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揭示我們深藏的潛意識。我們每日忙於養家餬口,藝術家卻切入靈魂,展示和釋放我們內心深處的隱秘欲望、痛苦和焦慮。藝術無論多麼抽象,其實都與我們有無窮關聯。孩子讀懂藝術,未來在遭遇生活的挫折時可以找到慰藉和釋放的出口。」
——盧崇真
盧崇真 蕃茄田藝術夏季學校校長 臺灣東海大學博士
各位爸媽準備好了嗎?今天是校長講達利的第一堂課,要來解析達利在1930~1931年的名作:記憶的永恆(軟表)。從一個靈感的意外來說,達利自己有提到:餐桌上融化的芝士給了他將手錶變柔軟的靈感。
但是,這張畫帶給二十世紀人類最重要的視覺文化意象,就在於它提供了鮮明的「時間的隱喻性」。
時間對達利來說有什麼感受?自從他遇見自己的繆斯女神卡拉,他感覺自己的生命和藝術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卡拉比他大十歲,他們的愛情,難免有永遠被時間追趕的遺憾。他們1929年相識,1934年結婚,到最後被死神分開,是一對終生相守的神仙眷侶。
達利所奉行的超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首先受到佛洛依德理論的影響,認為:個人生命的實現,就是最終能找到超越父輩、祖輩留給你的影響和限制的方法,發展出自己的價值。與卡拉相遇,她所帶來的女性或母性的柔軟,為達利提供了超越父祖輩實現自我生命的可能出路。所以,即便兩人的生命之間有十年的時間差,也不能阻擋這位女神在他生命中的創造性地位。因此,他把象徵時間的手錶,轉化成像芝士一樣柔軟的樣態,並給這張畫取名為:記憶的永恆。
卡拉於1982年辭世,達利則活到了1989年。看見畫中左下角,紅色懷表形象的區塊爬滿了螞蟻嗎?對這段愛情來說,恨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焦慮,無可奈何地像螞蟻一樣,爬在心底,隱隱搔癢著。
當你想要帶孩子鑑賞達利的畫作,並嘗試從達利出發進行創作,不妨先從「時間的意象」開始分享,問問孩子:什麼時候、什麼情境會特別讓你感受到時間的焦慮?每個人都不一樣。
舉個例子來說。下面分享我的一張畫。今天上班搭地鐵的時候,我看著跟我一起進出的擁擠人群,一邊想著我今天的工作。陌生的臉孔背後,都有一種來自於工作的時間壓力,不管是哪一種工作性質。於是,我把手扶梯的場景畫出來,讓達利的「軟表」躺在手扶梯上,用簡單的人偶形象,象徵排隊前行的陌生人群,除了象徵時間的數字,每個人的臉孔和胸膛上,還有象徵工作情境的密碼。
這就是進入達利創作方法的一條路徑,你不妨跟著我一起試試。請記得,跟孩子一起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時間的隱喻性,然後把「軟手錶」的形象放在某個地方。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真正地「超現實」了——從日常生活的現實中,找出「超越」日常意義的想像力。
蕃茄田藝術在孩子創意思維發展的黃金時期給予他們恰如其分的培育。
點擊閱讀原文,預約蕃茄田藝術免費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