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奶精的簡單介紹

2021-03-05 輕鬆學烘焙


奶精不等同於植脂末、粉末油脂、伴侶、脂肪粉。「奶精」最開始是指西方人喝咖啡時所添加的統稱。其目的是使咖啡:增白、增稠、增滑、中和苦澀口感。可以達到上述功能的都可以叫「奶精」,「奶精」的性狀包含液體和粉末狀。西方人乳製品起步較早,所以喝咖啡都普偏添加含奶類的「奶精」,後來因為成本因素,逐漸使用植物油取代部分的奶油,或純植物油的替代品。亞洲人接觸咖啡較晚,接觸的「奶精」品種大多是採用植物性油脂的產品。「奶精」的應用也從原先的咖啡,延伸到奶茶,濃湯,固體飲料。


西方人習慣把「奶精」分成兩大類:

非奶類的(植物類)與含奶類的(包括混合的),以下列舉: 

含奶類液態:牛奶,煉奶,淡奶,調味煉奶。
含奶類粉末:奶粉,奶油粉,植物油奶油混合粉末。
非奶類液態:植物淡奶,奶油球,玻璃瓶裝液態奶精。
非奶類粉末:植脂末,雀巢咖啡伴侶。


含奶類的多半是以天然牛奶為原料,沒有使用添加劑與香精。非奶類則是人工配製的,以植物油為脂肪的原料,加入:糖類、酪蛋白、乳化劑、穩定劑混合而成的。由於植物油溶點太低不飽和容易酸敗,加工困難,必須經過部分氫化處理,植物油口味清談,大多數使用香精調味。「奶精」是個統稱,上列的產品有各自的產品名稱,只有當期用在上述的用途與目的的時候我們才可以也稱之為「奶精」。
非奶類的「奶精」使用的是部分氫化植物油,非100%氫化。氫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反式脂肪比例約佔油脂的5%,比使用100%氫化的「烤酥油」、「白脫油」低很多。「奶精」的脂肪量比例是30%左右,「奶精」中實際反式脂肪的含量是1.5%,100%氫化的「烤酥油」、「白脫油」的油脂含量是接近100%。


應用範圍:咖啡、奶茶、可可/巧克力飲品、固體飲料、濃湯底料。

其他使用範疇:冰淇淋、蛋糕、麵包、烘焙食品、嬰兒奶粉等所使用的、所要求的工藝、配比、成分與用途都不同於「奶精」,只能稱之為脂肪粉。

▼▼▼

我是鞋匠 · 卻渴望如詩般的生活

講述每雙鞋的故事 細碎而溫暖 說給你聽


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圖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精彩點擊閱讀原文所有的秘密都是真的 

