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旋律、關注社會現實、創新傳播方式——我國紀錄片發展正...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題:聚焦主旋律、關注社會現實、創新傳播方式——我國紀錄片發展正迎來春天

  新華社記者餘俊傑

  在剛過去的2019年,哪一部紀錄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這一年,國產紀錄片產量如何,又有哪些新亮點?

  由中廣聯合會等主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1月17日在京舉行。會上評選出《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城市24小時》《手術兩百年》等年度十佳優秀紀錄片。

  會上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共有230餘部國產紀錄片上映,「短平快」趨勢顯著,微紀錄片增多,「短小精悍」紀錄片傳播效果好——總集數不足10集的有147部;每集10分鐘以內的有20部,30分鐘以內的90部,60分鐘以上的僅12部。

  除了傳統電視媒體積極推出紀錄片外,主流視頻網站、短視頻平臺、新聞資訊平臺、自媒體也逐漸成為紀錄片傳播的陣地。據統計,騰訊視頻、芒果TV等視頻網站上,各紀錄片專輯累計點擊量達27.8億次;抖音、快手等社交短視頻上累計播放量4.5億次,點讚超1.5億次;在新浪微博,紀錄片相關話題累計閱讀量98億次、留言1216萬條。

  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影視交流處處長孫海東認為,在國家不斷加大對國產紀錄片扶持力度的政策鼓舞下,2019年無論是創作、生產、傳播,還是走出去等方面,我國紀錄片行業都出現了可喜的新氣象,呈現出諸多受到矚目的「高光時刻」。

  在《航拍中國(第二季)》《長江之戀》等一批精品佳作集中湧現的同時,國產紀錄片發展呈現出一系列可喜的新趨勢、新變化。

  主旋律和現實題材正成為國產紀錄片創作關鍵詞。近年來,聚焦中國改革開放40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主題,包括《我們走在大路上》《淮海戰役啟示錄》等歷史、革命、現實等重大題材類紀錄片不斷湧現,收穫頗高評價。

  「這些優秀作品也為重大題材的輕表達和多元創新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樣本。」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常務副會長趙捷表示,凝聚中國精神、展現中國特色,觀照現實、突出故事,著眼於「小人物、大情懷、正能量」的主流化、精品化、年輕化表達正在成為新時代國產紀錄片創作主要潮流。

  在重大主題創作之外,2019年紀錄片亦注重突出現實創作,深化追問社會現實問題的力度,產生了一批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和創新性的精品力作,包括由中宣部立項指導的《變化中的中國》《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等作品,紛紛從日常視角出發,挖掘出眾多平凡人物身上的生動故事,用「小人物」之變,映射「大時代」前進。

  在對現實題材故事有力呈現基礎上,垂直細分題材表達也更加多元,影像風格上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從「一粒稻米」「一顆鹽粒」中,紀錄片創作者運用多種拍攝技術,更多著眼於大自然變化和小人物背後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人類文明和社會的變化發展。

  「2019年開始,紀錄片以全新的姿態擁抱時代,無論是題材的破壁出新、創作的守正創新、融媒體傳播的突破進取,還是生產格局的流動變化,都洋溢著國產紀錄片由內而外所煥發出的盎然生機。」趙捷說。

  在當今全媒體、融合傳播格局下,紀錄片的價值正被不斷深挖和延伸。「主流電視平臺之外,網際網路平臺的介入,為紀錄片發展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推動上遊製作端快速成熟。」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楊乘虎表示,愛奇藝、嗶哩嗶哩等新媒體視聽平臺製作、傳播了一系列觀眾喜愛,口碑良好,關注度高的優秀紀錄片作品,培育大批青少年成為國產紀錄片愛好者,有力推動了文化自信建設。

