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觀察丨培訓領軍人才 「十八洞黃金茶」謀划走出去藍圖

2020-12-26 紅網

在貴州與湖南交界的武陵山深處,俯瞰「十八洞」黃金茶基地。

紅網時刻記者 陳雪驊 花垣縣報導

近日,有個茶產業領軍人才培訓班在湖南省花垣縣開班。

記者注意到,這個培訓班的全稱有點意思——「中國十八洞世界黃金茶產業領軍人才培訓班」。一個縣裡的培訓班,同時打上「中國」「世界」等關鍵字,從字面上看好像有點累贅,但透露出來的,是濃濃的脫貧致富信號,是當地謀劃扶貧產品「走出去」的強烈願望。

市場關注度高

這個培訓班,共有70人參加,包括花垣全縣規模以上茶葉基地培管員、茶藝員,茶葉合作社帶頭人、茶葉公司高層管理人士。

當地農業部門透露,這個培訓班採取綜合課程、專題講座、現場教學以及學員討論等形式授課,主要在茶葉冬季培管、茶園病蟲害防控等方面,進行理論和實操融合培訓。同時,還兼顧茶葉儲存、茶葉品質鑑別、茶藝知識等專題培訓。所有參與現場授課的專家,都是來自省、州、縣的國家級茶藝師、農藝師、評茶員。

近年來,湘西州除了保靖黃金茶品牌外,還推出了新品牌「十八洞」黃金茶。受益於「十八洞村」的知名度,「十八洞」黃金茶系列一入市,便以茶湯金黃、香氣清香、條素緊秀、雋茂、重實、口感甘甜等特性,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花垣縣財稅收入對礦產開發等粗放型經濟依賴程度較高。如何在青山綠水間打造「金山銀山」,如何做好生態農業轉型文章,成為擺在花垣縣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大業面前繞不過的命題。

按照「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花垣縣發揮「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示範效應和能動作用,先後引導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聯合社和能人大戶帶動貧困戶一同發展茶葉產業,摸索出一條「礦業轉農業、黑色變綠色、老闆帶老鄉」的新路子。

「一片葉子,撐起一個產業」,從2013年至今,短短7年時間,花垣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6.8萬畝,共帶動1.5萬多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夢想得以快速實現。

2020年9月,在長沙舉行的2020第十二屆湖南茶業博覽會上,花垣十八洞黃金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十八洞黃金茶」「十八洞野生紅茶」獲得金獎。

帶動112個村脫貧致富

舞龍得靠龍頭帶。

作為花垣縣茶葉龍頭企業,創立於2013年的花垣五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研發、茶旅一體化多功能的現代化綜合獨資企業,公司通過創新多種幫扶模式,帶動全縣12個鄉鎮112個村發展茶產業,扶持貧困農戶種植茶葉面積4800畝,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795戶,貧困人口6245人。

當地村民在種植茶樹。

五龍公司先後投入近億元,新改擴建茶葉基地1萬畝,推動分散培管的茶園實行集中管理,實現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協助97個經濟聯合社建設茶園1.5萬畝。在五龍公司的下一步謀劃中,還將通過聯合、承包、收購等方式,擴大茶葉種植規模到12萬畝,覆蓋全縣。

公司還與湖南農大、湖南茶研所建立了科技聯誼關係,共同打造「十八洞黃金茶」系列產品。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還組建了4個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年產量350噸的園林式紅綠茶全自動加工生產線兩條,並新建了集科研、茶葉展示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大樓,配套完善了茶文化觀光長廊、觀光亭、垂釣池等茶文化旅遊設施,還新建了20公裡長的採茶觀光道,「茶葉產業不僅是一項健康養生產業,更是一項持久的產業,我們將以此不斷帶動鄉親們致富」。

數萬畝茶園持續「造血」

花垣縣曾是深度貧困縣,苗族人口佔比77.3%,許多居民都居住在大山深處,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是多數村莊的特徵。

通過產業扶貧,持續「造血」,成為當地政府謀劃貧困戶脫貧、振興鄉村的關鍵點。2018年5月,按照湘西州委、州政府的統一部署,花垣縣正式將茶葉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造血」產業和特色現代農業的主導產業來打造,以高標準高起點推動茶葉產業快速發展。