⇓各種你可以擁有卻不知道的新技能一起get√

相關焦點

  • 關於咖啡伴侶、奶精、植脂末 咖啡健康
    目前,用大豆蛋白和小麥蛋白生產的類似產品進入了市場,成了名副其實的「非奶奶精」。  在以前,這種產品僅僅作為咖啡增白劑替代牛奶的。後來有人直接拿他衝水喝,也有人把它當作食品原料加到蛋糕、奶油等食品中。因為它的形態以及衝水之後的產物都跟奶粉以及衝水後的奶粉非常像,也就被中國人叫做了「奶精」。工業上則更多的是喊作「植脂末」。
  • 奶精球?
    客人:「請給我一包奶精,謝謝。」咖啡師:「不好意思,我們不提供奶精,因為它很不健康。」客人:「哪裡不健康?」咖啡師:「嗯...,您稍等,我去對面的星巴克幫您抓一把...」鮮奶奶精球 不知道有多少人碰到過這個尷尬的情況,我都知道奶精球是不好的東西,但我們也只是知道那是不好的東西,今天我來普及下,奶精球究竟有多不好。
  • 「奶精」是個什麼東西?!
    <寫在前面的話>純咖啡總是和奶精、糖包一起送給客人的,甚至有的店家,奶精和糖包都是自助的,隨客人喜歡想放幾個都可以。   奶精的主要成分大部分是從豬血的血紅蛋白中提取出來的蛋白質,再加上小部分的奶粉,其中糖的含量及蛋白質的含量都很高,喝多了會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加。
  • 牛奶還是奶精?辨別奶茶裡的牛奶和奶精,自己學著泡,健康無添加
    牛奶和奶精會怎麼選呢?奶精是什麼大家知道嗎?奶精是一種固體粉末,區別於牛奶的是這不僅是狀態不一樣,一個是固態另一個是液態。而最讓大家關心的,也就是奶精是化學複合食品原料。奶茶還是奶精?在這裡小周當然首選的就是牛奶了。辨別奶精和奶茶那我們在購買奶茶的時候,如何擦亮雙眼,辨別是奶精還是牛奶調製的奶茶呢?這些步驟很關鍵。
  • 回顧:介紹一家美國天然功能食品品牌Laird Superfood,以及咖啡奶精是一個被忽視的潛力市場 | FEII Daily
    ,以及咖啡奶精是否在中國是一個被忽略的潛力市場,這兩個問題值得思考。 根據華麗志的介紹,超級食品是一類「營養均衡、營養價值高於一般食品的」種子、果實和穀物,比如富含維他命、礦物質、膳食纖維、花青素和多酚類,比如巴西莓、藜麥、奇亞籽、亞麻籽、枸杞、鷹嘴豆、椰子油等。
  • 小心奶精冰淇淋讓你變傻
    香氣誘人、號稱奶油冰淇淋、奶油雪糕,其實都是由奶精、植物油和乳化劑、香精色素等調和而成
  • 《奶精球》
    所謂鮮奶油就是奶精球,是植物油脂、奶粉、鈉酪蛋白、檸檬酸鈉、乳化劑、食用香精等組成的。      植物脂肪粉末簡稱植脂末,反式脂肪酸,氫化植物油,又因為它的組織結構類似奶粉, 因此又稱植物奶精。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一般由植物油「氫化」技術處理後產生。
  • 文化課堂 | 奶茶中的淡奶、煉乳、奶精是怎麼回事?
    奶茶是年輕人十分鐘愛的一種飲品那麼關於奶茶中的「奶」你了解多少呢?
  • 奶茶小知識——淡奶、煉乳和奶精,你喝的是哪種?
    奶茶是我們年輕人十分鐘愛的一種飲品,那麼關於奶茶中的「奶」,你了解多少呢?
  • 喝咖啡千萬別加奶精了!
    但是,在國內卻有不少人,甚至是咖啡館,都喜歡配一個奶精球——更不要說三合一的速溶咖啡了。那麼,你們究竟知不知道所謂的奶精是怎麼來的呢?像是喝咖啡的人經常添加的「奶精」就是如此。仔細看看上頭的原料標示,是不是出現了「植物油脂」、「植脂末」這些名稱呢?「咦?奶精不是用牛奶做成的嗎?」那你就錯了!乳製品是一種似是而非的東西(奶精看名稱像是乳製品,但其實並不是)。而「植物油脂」主要是以沙拉油為原料,是將從植物採集而來的油脂精製成可食用的食品總稱。
  • 一杯奶茶成本一元錢 奶茶用奶精多不含牛奶
    但銷售人員說,可以加一元加鮮奶,否則就用奶精粉調。記者追問奶精粉裡含不含奶,銷售人員有些為難地搖搖頭。  記者隨後走訪多家奶茶鋪。一家名為「世界茶飲」的奶茶鋪,價目表上註明「100%鮮奶調配」。記者詢問哪些產品由鮮奶調配,銷售人員說,只有其中兩款由純牛奶調配,其他奶茶都由奶粉和奶精衝調。「有奶粉為什麼還要放奶精?」記者問道。銷售人員表示,這是因為調味的需要。
  • 喝咖啡為什麼要加戀奶精球
