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 慈德可掬
——餘彭年在家鄉的五個善行故事
5月3日晚,長沙市五一廣場,市民準備乘坐立珊專線公交車。該專線現在依然是長沙的一條熱門公交線路。 湖南日報記者 唐俊 攝
2009年10月20日,白內障患者在接受復明手術。當天,餘彭年先生捐資為我省貧困地區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復明手術的「彭年光明行動」在婁底市啟動,活動為期20天,進行2000例手術。(資料圖片) 郭國權 攝
2009年12月23日,彭年實業董事長餘彭年獲CCTV經濟年度人物社會公益獎。(資料照片) 通訊員 攝
長沙火車站廣場,餘彭年在上世紀80年代捐資建設的大型彩燈噴泉。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假期的後兩天裡,記者的朋友圈有點傷感。
朋友圈持續被「餘彭年辭世」的消息刷屏,各式各樣的轉發評論中,瀰漫著家鄉人對這位老人的深切懷念。
5月3日,湖南日報數路記者分頭行動,走訪那些與餘彭年(曾用名彭立珊)先生有過「親密接觸」的人們,追憶餘先生生前感人的點滴細節:那位把慈善的種子種到湖南的餘彭年,那位印有他名字公交線路的餘彭年,那位既熟悉、又陌生的餘彭年。許多人說,他用光明點亮我們的人生路,我們永遠感謝他的善行,我們要將慈善的光明傳遞,點亮更多人的希望。
為了父親的囑託
「我與餘彭年先生有過一面之緣,至今歷歷在目。」5月3日上午,省民政廳退休幹部賀開桂對記者說。
那是1990年8月,我省洞庭湖區秋汛,環洞庭湖9個縣市區受災,正當民政幹部忙著調運救災物資發往災區時,省政府打來電話說,一位叫餘彭年的香港富商要捐贈賑災款50萬元,並在長沙當地買1萬件棉大衣賑濟災民。
「50萬元,現在看來金額不大,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那可是相當於一筆『巨款』吶。」賀開桂有些驚訝,捐錢的是位什麼人物?
來電話的人說,餘彭年親自來了長沙,就住在湘江賓館,賀開桂負責與他接洽捐贈事宜。
身材中等、滿臉福相,是餘先生給賀開桂的第一印象。「雖然是香港來的大老闆,但他沒有一點架子,很謙和地讓我選一家產品質量好、信譽好的服裝廠定製棉大衣。」賀開桂按照要求,找了許多家廠,最後初步選定了瀏陽縣山田鄉的一家被服廠,該廠一件棉大衣要價50元,但如果每件大衣加上毛領,就要多出5元錢。
賀開桂將情況反饋給餘彭年,餘彭年猶豫了一下後說:「我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賺來的,不能亂花,但是花在家鄉父老身上,我願意。」
賀開桂不禁多嘴問道:「既然都是辛苦錢,您為什麼捐這麼多?」
餘先生告訴他,自己年幼時家鄉發生水災,一家八口人及房屋財產曾全部被洪水衝走,水災過後,在家鄉人的鼎力資助下,父母與他兄弟六人才得以團聚,並重建家園。因此,父親病逝前,千叮萬囑幾個兒女,日後若有出息,一定不要忘記父老鄉親的恩德,為家鄉做幾件好事。
就為了父親這個樸素的囑託,餘先生做了一輩子慈善。他在我省先後啟動救災、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社會慈善福利項目20餘個,是個人捐資湖南社會慈善的第一人。
鄉情永存汩汩流
「要在有生之年,掙夠100億,捐夠100億。」2013年,年屆九旬的餘彭年向鄉親們立下誓言。然而,一個噩耗,讓漣源市楊市鎮官莊村的鄉親們瞬間心碎。
5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這座小山村。鄉親們正忙著準備喪事,因為老人的遺願是「落葉歸根,與妻合葬。」他的姨外孫肖振白接待了我們,向我們講述這位老人與小山村的傳奇故事。
1923年,餘彭年出生在官莊村的靜養堂。成年後,他先後在藍田父母處幫工,後又單獨到湘潭開鋪,解放後到上海,再輾轉赴港經商,他的夫人和兩個兒子繼續留在官莊村。
1982年,餘彭年闊別25年後首次回到了家鄉探親。「發達」了的餘彭年聽說縣城缺乏醫療設備,當即捐贈200多萬元資助購買救護車和其他設備。並在漣源捐贈22輛車的立珊車隊,開通漣源城區至荷塘、橋頭河等地的公交專線。
