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董事長王永慶:臺灣和大陸是家內人

2020-12-23 東方網


東方網5月25日消息:「解決臺灣目前的經濟問題也可以很簡單,就是承認『一中』原則。假如臺灣的政治家懂得這一點,和大陸在政治上有轉機,問題就通通解決了。」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在回答記者有關臺灣經濟如何走出困境的提問時說。

儘管已是86歲高齡,但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在臺塑大樓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他說,臺灣要走出眼前百業蕭條的困境,就要「找到病源,對症下藥。」但他同時表示:「可惜,現在的『政府』沒有人才,也不曉得經濟的問題在哪裡。」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這位世界級企業家,一生信奉「做人不能講假話」。今年初以來,王永慶在多個場合都坦率地說,臺商前往大陸投資,除了可以有效紓解島內因工資偏高造成的經營困境外,更由於兩岸同文同種,語言生活習慣相同,必能勝過其他地區的同行廠商,取得活潑的經營表現。

王永慶告訴記者:「臺灣和大陸的聯繫豈只是經濟。臺灣和大陸完全是家內人,是沒有辦法分開的。承認『一中』有什麼難的呢?」

王永慶16歲就離開臺南老家開米店謀生,38歲時創辦臺灣塑膠公司,成為一生的轉折點。今天,臺塑關係企業旗下計有臺塑、南亞、臺化等20餘家企業,在島內外多地設廠,是島內最大的民營企業,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回憶創業數十年的箇中滋味,王永慶說,當年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人是很辛苦的,「用功才可以吃飽三頓飯。而辛苦不是白費的,用功就有經驗,有耕耘就有收穫,臺灣經濟的繁榮就是人民勤勞用功的結果。」這何嘗不是王永慶的夫子自道呢。可以說,「臺塑王國」的經濟奇蹟,也是臺灣人民辛勤勞動而達至富足的一個縮影。

在臺塑大樓通往王永慶辦公室的走廊上,有一幅遒勁的墨書「勤勞樸實」。採訪中間,王永慶多次提起這4個字,他說:「中國文化就是勤勞樸實。」在臺塑關係企業網站的首頁,人們同樣能看到這四個字。顯然,王永慶希望「勤勞樸實」的企業理念,能夠繼續引導臺塑在新世紀取得發展。

王永慶說過,「天底下沒有一成不變的好環境可以長久安享」。眼前臺灣經濟面臨的危機不幸被此語言中。但王永慶指出,危機本來多年前就該來到,只是由於眾多臺商遷移大陸開闢了產業發展的新境界,才使臺灣得以在日本、韓國出現經濟困境時置身事外,維持繁榮的局面。

「今天台灣能做的,大陸慢慢也都能做,而且大陸工資條件低廉,具有競爭優勢。水往低處流,臺商到大陸投資不可能阻擋住。」王永慶說。

身為企業家的王永慶看到兩岸尚未「三通」,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不由得焦急起來,「臺灣要快一點承認『一中』,要快。」他說,「臺灣的發展更需要大陸,大陸的政策很寬、很實在,實事求是。」

王永慶1988年第一次到大陸。目前,臺塑關係企業在大陸的廣州、廈門、南通、漳州等地都有工廠,在北京興建一座亞洲最大醫院的計劃也在商談中。

目前王永慶依然是臺塑企業的掌舵人。他生活規律,每晚9點入睡,早上2、3點鐘即起,以做毛巾操或快步走的方式鍛鍊身體。道別之際,一幅題為「堅忍剛毅,奮戰不已」的照片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一身白衣白褲的王永慶,肩上正負著擔子在跑道上健步如飛。打聽何時所照,答曰:83歲。(完)

「臺灣和大陸是家內人」——訪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王永慶新華社臺北5月25日電題:「臺灣和大陸是家內人」——訪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王永慶新華社記者顧錢江趙新兵

「解決臺灣目前的經濟問題也可以很簡單,就是承認『一中』原則。假如臺灣的政治家懂得這一點,和大陸在政治上有轉機,問題就通通解決了。」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王永慶在回答記者有關臺灣經濟如何走出困境的提問時說。

儘管已是86歲高齡,但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在臺塑大樓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他說,臺灣要走出眼前百業蕭條的困境,就要「找到病源,對症下藥。」但他同時表示:「可惜,現在的『政府』沒有人才,也不曉得經濟的問題在哪裡。」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這位世界級企業家,一生信奉「做人不能講假話」。今年初以來,王永慶在多個場合都坦率地說,臺商前往大陸投資,除了可以有效紓解島內因工資偏高造成的經營困境外,更由於兩岸同文同種,語言生活習慣相同,必能勝過其他地區的同行廠商,取得活潑的經營表現。

