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二脈與長壽

2021-02-23 艾御享堂

打通小周天,人就不生病。

在中國古代,如果哪位武學大師要想武功「更上一層樓」,就要打通人體最重要的兩生命線:即身體前側的任脈和身體後方的督脈。而中醫認為:如果一個普通人能把任督二脈打通,就相當於為人體接通了「精氣神」的輸入管道,無論你身體有什麼樣的慢性疾病,都會依靠自身的免疫和氣血調節,逐漸好轉並最終得到治癒。

事實上,這也是歷代名醫所公認的養生要法。

張錫純在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就講述了三個醫案: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風寒。忽然想起張錫純先生在其醫著中提到的「鍊氣治病法」,於是在車中嘗試「呼降吸升」,車走了大約30裡路,就覺得心爽體舒,感冒頓時化解得無影無蹤。

再有個患者得了屢治無效的嚴重洩瀉病,自己懷疑無藥可醫。後來,張錫純教給這位患者「呼降吸升」的練氣治病法,僅僅試了四五天,就覺得原來冰冷的小腹部變得溫暖起來,再堅持一段時間,屢治無效的頑症終於痊癒了。

還有位患者得了一種重病,發病的時候喘得厲害,不能坐也不能躺著,吃遍很多藥物也都沒有用。後來,張錫純就告訴他「呼降吸升」的練氣治病法。一年後,就覺得丹田常暖,熱力充滿周身,困擾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這位患者感慨道:「醫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機者,孰能與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傳!」



     呼降吸升法

這種勝似藥物的養生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醫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法:

呼吸的時候,只要讓「呼氣」和「吸氣」分別對應著「任脈」和「督脈」就可以了。

(1)「呼氣」的時候,讓氣息沿著前胸任脈的方向,從上(兩乳間的「羶中」位置)降到下(肚臍也就是神闕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後,吸氣的時候,讓氣息沿著後背督脈的方向,從下向上,直到頭頂。

也就是說,讓呼吸的氣息沿著任脈、督脈所構成的一個圓環進行流動,就可以了。

張錫純曾這樣描述其神奇的效果:「蓋通督脈可愈身後之病;通任脈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氣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長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這個要點。這樣,不通過點按任脈、督脈的穴位,也能夠讓呼吸的氣息在任督二脈內循環流動,反覆循環,化為真氣。雖不點按穴位,而百穴氣血自然暢通,正如《黃帝內經》所言:「真氣從之,病安從入。」

有人會問,「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養「精氣神」中的氣,而不養精和神呢?其實,精、氣、神三位一體,相互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正如中醫名著《類證治裁》中所說:「精化氣,氣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氣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經過百年傳承的養生良法,都能對人體「精氣神」全面補養,而非偏於一隅。

人體督脈總督全身陽脈,任脈總任全身陰脈。任督二脈皆發於丹田,任脈經體前上行至承漿而終;督脈由體後上行,經百會再至齦交,最後與任脈會於舌下。如此一來,任督二脈各自從丹田發出,至舌下交會,由於兩經一陰一陽,又相向逆行,所以是在消耗和抵消著彼此,亦即耗損著元氣。反之,若能使任督二脈從丹田發出後,經百會再回到丹田,形成一個周而復始的閉合圓(即小周天),是不是就能讓陰陽接續,天地媾和,命門之水火便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其實人在出生時,任督二脈本來是相通的,所以幼年至童年這段時期,發育成長特別迅速,除了流行時疫及感冒外很少患病,這一時期的孩童是為純陽之體。

待女子14周歲、男子16周歲」天癸至,月事已「,任督二脈原來的通道方始閉合。

此後,人體臟腑氣血主要依賴後天之本的脾胃來化生,腎之元陽元陰主要負責生殖與生命力的推動,至天癸竭,氣血衰,經絡閉,大限至,生命亦走向盡頭...

