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家務能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6歲前要多做,很多家長忽視了

2020-12-13 媽媽沒時間

今天是《6歲前這樣教數學,小學不吃力》專欄的第五節課,我們來聊一聊怎麼教孩子「排序」的概念。

預告一下,今天的最後一項活動能幫孩子提升左右腦的聯結,讓大腦更靈活、更高效,一定要看到最後哦。

排序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把一組物品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

比如孩子在學校排隊,會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

我們平時收納的時候,會把書從矮到高排,把碗從大到小疊,甚至把衣服的顏色按從淺到深的順序排列。

你可能會問,「排列和孩子學數學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非常大。因為排列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確定一個規律,比如從矮到高,就是高度依次遞增的規律。

其次,我們要識別出物品的這種屬性,並且始終用剛才的規律去表達。這對孩子的數學思維和邏輯能力都是很好的訓練。

拿一道小學題來舉例,用1、2、3這3個數字,可以組成多少個沒有重複數字的兩位數?

如果孩子思維混亂,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那一定很容易遺漏。

但如果孩子按照規律,依次以這三個數字開頭,就能很輕鬆地寫出12、13、21、23、31、32這6個兩位數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哪些數學活動可以幫孩子培養這種邏輯性的思維吧。

活動1 給吸管排排隊

上一節課,我們介紹了6個維度的比較遊戲,爸爸媽媽有帶孩子操練起來嗎?

拿長短來舉例,上節課,我們只要求孩子比較誰長,誰短,找到最長,最短。今天可要增加難度了。

我們需要孩子把長短不同的5根吸管,按照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依次排列好。就像小朋友在幼兒園排隊一樣。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年齡不同,對排序活動的勝任能力也不同。所以一開始玩這個遊戲,我們可以給孩子一點「提示」。

首先,準備5根吸管,分別剪成1cm,2cm,一直到5cm的長度。

接著,在白紙上畫出同樣長度的5條線段,像圖片裡一樣,從短到高,均勻地排列。

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是,把吸管放到對應長度的線段上

我們也可以在線段上粘上雙面膠,這樣孩子就可以把吸管固定在紙上,增加他的完成感和成就感。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有很多訓練感覺的教具。

比如圖片裡的這套插座圓柱體,不僅能幫孩子做觸覺和視覺的訓練,同時也是一種帶自我糾正功能的排序玩具。

通過觀察圓柱體和孔的尺寸,孩子能夠練習匹配,把圓柱體放到合適的洞裡。

而當圓柱體太大,沒有辦法放進任何一個洞裡時,孩子會仔細觀察,或者搖晃洞裡的圓柱體,來找到放錯的那個。

類似的,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做這類練習。

找一張硬紙板,在上面畫5個大小不同的圓,剪下來後,孩子就可以按大小順序,把圓形紙板歸位了。

等孩子能熟練完成上面這些任務後,我們就可以不再給提示,直接讓孩子排序。

不同長短的筆,不同大小的玩具,不同高矮的瓶子,都可以讓孩子排排隊。

遊戲過程中,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不要隨意糾正孩子。可能你叫他從小到大排,結果孩子從大到小排,甚至有兩個排錯了位置,都沒有關係。

肯定他的專注,提醒他再觀察一下,給孩子機會自己發現問題,才是更積極的引導方式。

小樣媽給大家準備了一些電子版的素材,列印出來裁剪好後,就可以讓孩子邊玩邊練了。

活動2 大碗配大勺

如果覺得上面的活動對孩子來說太簡單,我們再來增加一點難度。準備4個大小不同的碗,4把大小不同的勺子。

首先,把碗打亂順序,請孩子按大小排好。

接著,把勺子也打亂順序,請孩子按照「大碗配大勺,小碗配小勺」的規則,依次把勺子放進對應的碗裡。

為了增加趣味性,你可以對孩子說,「大碗要和大勺做朋友,小碗要和小勺做朋友,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嗎?」

最後,請孩子閉上眼睛,我們把四把勺子重新打亂,拿走其中一把。接著問孩子,「這把勺子應該和誰做朋友呢?」

孩子可能會很困惑,不知道這把勺子對應的是哪個碗。這時我們可以啟發他,「把勺子重新排一排順序,是不是就能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呢?」

這個遊戲的重點在於,培養孩子整理的思想,這點對將來的學習很重要。

有些孩子做題時不仔細審題,也沒有整理「條件」的習慣。拿到題就做,結果越做越糊塗。

如果能在讀題的時候,就把題目裡的條件都用數學的語言整理出來,孩子的思路就會更清晰,也更懂得出題者的意圖。

活動3 會整理的孩子更聰明

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藏著很多排序的練習機會。

舉個例子,孩子回到家後,是不是經常把鞋一脫就進去玩了呢?