在湘西州通盤謀劃和上述龍頭企業帶動下,如今花垣縣12個鄉鎮都廣種茶樹。在民樂鎮麻拉村,有巴儺山千畝茶葉示範園,茶園海拔886米,位於湖南與貴州交界的梳子山脈中段,大山溝壑縱橫,生態良好,是種植優質茶葉的理想之所。現在,茶園已完成定植面積2700畝,茶葉整體長勢良好。

在鄰近的梳子山村,茶葉面積也在不斷擴大,直接帶動了2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目前,花垣縣茶葉種植面積已達6.8萬畝,形成了萬畝茶園1個,千畝茶園22個,百畝茶園107個,培育茶葉種植主體125家,帶動茶農1.5萬多戶。茶葉已成為全縣脫貧事業中的支柱產業。

相關焦點

  • 黃金有價「葉」無價——「精準扶貧十大區域公共品牌」十八洞黃金茶
    這裡是精準扶貧的「首倡地」,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從不通路、不通水到徹底摘去「貧困帽」。然而,脫貧難,穩定脫貧成果難上加難。對於花垣縣這個苗族人口佔比77.3%的深度貧困縣來說,走出「貧困」後的出路在哪裡?
  • 「黃金」茶香今更濃——「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湘西黃金茶
    而如今,遍地黃金的湘西致富大道,正是從一顆顆嫩綠的茶樹開始,從一口口正宗的湘西黃金茶開始,因為那就是湘西的味道,春天的味道。扶貧興茶—— 黃金茶迎來「黃金時代」處暑剛過,秋雨時歇時落。幾比村湘西黃金茶基地薄霧蒸騰。
  • 寧心丨從十八洞出發
    12月26日,「記錄小康」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在湖南衛視播出後產生廣泛影響。這部片子,秉承「把大片做到村裡去」的創作理念,把鏡頭對準脫貧後的新屋場和田間地頭,讓世人看到了十八洞村的滄桑巨變,看到了十八洞村人的喜上眉梢。
  • 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12月26日起在湖南衛視播出
    近日,記者從湖南廣電獲悉,臨近跨年,湖南廣電將重磅推出「扶貧三部曲」: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電視版和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
  • 人民日報在顯著位置大篇幅發文點讚濟南東西部扶貧協作:泉潤湘西拔...
    北緯28度,高山峽谷,雲霧繚繞,產自保靖縣的黃金茶,含有「高胺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堪稱「一兩黃金一兩茶」。一直以來,當地人們只採摘最珍貴的明前茶。「其他季節生長的茶,枝葉在做茶園維護時直接剪下來扔掉了。」保靖縣鼎盛黃金茶開發有限公司的黃經理說。  而今有了新變化。
  • 茶添新香扶貧路——「精準扶貧十佳企業」新田茶業
    得益於武陵山有益的地理環境,但也囿於其偏僻的地理位置,黃金茶的栽種、品飲雖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但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把黃金茶作為畢生事業來經營!」吉首市新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海潛心鑽研其形、其貌、其質、其值,揭開了黃金茶的神秘面紗,也讓片片茶葉變成了脫貧致富的「金葉子」,鋪就群眾脫貧致富路。
  • 【扶貧攻堅】中醫藥扶貧,助力貴州遵義走出健康富強的綠色大道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記者:吳瀟湘  立足當地資源,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以中藥產業帶動扶貧,紅色城市遵義走出一條健康富強的綠色大道——  12月的黔北大山深處,水藍色的天空雲霧氤氳,重重遠山層巒疊嶂。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中醫院,53歲的村民任大姐正在辦理出院手續。  「6年了,氣喘胸悶。
  • 扶貧故事丨「扶貧小白」的「四種身份」
    徐貽利用白天時間調研,下鄉入戶,晚上則認真研讀中央、省市的一些扶貧文件,掌握最新的扶貧政策。通過下鄉入戶、走訪調研,徐貽整理了過去幾年沿河城市建設情況,也理清了開展扶貧工作的思路。在多次調研的基礎上,徐貽瞄準了沿河縣的花椒產業、生態茶產業以及生態果蔬改良產業,不斷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為沿河縣人民「繪」出脫貧產業藍圖。
  • 社會組織領軍人才招募令!選的就是你!
    為進一步加強江幹區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引導社會組織發揮領軍人才的引領和示範作用,促進社會組織規範化發展,在民政局的主導下,江幹區第二屆社會組織領軍人才培育計劃正式啟動。現開展社會組織領軍人才培育對象報名工作,請有意向的社會組織核心成員填寫附件1和附件2,並發送至郵箱jglingjunrencai@163.com,報名時間截止到12月5日中午12點。
  •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凝聚智慧教育 搭建創新優質領軍人才「直通車」
    校企合作的方式,不僅能增加教師的企業實踐經驗,同時在企業與學校針對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的方面共同研發了實用型教材,各企業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面向未來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對學生感興趣的崗位進行培訓,拓寬學生的就業方向。
  • 2020湖南茶葉「十大精準脫貧先進縣(市)」、「精準扶貧十佳企業...
