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
當看到一幅優秀的西方藝術作品的時候,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梵谷的《星空》……我們的反應是什麼呢?會不會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
傳世的藝術品,就是能夠引起我們對「美」的感知與共鳴,哪怕我們之前對藝術的了解並不多。
不僅如此,各個領域的人都能從藝術中汲取到靈感。
丹布朗對達文西的畫作進行了顛覆性的解讀,創作出了暢銷全球的名作《達文西密碼》,將懸疑、驚悚、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並帶動了一波「密碼」的風潮;
波蘭畫家兼導演多洛塔·科別拉,歷時7年,創作出史上第一部全手繪油畫的動畫長片《至愛梵谷》,致敬梵谷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當星空開始燃燒,我差點以為梵谷還活著」。
每個人都能憑著自己的審美,憑藉著自己知識結構,對一件藝術作品進行評價與認知。
但是很遺憾,大部分人對畫作的認識都停留在表面上,如果想進一步理解繪畫作品的內涵,理解畫家想表達的思想,還是很有難度的,這已經超出了大部分人的知識範疇。
因而,經常在看完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西方藝術特展之後,很多參觀者都在感嘆自己對西方的藝術了解實在是太少,這麼寶貴的機會呈現在自己的面前,卻無法完全理解藝術品的魅力。
我們可以不會作畫,但是一定要具有對美的認知和理解,能夠辨識出世界上的美好與純淨。最好的方式,無疑就是在名師的指導下欣賞大量的優秀藝術品。
《讀懂繪畫-從喬託到沃霍爾》就是這樣一本淺顯、簡介、興趣盎然卻又實用有效的「藝普」指南。
2、從西方古典藝術到西方現代藝術
從西方古典藝術到西方現代藝術;
從喬託、波提切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倫勃朗到莫奈、梵谷、畢卡索、蒙德裡安和沃霍爾;
《讀懂繪畫》選取了西方繪畫史上最具代表性的300餘幅經典作品,引領著讀者在西方藝術中遨遊。從中世紀開始尋根溯源,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晚期,將諸多藝術家、藝術作品進行串聯,讓讀者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從古至今各個藝術流派的經典繪畫及藝術風格。
書中更用了1000餘張彩圖,對經典作品進行局部分解,對畫作的藝術風格、主題思想、歷史時代背景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讓讀者不僅可以學到藝術領域的基礎知識,還能夠找到欣賞西方繪畫作品的方法,提高藝術審美能力。
書中用輕鬆有趣的語言,把看起來高深、抽象、難於理解的西方藝術,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語言淺顯,簡單,卻又有著實效,能夠讓讀者很輕鬆地領悟到西方藝術的精髓。
《讀懂繪畫》主要分為「古典大師」作品和「現代大師」作品兩部分。作者之一的派屈克·德·萊恩克是英國當代著名藝術史論家,對西方古典美術有著深入的研究,曾出版《如何閱讀一幅畫》《如何閱讀藝術中的聖經故事與神話》等圖書;而另一位作者瓊·湯普森則是密德薩斯大學的名譽教授,對現代藝術有著獨到的理解,出版了《如何閱讀現代繪畫》等著作。
兩位專長於古典美術和現代藝術的學者,強強聯手打造了這樣一本精彩的藝術史普及讀物。
3、西方古典藝術
古典大師這一部分以喬託為開端,實際上,喬託·迪·邦多納作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第一個偉大代表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被公認為是新舊兩個時代的橋梁。以他的作品作為《讀懂繪畫》的開篇,也是體現出了他作為西方繪畫中先驅者的地位。
(1)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有人總結來說,文藝復興時期是打著畫神的旗號來畫人,讓古板的繪畫藝術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聖母登寶座圖》-喬託
