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芙蘭目前是全球專業美妝零售商的領軍者。其全球門店數量達2400家,貢獻了LVMH集團近20%的營收,及其精選零售部門主要的營業額,在2017年創造了133億英鎊銷量。
但絲芙蘭與Ulta在全球第一的消費品市場的美國,競爭可謂不相上下。
2016年,Coresight Research數據顯示,絲芙蘭創造營收介於44億美元到49億美元之間;而擁有1075間門店的Ulta目前尚未擴展到美國之外的市場,以2017年1月截止的財年創收48.5億美元。
絲芙蘭與Ulta的成功之路並不相同。
自1969年創辦以來,絲芙蘭的市場定位始終是時髦而高雅,以精選方式陳列傳統高端品牌,並以更摩登與民主的「多試多買」的方式,取代了傳統百貨公司美妝專櫃的角色。
成立於1990年的Ulta,通過推出高端與平價產品組合、結合一站式零售與美妝沙龍服務(如今貢獻其年營收半數左右)提供色彩繽紛、價格實惠的產品。
「我們做的,就是把所有與美妝有關的東西放在一起,」Ulta的首席門店運營官Kecia Steelman說:「很多情況下,千禧一代購物者首先會來我們這裡買到大眾市場的產品,再過渡到購買高端品牌產品。然後也會有平時購買高端品牌但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會在這裡購買大眾市場品牌。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並保持合理的平衡。」
Ulta銷售來自500多個品牌超過2000種美妝產品,近期重點擴展進入化妝、護膚以及護髮等該領域主要品類。
但Ulta也沒有放鬆進入高端市場的腳步,今年3月敲定了與Chanel Beauté的合作夥伴關係。
「雖然Ulta有很多平價品牌,但一直也能成功吸引新的高端品牌」,據商業智庫L2的一份報告顯示,「僅過去一年,絲芙蘭銷售的17個高端品牌(包括Nars、資生堂、Origins)開始入駐Ulta銷售。同一時期,只有兩個原本在Ulta銷售的品牌(IT Cosmetics、Say Hello to Sexy Legs)開始在絲芙蘭分銷。」
絲芙蘭目前的選品依舊以高端產品為主,Ulta的產品組合如今則是55%的高端產品加上45%的大眾品牌。
但絲芙蘭同樣正在努力追求更多新品牌入駐,ColourPop就是其中一例。
數據智庫CB Insights分析師Anagha Hanumante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數位化品牌,成為這些品牌主導制度內的重要組成部分,絲芙蘭將這些品牌納入戰略很合理。」市場調研公司歐睿國際分析師Kayla Villena認為,絲芙蘭可以「通過提供更多熱門獨立品牌的產品和SKU,發掘未來增長點。」
高低端品牌混搭不足,絲芙蘭用產品獨家性來彌補。
今年3月,絲芙蘭推出First at Sephora(「絲芙蘭首發」)計劃,獨家發售Pat McGrath、Benefit、Urban Decay、Tarte、Violet Voss與Natasha Denona六大熱門品牌最新上市的產品。這些新品在最初前30日將只在絲芙蘭出售(前述品牌的官方網站也不作出售)。絲芙蘭表示計劃招募更多品牌,全年內展開更多系列獨家合作。
消費者忠誠度計劃,亦是這兩大美妝零售商對峙的另一戰場。
「忠誠度計劃是未來重點,因為你能以此真正追溯並了解消費者,知道他或她過去買了什麼,以此改進你的營銷策略,對其進行細分,並在整個銷售體驗中與他們互動,」美國金融服務公司科文的董事總經理Oliver Chen表示。
在這一點上,Ulta就更勝一籌。「Ulta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他們的忠誠度計劃,」歐睿國際的Villena說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Ulta在贈送小樣上很慷慨,比如為想買睫毛膏的消費者,以迷你試用裝贈送他們不同品牌的睫毛膏。Ulta還經常在店內購物過程中,贈送消費者產品作為回饋。樣品贈送確實是建立忠誠與新任的關鍵策略。」
Ulta的會員(暱稱為Ultamate)直接貢獻了該零售商總銷量的90%。「我們很清楚消費者購物的方式是什麼樣的,她們多久來一次我們商店、有什麼購買習慣等等,然後定向為她們提供免費樣品。信息的力量,對購物模式的理解,幫得上忙,都是我們的秘密武器的一部分,」Steeleman表示。
絲芙蘭的消費者忠誠度計劃Beauty Insider目前超過1700萬會員,貢獻總銷量的80%左右。會員福利包括美妝課程與定製造型服務。Ulta則通過力度折扣與贈禮、樣品與獎金,鼓勵會員加入消費者忠誠度計劃。
網絡與數位化也是重要戰場。
根據分析機構1010data數據,在電商網站強大、選品管理與本地化深入的絲芙蘭,美妝產品的在線銷售繼續以14%的速度同比增長,拿穩13%的美國市場電商銷售額,相比之下Ulta只佔4%。
但Ulta也在加緊數位化布陣。2014年,Ulta執行長Mary Dillon宣布在接下來五年內,瞄準電商銷量從原來的5%翻倍至10%的目標。Steeleman表示,此後網絡銷量同比增長保持在每年50%左右。
Ulta線上與線下的零售空間整合亦是業務核心。「Ulta能通過實時發揮建立在技術與分析層面上的消費洞見優勢,觸及消費者,」SAP的零售、批發分銷與消費者產品負責人Lori Mitchell-Keller表示,「拿到購物者通常購買的產品、可能感興趣的產品的信息,店裡的銷售助理能在整個購物過程中更好地指導消費者,辨明追加銷售與交叉銷售的機遇。」
同時,絲芙蘭進一步主導高科技在門店的整合,改善購物體驗使其更符合消費者直覺和愉悅感。還有數字工坊(digitalworkstations),能測量購物者皮膚溼潤度或捕捉膚色(Colour IQ)並作出相應推薦。
「談到店內零售科技,」CB Insights的Hanumante表示,「絲芙蘭還是最理解的體驗場所。」
|來源:整理自BoF時裝商業評論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看更多精彩內容
請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