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繪畫》:一本理解西方700年繪畫藝術的科普指南

2020-12-21 漠鷹茶館

1、引子

當看到一幅優秀的西方藝術作品的時候,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梵谷的《星空》……我們的反應是什麼呢?會不會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

傳世的藝術品,就是能夠引起我們對「美」的感知與共鳴,哪怕我們之前對藝術的了解並不多。

不僅如此,各個領域的人都能從藝術中汲取到靈感。

丹布朗對達文西的畫作進行了顛覆性的解讀,創作出了暢銷全球的名作《達文西密碼》,將懸疑、驚悚、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並帶動了一波「密碼」的風潮;

波蘭畫家兼導演多洛塔·科別拉,歷時7年,創作出史上第一部全手繪油畫的動畫長片《至愛梵谷》,致敬梵谷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當星空開始燃燒,我差點以為梵谷還活著」。

每個人都能憑著自己的審美,憑藉著自己知識結構,對一件藝術作品進行評價與認知。

但是很遺憾,大部分人對畫作的認識都停留在表面上,如果想進一步理解繪畫作品的內涵,理解畫家想表達的思想,還是很有難度的,這已經超出了大部分人的知識範疇。

因而,經常在看完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西方藝術特展之後,很多參觀者都在感嘆自己對西方的藝術了解實在是太少,這麼寶貴的機會呈現在自己的面前,卻無法完全理解藝術品的魅力。

我們可以不會作畫,但是一定要具有對美的認知和理解,能夠辨識出世界上的美好與純淨。最好的方式,無疑就是在名師的指導下欣賞大量的優秀藝術品。

《讀懂繪畫-從喬託到沃霍爾》就是這樣一本淺顯、簡介、興趣盎然卻又實用有效的「藝普」指南

2、從西方古典藝術到西方現代藝術

從西方古典藝術到西方現代藝術

喬託、波提切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倫勃朗到莫奈、梵谷、畢卡索、蒙德裡安和沃霍爾

《讀懂繪畫》選取了西方繪畫史上最具代表性的300餘幅經典作品,引領著讀者在西方藝術中遨遊。從中世紀開始尋根溯源,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晚期,將諸多藝術家、藝術作品進行串聯,讓讀者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從古至今各個藝術流派的經典繪畫及藝術風格。

書中更用了1000餘張彩圖,對經典作品進行局部分解,對畫作的藝術風格、主題思想、歷史時代背景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讓讀者不僅可以學到藝術領域的基礎知識,還能夠找到欣賞西方繪畫作品的方法,提高藝術審美能力。

書中用輕鬆有趣的語言,把看起來高深、抽象、難於理解的西方藝術,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語言淺顯,簡單,卻又有著實效,能夠讓讀者很輕鬆地領悟到西方藝術的精髓。

《讀懂繪畫》主要分為「古典大師」作品和「現代大師」作品兩部分。作者之一的派屈克··萊恩克是英國當代著名藝術史論家,對西方古典美術有著深入的研究,曾出版《如何閱讀一幅畫》《如何閱讀藝術中的聖經故事與神話》等圖書;而另一位作者·湯普森則是密德薩斯大學的名譽教授,對現代藝術有著獨到的理解,出版了《如何閱讀現代繪畫》等著作。

兩位專長於古典美術和現代藝術的學者,強強聯手打造了這樣一本精彩的藝術史普及讀物。

3、西方古典藝術

古典大師這一部分以喬託為開端,實際上,喬託·迪·邦多納作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第一個偉大代表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被公認為是新舊兩個時代的橋梁。以他的作品作為《讀懂繪畫》的開篇,也是體現出了他作為西方繪畫中先驅者的地位。

(1)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有人總結來說,文藝復興時期是打著畫神的旗號來畫人,讓古板的繪畫藝術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聖母登寶座圖》-喬託

喬託首次將空氣透視運用於繪畫創作,注重表現人物與人物、人物與景物之間的空間距離,力求在平面上再現立體空間效果。

之後的「文藝復興三傑」--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將西方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

達文西首創明暗漸近法,將人物與景物的空間表現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最後的晚餐》—達文西圖片