歷史上只有那些功力深厚的人,才能真正打通小周天。據史料記載:印度的靜樹大師算一個,唐代的孫思邈算一個,清末至民國的張錫純算一個,現代已故氣功養生家蔣維喬先生要算一個。相信還會有一些民間的練功家能通周天,但絕不會多到像太極拳那樣的普及程度。

九年前某西部省份省衛生廳曾報導:「某某療養院在9天內就讓41位練功者打通了任督二脈」。這類報導不做評價,相信稍有醫學常識的人都會去辨別。

中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佛學家、氣功家蔣維喬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長者,我們不妨來讀一段蔣維喬先生當年的自述:

「我自幼多病,身體消瘦骨立;夢遺、頭暈、腰酸、目眩、耳鳴、夜間盜汗,種種徵象,不一而足。偶然出門,走不到半裡路,就腳軟乏力,不能舉步。到十五六歲時候病象更多,怔忡、心悸、潮熱往來;記得十七歲的春天,每天午後身體發熱,到明天早晨熱退,綿延到十八歲的夏天方愈。當疾病厲害時,也常常請醫生診治服藥,然一點效驗也沒有。家中有一部中醫書叫「醫方集解」的,它的末了一卷,說及癆病不是方藥所能治,必須自己靜養,可慢慢的轉弱為強。書中引用有道家的「小周天」方法,教人下手修養,我乃照樣學習,果然有效。然疾病發作時,學習就比較認真,一到病好,又復拋棄,沒有恆心去作。到十九歲後,諸病雖然沒有離身,比較以前已略顯轉弱為強的功效。

(蔣維喬先生1873-1958)

年二十二歲娶妻以後,自以為身體較健,把靜坐功夫完全拋卻;又不曾實行節慾,於是舊病復發,加以飲食不節,漸成胃擴張病;食管發炎,胃中嘈雜,常常想吃,食物到口,又吃不進去。到二十七歲的春天,仲兄因患肺疾而死,我也被傳染;二十八歲時,得了咳嗽的病,不久就吐血,經過三個月,病勢日日增加。

於是下最大決心,屏除一切藥物,隔絕妻孥,獨自一人,別居靜室,謝絕世事,繼續行持靜坐功夫,規定每天子、午、卯、酉四次,每次一小時至二小時。如是將近三個月,每入坐後,小腹漸漸發熱,熱力一次一次的增加,在小腹中動蕩有似沸湯;至五月二十九之夕,小腹中突然震動,這一股熱力衝開脊骨末端的尾閭,沿夾脊交感神經而上(中國醫經稱為督脈)達於後腦,這樣連夕震動六次,慢慢停止。計算從三月初五日繼續靜坐,到這時候為止,不過八十五天,以後每次入坐,熱力依此熟路上達於頂,不再震動。我經過這一次震動,身體好像另換了一個,非但種種毛病一朝全愈,而且步履輕健,一舉足能走數十裡,也不覺疲乏。

 

從此以後,靜坐功夫不再間斷,二十九歲時,為生計問題,受聘去當教讀先生,才改為每天早晚二次。是年三月二十八日早晨,小腹熱力復震動,沿夾脊上升,衝擊後腦,連震三天,後腦骨好像豁然而開,這股熱力乃盤旋於頭頂,以後每次入坐都如是,遵循熟路,也不復震。至是年十月初五日半夜,小腹復震蕩,旋於頭頂的熱力,卻由相反方向直從顏面而下(避開口鼻),分為兩路,至喉嚨複合為一,沿迷走神經循胸部而下入小腹(醫經稱為任脈)。此後每次入坐,這股熱力就從尾閭循背後夾脊上升至頂,再由顏面下降至胸腹,督任循環不已,循行熟路,也不復震。以後,除偶患外症須醫療外,往往終年可不生病。這是預防治療的實驗。」

值得一提的是:蔣維喬先生是我祖父生前摯友,在我很小時候就常聽到祖父說起將先生許多逸事。

從蔣先生的描述裡,可以斷定:他的任督二脈已經通了,其間共用時85天,而且他是在「病入膏肓,隔絕妻孥,謝絕世事」的情況之下潛心修煉,放得正果。祖父曾問過蔣先生:修煉這種功法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先生曰:入靜(境)最難。足見小周天功法,絕非心猿意馬之人和虎頭蛇尾之輩,輕易修練得了的。

後來蔣先生又先後打通了衝帶二脈,運行了大周天,身體益發強健,從一個自幼就患有心臟病、胃病、神經衰弱及重度肺結核病的患者,成為一個著名學者和社會活動家,最後享年85歲。要知道那還是在中國積弱積貧的50年代末期,當時國人的平均壽命才僅僅是60歲,如果不是打通了任督二脈,如果不是運行了小周天,先生絕不可能如此高壽。