看望久別的妻兒,沒有給他們大把的鈔票,而是應鄉鄰們要求,辦一所學校。1989年,佔地近50畝、總投資460萬元的漣源市立珊中學建成,成為當地的名校。捐建立珊中學後,餘彭年多次到學校了解情況。1999年學校科教樓建設時,他親自參加奠基;2001年,餘彭年給學生做講座,鼓勵學生要常懷感恩之心,常懷報國之情;2005年,又為學校捐贈40臺電腦建立了電腦室。
對村裡的困難戶、貧困戶,餘彭年更是關懷備至。春節、端午、中秋,困難戶每戶每節500元,幾十年來從未間斷,現已提高到800元一個節。每一筆慰問款,都要經辦人將籤字本複印傳真。餘彭年說:「我要一分錢做一分錢用,不能浪費。」
「餘彭年的意義,不僅在於他的捐款,更在於他帶出了一種慈善風氣,對婁底的企業家進行了慈善啟蒙,目前,漣源市受到企業家捐贈的學校達140多家,這都是餘先生精神倡導所致。」肖振白告訴記者,餘先生的墓地在立珊中學東邊的小山上,造價僅5萬元。夫人肖芝元已先期安葬在此,幾天之後,餘彭年將與之合葬,歸隱家鄉。他留下的人間溫情,將繼續汩汩流淌。
重見光明,向誰報喜
「前天剛做完蔣群蘭的白內障免費手術,正準備和餘老報喜,就聽說他去世的消息,心情很悲痛。」5月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婁底愛爾眼科醫院院長廖華語氣低沉。
廖華說的蔣群蘭,是懷化太平鄉福田村人,患白內障已有多年。因為家境貧寒遲遲沒有手術,直到有一天她聽人說起「恢復光明不要錢,趕快去找餘彭年」的宣傳口號。
「蔣群蘭的手術是餘老親自安排的,那是我接到餘老的最後一個電話,就在他去世前三天。」廖華說,他馬上與蔣群蘭聯繫,第二天就把蔣群蘭接到了婁底愛爾眼科醫院進行免費手術。
如今手術成功了,廖華和蔣群蘭卻不知道該向誰報喜。「餘老做好事從不求回報,他不僅給我們醫院捐了6臺麵包車,方便我們去接患者,每年還會安排人來婁底看望這些患者。他總是問我,有什麼辦法能讓這些貧困患者脫貧致富,是不是給他們買幾頭牛、幾頭羊去經營,能讓他們生活得更好?」
說著說著,廖華開始哽咽。「餘老於我不僅是朋友,更是一位品格高尚,值得尊敬的長者。」廖華說,自己在與餘老的交往中,也深受其樂於助人、樂善好施的精神感染。
「我們會盡最大能力幫助病人。」廖華說,受餘老影響,去年醫院免費醫治了1000名眼科病患,今年還會繼續。除此之外,醫院還在去年資助了2個貧困孩子,幫助其完成中學學業。
獲得「彭年光明行動」幫助的人,有感於餘老的善行,也自發地傳遞正能量。廖華介紹,有位70歲的張大爺,手術成功後自發地當起「彭年光明行動」的宣傳員,積極幫助其他病患了解手術情況,送他們來醫院接受治療,並自願留下照顧他們。張大爺說,因為有了餘老的幫助,他才能重新看到這個世界,他要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幫助更多的病患重見光明,讓光明永遠留在人間。
每次回鄉都要坐坐立珊專線
在長沙,餘彭年的名字和立珊車隊緊緊聯繫在一起,幾十年來,伴隨著立珊專線公交車走遍街巷,深入人心。5月3日,記者來到湖南巴士公司立珊車隊,聽幾名老員工講述他們眼中的餘彭年先生。
1988年11月1日,是立珊車隊正式成立的日子。當年41歲的任定一,成為了車隊的首任隊長。
「第一代立珊專線車是衡陽客車廠生產的『衡山牌』大客車,市場價7.4萬元一臺。」任定一說,當年,慈善事業不像今天這樣普遍,一個老闆一下子掏出100多萬元買20臺公交車捐贈出來,確實是一件轟動全城的大事。
上世紀80年代的立珊專線,往返於火車站和湖南大學東方紅廣場,是長沙河東河西的一條主要線路,成為當年長沙城最繁忙的公交線路之一。大學生們下了火車,都是坐著立珊線回校;到市中心購物、娛樂,也大多乘該車出行。
「餘先生做慈善,不是把錢一捐就不管了,而是對慈善項目的後續進展非常在意。」任定一說,餘彭年在捐贈之初,就和長沙市政府「約法兩章」:一是希望立珊專線能夠一直存在下去,二是要求車隊必須做到3個一流:一流的車、一流的服務、一流的效益。
那幾年,餘彭年每年要回幾次家鄉。到了長沙,他就自己一個人坐上立珊專線的公交車,帶個白手套這裡摸摸、那裡擦擦,和乘客扯扯談、聊聊天,看看衛生搞得幹不乾淨、聽聽乘客對服務滿不滿意。如果做得好,餘先生會很高興,叫上車隊負責人一起吃飯;如果做得不到位,他也會毫不留情地批評一通。
對慈善,餘彭年出手大方;對工作,餘彭年要求嚴格;對員工,餘彭年充滿友善;而對自己則無欲無求,生活儉樸。