    2020第十二屆湖南茶業博覽會將於9月11日-14日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芒果館)隆重舉行 2020第十二屆湖南茶業博覽會開幕式暨郴州福茶品牌推介會將於9月11日上午9:00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2020湖南茶葉「十大精準脫貧先進縣(市)」、「精準扶貧十佳企業
  • 生態扶貧丨愛鳥護鳥,走出生態增收路
    生態扶貧丨愛鳥護鳥,走出生態增收路 2020-09-25 1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領軍人才工作組蒞臨北京好利閥業調研
    2020年9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領軍人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劉洋、陸書濤、張真等領導,蒞臨北京好利集團調研,北京好利集團董事長李虎山、常務副總經理龐士軍,華集工業副總經理李思江陪同調研考察。
  • 永州扶貧有力量丨江華:貧窮林區的翻身之戰
    莫友翠抓住了機遇,通過幫扶政策和自身的勤勞努力,讓家裡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但是她說村裡還有一些經營民宿的都是老人家,她現在更多的是想怎麼去幫助家中沒有年輕勞動力的人做好服務,看著大家的生活質量都提高了,她做的事情也更有意義,為人民服務是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最值得開心的事情。
  • 中山市2020年青年教師領軍人才培養對象培訓班開班
    12月10日,中山市2020年青年教師領軍人才培養對象培訓班在市教體局開班。來自全市10所高中、10個學科的36位青年教師以及他們的學科導師和實踐導師共聚一堂,參加開班儀式。華東師範大學劉良華教授上了開班第一講。
  • 中國地質大學:以精準培訓推進精準扶貧
    「只有切中產生貧困的痛點,扶貧才能精準,才能發揮效果,扶貧培訓更是如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隋明成表示,兩年來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認真調研各地資源和產業條件、貧困人口培訓需求,完成了大數據助力脫貧攻堅、國土空間規劃、旅遊發展規劃、戶外產業規劃、村莊規劃、鄉村旅遊、地質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等多期培訓,助力當地精準脫貧。
  • 五福田迎來「幸福天」丨吾土吾鄉·紅色村VR巡禮
    近幾年,圍繞紅色革命文化主線,五福田通過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創新扶貧開發思路,逐步走出一條「紅色+綠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跟隨全景鏡頭來一場720°的VR紅色之旅!結合村裡實際,南方能源監管局通過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就業扶貧、創業扶貧等多種形式,全方位開展「造血」,做到「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多措並舉,因戶因人精準施策,選擇適合五福田實際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打造了異地光伏扶貧項目、生態養殖基地等「收益穩定、綠色發展」的扶貧項目。
  • 廈門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創新文化教育人才扶貧的...
    「大家看,這就是佔地14畝的嘉庚實驗幼兒園,可以說,這就是我們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一個見證。」同行的縣領導手指前方說道。廈門集美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的故鄉,以「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為內核的嘉庚精神是廈門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與臨夏州和政縣結對幫扶以來,把弘揚嘉庚精神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國家戰略中去,創新結對幫扶機制,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 株洲市開展「服裝裁剪」扶貧車間員工培訓
    株洲市職工大學(工業學校)作為株洲市唯一承擔此項目培訓教學的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打贏扶貧攻堅戰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著力推進技能扶貧,服務地方經濟。學校緊緊抓住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和「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主動適應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戰略的新要求,緊密圍繞株洲五大千億產業,結合學校學科專業優勢,積極參與轉型發展,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技能型人才上來。力求同企業建立穩定、長效、深度融合的關係,使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對接區域經濟,為株洲服飾經濟的發展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