我們可以找一天,故意把鞋橫七豎八地堆在門口,然後對孩子說,「寶貝你看,這些鞋太亂了,容易把人絆倒,我們來擺整齊吧。

整理鞋子的時候,我們可以一邊說,一邊做。

「這是爸爸的鞋,一隻左腳,一隻右腳,兩隻要放在一起。」——這是教孩子配對

「爸爸的鞋最大,寶貝的鞋最小,媽媽的鞋不大也不小。」——這是教孩子比較

鼓勵孩子參與進來,他來整理,你來看,同時把孩子擺放的順序說出來

「你擺的很有意思呢,先是爸爸的鞋,然後是媽媽的鞋,最後是寶貝的鞋。從大到小,真整齊。

即使孩子沒有按照大小順序擺放,也不要糾正他,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看他為什麼這麼擺。

我們只需要在平時抓住機會,給孩子演示按順序整理物品就可以了。

和孩子一起整理他的書、玩具;洗完碗,請孩子放回廚房的抽屜;和孩子一起整理他的衣櫃,把衣服從長到短地排列。

鼓勵孩子做家務,尤其是做一些整理工作,不僅能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對於數學和邏輯思維的培養也很有好處。

活動4 誰先,誰後?

最後,我們來學習另一種維度的排序,按照時間先後排序

很多媽媽會刻意教孩子看時鐘,認時間。但其實,能報出時間的孩子,並不一定真的理解時間的概念。

想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時間,一個辦法是多在孩子面前使用代表時間先後順序的詞。比如首先、然後、最後、以前、以後、昨天、今天、明天等。

我們在做飯、疊衣服,給孩子講故事的過程中,都可以使用這些詞彙。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遊戲,來幫孩子練習按時間順序排序

上面這張圖裡,首先有一個雞蛋,接著,雞蛋殼裂開了一條縫,最後雞蛋殼碎了,鑽出來一隻小雞。

假如3張圖的順序打亂,孩子能把它們重新排好嗎?

小樣媽給大家準備了26張這樣的3步驟排序圖,爸爸媽媽列印出來後,裁剪成卡片,就可以讓孩子來排順序了。是不是和小學語文的「給段落標序號」很相似呢?

由於我們的左腦負責處理語言信息,右腦負責處理圖像信息。所以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把這些圖片串聯成一個故事,能夠促進左右腦的聯結,增強胼胝體的功能,讓大腦更有效地運作哦。

