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自己不論從思想還是從內涵上都很深刻,內心更強大?
一直以來就追求完美,或者向優秀者看齊,想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但冷靜思考一下,哪裡有那麼容易。一直以來自己雖也在不停地努力學習,不斷的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涉及的面太廣了,什麼事都想涉獵,結果什麼事都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
自己什麼都想嘗試,
結果就是什麼都不精通。總是跟在別人後頭,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味同嚼蠟。學的越多,感覺會的越少,心裡空空如也,沒有底氣,關鍵還是沒有形成自己在某一領域獨特的見解,或是沒有形成自己的話語權。
這個社會都在鼓勵人們全面發展,其實這是不太科學的。全面發展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對別人的理想期望。哪裡有全面發展的人?「金無赤足,人無完人」,老祖宗早就說明了這一點。
細細的想一想,人是很難做到全面發展的,即使有全面發展的人,也只是他在某幾個領域有所建樹,於是乎被人們左擁右護捧為智者、名人,這也是人的一向做法,也是最原始崇拜的縮影吧。
其實,追求個性化發展才是對一個人最好的尊重。人只有找到了個人的發展方向和興趣點,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某個領域,也才能在某一領域有所突破,最終也會找到幸福的源點。
一招鮮,吃遍天,這是對個性發展最全面的概括。有人肯定會反駁說,你說的「一招鮮,吃遍天」,那是對舊社會的狹隘理解,以前認為學習一樣技術就可以養活自己,甚至整個家族,而現在是新時代了,社會高速發展,各行各業更新換代較快,需要人們全面學習,全面發展。這話聽起來非常的順耳,讓人有滿滿的「雞血」衝頂。其實冷靜的想想,是站不住腳的,還是歸於我上面說過的,全面發展的人,只是人們對他人發展的美好願望,也是自欺欺人的一種看法。
不論社會如何高速發展,科技如何突飛猛進,各行各業如何頻繁交換更替。人只有與時俱進的在某個領域(往大了說),往小了說,就是具有某項技術才能在社會上站住腳,看看現在的事業人員,看看大學生畢業再回爐現象,不是這樣的嗎?
不論什麼時候,人的個性化發展不但不會過時,反而越來越彰顯他的重要作用。在這裡我不是宣揚所謂的個人主義。個性化發展和個人主義沒有絲毫關係,若果說有,那也是你一廂情願的死搬硬套,我也沒辦法阻止你那麼思考。
社會越發達,人的個性化發展越突出,也越會得到人們的尊重。雖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是以前分「三教九流」,而現在早已沒有這種階層間的壁壘了。只要你不蹉跎歲月,不蹉跎年華,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就會收穫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