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2020-12-13 雪球媽媽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

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

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漢字與拼音的不同

漢字的構成有三個要素:字形、字音和字義,常常也被簡稱為漢字的形音義。

比如漢字「天」,「天」的字形就是這幾條線條組成的形體圖案。「天」的字音,就是指「天」的發音/讀音,「天」的字義是人的頭頂,又表示人頭頂上方的無邊蒼穹,引申出天空、太空等義。

我們想認識「天」這個漢字,就需要把「天」的形音義都掌握了,三個中間缺少了一個,就不能算做認識這個字。

再來看一下漢語拼音。要想學會拼音,需要認識26個拼音字母以及四個聲調,同時還要會讀準聲母、韻母、聲調、雙字母等,最終能整體認讀音節。

學會前面說的這些之後,看到拼音「tiān」之後,你就會讀了。

但是學了這麼多東西,學會的也只是漢字的音,要想完全認識字,你還要學漢字的形和義。

很明顯,直接學習認字和通過漢語拼音學習認字,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學習字音方面了。

孩子們需要把整套漢語拼音體系都熟練掌握了,才能學會漢字的讀音。

而直接學習認字,只要老師、家長或識字軟體等直接告訴孩子,這個字怎麼讀就可以了。

顯而易見,直接學習認字相比通過拼音學習認字需要學習的內容要少得多,當然學起來也就更簡單了。

直接學漢字益處更多

不僅如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接觸漢字的機會比拼音更多、範圍更廣。

道路上的路牌、街上的店鋪招牌、超市裡的商品標籤、電梯裡的廣告、飯店裡的菜單以及報紙、雜誌、書籍等等,時時處處都能讓孩子們觸摸漢字、熟悉漢字,甚至使用漢字。

而拼音,除了些特意標註拼音的兒童讀物外,還能看到他們的地方就是少之又少了。

無疑,無處不在的漢字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起來也會更容易。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的王淑珍等人在2002年對4個幼兒園大班兒童(共124名)做了一項為期三個月的教學實驗研究:隨機指定2個班為漢字班,另2個班為拼音班,從常用詞中選出96個詞(100個字)作為確定教學內容及設計成績考卷的依據。結果顯示:2個漢字班試卷中各項成績優於 2個拼音班,而且漢字班完成試卷時間也短於拼音班。

從這個試驗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對於學前兒童來說,學習拼音比學習漢字更困難。

拼音有時阻礙孩子識字

而讓你更想不到的是,拼音有時反而會起到阻礙孩子認字的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兒童閱讀與學習研究中心的李虹等人在2011年對176名一年級小學生做了為期一年的教學實驗研究,探討拼音對兒童漢字學習和閱讀動機的影響。結果發現:長期閱讀全文注音材料的兒童 ,其閱讀效能感明顯低於閱讀無拼音材料的兒童。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現實生活中的報刊、書籍等書面材料都是純漢字的,只有低幼讀物才有拼音,這使得拼音成為了兒童讀物的標誌性特徵之一。

長期閱讀全文注音圖書的兒童,形成了對拼音的心理依賴,因此效能感較低。而那些閱讀無拼音圖書的學生,由於已經得到了大量機會接觸純文字的材料,並在反覆多次的閱讀中發現沒有拼音自己也能有效閱讀,從而產生了較高的閱讀效能感。

研究顯示效能感高的學生更願意從事閱讀活動,在遇到障礙時更敢於正視並努力克服(Wigfield& Guthrie,1997),因此,就長期而言,拼音對兒童閱讀效能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有個家長求助,他家的8歲孩子看書還必須帶拼音,沒有拼音的書不看,正是這個孩子長期閱讀全文注音圖書給他帶來的閱讀效能感低的負面效果。

註:心理學上,把人對自己進行某一活動能力的主觀判斷稱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和行為。

李虹還在論文中提到有一線教師反映,兒童剛入學就學習拼音常導致厭學,並且大量使用拼音的小學生往往直接讀出拼音發音的能力很強,但漢字識別能力卻很差。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想想也簡單,有個拼音這個方便、省力的認字工具,很多人就會過於關注是否能順利讀出字音,而不關心字形。這樣一來,拼音就起到了阻礙孩子認字的作用。

拼音是很好的識字工具

說了這麼多,我對拼音也不是完全持否定態度。

拼音是非常好的識字工具。

學會拼音後,只要有一本拼音字典,所有的漢字你就都會讀了。電腦、手機用拼音輸入法也比手寫輸入方便快捷得多。

所以,從作為工具的角度來看,拼音還是非常有必要學的。

而且孩子入小學後也要學習,還要考試呢。

如果擔心孩子上小學後,短時間完全掌握比較吃力的話,在入學前的暑假突擊一下就好了。

2016年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其中一項就是一年級語文從先學拼音再認字變為先認字再學拼音。這個順序改變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讓拼音回歸其輔助學漢字工具的位置。

從這項改革上也可以看出咱們國家的教學理念越來越成熟,並且越來越有人文關懷了。

參考文獻

1.李虹、伍新春、張潔、鄭秋、朱瑾,不同閱讀形式下拼音對兒童漢字學習和閱讀動機的長期影響,心理科學,2011年02期

2.王淑珍 、朱冬生 、郭迪 、許積德 、陶素蝶 、沈曉明 ,文字特性對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02年06期

直接點擊或回複數字查看精選原創文章

60:1~3歲寶寶最值得閱讀的12套繪本系列

59:19個月~36個月寶寶推薦玩具清單

58:寶寶驅蚊水、蚊香、消腫止癢藥膏,選哪一種?

