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中秋和上世紀確立的新節日——國慶經常糾纏在一起,但有一樣相同,都處在仲秋時節,收穫的季節。
古有詩道:霜風連日起,蜜桔滿山黃。婦姑攀樹摘,童叟忙裝筐。
每逢這兩個節日,家裡會有許許多多水果,有晚輩相送,也有自己買來過節。十天半月吃不完,水果舊了、口感差了,扔掉可惜,最好做成果醬佐麵包。
我們自己動手做果醬約有七、八年歷史。記得楊梅居所落成後,來過一位臺灣女士,她在我家吃早餐時見到我們的果醬是商品,便說,自己做果醬,貨真價實,果香味美,可樂而不為?我和陳工面面相覷,因為從未想過果醬可以自己做的。前些年,陳工到臺灣旅遊,帶回來一本《手工果醬》的圖書,看了也沒想著要實施。
幾年前的一個國慶節,陳工和莎莎隨劉老師去東江湖玩,在山上摘了幾斤金桔,黃橙橙,香噴噴,酸中帶甜,陳工說可用用它們試做果醬。於是乎,兩人合力去核,切粒,按照《手工果醬》書中介紹的材料比例、製作方法操作,結果,用了幾個小時才搞掂。感覺太甜,放置一段時間瓶子邊緣處有些發黴。第一次,算是比較成功的,有待改進。從此以後,不斷嘗試做各種各樣的果醬。時至今天,早餐佐麵包的果醬都是自己製作,除了出國旅遊會買些自己不曾吃過的果醬外,一律自己製作。
湖南東江湖,山清水秀,農作物天然、有機。
有位年輕的朋友,最近開始在家做麵包。一天在QQ留言:「朱工,發一篇做果醬的文吧。想要收藏哦。」有點受寵若驚,我們做果醬不尊章,無固定份量和比例,每次見機行事,無拘無束,很難作為參考。但她這麼一點撥,覺得真要為自己和陳工這些年做果醬的經歷寫些記錄,留點記憶。
金桔果醬與木瓜蘋果果醬
金桔果醬
最受陳工熱捧的果醬是金桔醬,當然我也非常喜歡。金桔屬橘橙類,但它的果皮軟薄、果絡細嫩、果肉似漿、果膠豐富。味道特別,既有橙的香味、甜味,也有它自己特有的酸澀味。正因為這樣的特點,生吃有少許痺利之感不太受歡迎。但與糖、檸檬混合一起煮,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甜酸味,佐自己製作的核桃麵包太般配了。每年會做20多斤,分幾次完成。
今年金桔遲上市,今天(10月30日)才開始金桔果醬第一鍋。
有陳工在,楊梅的家就是個食品加工場。可惜,如我在建楊梅小舍時所預言,陽臺太小了,才12平方?那裡功能多多:廚房,餐廳,茶室,咖啡廳,酒吧,設計室,食品加工場……今天在陽臺製作,操作臺顯得太短,材料灘不開,總覺得礙手礙腳,哪裡七國咁亂。
將金桔切成4瓣,去核,用慢速榨汁機加工。果皮、果泥(果肉與汁)分離。榨汁完成,用300克糖醃製果皮。忙完後,很累,兩人癱在陽臺上休息。陳工要喝酒驅疲勞,開香檳,誰料按不住,嘣的一聲,瓶塞飛上屋頂,酒液散滿一地,兩人笑彎了腰,所有勞累全都驅散了。
楊梅寒舍的小陽臺
勞動後開香檳放鬆
次日早餐後,在6斤金桔的果皮中加清水1000ml,用高壓鍋壓30分鐘。然後,榨檸檬汁。將壓好的果皮與金桔果泥、260ml檸檬汁,攪渾,分兩種方法煮。