所謂靜樹大師打通了「鳩尾與後背相通的死穴斷脈」之說,純屬虛構之傳言,並無理論及實踐基礎。

很多朋友可能會問:任脈和督脈皆起於會陰,那麼小周天的路徑為何是:會陰-督脈-任脈-會陰;而不是:會陰-任脈-督脈-會陰呢?蓋因人體經脈有一個共性,就是陽經長而陰經短,陽經永遠是陰經的推動者。這些都屬於經絡理論中,較深層次內容,以後我會陸續介紹。

 

前面講的是以氣做引導的打通任督二脈之法,亦可稱為「柔通」之法。柔通之法所需時間比較長,對練功者的定力要求亦比較高,因為須有不同呼吸方法做輔助,所以掌握起來難度比較大。

怎麼辦?我下面就介紹另一種強通之法給大家,這種功法不需要呼吸特意地配合,只要動作到位,持之以恆,就有收效。只要把身體上的一個部位鬆開,就能達到強通任督二脈的效果,這個部位就是人的腰部,怎麼松腰呢?你只需作一個動作即可,這就是貼牆功。


貼牆功,也叫做蹲牆、蹲牆功,原來是內家拳用來松腰的秘法,後來由養生學者龐明先生傳出。蹲牆是一個動作簡單而又效果顯著的方法,經過練習者親身的體驗,貼牆功主要有以下幾大

功效:

首先,它有助於松腰,因此可以作為內家拳的基本功;

可以強腎,是一種健身養生的良法;

能夠強化人體混元氣的升降開合,是糾正體內氣機偏差的有效方法;

 

用於現代人伏案、手機、電腦一族頸椎腰椎疾病;

有利於補充男性陽氣,輔助治療癃淋(中醫病症名,西醫中的前列腺疾病);

女性白帶增多,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症可以得到很好調理;

腎虛、體弱、失眠、多夢;  

還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半身不遂。

除此之外,對於預防感冒、腸胃系統疾病,提高眼睛視力、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減肥等效果也不容忽視。 


此法看似簡單,但剛開始有難度,主要是腎氣不足之人無力蹲穩,起立乏力,重心容易向後傾斜倒地。

所以剛開始練時必須將腳尖稍稍後移,具體尺度自己把握,保持重心穩定即可,然後緩慢下蹲、起立。

做功時一定要專注於脊椎的直立和身體平衡,否則一不留神就會向後倒。 

下蹲、起立的次數由自己把握,多少不限。

但每次起碼應有九次以上,然後以九為單位逐漸加大到十八次,八十一次等等。  


因為這種功法可以鍛鍊到神經中樞、可打通任督二脈。

過去有人把這個功法稱為反序運動。像平常的跑步,慢走、做操,這都屬於正常運動,像往後倒著走,這叫反序運動。

練什麼都不如練神經中樞,也就是這個脊椎、任督二脈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太難練了,我們平時做正常的運動,比如慢走、做操、跑步的時候,這個脊椎都是直的,練不到這裡。這種蹲牆功其實主要就是打通神經系統、打通任督二脈的


(任脈為陰)


(督脈為陽)

命門穴就在人體的後背,跟肚臍子相對應就是在腰眼那塊。中醫裡,後背為陽,為督脈,所以又稱為陽氣之海,陽氣決定長生,陽氣旺盛百病不侵,打通命門就是調陽氣,就像腎那塊就像一團火。腎主髓,髓主腦,腦主元神,腦是高級的神經中樞,督脈暢通充實就百病不得。

蹲牆的時候,腰幅度大,這個幅度最好能達到兩個手握著拳頭能夠著地蹲下去,但這個幅度就非常大,一開始你夠不到不要緊,慢慢鍛鍊循序漸進。  

而像其他的功法鍛鍊四肢,就遠不如鍛鍊神經中樞,因為脊椎每個節中間都是大穴,這個旁開一點五寸、二點五寸的地方也都是大穴,五臟六腑有病都和這些個大穴相通相聯繫,只要有病這些個穴位就開始長結節就堵住了,那麼我們通過練習這種養生功就說一蹲一起,這個往前躬往後躬就把這個結節就都打開了,結節一開這就通了,這主要通者不痛病就好了。