57:讓寶寶乖乖配合刷牙的8個小妙招!

56:寶寶需要補鈣嗎?還是補維生素D?

55:上了一年多的早教課,我的收穫是……

54:16次迪士尼入園老司機,帶來最強迪士尼親子遊攻略

53:關於寶寶溼疹,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51:如果從孩子出生第一天開始讀書給他聽,會怎麼樣?

50:大聲朗讀,最好的親子閱讀方式!

49:嬰兒哭鬧,怎麼哄都哄不好,怎麼辦?關於嬰兒脹氣和腸絞痛,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48:淘寶最火的嬰兒防曬霜成分揭秘

47:國產的手足口病疫苗,打不打?

45:3000多元的13價肺炎疫苗,值得打嗎?

44:千萬不要教孩子畫簡筆畫!

43:爸爸教兩歲寶寶畫了一幅畫,結果竟讓寶寶變得討厭畫畫了!

41:哄睡絕招!專治晚上不想睡覺的寶寶!

39:讓寶寶愛上繪本的第一招:選擇各種好玩的機關書

32:寶寶老是便秘,多喝水,高纖維飲食……,都沒用,還能怎麼辦?

28:0~18個月寶寶推薦玩具清單

27:這些年,我用過的最值得購買的育兒神器!

26:13~18個月寶寶推薦繪本書單,每本都有超詳細閱讀體驗

25:警告:「青蛙操」,不能隨便做!

23:給寶寶裹襁褓,你真的做對了嗎?

22:寶寶臀紋不對稱,媽媽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04:寶寶吃完奶就吐,是漾奶還是吐奶?少吃多餐、豎抱、拍嗝...,這些都沒用,還能怎麼辦