(1)用自動麵包機的煮果醬功能,操作了3次。
(2)用電高壓鍋,煮飯功能,打開蓋煮,不停攪拌。約一個小時後,鍋中的金桔果醬表面張力較大,內裡的水蒸汽要噴出來不容易,只能用力蹦出去,就像湧動的巖漿。看到此情形,就可以斷定,果醬煮好了。
結果第一種方法,膠結度,透明度稍遜,但果醬顏色淡雅,漂亮。第二種方法,膠結度,透明度非常好,果膠析出理想,果醬顏色香氣濃烈。是我們最想要的結果。
新鮮金桔和檸檬
慢速壓榨機榨金桔
金桔果皮
金桔果泥(果汁和果肉)
榨檸檬汁
麵包機煮金桔果醬(第一種方法)
電鍋煮金桔果醬(第二種方法)
用第二種方法煮成的金桔果醬,果膠特黏稠透明,品相很靚,果醬滴進水中不融化
木瓜蘋果果醬
就在這兩天兼做了一款木瓜蘋果醬。木瓜是自家菜地種的,果肉剛轉紅。蘋果是今秋剛上市的水果。
上午,將兩種水果削皮切粒,實得:木瓜肉750克,蘋果肉1350克。混合後用200克冰糖醃一個上午。午飯後煮木瓜蘋果果醬,先用高壓鍋壓7-8分鐘,後放150ml檸檬汁,用上述方法(2)煮,直到水分完全蒸發,果膠煮出來。同樣,瓶子消毒,入瓶,倒放。
木瓜蘋果果醬品相漂亮,逞金紅色、透明、膠狀,觀感堪佳。聞一聞,木瓜香味濃鬱。試一試,清甜可口。佐麵包很合適。
果園木瓜和蘋果
木瓜蘋果果醬
哈密瓜火龍果蘋果醬
今年10月6號,兄弟姐妹們齊聚我家吃早餐,早餐水果是哈密瓜。眾人吃了哈密瓜中心金黃色的那一部分,剩下白色的、淺黃色的果肉不太可口,用來做果醬。
一個哈密瓜的二分一。外加了三個蘋果,三個火龍果(蘋果火龍果舊了,不宜生吃),5個本地檸檬(榨汁),冰糖約300克(用於中和檸檬汁酸度)。
所有水果去皮、去核,果肉切成小顆粒。
先用高壓鍋煮哈密瓜和蘋果,壓7-8分鐘。
然後用明火慢煮,此時,才放入火龍果肉、檸檬汁和冰糖。慢火煮了2個小時,期間要不斷攪拌,免得煮糊。
此時感覺水分還是太多,果膠不足(蘋果太少,蘋果的果膠比較豐富)。只好加了一撮大菜膏(海藻類植物提取膠)使之膠凝。
大菜膏用少許熱水泡開,成透明狀後放進煮好的果醬裡不停地加熱攪拌,直到大菜膏完全融化(溫度降低後,果醬的膠結度就會呈現出來),完成。
試一試,味道不錯,較強的哈密瓜清香味。瓶子消毒,趁熱入瓶,滿載後倒放,可以在常溫下儲存幾個月。一共一大瓶加三小瓶,大功告成。
三種材料——哈密瓜,蘋果,火龍果
做成果醬佐麵包
黃沙梨果醬
10月8號,上班族陸陸續續離開楊梅,下午颱風來了。風夾著大雨到處亂竄。楊梅只有我和陳工,水果還是吃不完,於是又做了一種新果醬——黃沙梨果醬。
黃沙梨5個,檸檬2個、冰糖(其份量僅用來中和檸檬的酸度)
黃沙梨去皮、心,切丁,約為700克果肉,用50克冰糖醃了2個小時。
高壓鍋壓了6-7分鐘,放入檸檬汁煮。用麵包機按煮果醬的程式,煮了兩次,果膠煮出來,成醬了。
按上述方法裝瓶,儲存。沙梨果醬的特點:清甜。
獼猴桃果醬
