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中我們往往沒有使用公筷或者分餐的習慣,一大桌人你一筷子我一勺子,氛圍好不熱鬧。
但是就是這樣一種行為,並不十分健康。
張文宏呼籲:
千萬不能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菜!
「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
張文宏呼籲,分餐制,簡單說就是大家的筷子儘量不要混一起。不要再拿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菜了!不能把自己的筷子(和別人的筷子)伸到同一個菜餚裡。
一雙筷子傳播病菌
根據《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仍達約50%。據此推算,大概一半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也就是7億。
一人有「幽門」,全家有「幽門」的也不在少數。而在家中或者辦公室,誰是第一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也已經無法核查。
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已經將幽門螺桿菌定為I類致癌原。
儘管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僅約15%~20%會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幽門螺桿菌相關消化不良,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
但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幾乎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亦稱Hp胃炎。
「幽門螺桿菌對於胃癌的影響就像吸菸對於肺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陸紅教授」曾這樣比喻。
而目前只需要吹口氣就可以測到幽門感染的情況,包括碳13尿素呼氣試驗(13C-UBT)和碳14尿素呼氣試驗(14C-UBT)。
不用公筷,
菜品菌落含量高出10多倍!
用不用公筷,差別有多大?
平時吃飯沒啥感覺,但如果使用一些科技手段,用實驗來展示,結果會嚇你一跳!
2020年杭州市疾控中心曾做過一個實驗,對比「公筷」和「非公筷」食用兩組菜品的情況,結果發現:「非公筷」一組的菌落總數,全部高於「公筷」那一組!
有的甚至差出10多倍,比如乾鍋茶樹菇這道菜。
而對此,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用公筷會明顯減少菜品中的細菌汙染。
不使用公筷的情況下,一方面大家可能會把自身口鼻腔攜帶的細菌通過筷子傳遞到菜品上,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不同菜品本身攜帶細菌的交叉汙染(尤其是冷菜)。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榮寬」在2020年接受大連日報採訪時談到,我們人體的構造,咽喉部是共同的通路,比如咽喉與我們的鼻腔、氣道是相連的;咽部和口腔也是相連的。正是這樣的生理結構,我們的呼吸道粘液(鼻涕)可以通過咳痰,即通過口腔排出體外的。因此,我們的唾液裡有很多呼吸道的分泌物,呼吸道的細菌、病毒,可能在吃飯的時候沾染到筷子上,當我們用筷子去夾取食物時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
這也正是為什麼有時候和感冒、流感的人吃了一頓飯,你之後也感冒了。
然而就是在這樣科普和宣傳之下,公筷的使用也並沒有達到100%。
北海市市場監管局2020年7月做過的一項調查發現,仍有23.9%的人表示極少使用或者從不使用公筷,41.8%的受訪者幾乎一直或在多數情況下使用公筷,但也並不是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