王永慶告訴記者:「臺灣和大陸的聯繫豈只是經濟。臺灣和大陸完全是家內人,是沒有辦法分開的。承認『一中』有什麼難的呢?」

王永慶16歲就離開臺南老家開米店謀生,38歲時創辦臺灣塑膠公司,成為一生的轉折點。今天,臺塑關係企業旗下計有臺塑、南亞、臺化等20餘家企業,在島內外多地設廠,是島內最大的民營企業,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回憶創業數十年的箇中滋味,王永慶說,當年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人是很辛苦的,「用功才可以吃飽三頓飯。而辛苦不是白費的,用功就有經驗,有耕耘就有收穫,臺灣經濟的繁榮就是人民勤勞用功的結果。」這何嘗不是王永慶的夫子自道呢。可以說,「臺塑王國」的經濟奇蹟,也是臺灣人民辛勤勞動而達至富足的一個縮影。

在臺塑大樓通往王永慶辦公室的走廊上,有一幅遒勁的墨書「勤勞樸實」。採訪中間,王永慶多次提起這4個字,他說:「中國文化就是勤勞樸實。」在臺塑關係企業網站的首頁,人們同樣能看到這四個字。顯然,王永慶希望「勤勞樸實」的企業理念,能夠繼續引導臺塑在新世紀取得發展。

王永慶說過,「天底下沒有一成不變的好環境可以長久安享」。眼前臺灣經濟面臨的危機不幸被此語言中。但王永慶指出,危機本來多年前就該來到,只是由於眾多臺商遷移大陸開闢了產業發展的新境界,才使臺灣得以在日本、韓國出現經濟困境時置身事外,維持繁榮的局面。

「今天台灣能做的,大陸慢慢也都能做,而且大陸工資條件低廉,具有競爭優勢。水往低處流,臺商到大陸投資不可能阻擋住。」王永慶說。

身為企業家的王永慶看到兩岸尚未「三通」,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不由得焦急起來,「臺灣要快一點承認『一中』,要快。」他說,「臺灣的發展更需要大陸,大陸的政策很寬、很實在,實事求是。」

王永慶1988年第一次到大陸。目前,臺塑關係企業在大陸的廣州、廈門、南通、漳州等地都有工廠,在北京興建一座亞洲最大醫院的計劃也在商談中。

目前王永慶依然是臺塑企業的掌舵人。他生活規律,每晚9點入睡,早上2、3點鐘即起,以做毛巾操或快步走的方式鍛鍊身體。道別之際,一幅題為「堅忍剛毅,奮戰不已」的照片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一身白衣白褲的王永慶,肩上正負著擔子在跑道上健步如飛。打聽何時所照,答曰:83歲。

