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題目描述這種情況,我本人親身經歷過。
時間是2018年7月份的時候,具體時間記不清了,我記得有一天下午突然有一個成都的固定電話打過來,說我們有一個同事欠了銀行的信用卡,現聯繫不上了,希望我能夠轉告一下這個同事。
當時接到這個電話的時候,我覺得挺奇怪的,我們同事欠信用卡為什麼銀行要打電話到我這邊呢?他們又是怎麼知道我的電話的呢?後來我問了那個同事才知道,他在申請信用卡的時候,在聯繫人一欄留了我的電話號碼,但是信用卡申請下來之後,他透支逾期好幾個月沒還,而且已經換了手機號碼,所以導致銀行聯繫不上他,結果銀行只能啟動聯繫人,所以就打到我這邊了。
但是在接到這個電話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我不認識這個同事,因為一旦我承認認識這個同事,銀行以後聯繫不上他肯定會一直打我電話的,當時銀行信用卡催收人員語句相當強勢,說他在申請信用卡的時候明明寫的是我的電話號碼,我怎麼就不認識他了呢?
當時我就直接反駁他,你們在審批信用卡的時候有沒有核實這個電話號碼?我還反問他們有沒有可能別人在申請信用卡的時候,隨便拿了我的電話號碼去填寫了,你們在審核的時候沒有做到位,現在反而來找我麻煩,你們幾個意思呢?
在我的反問之下,這個催收員好像也語無倫次,最後把電話掛了。
但是過了幾天他又打電話過來了,這次他的語氣變得更加強硬,說我那個同事在申請信用卡的時候就是填的我的手機號碼,這個關係肯定沒錯,還警告我說我有義務告訴那個同事,讓他正常還款,否則會吃官司,如果我不配合,我也會惹上麻煩。
聽到這個催收人員的語句,我估計他應該是一個小菜鳥,以為說出一些狠話就能夠讓別人乖乖就範,但我可不是嚇大的,而且我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對於信用卡以及貸款各項催收都比較熟悉,所以但那一套催收方法對我根本沒有什麼作用。
而且接到第2個通電話,我馬上就知道這個電話肯定是第三方催收機構催收人員打過來的,如果是銀行工作人員態度不可能這麼強硬,因為他們也不敢這麼明目張胆的威脅別人。
在判斷這個電話屬於第三方催收機構之後,我馬上採取相應的措施去應對:
1、啟動錄音電話,把跟這個催收人員的通話內容錄音下來。
2、問他他的銀行員工工號是多少,結果他答不上來。
3、明確告訴這個第三方催收人員,我不認識那個同事,並告訴他我已經在錄音,如果你再給我打騷擾電話,我會把他們投訴到當地的監管部門。
經過我這麼一波操作之後,估計這個第三方催收人員也感到有點怕了,之後他再也沒給我打過電話了。
而這個第三方催收人員之所以不敢給我打電話,因為他們也怕我真的把他們起訴到監管部門了,畢竟目前銀行的大多數信用卡催收業務都是委託給第三方催收機構,但是銀行在跟他們合作的時候會籤署相關的協議,協議裡面肯定會對催收手段、催收程序、催收語句等有詳細的規定。
畢竟銀行是正規的金融機構,他們肯定不敢做出一些違規的事情,而是必須按照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嚴格執行。
按照《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六十八條規定: 發卡銀行應當對債務人本人及其擔保人進行催收,不得對與債務無關的第三人進行催收,不得採用暴力、脅迫、恐嚇或辱罵等不當催收行為。對催收過程應當進行錄音,錄音資料至少保存2年備查。
按照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這條規定,不管是銀行自己催收還是委託給第三方進行催收,都不得對無關的第3人進行催收,也不得使用暴力脅迫,恐嚇,辱罵等不當追究行為。
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當中,有些第三方催收公司因為培訓不到位,他們的催收人員有可能不會遵循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這實際上已經構成了違規行為,一旦這種違規行為被用戶起訴到監管部門之後,有可能銀行也會受到牽連,到時銀行也可能會終止跟這些第三方催收機構的合作。
也正因為如此,在我接到這種電話的時候,我會選擇錄音然後告訴他們,我準備把他們投訴到監管部門,結果他們就乖乖的收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