喬託首次將空氣透視運用於繪畫創作,注重表現人物與人物、人物與景物之間的空間距離,力求在平面上再現立體空間效果。
之後的「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將西方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
達文西首創「明暗漸近法」,將人物與景物的空間表現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拉斐爾與米開朗基羅則注重人物身體結構與清晰色彩的表達,表現出對形體美與理想美的追求。
(2)巴洛克風格階段
巴洛克風格的繪畫宏偉華麗,富有張力,透視效果強,戲劇性十足,宛如現代的大製作場景。
魯本斯是早期巴洛克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他通過筆觸塑造將某些幻想畫面寫實化,強調美術透視在實際繪畫作品中的靈活運用,包括對色彩與明暗的寫實表現。《基督落架圖》就是魯本斯的代表作。
這一時期的卡拉瓦喬是另一位著名的畫家,他強調情感化,戲劇化,強烈的明暗對比。比如選中的這幅《在伊默斯的晚餐》,背景是陰暗的,局部卻似乎有一道光,宛如舞臺上的聚光燈,這也是欣賞者所最需要關注的地方。
(3)洛可可風格
18世紀是洛可可風格的天下,是一種華麗雕琢、纖巧繁瑣的藝術樣式。簡單來說有點像是繪畫藝術中的「粉紅小公舉」,精緻而又嬌嫩。
《讀懂繪畫》中選取的弗拉貢納爾的作品充分展示出這一特點,身著華麗衣服的少男少女,在花園中相逢,充滿著歡愉與浮華的氣氛。
(4)新古典主義風格
古典大師這一章節收官的人物是戈雅,他畫風多變,對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是承前啟後的過渡人物。在《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這幅經典作品中,戈雅將拿破崙戰爭對歐洲帶來的影響表現得淋漓盡致。
4、西方現代藝術
(1)現實主義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作品,是西方歷史發展進程中啟蒙運動神權退位、人性復甦覺醒後的產物。同時庫爾貝也是法國現實主義畫派之父,以庫爾貝的作品作為現代大師作品的序幕,也是實至名歸。
「它像一則真實的寓言,總結了我七年間的藝術和道德生活。」
庫爾貝對《畫室》這幅畫作的描述,體現出他對藝術的追求,引人深思。
(2)印象主義
印象派的基本特點就是注重色彩,注重光影,忽略基本的形狀,追求藝術的美好。通俗點來講,「只可遠觀,不宜細看,用心去體會」。
印象派代表人物馬奈的《女神遊樂廳的吧檯》,被描述為馬奈最後的偉大傑作,可以看做是他繪畫生涯對於藝術的終極思索。
(3)後印象主義
與印象主義相比,後印象主義只剩下表達內心。
後印象派的畫作更注重內心的表達,更注重主觀的情緒,以梵谷、塞尚、高更為代表人物。
書中收錄有塞尚的《聖維克多山》,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座山,他創造了一個完全包圍觀眾的世界,體現了畫作巨大的離心力,給觀眾以極大的震撼。
《聖維克多山》-塞尚
(4)當現代藝術
最近迷上了一部西班牙電視劇,《紙鈔屋》,影視劇中,編劇與導演向達利致敬,劫匪們所用的面具就是達利的怪誕小鬍子畫像,同時色調上大紅色的應用,明亮光線的布景,都讓這部影視劇體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魅力,這,也就是西班牙藝術的根基吧。
書中收錄了西班牙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作品《有電話的海灘》,他以各種稀奇古怪、不合常理的方式,將常見的事物畫得極為怪誕,其中最有名的要數《記憶的永恆》。
5、結尾
除了正文中的介紹,書後的附錄中,還對收錄的作者極其作品進行了歸納,方便大家按圖索驥。
所以讀者一點都不用擔心,買回家後會看不懂西方藝術。
如果是對西方繪畫一知半解的讀者,這本《讀懂繪畫》能夠讓你把西方繪畫史的脈絡從文藝復興時代一直捋到近現代,充分感悟西方繪畫發展的潮流與變化;
如果是對西方繪畫有一定了解的讀者,那讀完這本書之後更是錦上添花,深入理解西方的藝術,開啟西方藝術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