拉斐爾與米開朗基羅則注重人物身體結構與清晰色彩的表達,表現出對形體美與理想美的追求。

《聖母的婚禮》-拉斐爾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2)巴洛克風格階段

巴洛克風格的繪畫宏偉華麗,富有張力,透視效果強,戲劇性十足,宛如現代的大製作場景

魯本斯是早期巴洛克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他通過筆觸塑造將某些幻想畫面寫實化,強調美術透視在實際繪畫作品中的靈活運用,包括對色彩與明暗的寫實表現。《基督落架圖》就是魯本斯的代表作。

《基督落架圖》-魯本斯

這一時期的卡拉瓦喬是另一位著名的畫家,他強調情感化,戲劇化,強烈的明暗對比。比如選中的這幅《在伊默斯的晚餐》,背景是陰暗的,局部卻似乎有一道光,宛如舞臺上的聚光燈,這也是欣賞者所最需要關注的地方。

《在伊默斯的晚餐》-卡拉瓦喬

(3)洛可可風格

18世紀是洛可可風格的天下,是一種華麗雕琢、纖巧繁瑣的藝術樣式。簡單來說有點像是繪畫藝術中的「粉紅小公舉」,精緻而又嬌嫩。

《讀懂繪畫》中選取的弗拉貢納爾的作品充分展示出這一特點,身著華麗衣服的少男少女,在花園中相逢,充滿著歡愉與浮華的氣氛。

《相遇》-弗拉貢納爾

4新古典主義風格

古典大師這一章節收官的人物是戈雅,他畫風多變,對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是承前啟後的過渡人物。在《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這幅經典作品中,戈雅將拿破崙戰爭對歐洲帶來的影響表現得淋漓盡致。

《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戈雅

4、西方現代藝術

1)現實主義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作品,是西方歷史發展進程中啟蒙運動神權退位、人性復甦覺醒後的產物。同時庫爾貝也是法國現實主義畫派之父,以庫爾貝的作品作為現代大師作品的序幕,也是實至名歸。

《畫室》-庫爾貝

「它像一則真實的寓言,總結了我七年間的藝術和道德生活。」

庫爾貝對《畫室》這幅畫作的描述,體現出他對藝術的追求,引人深思。

2)印象主義

印象派的基本特點就是注重色彩,注重光影,忽略基本的形狀,追求藝術的美好。通俗點來講,只可遠觀,不宜細看,用心去體會」

印象派代表人物馬奈的《女神遊樂廳的吧檯》,被描述為馬奈最後的偉大傑作,可以看做是他繪畫生涯對於藝術的終極思索。

《女神遊樂廳的吧檯》-馬奈

3後印象主義

與印象主義相比,後印象主義只剩下表達內心。

後印象派的畫作更注重內心的表達,更注重主觀的情緒,以梵谷、塞尚、高更為代表人物。

書中收錄有塞尚的《聖維克多山》,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座山,他創造了一個完全包圍觀眾的世界,體現了畫作巨大的離心力,給觀眾以極大的震撼。

《聖維克多山》-塞尚

(4)當現代藝術

最近迷上了一部西班牙電視劇,《紙鈔屋》,影視劇中,編劇與導演向達利致敬,劫匪們所用的面具就是達利的怪誕小鬍子畫像,同時色調上大紅色的應用,明亮光線的布景,都讓這部影視劇體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魅力,這,也就是西班牙藝術的根基吧。

《紙鈔屋》

書中收錄了西班牙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作品《有電話的海灘》,他以各種稀奇古怪、不合常理的方式,將常見的事物畫得極為怪誕,其中最有名的要數《記憶的永恆》。

《記憶的永恆》

5、結尾

除了正文中的介紹,書後的附錄中,還對收錄的作者極其作品進行了歸納,方便大家按圖索驥。

所以讀者一點都不用擔心,買回家後會看不懂西方藝術。

如果是對西方繪畫一知半解的讀者,這本《讀懂繪畫》能夠讓你把西方繪畫史的脈絡從文藝復興時代一直捋到近現代,充分感悟西方繪畫發展的潮流與變化;

如果是對西方繪畫有一定了解的讀者,那讀完這本書之後更是錦上添花,深入理解西方的藝術,開啟西方藝術探索之旅!

