急關頭,一定不要慌,先撥打急救電話,不要隨意走動,聽從急救人員的指令等待救援,在等待救護車的同時,可以請家人彈撥心經上的急救穴——極泉,為自己爭取寶貴的救護時間。
  • 燙傷後切忌別慌,牢記急救五字訣!!!
    來源:河南鄉醫 導讀生活中燙傷是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燙傷不僅是熱水,包括蒸汽、油、粥,甚至開了很久的燈泡和電動玩具,都有可能會燙傷皮膚。前不久小健也不幸中招,被蒸汽燙傷,少不得今天以身說法,談談燙傷後的「五要五不要」。 應對燙傷其實是有一些「規定動作」的,當然,在事故發生之前的預防更加重要。
  • 京都の夏:稻荷壽司 一人食短片
    去過,更生活過哪怕就住一晚,哪怕就吃一餐>短片 | 蘇州的詩與食,好久不見,我們回來了。短片|3個傻瓜做了11件嗲事短片 | 廈門暴走一天吃了20家食鋪,也是蠻拼的短片 |臺南在地人都會尖叫的好喝地圖短片 | 又來,臺北吃一天,吃夠20鋪!
  • 男童在幼兒園噎食窒息 命懸一線
    男童在幼兒園噎食窒息 命懸一線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07.25 星期四 危急關頭,身邊一名孩子家長發現異樣,判斷孩子發生誤吸噎食,立即上前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展開救援,在120救護車趕到前幫助孩子吐出了異物,恢復了呼吸。事後大家得知她是市立醫院護士佟海霞。 7月22日上午,冒著34攝氏度的高溫,幼兒園的兩名老師來到市立醫院本部院區腫瘤二科,向護士佟海霞表示感謝。 「如果那一刻沒有你在孩子的身邊,後果不堪設想。你就是救他的『天使』。 」親歷搶救全過程的梁老師激動地說。
  • 貓咪發生意外要怎麼急救?
    主子們總有一個小世界,它們像小嬰兒那樣充滿好奇,到處探索。雖說「好奇害死貓」比較誇張,但是,意外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在貓咪遇到意外受傷的情況時,如果我們能進行恰當地處理,不但能減輕貓咪痛苦,對後續獸醫師的治療也會很有幫助,甚至……可能會救貓咪一命喲!注意,經過急救後,貓咪的情況看起來好多了,但也要送去醫院做徹底的檢查和治療哦~本文由擁有人類急救證卻從來不敢扶摔倒老奶奶的小編,為您尷尬播出!
  • 在家被開水燙傷了怎麼辦?
    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例如摔傷、燒傷、燙傷等等那麼如果被燙傷了應該怎麼辦呢下面介紹一些急救方法
  • 防溺水安全小知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防溺水安全小知識 2020-08-27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全知識】燙傷後,正確的急救方法是什麼?
    燒燙傷急救只需記住五個字:衝、脫、泡、蓋、送。衝——立即脫離熱源,用流動的冷水衝洗傷面,降低傷面溫度,減輕高溫進一步滲透所造成的組織損傷加重。衝的時間越早越好。小時候燒傷、燙傷在所難免,有些缺乏醫學知識的家長在處理患處的時候答案五花八門,比如抹牙膏、塗醬油、抹紅藥水……還有更奇葩的「老鼠油」、「獾子油」,把小編雷得外焦裡嫩。這些偏方不僅沒用,而且可能對皮膚造成進一步傷害,簡直就是在傷口上撒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