貼牆功看上去很簡單簡但其實卻最難做,你能做到什麼程度,就能說明你的身體健康是什麼程度。看到的多多發給自己的朋友,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任督二脈上藏著幾個長壽穴,這些黃金長壽穴位你都了解嗎?
    看過武俠小說的朋友對「任督二脈」一定都不陌生多少大俠被打通「任督二脈」之後都練成了絕世武學其實,中醫裡確實有「任督二脈」的說法它們屬於「奇經八脈」在人體的經絡上有一些特殊的點區部位就是穴道中醫可以通過針灸、點按、艾灸等刺激穴位
  • 奇脈解析:任督二脈
    我們練習內養功,聽到最多的就是誰誰通督了,然後大家都會為之高興,老師們也都很欣慰。那麼什麼是通督?通督時候都有什麼感覺?是不是沒通督就不好了?帶著這些問題,就來說說通督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甘肅要求打通任督二脈治病
    曾被稱為「豬蹄廳長」的甘肅省衛生廳長劉維忠,再次引發關注,這次與武俠小說中成為高手的必經之路有關:打通任督二脈。甘肅:醫務人員練真氣 打通任督二脈昨日,甘肅省衛生廳官網掛出「甘肅省醫務人員練真氣 40餘人打通任督二脈」的消息,引發爭議。
  • 如何打通任督二脈
    打通任督二脈是修行的基礎,打通任督二脈的前提是炁(念氣)足。
  • 打通任督二脈對眼睛的好處
    古代武俠小說中很少有近視的大俠,原來是跟習武有關,想要成就大俠,必須要打通任督二脈!而任督二脈的起點就是在眼部!眼睛與經絡的關係關於眼睛與經絡的關係,《靈樞 .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
  • 打通任督二脈
    可使任督二脈在頭部順接。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壓患者暫不練此功) 二、震動尾閭法 雙腿盤座,有些人說我盤不上,咱們這個功盤不上正好。雙腳微盤能交叉即可,然後用腳掌外緣骨用力往起站立。(站的過程中膝蓋不可觸地)。
  • 招銀理財——招商銀行的任督二脈
    武俠小說裡經常出現的橋段就是主角因為機緣巧合打通了任督二脈,瞬間功力大漲一甲子。在武俠小說中,打通任督二脈就意味著脫胎換骨,武功突飛猛進,因為任督二脈連通了人身體上奇經八脈打通後氣息可以循環運轉生生不息。所以,後來經常用打通任督二脈形容解決了大局中的關鍵障礙,從而理順了內部協調運作的關係。
  • 打通任督二脈真能成為高手嗎?打通了是什麼感覺?
    對於「體虛」人來說,打通任督二脈可防體虛,還能達到強體養生作用。什麼是任督二脈?以人體正下方雙腿間的會陰穴為起點,從身體正面沿著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漿穴,這條經脈就是任脈;督脈則是由會陰穴(也有人說是長強穴)向後沿著脊椎往上走,到達頭頂再往前穿過兩眼之間,到達口腔上顎的齦交穴。任脈主血,督脈主氣,為人體經絡主脈。
  • 舌頂上顎,打通任督二脈
    平時武俠小說裡,我們經常會聽到打通任督二脈,成為武學高手。任督二脈,也就是任脈和督脈。我來解釋下任脈和督脈。
  • 打坐的三個好處,最大的好處,並不是打通任督二脈
    第二個好處: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脈每個人的身體都存在很多脈絡。其中最主要的就有任督二脈。有的人認為,只要一個人打通任督二脈,他的武功就會達到大成。《功夫》中,主角本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也並沒有什麼奇遇。但是當火雲邪神打得他全身經脈盡斷,他的傷癒合之後,竟然無意中打通了任督二脈。因此他輕而易舉打敗了火雲邪神。通過打坐,讓不斷心情保持愉悅、放鬆,然後就有機會打通任督二脈。雖然任督二脈打通了,到不會出現「武功天下第一」的情況。那些東西,只不過是小說或者電影劇情為了吸引人而進行的一種虛構。中醫認為,一個人身體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氣脈不通,當氣脈通了,身體就會好。
  • 高人揭秘打通任督二脈的三大方法