相關焦點

  • 2019紀錄片回顧:回望·現實·融合
    在世界故事中回望中國 過去,國產紀錄片比較偏重對自身題材的挖掘,其國際傳播也是從「我」到「他」的單線傳播,缺少對他者題材的關注,更較少意識到從「他」向「我」的回望過程。從2019年的優秀紀錄片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方面紀錄片繼續緊跟國家和時代的主旋律,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國際合作和國際傳播。
  • 主流文化面向世界的多元表達——近十年中國紀錄片的創作發展
    正如王丹彥所說:「在宏觀層面上,紀錄片拍攝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形象傳播效果和國家文化戰略安全;在微觀層面上,紀錄片能夠提升我國影視作品的品質,培養國民科學理性的處世態度和積極健康的審美品位。」[王丹彥:《推進中國紀錄片的時代創新》,《中國電視(紀錄)》2013年第10期,第40—44頁。]紀錄片的發展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文化戰略發展的高度。
  • 紀錄片精品打造 鼓勵支持更多短視頻傳播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15日在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式上披露,國家將大力支持紀錄片創作和傳播,並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紀錄片精品。「紀錄片作為『時代影像志』,具有獨特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傳播價值,是文化建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 國產影視發展新風向:聚焦重大題材 彰顯中國風格
    本屆秋交會以「聚心 聚力 劇精彩」為主題,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主線,聚焦「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重大現實」三個「重大題材」,堅持「四個聚焦」的創作導向,聚焦新時代史詩般的偉大實踐,把反映新時代作為重中之重;聚焦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構築新時代電視劇精神高地;聚焦群眾生產生活,講好中國人民的故事;聚焦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變革
  • 《巡迴檢查組》收視率屢創新高|收視率|人民的名義|巡迴檢察組|...
    《巡迴檢察組》的火爆,除了《人民的名義》原班製作團隊及一眾老戲骨的傾力加盟為這部劇的口碑保駕護航,更多的還是源於觀眾對劇作題材的關注。與《人民的名義》的反腐題材不同,《巡迴檢察組》此次聚焦「掃黑除惡」題材,並且在莊重肅穆的主旋律「硬核」之中,多加入了一些輕鬆詼諧的成分,在展現檢察官生態、上訪戶等敏感話題上都有重大突破,在國家定製劇+懸疑+諜戰等融類型技巧方面也有創新。
  • 用影像記錄我們的時代——2020華語紀錄片年度觀察
    冠軍《八佰》是戰爭片,《我和我的家鄉》集結了主旋律題材和喜劇類型,《姜子牙》是動畫片,還有警匪動作片《除暴》、懸疑片《誤殺》,以及現實題材的《送你一朵小紅花》……可以說,中國的電影市場在類型化的道路上一直都在朝著百花齊放的多元方向發展。不過,今天情報君想要和大家聊一聊的,是這個市場上相對而言容易被冷落和忽視的一個小眾類型——紀錄片。眾所周知,紀錄片最重要的是「真實」。
  • 26部作品入選 「2019年優秀國產紀錄片集錦」
    不僅有《我們走在大路上》《淮海戰役啟示錄》《彩色新中國》等見證新中國成立70年巨變題材作品;也有《城市24小時》《人間世(第二季)》《我們的男孩》等聆聽時代脈搏,聚焦普通人生活的現實作品;此外還有《長江之戀》《航拍中國(第二季)》《城門幾丈高》《創新中國》《科學的力量》《手術兩百年》等聚焦人文歷史、自然風光、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的作品。
  • 2019年度十大紀錄片推選:一場國產紀錄片界的奧斯卡盛會
    在新增的四大獎項當中,最具影響力播出機構獎是最值得關注的。從臺前的「高光時刻」,到幕後的「格局流變」,新的行業生態正在形成。主流電視平臺之外,網際網路平臺的介入,也為紀錄片紀錄片發展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推動上遊製作端快速成熟。以「優愛騰」為主的主流網絡視聽平臺以及B站等新媒體平臺推出、傳播了一系列觀眾喜愛,口碑良好,關注度高的優秀紀錄片作品。
  • 主旋律電影飄紅背後
    新華社福州11月29日電 題:主旋律電影飄紅背後新華社記者吳劍鋒、任沁沁、張逸之《我和我的祖國》《奪冠》等多部主旋律電影在廈門舉行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者表彰儀式上獲得表彰。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主旋律」正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
  • 聚焦青年勵志創業故事,《吉他兄弟》開啟主旋律劇集新航道
    為樹立核心競爭力,她率領的小棕熊影視拒絕跟風創作,在市場上走出了主旋律為主的差異化道路,也更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這是首部講述生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題材的電視劇,採取了雙線敘事結構:一條線是上世紀初,以藏族青年多吉為首的原住民與猖獗的盜獵者作鬥爭,誓死保護藏羚羊,保護可可西裡;另一條線聚焦現代,基於國家對藏羚羊的保護效果顯著但仍有部分盜獵者覬覦豐厚的利潤鋌而走險的情境下,圍繞當地森林警察守護可可西裡的故事展開。同一主題打破兩個時代的壁壘,同歸為自然保護應引起人類高度關注的目的。