    ,很多人喝咖啡都要加上一顆奶精球,卻並未想過這樣的習慣是否健康。咖啡為什麼要加戀奶精球戀奶精球,適合搭配格式咖啡、紅茶之飲用或添加於咖啡凍、茶凍、紅綠豆湯、玉米濃湯等甜點飲品,讓產品更濃鬱、可口。戀奶精球特有風味配方,可以調和咖啡酸度、苦味,增進咖啡入口時柔順口感,達到質感、酸度、口味的完美配合,融合成香醇柔順的絕佳風味。
  • 奶茶一杯淨利潤高達90%,為什麼商家卻仍用奶精,不肯用鮮奶?
    該巨頭在IPO招股書中表示,植脂末產品(俗稱奶精)創造了大部分營收,在2016年至2019年一季度中佔比在86%-94%期間。 直白點說,大家喝的奶茶不僅足夠奶精生產商上市了,還在不遺餘力地幫助剩下8成的「奶精們」。
  • 星巴克奶精即將上市,能否成為新的「咖啡伴侶」
    實習記者 | 馮蕊你在品嘗咖啡時,是否會選擇奶精的「陪伴」?你或許對咖啡伴侶並不陌生,但你是否聽說過星巴克自己的奶精?8月,星巴克奶精將出現在美國沃爾瑪、塔吉特、克羅格等零售商場,這是星巴克與雀巢攜手推出的全新產品。
  • 奶精裡竟然沒有奶?這是怎麼回事?
    正所謂十杯鮮奶的味道,也不如一勺奶精來得香濃。奶精在飲品類使用比較多,比如用奶精而不是用鮮奶衝兌奶茶,幾乎是奶茶行業內公開的秘密。為了控制成本,大多數的奶茶店都使用了純奶精進行調配,這是因為純正的奶粉製作的奶茶口感發澀,但奶精製作的奶茶則十分鮮濃可口。
  • 奶精/奶油/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食品添加劑之害
    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簡單的說就是結構中含有不飽和鍵(主要是雙鍵),具體還分「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分別具有1個不飽和鍵和多個不飽和鍵。飽和,就是不含有不飽和鍵。通過化學反應「加氫」和「加碘」等,都可以將不飽和脂肪酸轉化為飽和狀態,例如植物油被氫化,就是常聽到的「氫化植物油」。
  • 街頭珍珠奶茶系奶精果粉勾兌 嚼珍珠猶如吃塑料
    經過探訪,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現做現售的果汁奶茶不少是用奶精、果粉、茶粉及廉價的珍珠果等物質勾兌而成的,奶茶其實不含奶,果汁裡根本就沒有水果汁。「市面上賣的奶茶一般不會有牛奶,大多是用奶精兌的。」奶茶店店主對添加奶精一事,並不隱瞞。現在奶茶店都是這麼做的。奶精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味道比鮮奶更香濃。那些色香味俱全的珍珠奶茶,事實上只是用幾種粉末勾兌而成。
  • 蟹肉棒是蟹味棒,奶精冒充鮮奶,結果連執法人員都驚呆了!
    火鍋店用豬肉冒充牛肉、濃漿飲料勾兌出「鮮榨」果汁,奶茶店用奶精冒充鮮奶用奶精而不用鮮奶衝兌,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一般一杯奶茶,奶精成本在七八毛錢,而鮮奶成本在1元左右,成本其實差不多,但在口感上,奶精衝泡的奶茶味道香濃,口感順滑,這也是多數奶茶鋪使用奶精的原因。消費升級讓一些「高級」的奶茶店湧現,除了在裝修風格、服務體驗上的升級,在原材料上也進行了優化,比如用優質茶葉替代碎茶,鮮奶替代粉末奶精。
  • 所有奶精都含反式脂肪酸?有90%的人沒聽說過這款奶精
    一般含反式脂肪酸的奶精產品    擁有國際ISO22000認證、HAC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沙布列,其產品「沙布列植脂末(GD-32A奶精)」,卻是一款反式脂肪酸含量為零的植脂末(沙布列全系列奶精都不含反式脂肪酸)。
  • 從咖啡與糖、奶精的情結談起,咖啡不必趁熱喝
    早期的咖啡館,當服務員端來一杯熱騰騰的咖啡,咖啡盤上同時一定會附著糖包和奶油球(或者咖啡桌上擺有糖罐和奶精粉罐),毫無經驗的消費者,單純地接受店家提供的服務,看見糖、奶精,相信這就是標配,咖啡就是要加糖、加奶精調和後喝的。  不知源自何處,普遍存在消費者觀念裡的,就是咖啡必須趁熱將它喝完,能將咖啡喝到溫已經是少數了,會喝冷咖啡的客人,就更少了,就怕咖啡冷了變酸、更苦或更澀就不好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