今天給大家分享了如何教孩子排序的內容。陪孩子玩這類遊戲,讓他在生活中多做一些整理類的家務,對他今後的學習、生活都大有裨益,一定要堅持做哦。

下一節,我們會講解「模式」的內容,它不僅能培養孩子找規律的能力,是數學學習的重要一環,也是智力測驗中的測試內容,一定不要錯過咯。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不是只有加減法!
    答案:解析:幼兒教育王道: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不是只有加減法!孩子的智力投資是一筆永恆財富,尤其是3-6歲這個重要時期,家長都非常重視。在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家長也是竭盡全力,想盡方法。但是,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理解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範圍,僅僅把數學思維培養局限在數數和加減法上。
  • 關於培養3-6歲兒童閱讀、數學思維、英語啟蒙方面的心得體會
    孩子今年3歲整上的幼兒園,現在幼兒園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基本都實行素質教育為主,著眼於開發孩子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動手能力等等。除了個別私立幼兒園和急功近利的家長,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校都不再以教授孩子具體的知識為主,而是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和孩子成長關鍵期的特點,著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專注力、表達能力、規則意識等等。
  • 6歲前是數學啟蒙的黃金期,3個方法,讓孩子成為數學「小天才」
    數學思維決定孩子未來學習的重要思維,6歲前是孩子數學啟蒙的黃金期,這段時間訓練孩子的數學天賦,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可謂事半功倍,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不要急功近利,而是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數學啟蒙,怎麼做?
  • 心理學老師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培養2-8歲孩子的數學思維很重要
    每天學點心理學,媽媽輕鬆孩子聰明。家長們好,魏參今天繼續用心理學,幫大家排憂解惑:2-8歲孩子的數學思維培養,真的有必要嗎?心理學研究:孩子數學成績好不好,取決於8歲前你小時候學習數學,是否也很吃力?認真聽講了,也認真複習了,也刷了很多題,可成績還是上不去?
  • 孩子若有這3種「臭毛病」,說明很有數學天賦,家長要好好培養
    無論學文科還是理科,都要面對語數外這三座「大山」。但是語文和外語就稍顯簡單——畢竟只要肯下功夫好好背好好記,就算是考試前磨磨槍,那也能做到「不快也光」。但數學就不一樣了。就算公式記得再熟練,就算題型看著再眼熟,考試的時候他依舊有100種讓你掛科的辦法。這是為什麼呢?
  • 學齡前數學繪本推薦:《了不起的數學思維》(3-6歲)
    再加上受疫情的影響,這個寒假娃娃們又少不了要「嚯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今天,現代君要推薦這套《了不起的數學思維》給即將幼升小的寶寶家長,讓小朋友利用這個寒假,對基本的數學概念有一個認識,幫助他們順利銜接小學數學,啟發他們的數感思維。這套引進韓國的學齡前數學繪本《了不起的數學思維》由萌芽篇、進階篇和飛躍篇三輯組成,每輯7冊,共21冊。
  • 寫了6000字,總算把孩子6歲前的數學思維遊戲給整理出來了!
    不論娃未來學習啥專業,從事啥職業,好的數學思維都絕對會讓他受益終生。所以,我從小也很重視娃數學思維的培養。我特別想做一份大總結,包括娃從3歲到學齡前的數學思維和能力,以及咱們在家相對應可以帶娃玩的遊戲,包括什麼對應思維、分類思維、有序思維、分步思維、假設思維、圖形化思維、數形結合思維等等,但後來發現,這真的太太太長了。哈哈,又一次體會到吉吉說「把文章寫成論文」的感覺。
  • 6歲前,家長讓娃經歷這4個「第一次」,孩子更加獨立有擔當
    在孩子6歲之前,性格形成關鍵期的階段,我建議父母要狠心一點,讓娃去經歷這4個「第一次」,如果不能遇到,父母也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去經歷,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好性格,讓孩子未來更加獨立,更加有擔當。我記得李玫瑾教授曾經在應對孩子青春期的專欄中,曾經給家長提的一個意見就是讓孩子去承擔家務。而想要孩子去做家務,那就要在6歲前,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養成這個習慣。
  • 6歲前孩子有這3個「怪癖」,暗示寶寶情商高,家長不要盲目去管教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活潑可愛,但不是所有的孩子性格都是一樣的,很多孩子在幼年時就表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個性,還有一些孩子常會有些「小怪癖」,在家長們的眼裡,這些「小怪癖」一定要加以改正,否則對孩子成長不好,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專家表示,6歲前的孩子有這3個「怪癖」,表示孩子情商高,家長不要盲目去管教。
