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上小學之後,一些家長發現自家孩子開始變得越來越自卑,以前經常掛在臉上的笑容也一天天地消失不見,這可把他們急壞了
一開始他們以為是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所以有些難過,但後來他們才知道孩子是因為口吃而被同學嘲笑,以往的自信和笑容也消失不見,這可該怎麼辦呢?
為了改變口吃對孩子的影響,家長們到處尋找矯正口吃的辦法,可是市面上關於口吃矯正的方法魚龍混雜,稍不注意就會誤入陷阱,有不少家長給孩子找來的方法不僅沒用,反而讓孩子的口吃變得更加嚴重。
難不成口吃真的沒有辦法解決了?
當然不是,口吃也只是眾多語言問題中的一種,就連聽力障礙、顎裂這樣嚴重生理缺陷造成的語言問題都能矯正,更別說口吃這樣一個特徵表現都比較明顯的語言問題。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口吃?口吃是一種語言障礙,表現為言語頻繁地與正常流利的人在頻率和強度上不同、且非自願的重複(語音,音節,單詞或短語)、停頓、拖長打斷。民間一般將其稱作「結巴」、「磕巴」。
導致口吃出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所處的語言環境比較複雜,經常接觸口吃人群或者模仿口吃者說話等等。很多時候口吃出現的悄無聲息,父母們又難以發現,結果就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
如果說語言狀態的卡頓、中斷對孩子的表達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那麼口吃對孩子心理情緒的影響則更為嚴重一些。很多兒童口吃問題反反覆覆也和這個方面有著很大的關係,因此矯正口吃不僅要改變語言狀態,還要改變心理狀態。
小編接觸過不少的口吃兒童,發現他們在面對口吃時都會表露出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心情會經歷一個起起落落的幅度,從檢查口吃前的沉默,到得知口吃後的憤怒、崩潰,再到接受口吃矯正的喜悅。可見心理狀態的變化在孩子口吃矯正中的作用很不一般。
但是大多數時候家長們只會注意到語言狀態的變化,而不能看到心理狀態對孩子的影響。
事實上口吃最核心,也最被人忽視的地方,就是口吃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認知。它既包括了口吃給孩子所帶來的恐懼、焦慮、壓力、羞恥、內疚、挫折等負面感覺和情緒,也包括了孩子對口吃、對自己、對整個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和認知。
家長們看到孩子一天天自卑下去就是因為孩子恐懼口吃,因為口吃給他帶來了太多負面的東西,比如同學的嘲笑、回答問題時的糾結卡頓等等。這些負面情緒日益累積,如果不能及時宣洩出去就會成為導致孩子口吃問題加重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說一下,在口吃的矯正過程中要注意區分不同的口吃人群,因為兒童口吃矯正和成人口吃矯正的方法不盡相同。兒童口吃多數是模仿暗示、語言環境複雜等原因導致,而成人口吃有很多都是在工作和學習的壓力中導致的,精神的過度緊張和焦慮都會導致他們語言狀態的變化。所以,口吃矯正不僅要注意方法,還要注意一些比較實際的問題。
口吃並不可怕,直面口吃不要逃避才是矯正口吃的基礎,當你害怕口吃的時候,口吃的危害就會變得更大。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