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民對立珊專線一定不陌生,從長沙火車站到中南大學學生公寓,經過長沙最繁華的五一路,連接大學城和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在那個沒有地鐵的年代,這條線路是大學生們「進城」和往返長沙的重要交通線路,長此以往,立珊專線也成了大學生們對於長沙的記憶和情感載體。
估計會有很多人覺得立珊專線是個奇怪的名字,很少看見公交線路這麼命名,一般不都是用序號嗎?這其中有什麼故事?很多人雖然心中有疑問,但真的去了解的人並不多。隨著地鐵網絡的形成,公交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逐漸下降,人們對於立珊專線的了解就更少之又少了,特別是對於大學城的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們,立珊專線的意義,不再那麼重要。
立珊專線設立於1988年,到現在已經32年的時間,一條公交線路保持了32年的時間,實屬不易。但真正了解這背後的故事,就會希望它能夠一直存在下去,直到公交車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再存在。
1988年,湘籍香港富豪彭立珊(又名餘彭年)購買了20臺公交車,捐贈給長沙市政府,這些公交車在當時的長沙可以算得上豪車了,長沙市為感謝和鼓勵彭立珊先生的愛心,將線路命名為「立珊專線」。隔年,彭立珊先生再捐贈10輛公交車,長沙市組建了立珊2線,後因調整取消,最後保留了立珊專線。
彭立珊先生
其實,彭立珊先生對於家鄉的回贈遠遠不止幾十輛公交車,僅在長沙就有五一廣場地道工程、火車站噴泉、彭立珊救護中心、彭立珊長沙福利基金會等。在湖南其他城市,也捐贈了各種民生和福利工程,堪稱大慈善家。《胡潤2006中國慈善榜》,彭立珊3年時間內捐獻了20億元,排名第一。
2015年,彭立珊先生與世長辭,享年93歲。對於長沙來說,這條立珊專線的延續,是對這位慈善家最好的悼念,希望這條線路存在的時間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