  • 6歲前,多給孩子一題多解的訓練,數學思維會大幅提升!
    從知識點來看,雖然只是一道考察孩子圖形感知的題目,但不僅要求孩子在二維空間裡,熟悉正方形的基本特徵,同時還能在三維環境裡,了解正方體的特徵。從題目形式來看,這其實是一道經典的一題多解題目,雖然正方體本身是不變的,但將正方體展開後,作為一個平面圖形,有多種不同形狀的展開圖。
  • Sigma Time玩轉數學:讓3-6歲孩子在探究中愛上數學
    很多人這麼一聽,沒覺得哪裡不對勁兒。然而真相是,根據圓的面積公式S(面積)=π(圓周率)*r²(半徑的平方)。6寸披薩的面積是9π,12寸披薩的面積是36π,所以12寸披薩是6寸的四倍,而不是兩倍。這篇熱門帖子中關於數學思維在生活中大有用處的例子還有很多。
  • Sigma Time玩轉數學 | 讓3-6歲孩子在探究中愛上數學
    很多人這麼一聽,沒覺得哪裡不對勁兒。然而真相是,根據圓的面積公式S(面積)=π(圓周率)*r²(半徑的平方)。6寸披薩的面積是9π,12寸披薩的面積是36π,所以12寸披薩是6寸的四倍,而不是兩倍。這篇熱門帖子中關於數學思維在生活中大有用處的例子還有很多。其實,學習數學的意義遠遠超過算帳。
  • 學會算數,不如培養數學思維,3個小技巧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方式
    對於孩子來說,學好數學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一個人的各種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數學的影響。單純從應試的角度來說,不學好數學也就喪失了考試競爭優勢。那麼,在孩子啟蒙階段,學數學到底要什麼學?學什麼?如何引導孩子學好數學?這些問題都是家長比較關注的問題。
  • 數學啟蒙並非簡單加減,抓住關鍵期培養娃思維能力,小學才不吃力
    和一個辦幼兒園的朋友聊天,她吐槽到有些家長真的很難溝通,她們覺得孩子來上學就是要學具體的知識,孩子會10以內的加減法、100以內的加減法,這樣才算學到,認為幼兒園裡每天教的那些「花裡胡哨」的什麼思維培養並沒有用……其實,單說「數學思維」可能的確有些抽象,不少家長也不能理解,但實際數學就是一種思維方式。
  • 6歲前有這3個「怪癖」,暗示寶寶智商高,家長別盲目去管教
    孩子6歲前的心理特徵按照兒童心理發展特徵,我們可以知道6歲前是孩子各種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不管是語言發展、或是性格形成、又或 大腦開發,基本上都是在6歲之前完成的,因此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情況下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要做好這6件事,再加上多說這兩種詞彙
    數學作為三大學科之一,其重要程度不容置疑。畢達哥拉斯曾說,「數學支配著宇宙。」小到去超市購物,大到國家科研領域的研發,都涉及到數學。怎樣才能調動起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呢?斯坦福教授表示,數學的啟蒙要家長做好這6件事,再加上多說這兩種詞彙。斯坦福學前教育學院的Deborah J.
  • 4-8歲孩子「最關鍵」的8個數學問題,德國家長用一套遊戲書搞定
    還記得我剛開始教我家大寶數學的時候,最基本的10以內的加減法就已經讓我焦頭爛額。我問他:「8-6=?」他能算出來等於2,但是我換一種問法「8能分成6和幾?」,他就不知道答案是多少了。孩子看樣子好像是會做減法了,但思維一點都不靈活。直到我哥從德國回來,看到他家孩子,我才知道大寶的數學啟蒙是哪裡出了問題。
  • 豌豆思維:3-10歲是孩子數學思維啟蒙的黃金時時期
    說到早教,豌豆思維發現大部分家長都會優先想到語言類的啟蒙教育,常常忽略了數學思維方面的教育。給孩子做數學思維啟蒙並不是為了可以讓孩子將來可以成為數學家,而是通過數學的學習可以開發孩子左右腦的全能。例如通過左腦的教育訓練數學邏輯、分析歸納能力,通過右腦的教育訓練來分析圖形、形狀、大小、遠近、重量等。
  • 6歲前,怎樣培養數學推理能力?推薦2個思維遊戲,隨時啟發孩子
    早教時,比起「鑽牛角尖」式的啟蒙,讓孩子知道「此路不通,還有很多路」更重要!我今天先分享一道美國小學3年級的數學題:請用加法的方式來計算 6X3,並列出解題思路。看起來是不是非常簡單?可很多孩子都做錯了,一個學生的解題過程是6+6+6=18,老師卻表示並不完全正確!並指出正確答案應該是 3+3+3+3+3+3=18。原因是 6X3 應該理解為「6個3」,而不是「3個6」。這道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計算題,而是美國根據「共同核心標準」,研發出來的邏輯思維訓練題。
  • 當孩子處於3-6歲時,這種思維很重要,家長早培養孩子少走彎路
    當孩子處於3-6歲時,這種思維很重要,家長早培養孩子少走彎路相信家中有3-6歲孩子的家長,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對於周圍的一切事情都很好奇,總是喜歡問為什麼,而大人經常被問得啞口無言。自己眼中那些理所應當的事情,為什麼孩子這麼執著於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