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顧名思義,是事物尚未誕生之前的狀態。演繹於在花材被插入花器的那一刻,要能感受到這朵花在誕生之前的含義,並以此意義作為當下的插花之境。這也是「未生流」插花所特有的崇尚自然、表現禪境的理念。
未生流,誕生於日本江戶時期,由未生齋一甫創立。近幾年,由於現任家元肥元慶甫親自來華授課,讓更多的國內花道研習者認識了這個古典的花道流派。
金文軍老師,就是已經研習6年未生流花道的教授,他在上海「花前」生活美學展上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未生流插花,關聯明代《瓶史》
2000年時,金文軍在濟南開了一家花店,後來又添加了瓷器和茶葉的經營。當茶器和茶成為主營品種後,他開始關注茶席花和茶席空間的設計。
2015年,他偶然看到了川瀨敏郎的《一日一花》,特別喜歡裡面的花型,開始查閱資料,了解日本花道。
「感覺日本江戶時期出現的好多流派,都和我們中國一本插花名著有關聯,它就是明朝袁宏道的《瓶史》。這些插花理念中貫穿著中國儒家思想文化,於是就有了學習的興趣。」機緣巧合,正好此時日本未生流家元在中國杭州茶室開課,於是金文軍成為了第一期學員。
為何選擇了未生流?金文軍說,在國內直接跟隨家元學習插花,這在學習其他日本花道中是不可能實現的,他希望在學習上能追根求源。
那時候的學習,按照講習會的特殊形式進行,每次集結學習三天,每天上午訓練新花,分別做自然景色、色彩、造型訓練。下午是練習格花。新花會根據時令搭配花材,格花則用比較傳統的花材,早期都是從日本帶來,有時候也會用現代花材。
未生流把插花稱「格花」,以象徵「天圓、地方」。直角等腰三角形是它的基本花形,並被比喻作魚鱗而名為鱗形。設定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為立姿者,叫立鱗;而為橫姿者,叫橫鱗。天圓地方,天地相交,從中分陰陽兩極,形成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從上向下三個點分別為天、人、地,即三才格(中國儒家的「天、地、人」三位一體思想是未生流插花的原理。)。
「因為自然生長的花材,特別是現在花市上的鮮切花材都比較直來直去,所以要做成三才格花,必須一點一點,慢慢做成我們想要的形狀,稍不小心就會折斷。」金文軍說,格花的練習,讓大家既喜歡,又有點小怕。每次都會弄得筋疲力盡,也不一定能做好。
插花需日新月異,應用到生活場景中
最初學成之後,金文軍並沒有什麼成就感,反而有點「暈」,覺得離開老師的指點似乎無從下手。後來他發現,不自信是因為練習的不多,多多練習,熟能生巧,技藝就可以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
老師鼓勵金文軍開始教學,經過一年多的積累,他開始系統授課。金文軍發現,有的學員上過幾次課就會有非常棒的作品出現,他總是教導他們說,依靠個人的審美,偶然插出不錯的作品,並不能說明什麼。沒有數量、質量的累積,是不會有穩定的表現的,而且以後在創作中一定會出現瓶頸,插花的靈感也會走到盡頭,成為無源之水。
教學相長之餘,金文軍也參加其他老師的課程,參與或參觀國內外的花展,看不同流派的名師作品,這都讓他深受啟發。他把未生流插花融入市場應用中,酒店大堂公共空間、劇場活動背景、櫥窗展陳、場景氛圍軟陳等插花設計,都越來越得心應手。他說:「我喜歡花是因為我喜歡大自然,陳設它們也是從大自然中獲取靈感。」
插花的外向展示,其實是作者內心的寫照和綜合素質的呈現,知識、見識及內心格局,都會在插花中自然而然展現,形成創作者獨特的風格。插花的功夫其實在外修。金文軍還認為,插花的服務對象也會對創作者產生很大影響,有品位和品質的客戶有助於進步。
金文軍還一直在經營茶器和茶,用未生流的作品裝飾茶席,對於空間氛圍的提升效果特別好。其中,煎茶道的插花更富雅韻,他會用松、竹、梅歲寒三友來插制。在松枝中加入玫瑰,取其不老常春之意,更富有儀式感。
在金文軍看來,未生流花道的精神,不會隨著社會或生活環境之變而變,但是它的個性姿態會逐年改變。如同「未生」所示,花道不僅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還應不斷追求日新月異。
原創:採薇
編輯,設計:李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