雪球媽媽

分享有趣有料、有理有據的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是先識字還是要先學拼音呢?這兩種有什麼區別
    我們這代父母上學的時候,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學生字,我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基本遇到生字都是用字典查一遍,按照上面的讀音來念的。不過,現行的「部編本」語文教科書中將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做了調整,變成了先識字、後學拼音。
  • 新手爸媽的育兒難題,究竟是先讓孩子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
    發現很多家長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學習認字時都會買一些帶拼音的卡片,牆貼或者是各種圖案的帶漢字的卡片來幫助孩子輔助學習認字。但有的新手爸媽就會十分困惑,究竟是先教孩子學拼音還是先讓孩子學認字呢,畢竟孩子到了小學以後也是會系統地學習拼音的。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入學後有差別,尤其是這3方面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問:孩子是應該先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因為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小學的時候,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當時的教學方法是先學拼音,然後讓孩子「注音識字」的方式識字、閱讀。而現行的「部編版」語文課本卻剛好相反,孩子入學後先識字,然後再學拼音。
  • 「我家孩子先學拼音,後學漢字怎麼了?」這幾個微差父母別不重視
    在我國適齡兒童最常見的啟蒙教育是「漢字啟蒙」和「拼音啟蒙」。如果我們回到30年前,回到過去,當我們上學的時候,我們首先學習拼音,然後我們可以通讀拼音標註的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漢字,我們會拿著一本新華字典,按照上面的拼音進行閱讀。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的語文教科書已經將書中的識字順序微調為「先學漢字,後學拼音」。
  • 漢字的識字方法和標音方法用什麼更科學?(拼音和音源字)
    自秦始皇統一文字以來,到形成於筆畫表現形式的漢字,發展到現在,已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過程。用拼音識字僅僅只有五十多年的歷史。雖擺脫了傳統的字源識字,可現在多數人慢慢體會到漢字不像外文符號,有其獨特的音形義三者的密切關係。尤其是作為母語,小孩子在學習拼音前,已經掌握了很多常用語言,雖不會用文字標註出來,可語言交流多數已經不是障礙。
  • 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真的會吃大虧嗎?
    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同的幼兒園教學內容差別還是挺大,聽說洋洋所在幼兒園都已經在學拼音了。我問洋洋的媽媽,孩子喜歡學拼音嗎?學得怎麼樣?洋洋的媽媽回答說,她家洋洋根本就不會,教了拼音怎麼寫還是不會!我當時就告訴她,幼兒園的小朋友會寫拼音那才奇了怪了!不會讀、寫拼音很正常,本來這就是超綱內容。
  • 用拼音識字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了
    一、拼音識字造成了音形義三者的分裂漢字的音形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漢字的「形」指是漢字是一幅畫,有的還是一幅動態的畫面、動態的場景,如「仝」,這個圖畫就是眾人打夯的畫面。有的字還是長篇的歷史劇,如「水滸」中的「滸」,這個字就展示《水滸》這部名著的主題。
  • 小唐尼都會寫拼音感謝中國網友了,可見,學漢字,拼音才是基礎
    很多家長看來這個微博,深深感慨道:中文在國際上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高,但自己家裡的這些小神獸卻連自己的母語中文都學不好,我們都知道,學好中文,學習漢字,說普通話,都必須有紮實的拼音基礎,但是現在的孩子拼音都是什麼水平呢?
  • 羊山新區低年級拼音、識字寫字教學觀摩展示活動
    識字教學是課堂上的一大亮點,孫老師將識字與學文相結合,在故事中降低識字難度。課堂一開始,孫老師就通過故事的講述,用直觀形象的黑板畫,並讓學生擺一擺小鳥的位置,從而明白「沿」的意思;通過抓對話、抓兩個「笑」的含義、抓小鳥與青蛙觀點的不同,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以疑引讀,讀中釋疑,從而使學生明白小故事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 有漢字拼音不一定是小學化
    有漢字拼音就一定是「小學化」嗎?非也。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它貫穿於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各個領域。語言本身是一個凝縮的符號系統,包括語音、語法、理解與表達等。漢字是象形文字,拼音是可讀式文字,它們都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文字符號系統。幼兒可以學習漢字,閱讀繪本或圖畫書,同樣也可以學習拼音,感知拼音,做有關拼音的遊戲。
  • 鄭希怡女兒上學種菜引熱議,7歲之前,該不該讓孩子學拼音識字?
    7歲之前,該不該讓孩子學拼音、識字?其實,沒有哪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能快快樂樂長大。但讓孩子在幼兒園玩幾年,上學之後,面對孩子寫字慢、拼音不會等問題,他們就後悔了。在我看來,每個孩子接受和理解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必以別人家孩子為參照物,別人家孩子怎樣,我家孩子就要怎樣。
  • 中華字通為放棄拼音識字恢復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證
    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由原來的先學拼音,再開始學習識字,變為先識字再學拼音。可能教材編者意識到,拼音識字的不足,想恢復到從前的先識字,再學拼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小學課本雖有拼音,可多數語文老師不會拼音,教學生識字還是傳統的直接讀音的方法。用會讀的字,來標註生字的讀音。普通話中字的聲調更沒有進入學生的課程中。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讀音及其音調逐漸被重視起來。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而想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必須要精通漢字。我國漢字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遠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經過多次的演變,才發展成為如今的漢字。現今的漢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 學習拼音的小技巧
    其實,學拼音,就一個訣竅:熟能生巧。怎麼熟能生巧呢?就一個字:用。在討論要不要讓孩子學拼音之前,我們要先弄明白,小學階段對拼音的要求是什麼,也就是說學拼音,到底學什麼。簡單的說,拼音學習重在應用,學聲母、韻母、聲調等,都是為了孩子能拼讀音節,能用拼音認識漢字,能用拼音查字典,最終能獨立識字。說到底拼音只是輔助孩子識字的工具,學拼音是為了掌握一種識字的方法,識字才是根本目的。最主要的是小學第一學期的上半學期老師會完成拼音的教學,大概時間在一個多月吧。
  • 一年級的小學生還在為學拼音、識漢字苦惱嗎?除了學語文教材,還...
    一年級的語文學習,學拼音、識漢字是重點。但是,很多小朋友馬上要學完拼音了,效果卻不好。這是為什麼呢?拼音主要有三個作用:識字的拐杖、為說普通話正音、幫助閱讀。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接觸漢字的機會遠遠高於拼音,甚至不少孩子已經在學齡前認識了一些漢字。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據史料記載,中國的漢字拼音運動,是從清末民國時候才開始的。鴉片戰爭以後,由梁啓超等學者,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可以說是漢字拼音的雛形。盧戇章,是我國第一個創製拼音文字的人。
  • 孩子學拼音太難了?那是因為沒有找對學拼音的APP
    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入門課程,是打開漢語學習之門的金鑰匙。許多孩子在小學入學前都沒有拼音的基礎,導致入學後常常出現學習能力慢,跟不上學習節奏,識字能力也受到影響,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前幾天,大學班級群裡的一位老同學在群裡吐槽道:「最近在教我家孩子學拼音,我快要吐血了!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知其 | 兒童識字產品分析(前期準備篇)
    幾番思量,下定決心要帶她啟蒙識字和拼音。老規矩,攻略先行。框了幾條原則:1.輕鬆學。想想自己小時候,也就是6歲左右才開始識字,之前都是放養。首先不能給孩子壓力,在玩中學,不要當成負擔。2.健康學。現在每天有固定時間看電視,有時還會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不能再做加法,保持用眼適度。3.探索學。
  • 一年級上冊語文:拼音、漢字、詞語、句子、積累、運用期末專項卷
    一年級上學期的重點是拼音、漢字,通過幾個月的學習,使孩子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鞏固學生這一學期所學知識,加深記憶,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迎接就要到來的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