相關焦點

  • 簡單聊聊為什麼裸體是西方繪畫藝術的常見題材
    裸體在西方繪畫藝術中確實是常出現的題材,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各個方向去試圖解答一下,大家看看我說的對不對?首先,我認為我們說西方藝術文化偏愛裸體是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對比而來的。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沒有這個對比呢?我們為什麼不能把裸體作為繪畫的題材呢?
  • 《大話西方藝術史》:色彩是如何將繪畫藝術一步步推向神壇的
    在繪畫藝術中,色彩一直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它可以讓畫面更豐富,更具有表現力,也能夠表達很多藝術家內在的情緒和技法。可惜的是,在以往的藝術創作中,色彩的用途一度被「單一化」了,藝術家們往往只傾向於用色彩去描繪事物的基本顏色,表達物體基本的立體明暗等。
  • 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區別在哪裡?
    西方傳統繪畫多強調寫實性。因此,在欣賞寫實性繪畫時,就要品位畫家是如何巧妙的運用明暗的轉折關係、色彩的對比與協調規律、透視原理與解剖結構,以及描繪的筆觸、畫面的機理等藝術效果,真實的再現客觀物象的存在狀態和人物形象的精神氣質的。
  • 植物藝術繪畫全球聯展(北京站)明天開幕
    植物藝術全球聯展(Botanical Art Worldwide)由美國植物藝術家協會(ASBA)發起,來自6個大洲的25個國家參與,在全球範圍內共同舉辦的一次植物藝術繪畫盛會。在臨近「生物多樣性國際日」的2018年5月18日,各個國家的參與機構將會共同舉辦以本土植物(Native Plants)為創作對象的植物藝術畫展。
  • 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假期宅家無聊?6本好書陪你漫遊藝術世界
    比如BBC出品的《藝術的力量》、《低地國家的藝術》,喜馬拉雅上張法中的《美術史》、碎片先生的《文藝復興在義大利》、老吳的《手機美術館》等,對於藝術的感知有了更新鮮的觸角。在過去幾年裡,我從一頭霧水到略有所懂,也走了不少彎路。比如從一開始就選擇《西方美術史》這樣的大部頭來看,雖然有它的好處:印刷精美,內容豐富,即使看不大懂,拿著手裡也覺得幸福。
  • 【藝術先生】王曉勃:具象繪畫的叛逆者
    研習繪畫這些年,正直中國全面變革的時代,對繪畫的理解從年幼到今天也大相逕庭,但對繪畫的熱愛始終有增無減
  • 中西方繪畫藝術有哪些區別?
    世界各國的繪畫藝術都走過各自不同的歷史,形式雖有所不同,但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美術和以歐洲各國為代表的西方美術。 中國繪畫在中國歷史的不同時期歷經了彩陶文化、青銅文化、畫像石、畫像磚、壁畫、宮廷畫、年畫、文人畫的不同階段,道路漫長曲折。
  • 美術研究|晚清時期西方繪畫對中國畫的影響!
    這些看上去明顯受西方藝術影響以至於風格頗為異樣的圖畫構成了幾乎一百年中國南方有西方人生活與工作的區域的特殊趣味。鼎盛時期,數十間店鋪,僱傭了數千畫工製作外銷畫,規模讓人吃驚。另一方面,人們不清楚那些來自歐洲的畫家是如何影響中國的畫家乃至作坊工人的,顯然,由西方人帶來的大量西方藝術複製品肯定也是太多的無名中國畫家學習的範本。
  • 談現代藝術設計與繪畫的關係
    設計者不但要具備繪畫的基本造型技能與審美意識,在商業文化產業的運用中也需要特殊的理解和創造性。   一、共性與共同面對的問題   現代繪畫與平面設計同樣都是個性的表露。回顧繪畫的發展史就會發現,無論中國還是西方,每一位傑出的大師都曾經創造過極端個性化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徵。畫家、設計師們,尤其是現代派的一些大師,他們在創作時可以完全不用考慮其作品的社會性。
  • 一文看懂西方藝術史上的繪畫技法
    那繪畫技法你知道多少? 西方藝術史上的繪畫技法你能說出來嗎? 嘿!是不是有點難度~ 那就來聊一聊西方藝術發展的脈絡, 一起看看每個階段大師的繪畫技法吧!
  • 十幅畫,秒懂西方繪畫史