1992年,餘彭年70歲,任定一等人到深圳為他祝壽。看到家鄉來的客人,餘彭年很是高興,當天中午在深圳芙蓉賓館設宴招待客人。一桌子人,餘彭年點了8個菜,然後問:「夠不夠了?」大家都說夠了。餘先生說,那就先吃,不夠再點,莫浪費了。吃完了,還剩兩個饅頭和一些剩菜,餘先生招呼服務員打包,笑著對客人說:「晚上我叫兒子陪你們吃飯。我老了,晚餐有這兩個饅頭就夠了。」
而就在此次深圳之行,任定一提出,想對車隊中的優秀員工給予獎勵,希望餘先生支持。餘彭年二話沒說,當即要求立珊基金會撥出幾萬元專款,組織10名優秀司乘人員到珠海、深圳、香港旅遊;1993年,又出錢請優秀員工去新馬泰旅遊。
立珊車隊的車輛到今天,已經經歷了5次更新換代。但是立珊車隊的這些老員工,始終記得這個善良、慷慨、較真的老人。
「立珊」承載著青春記憶
5月3日下午,在中南大學學生公寓的立珊專線終點站前,一波又一波的同學排著隊,等著和還未發車的立珊專線合影留念。他們從新聞、微博上得知,這條公交線路的捐贈者餘彭年昨天離世。「沒有見過餘彭年,卻對他無比熟悉。」學生們說,餘彭年的名字總與慈善掛鈎,慈善事業就是他的靈魂。
已經工作的湖南師範大學教師謝珣對立珊專線的感情更為深刻:「我在湖南師大讀書7年,每天都是早上7點半在家門口坐立珊專線到學校,真是坐出了感情。」這條線跨越湘江,連接長沙東西城區,從火車站始發,終點至河西大學城。許多青春少年搭著這趟車開始了自己的校園青春故事,謝珣也不例外。
謝珣說,曾經最幸福的事,就是初夏的傍晚和女友一起坐著立珊專線回家。那個時候,謝珣常和女友坐在最後一排,「微風從窗外吹來,她的長髮就會拂過我的面龐,酥酥痒痒的感覺會記得一輩子。」謝珣說,「立珊專線已成為長沙城市的一道風景,也是我們青春中重要的記憶符號。人已去,車仍在。感謝餘彭年老人,他也永遠活在我們的青春回憶裡。」
(本版稿件採寫:湖南日報記者 孫敏堅 唐婷 沙兆華 段雲行 楊柳青 陳永剛 張斌 )
【人物肖像】
餘彭年,又名彭立珊,漣源市楊市鎮人。香港知名商人,著名慈善家。主要從事地產建築、酒店業,歷任香港元朗博愛醫院總經理、富得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元昌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億朗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和環亞酒店企業管理公司顧問及彭年酒店董事長等。
餘彭年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捐助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餘彭年是中國內地第一個建立超10億美金民間慈善基金會的慈善家,中國第一個以實際行動「裸捐」的人,胡潤慈善榜連續5年中國排名第一的慈善家,被稱為「中國慈善第一人」。
5月2日凌晨1時許,餘彭年在深圳辭世,享年92歲。
那些年餘彭年做過的善事
·1980年代,餘彭年捐資建設漣源立珊學校、長沙五一廣場地道工程、火車站大型彩燈噴泉、彭立珊救護中心、立珊公交專線、彭立珊長沙福利基金會等。
·2000年,餘彭年旗下的五星級酒店——深圳彭年酒店正式營業。僅26天後餘彭年公開宣布:「彭年酒店的全部盈利都捐出去,掙多少捐多少」。開創了中國第一家慈善五星級酒店先河。
·2012年,餘彭年慈善基金會與北京大學籤署「餘彭年慈善基金會勵學獎學金捐贈協議」,根據該協議,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全國20所知名高校每年將各自受捐人民幣150萬元,用以助學、獎學和出國留學資助。加上之前對港臺5所高校的資助、對國外名校貧困生500人來華留學的資助,獎助學金總額已達7000萬元。
·自2013年起,「彭年光明行動」累計為寧夏、甘肅、廣東和湖南等20多個省、自治區的30多萬名白內障患者進行了免費治療,讓他們重見了光明。其中,湖南受惠患者已逾1.2萬名。
·在轟動世界的2010年「巴比慈善晚宴」中國行中,餘彭年宣布將所有財產共93億元港幣委託香港滙豐銀行託管,在他百年之後全部用來做慈善事業,成為中國「裸捐」第一人。
下一頁:熊清泉憶餘彭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