同一天還做了獼猴桃果醬。這次過中秋,得到比較多奇異果,按中國的叫法是獼猴桃。這批果,果肉細嫩,肉質多漿,果汁豐富,呈黃綠色。但不知為啥,口感不太理想,不太甜,有酸澀味,有的果子中心部分比較硬,陳工吃過第一口就不再吃了,莎莎對它們也沒什麼興趣。
過了幾天,果子變軟,以為會甜些。部分變甜可以吃,部分已帶有酒味了。仍然不能吸引人。斷斷續續吃掉一些後剩下五六個,決定把它們做果醬。
果子切開兩半,用勺子掏出果肉,碾碎,加冰糖(調到合適味道為止)。楊梅沒有檸檬,獼猴桃自帶酸澀味,故,只加了冰糖。
用麵包機按煮果醬的程式,煮了兩次,水分蒸發後,果膠煮出來了。
依然是瓶子消毒,趁熱入瓶,滿載後倒放。獼猴桃果醬特點:酸甜適中、清香可口。
以下介紹的是以往做過的果醬
橙丁醬和牛油檸檬雞蛋醬
2014年元月初的一天,莎莎回家休息。聊起自家做的橙丁果醬好味道,她想自己動手試做,我們也樂於協助。
家裡有她舅媽從英國帶回來的檸檬,淡黃色,非常香。到市場買了幾斤江西臍橙。兩種水果榨汁。
橙汁金黃,檸檬汁嫩黃,色澤漂亮,香氣誘人。橙汁裝在從法國帶回來的玻璃杯裡甚是好看,總惹得人不能不先好好的欣賞一翻才慢悠悠品嘗其味道。
裝在法國杯子(右側的兩個杯子)裡的橙汁
那天做了兩款果醬——橙丁果醬和檸檬雞蛋牛油醬
(1)檸檬雞蛋牛油醬。
4個檸檬的汁,8隻雞蛋的黃、打散打混,120克黃油,300克冰糖。
將檸檬汁、冰糖、牛油放進不鏽鋼鍋中,慢火煮。
待牛油全部融化後,熄火,慢慢將蛋黃液傾到煮好的檸檬汁中,並不停地攪拌。
約10分鐘後檸檬雞蛋牛油醬變得黏稠後,裝瓶。那可是佐麵包的上佳品。
特點:檸檬香味濃鬱,酸甜可口。
英國檸檬
檸檬雞蛋牛油醬
這片麵包上配料:中間為黃皮果醬,左面為芒果肉,右面就是檸檬雞蛋牛油醬
(2)橙丁果醬。
先把兩種水果的皮放在鹽開水中泡1個小時,去除果皮表面的不潔物。
開水泡過果皮,削去皮裏白色的絡,然後切成丁粒狀,用300克白糖醃2個小時。
用高壓鍋壓12-15分鐘,後,改用不鏽鋼鍋慢煮。
此時加少許醋(用於中和白糖)。邊煮邊攪拌,以免粘鍋。
約2個小時後,果膠煮出來了(用木勺在攪拌時,感覺有較大的阻力)。檸檬橙丁醬大功告成,金黃米黃相間,誘得我們三人先吃為快。
此款果醬的特點:橙香味濃鬱,酸甜適中,但會帶一點點橙皮的澀味,而這種澀味才是這款果醬所特有的,是家的至愛。
檸檬榨汁器與橙皮丁
橙皮丁果醬剛剛煮好,還不斷有小孔噴氣
2014年秋天到2015初春做了幾批金桔果醬,直到現在還剩少許。
這是第一次做的金桔醬,用家裡的舊瓶子盛著,沒有倒放,不多久,瓶子邊緣有些發毛。
我們還嘗試過用其他水果做果醬,如:黃皮果醬、蘆薈果醬、百香果果醬、水蜜桃果醬等等,這裡不作介紹了,有心的朋友可以試試,會上癮的。
蘆薈果醬
紅火龍果與哈密瓜果醬
青梅與酒梅果醬
春天新鮮的青梅
泡了一年的酒梅子和青梅酒
青梅酒梅果醬,果膠特黏稠透明,品相很靚,滴進水中不融化
黃皮果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