    今天用十部大片+十幅名畫,帶大家一分鐘搞懂西方繪畫。從今以後,你就是酒桌飯局、美術館裡、迷妹群中,獨領風騷的藝術大咖。300年前的新古典主義比700年前的古典主義,清晰度不知道高了多少倍。這一派別的畫家們這麼畫,完全為了反對巴洛克風格,復興古希臘古羅馬藝術,安格爾是這一派別的領袖。安格爾的藝術「清高絕俗,莊嚴肅穆」,還時不時畫些個東方題材吸引眼球,《大宮女》就是畫了一位東方美感的土耳其女性。
  • 大衛霍克尼解讀西方古典繪畫
    作為英國最具影響力、風格最鮮明也是富有爭議的藝術家之一,他對西方古典繪畫持有何種看法?
  • 魯東的繪畫藝術
    魯東酷愛繪畫藝術事業,對藝術創作有著火一樣的熱情,又注重冷靜的思索,很講究內在的情緒律動,融情、理、趣於一潭。在藝術天地裡大膽嘗試創新。他尊重、繼承民族傳統的精髓,又不囿於傳統的藩籬,不拘一格,大膽借鑑和融入西方繪畫技巧,把光和色與中國畫的水墨暈染和諧統一融於一體,力創新意。 很多學者、畫家、評論家,談到魯東的超小幅油畫說,其實這就是一幅「大畫」。
  • (畫家指南)塞西莉·布朗一一摘錄於傅澤南著作《世界(現當代)繪畫·色彩·指南》
    當今世界女性繪畫重要代表。塞西莉·布朗196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母親是獲得布克提名獎的作家謝納·麥基,父親是著名藝術評論家大衛·西爾韋斯特。由於父親與弗朗西斯·培根的特殊關係,塞西莉·布朗聲稱自己很小便受到培根的影響。
  • 德勒茲論音樂、繪畫和藝術
    在1953年至1993年間寫就的25本書中,法國哲學家吉爾·德勒茲闡釋了一系列思想,涉及學科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從胚胎學、動物行為學、數學、物理至經濟學、人類學、語言學、冶金學,無一不及。他時常論及藝術,尤其是在1995年他去世前的15年間。
  • 西方大師們的最愛:從文藝復興到當代藝術,大師畫不膩的繪畫主題
    有朋友問我:從文藝復興至今,西方大師的最愛、畫不膩的主題有哪些?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明確一點:任何文化藝術的發展,都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具體情況,先縱觀西方繪畫整體脈絡,再提取其中相通之處,如果用幾句話簡短概括西方繪畫特點的話
  • 賞析|清華藝術博物館「西方繪畫500年展」精選作品③
    10月23日,清華藝博與東京富士美術館聯合舉辦了年度特展「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展覽開幕一個多月來,已接待海內外觀眾五萬餘人次,引起熱烈反響。展覽「西方繪畫500年」精選了60幅來自東京富士美術館的西方藝術經典藏品,分為五部分:個性發現與人文闡揚,華彩樂章與懷古幽情,古典理性與浪漫情感,真實鏡像與光色建構,純粹觀念與混雜多元。
  • 陳丹青:西方繪畫重在形似,根本沒法與國畫相比,它缺少內容性
    陳丹青指出這一種想法是錯的,最本質的原因其實出現在了大家對於國畫的理解不夠深入。他聲稱西方繪畫其實只是在於形似,重視一種現實的視覺感受,所以他們在這一點上佔了先機。但相比之下,其實西方寫實油畫根本就沒法與國畫藝術相比,最重要的就是它們缺少內容性。
  • 【藝術課堂】文藝復興繪畫的奠基人 :馬薩喬
    透視學的出現,與後來的解剖學、色彩學被運用到繪畫中一樣,直接催生了西方繪畫的繁榮。馬薩喬以超脫世俗的性情,創造性地推動了一個藝術的突飛猛進,讓繪畫迅速成長為一個偉大時代的經典與永恆。耶穌與眾門徒四、短命的藝術天才1428年,馬薩喬離開佛羅倫斯前往羅馬,不久就傳來他死去的消息,他只有27歲。
  • 女性之美——繪畫藝術亙古不變的主題
    布格羅作品一、女性繪畫題材的興起是社會和藝術的發展的結果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成為藝術創作的核心思想,開始強調和尊重人性與科學,注重創新,打破了中世紀封建神學的思想禁錮,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關懷,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就成為繪畫藝術取材和表現的重要主題,這是歐洲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是人類思想上的一個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