 選稿:靳慧  來源:新華社  作者:顧錢江 趙新兵 

相關焦點

  • 「經營之神」王永慶的臺塑神話
    由王永慶創立的臺塑集團,是臺灣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經過五十餘年的發展,其目前共計擁有臺塑、南亞、臺化、臺塑石化等百餘家關聯企業,並擁有龐大的教育和醫療機構。王永慶也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冒險創立臺塑1917年1月18日,王永慶出生於臺北縣新店,父親是茶農,家庭收入微薄。
  • 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內幕(中)
    22年前,身為王永慶的長子,臺塑王朝的「準接班人」——王文洋,「不愛江山愛美人」,不顧一切與呂安妮師生戀;戀情曝光後,大動肝火的父親,將他逐出家門與臺塑集團,引出了一段足可載入臺灣企業史及家族傳承史的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事件。佛經《瑜伽師地論》有句:「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什麼意思呢?簡單解釋就是我們常說的,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 談判破局 臺塑創辦人王永慶四房子女發文怒嗆王家
    華夏經緯網2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塑創辦人王永慶四房子女羅文源三姐弟認祖歸宗案,經最高法院作成不利羅的發回更審後,日前在臺灣高等法院調解破局。三姐弟透過律師葉光洲在網站上發布公開聲明,指母親林明珠當年不滿王永慶另結新歡,才氣得帶他們嫁給羅景祺;同時反嗆王家二、三房手足沒有資格用鼻孔看人,將他們歸類成「背德忘倫」或「只要爭產」的人。
  • 臺灣商業教父:從200元起家到臺灣首富,成就7000億臺塑帝國!
    幾十年來,全球化工行業一直把他尊為「經營之神」,很多企業家都將他的管理經驗當作最為實用的教科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曾表示:「王老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臺灣工業之父。」因家庭貧困,王永慶7歲起,便每天餵豬、挑十桶水,每天赤足走3小時(約20公裡)來往於家和學校之間。雪上加霜的是在他9歲那年,父親不幸患病臥床,雖然不久便恢復正常,但日子已大不如從前,王永慶的3個妹妹甚至被送給鄰居代養。
  •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長孫舉行豪華婚禮(組圖)
    (臺灣《聯合報》圖)  已故臺灣「經營之神」、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長孫王泉仁,10日舉行婚禮。這場豪門婚禮是臺塑企業前所未見的豪華婚禮;出席的賓客非富即貴。不但有馬英九、李登輝等島內重量級政治人物,還預期會有王家大媽、二媽、三媽同座,因此將意外呈現「臺灣大和諧」、「王家大團圓」的好氣氛,主婚人王文洋開心地說,想快點當爺爺。  婚禮總負責人兼對外發言人汪笨湖表示,王永慶的胞弟王永在將會出席家庭證婚儀式,給予祝福。汪笨湖轉述,王泉仁與李晶晶親自將喜帖當面送給王永在時,王永在激動落淚說:「如果阿公(王永慶)還在世,一定很高興。」場面感人。
  • 臺灣工業教父王永慶之子王文祥,呼籲大陸重視實體經濟
    文/華商韜略 畢亞軍9月20日,美國JM Eagle集團董事長王文祥,在北京大學「PKU Speech |華商名人堂」發表演講時,力挺製造業對國計民生的非凡意義,呼籲重視實體經濟和製造業的發展,建議更多年輕人關注實業,投身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做實實在在的事。
  • 經濟崩潰,臺灣第一企業要裁員
    董事長王永慶日前親下公文要求各單位貫徹人員合理化,並明言將縮減兩成半的人力。  臺塑集團目前在臺灣的員工約4萬多人,若單以3家上市公司臺塑、南亞、臺化來看,則有近2.8萬位員工,其中以南亞1.6萬人最多,臺化約7000人次之,最後是臺塑近5000人。  據了解,臺塑集團裁員事件除因臺灣石化景氣每況愈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來自簡澤民事件。
  • 王永慶次子王文祥:臺塑接班人應由股東來選
    華夏經緯網12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次子王文祥昨天表示,臺塑接班人選不該由王家人,或是五人小組、九人小組成員決定的,應該「由臺塑的股東選出臺塑集團的長期管理者」,這是股東的權力。
  • 臺灣臺塑企業王永慶:做了朋友再做事,最終在塑膠行業站立起來
    臺灣臺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認為,在自己的事業發展過程中,人脈關係起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作用。在王永慶進入塑膠工業時,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儘管他已經從事了工業生產,可是,他還是不清楚該從哪裡著手,並且,他也不清楚臺灣當局設立的「經濟安全委員會」正在制訂玻璃、紡織、人造纖維、塑膠原料、水泥等建設計劃的消息,但是,王永慶有一個生意上的知己,叫趙廷哉。王永慶與趙廷哉之間的交情頗深,王永慶以前借錢給趙廷籬解決了他的危機和困難。因此,在趙廷簸的眼中,王永慶是一個十分講信譽的商人,也是一個值得他信任的好朋友。
  • 王永慶逝世10周年,臺塑舉辦特展緬懷創辦人