    可使任督二脈在頭部順接。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壓患者暫不練此功) 2、震動尾閭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二)       雙腿盤座,有些人說我盤不上,咱們這個功盤不上正好。雙腳微盤能交叉即可,然後用腳掌外緣骨用力往起站立。(站的過程中膝蓋不可觸地)。
  • 《內經》解證 | 《黃帝內經》任督二脈循行解析(下)
    圖8 任督二脈內外環循行路線的矢狀面示意圖根據我們的研究,《內經》成書於東漢100-110年[13]。《內經》之前涉及任督二脈的文獻很少,《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作者司馬遷,前145年-前90年)中有「督任脈各長四尺五寸」,與《靈樞·脈度》的「督脈、任脈各四尺五寸」幾乎完全相同,應為同一來源。
  • 高人揭秘打通任督二脈的三大方法(趕緊收藏!)
    可使任督二脈在頭部順接。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壓患者暫不練此功) 2、震動尾閭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二)       雙腿盤座,有些人說我盤不上,咱們這個功盤不上正好。雙腳微盤能交叉即可,然後用腳掌外緣骨用力往起站立。(站的過程中膝蓋不可觸地)。
  • 這個部位只要鬆開了,打通任督二脈,十病除九
    因為這種功法可以鍛鍊到鍛鍊神經中樞、可打通任督二脈。過去有人把這個功法稱為反序運動。像平常的跑步,慢走、做操,這都屬於正常的運動,像往後倒著走,這就叫反序運動。練什麼都不如練神經中樞,也就是這個脊椎、任督二脈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太難練了,我們平時做正常的運動,比如慢走、做操、跑步的時候,這個脊椎都是直的,練不到這裡。這種蹲牆功其實主要就是打通神經系統、打通任督二脈的。 督脈為陽
  • 莊子教你一法打通任督二脈,疏通全身經絡,全是乾貨,受益匪淺
    「緣督以為經」的這個「督」要搞清楚,才能領會莊子這段話的精華所在。這個「督」不是我們今天講的「任督二脈」的「督脈」。「任督二脈」一詞來源於《黃帝內經》。而《黃帝內經》成書於漢朝,比莊子要晚得多。「督」的本意是「總管」、「統領」「正中」「中央」。比如「總督」、「都督」、「巡督」。在三國以前,古代官職帶「督」字的都是中央核心首領。
  • 打通任督百脈 想打通任督的就按我去做
    答曰:他們都打通了某某經脈,還通了什麼任督二脈,天地呀那個雙橋。下面我就從打通任督說起,不過很遺憾的告訴你們,即便打通了任督,你也不會變超人,想變超人的去看小說,自個一邊YY去……好吧,想打通任督的就按我去做第一步,先調養下虧損慘重的身體,順便在丹田累積力量丫具體方法如下:首先選個好的坐姿,是盤是正坐都可,關鍵是舒服,
  • 《內經》解證 | 《黃帝內經》任督二脈循行解析(上)
    摘 要:根據對《黃帝內經》原文的分析,結合透明魚、大鼠和人體經脈的示蹤實驗結果,重新認識任督二脈的循行。任脈的起點「胞中」和「中極之下」為同一部位,其循行路線分為三支:循腹腔內壁腹側面正中上行,經食道至喉結的腹深支;循腹腔內壁背側面正中上行的背深支;循腹部淺表正中及胸部偏轉上行,至喉結與其它支匯合後,再上行至口腔周圍,到達兩目下的腹淺支。
  • 高登成催化劑打通福建任督二脈,廣東如意算盤要落空了
    高登成催化劑打通福建任督二脈,廣東如意算盤要落空了 CBA常規賽繼續,昨日晚間福建對陣北控的比賽中,福建123-111大勝北控的同時收穫賽季第二勝。
  • 圖解四脈(任、督、衝、帶)
    衝脈上衝頭頂,下達四肢,統領全身氣血,稱血海。當衝脈不通,氣血循環不暢,這個人手腳冰涼,到中年後,怕冷,到老年以後就手腳麻木發僵,活動不自如。有些人腳跟裂,腳繭厚,久而久之就得了關節炎,不光腿不舒服全身都不舒服,而且吃得營養不吸收,惡性循環又缺鈣、腰酸腿軟、腿抽筋。酸困、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
  • 如何打通任督二脈(收藏)
    我們人體有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