  • 2019年紀錄片票房大幅下滑,主旋律和美食類產量最高
    如今,全球正處於以數位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時代下,數字拍攝與製作技術、計算機虛擬成像技術、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航拍、VR等新媒體技術紛紛進入到紀錄片創作領域,使當下紀錄片多元形態並存。03.紀錄片行業受眾畫像:以我國的新中產階層為主紀錄片蘊含高濃度知識內容和深層次內容吸引了大批高品質的受眾。
  • 穩定行業信心、傳播正向能量,騰訊視頻發布行業破局思考與多元內容...
    前不久,《關於深化影視業綜合改革促進我國影視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出臺,從多個方面為影視行業指明了推進改革的方式。對於如何與行業同仁攜手、為行業發展找到新方向。孫忠懷表示,未來騰訊視頻將幫助製作公司,使得大家可以穩定安心地開發項目,用比過去更寬鬆的合作模式,幫助行業度過難關。
  • 央視開年大型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破圈層傳播激勵人心
    截至發稿,微博主話題#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閱讀量破3億,討論量破10萬,抖音話題播放破1000萬,在微博設置的眾多子話題閱讀量也持續攀升;在優酷平臺播出後,該片在優酷科技紀實熱榜上多日佔據第二名的位置;多家主流媒體與影視行業新媒體平臺發表系列報導、專業分析評論等,文化界知名人士等也紛紛為該片打Call。這部「開年紀錄片」充滿創新感的傳播嘗試,達到了突破圈層傳播的喜人反響。
  • 浙江衛視媒體社會責任報告(2019年度)
    2008年以來連續十一年穩居省級衛視傳播規模、收視效能、實力效益第一陣營,是目前全媒體傳播力、影響力最為強勁的頭部衛視之一,成為見證、推進我國廣電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窗口和領軍力量。圍繞「鄉村振興」「最多跑一次」「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三服務』解難題」「美麗浙江」等經濟社會發展焦點課題,推出《實施「兩進兩回」匯聚資源要素助力鄉村振興》《浙江經濟「高質量法則」》《「一帶一路」進行時》《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美麗浙江》等系列主題報導;推出「貫徹四中全會、創新社會治理」等特色專欄,大力宣傳服務黨和政府中心工作,開掘「浙江經驗」,助推創新實踐,回應社會關切,為浙江「兩個高水平建設」唱響鏗鏘之聲
  • 「十四五」重點打造 一批紀錄片精品
    新華社廣州電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12月15日在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式上表示,國家將大力支持紀錄片創作和傳播,並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紀錄片精品。  「紀錄片作為『時代影像志』,具有獨特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傳播價值,是文化建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 2019年度十大紀錄片出爐 這些「新」面孔不可錯過
    值得注意的是,活動還推選了一位中國紀錄片傑出貢獻人物——黎瑞剛。2019年,《我們走在大路上》《十一書》《航拍中國(第二季)》《淮海戰役啟示錄》《長江之戀》等一批精品佳作集中湧現。同時,國產紀錄片發生了一系列可喜的新趨勢、新變化。這一年,主旋律和現實題材創作成為關鍵詞。
  • 聚焦五中全會:AI帶你換個方式讀公報
    熱解讀 冉冉秋光,滿階紅葉,秋色漫京城。作為提前了解五年規劃建議的重要窗口,公報無疑備受關注。智讀公報,暢想未來,央視網《熱解讀》帶你換個方式看公報。  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系列重要部署錨定發展新路徑。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中國推進改革開放,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針對收入、就業、教育、養老等百姓高度關注的民生課題,全會均有系統性部署。
  • 淺談新世紀以來我國紀錄片的發展趨勢——從拍攝角度分析
    紀錄片在每個不同的國度中都有其存在和發展的歷史軌跡和歷史必然。它產生的初衷或許是為了記錄生活,緬懷過去,也或許是充當娛樂,休閒人生。但是,不得不說,在長期演變和發展中,一些大而莊嚴的因素不斷加入,紀錄片更多地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社會形態和生活面貌,成為了官方正史的備註和補充。
  • 芒果TV:以黨建鑄魂,聚青春力量,促融媒發展
    黨建驅動,創新主流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長期以來,芒果TV堅持守正創新,在內容建設、傳播渠道、體制機制等方面不斷提升主流傳播話語的創新力和傳播力,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 以不斷創新的傳播服務,架起行業溝通與交流的平臺!聚焦《紡織服裝...
    創新不止,締造周刊速度   創新是新聞傳播的動力之源、活力之源。  創新不止,改革不輟,也是周刊走到今天的關鍵所在。此外,試水網絡直播、網紅直播、抖音短視頻等新傳播方式,直播觀看量超千萬,話題瀏覽量達數百萬,把握專業性和行業性的同時,實現了傳播量級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