    ▲臺塑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逝世多年,臺塑先前舉辦特展緬懷兩位創辦人過去生平,並且透過照片影片來敘說過去的故事。(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臺塑提供)  「經營之神」王永慶從米鋪學徒白手起家,到一手創立臺塑石化王國,如今逝世10周年,一生留下許多經營事業與人生的典範,留給臺塑集團3大葵花寶典,使得臺塑四寶在市場上如日中天,單是2017年全年一口氣賺進237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 臺灣名門公子之王泉仁:「經營之神」王永慶長孫
    王泉仁,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長孫,王文洋的長子。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要算是兩段廣為人知的戀情。  2007年,王泉仁與藝人柏妍安傳出戀情,從一開始外界訝異,進展到她出現在王泉仁母親陳靜文的告別式,似乎已認同兩人的關係,但之後又傳出王泉仁父親王文洋對兒子所交往的女友學歷有意見,使得這段男尊女卑的戀情荊棘密布,儘管柏妍安力求上進,還到英國求學,無奈仍傳出分手。
  • 臺塑集團王永慶的故事告訴你
    臺塑集團還沒有今天的成就的時候,王永慶的比較器重的一個下屬為了更高的收入,答應了另外一個企業挖走做高管。他前兩次向王永慶兩次提辭職,王永慶都表示不同意。第三次,他再次向王永慶當面請辭。王永慶和他進行了很長時間的面談,然後追問了詳細原因。這個人很直接的說:「那邊的收入讓我無法拒絕。」而且他還已經偷偷和那家公司籤了合同。離職的事,決心已定。
  • 臺塑王永慶:一勤天下無難事
    1954年,王永慶與人合作,籌措了50萬美元的資金,創辦了臺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3年以後建成投產,但立刻就遇到了銷售問題。首批產品100噸,在臺灣只銷出了20噸,明顯地供大於求。在此背景下,王永慶卻仍下令擴大生產,這導致合伙人紛紛要求退出。而王永慶決定背水一戰,變賣了自己的全部財產,買下了公司全部產權,使臺塑成為獨資經營產業。王永慶有自己的算盤。
  • 臺塑創始人之一王永在逝世 遺產稅或達6億元
    網易財經11月27日訊 臺塑創辦人王永慶的弟弟王永在
  • 傳王文淵王瑞華已拍板由臺塑四寶投資臺灣壹傳媒
    、副總裁王瑞華(左)傾向以臺塑四家公司的名義,投資臺灣壹傳媒。(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親近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的人士昨天說,臺塑總裁王文淵、副總裁王瑞華計劃由「臺塑四寶」(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早年擁有的4家企業臺塑、南亞、臺化與臺塑化)共同出資,與臺灣「中信慈善基金會」辜家團隊合夥收購臺灣壹傳媒。
  • 臺灣經營之神:在美國賺錢,給大陸捐款上百億,令郭臺銘汗顏
    說到臺灣有名的富豪,想必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郭臺銘,作為富士康的創始人,一向很高調,言語犀利又有失偏頗,引眾人熱議。但是在臺灣,真正家喻戶曉、令人尊敬的企業家,當屬臺塑集團的創始人,被人稱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
  • 臺灣大宅門傳奇: 富豪從來比的不是財富,而是做了多少事..
    臺塑的董事長,雖然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已經離開人世間,在90歲的高齡已經離開了,但是臺塑創造的傳奇呢以及王永慶的地位,以及經營之神的地位可以說是難以撼動,可以說是多少的億萬富翁長庚是王永慶先生非常重視的一個企業,長庚醫院,由這位新任的董事長上任可以說是讓很多人覺得是不可思議,她就是王永慶的第三房的妻子李寶珠,李女士。李女士是我要特別介紹的,她出身非常貧苦,8歲的時候去幫別人做傭人,但是在王永慶過世之後幾年卻成功的成為王永慶先生臺塑集團重要的關係企業長庚的董事長。
  • FB 研修社 | 解密臺塑集團的傳承之路(一)
    臺塑「所有權信託」的股權安排主要包含臺灣非營利性機構持股、境外信託持股和集團子公司交叉持股三項安排。通過這些安排,王氏兄弟實現了「股權集中」和「家族成員優勢控股」兩個目的。臺灣非營利性機構持股 通過基金會、大學、醫院等非營利性機構對臺塑集團內公司進行股權管控,將臺塑集團股權鎖入基金會和公益信託之中,是王氏兄弟集中臺塑集團股權的一大途徑。首先是臺灣四個公益基金和三所大學持股。
  • 臺灣首富王永慶發家史:200元開米店起家,一路掙到3000億!
    聰明而且力爭上遊的王永慶,除了完成日常送米工作外,還暗中觀察老闆是如何經營米店,希望將來有一天自己也能擁有一家自己的米店。做了一年的小工後,靠著積攢的工錢還有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的錢,一共200元,王永慶用這邊在嘉義開了家米店。不久,他又開了家碾米廠。接著,他到嘉義鄉下開設磚廠。後來因為不易取得燒磚用的煤炭,又搬到板橋。
  • 臺塑企業創辦人王永在辭世 王文淵將接班(圖)
    本報系資料庫(臺灣《經濟日報》)    華夏經緯網11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塑企業創辦人王永在27日上午11時15分在臺北市延壽街家中安詳辭世,享壽93歲。王永在生前擔任重要職務即是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董事長,該機構是臺塑四寶最大的股東,據了解,董事長的接任人選將是他的大兒子——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帶領集團進入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