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開旅館摘「窮帽」|鐘山區月照街道辦事處金鐘村...

2020-12-21 天眼新聞

三層小洋樓,客廳裡沙發、茶几、電視一應俱全,六間臥室的床鋪收拾得平平展展;廚房裡,抽油煙機掛在灶臺上,鍋碗瓢盆擺放得整整齊齊,洗刷得乾乾淨淨。  房子的門口,是一個小水塘,魚兒歡快的在水裡遊來遊去,水塘邊遍植樹木,正如古詩所云,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所見所聞俱是一派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   這就是我現在的家,一個詩語花香的家。

我叫胡成松,是鐘山區月照街道辦事處金鐘村金鐘組的一名村民,我深深明白,這一切的成果既有我自己的辛勤汗水,也包含了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我的幫扶聯繫人對我的幫扶和鼓勵,我知道要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遠,還得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奮鬥。  我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農村,這裡除了山還是山,以前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我對貧窮體會非常深刻,2014年,因兩個娃娃讀書,此時我四處打零工,妻子在家幹農活和照顧孩子,由於自身沒有什麼技術,即使常年勤勞勞作。也一直沒能改變家裡貧困的境況。   就在這一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了我家。在村民代表大會的評議下,我家被評為了貧困戶,當時村幹部多次找到我,詢問我的想法並給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很高的建議。

那些年,儘管我們家享受了教育、醫療等優惠政策,但我思前想後,只有有了自己固定的產業才會有自己穩定的收入,我現在每天打零工哪裡是長遠之計?  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和妻子一邊打工,一邊將修建家裡的房子,期間接二連三趕上國家好政策,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家的房屋外觀變好了,我想把他它開旅館。   在各級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貸款把家裡的六間房屋進行裝修開旅館。萬事開頭難,由於缺乏管理經驗,旅館生意一直不好。後來經過政府部門的專業培訓後,我逐漸掌握經營要義,每年尤其是夏天都接收不少客人。這讓我振奮不已,小康的日子已經觸手可及了!

靠著這六間房間,每年都給我們家帶來20000元左右的收入,而妻子則在外打工,每月也有3000左右的收入,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真心感謝黨和政府。  最後,我代表金鐘村所有的父老鄉親向奮戰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各級領導,特別是我的幫扶聯繫人,在這裡向您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發自內心的深深感激。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瑤 謝勇勇 整理

編輯 顧冰潔

編審 馬剛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拔窮根、摘窮帽」 幸福生活靠手創
    我叫尹天桃,是清鎮市麥格苗族布依族鄉新廠村巖上組村民,一家5口人。前些年,家中經濟困難,入不敷出,只能一邊打工一邊供四個孩子讀書,還得靠弟弟幫著湊點生活費才能勉強維持生計,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老大、老二初中都未讀完就出去打工貼補家用,日子過得異常艱苦。
  • 「我的脫貧故事」自力更生摘「窮帽」 致富路上不停歇┃遵義市播州...
    冬日暖陽帶給我的是一份美好的回憶。一輪暖陽,猶如一把開啟我記憶大門的鑰匙。        迎著冬日暖陽,我來到松樹林下,給我餵養的2000多隻雞群餵食。正在林子下面悠閒覓食的雞群見我的到來,撲著翅膀爭先向我飛奔而來,爭搶我給它們散撒的食料。望著這些可愛的雞群,我無比欣喜,心懷感激,是它們讓我摘掉了貧困帽子,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叫徐貴生,是遵義市播州區泮水鎮喻河村的建檔立卡脫貧戶。我家有6口人,一個是身患肢體殘疾的母親,兩個女兒和一個正上大學的兒子,以及我的妻子。
  • 「我的脫貧故事」有了好政策,自己也要動腦經做點事|鐘山區雙戛...
    我叫石強,今年60歲,家住鐘山區雙戛街道馬戛村,全家一共五口人。石強我兒子生病之前,其實家庭條件也還算不錯,我跟妻子一起,在周圍的工地打點臨工,在家搞點種養殖,賣賣自家種的水果什麼的,日子也還算過得去。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大箐村的「變身記」|鐘山區大灣鎮大箐村駐村...
    2017年4月,我被六盤水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選派到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大箐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三年多以來,我以基層組織建設為引領,產業發展為抓手,帶領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和基層群眾苦幹實幹。  在我看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激發兩委人員的幹勁,統一思想是關鍵。為此,我將黨的脫貧攻堅部署和要求納入組織生活中,將黨課作為脫貧攻堅思想建設和業務培訓的主陣地,進一步將兩委人員從思想認識上統一到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來。
  • 「我的脫貧故事」不再等靠要,自力更生摘窮帽丨湄潭縣興隆鎮興隆村...
    以前我都是在外面打工,收入也還過得去,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福禍旦夕」,我在一次上班時不慎摔倒受傷,後背脊柱斷裂。當時家庭並不寬裕,想到兩個孩子還要讀書,孩子他媽也有殘疾,忽略了後續的治療,導致落下了殘疾。
  • 上林西燕鎮拉敢莊:脫貧攻堅摘窮帽 美麗宜居煥新顏
    脫貧攻堅摘窮帽在拉敢莊後山有個蛋雞養殖場,這是北林村引進的上林縣金順利畜牧有限責任公司蛋雞項目,公司採用混合經營的方式,以「龍頭企業+村集體+貧困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蛋雞養殖。「我們這個蛋雞廠,第一是給我們村集體每年可以帶動3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第二是帶動130戶貧困戶,每年可以給貧困戶增收4000-5000元的收入。」西燕鎮北林村駐村第一書記王英豪說。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脫貧攻堅襤褸路 五年同步小康一家人|六盤水...
    2014年金秋十月,我通過招考來到六盤水市中心城區——鐘山區,供職於區委宣傳部。2015年初,經組織安排,我到鄉下駐村,我的準妻子仍在盤縣駐村。2015年7月,她同步小康駐村兩年合同到期,也來到了鐘山區,並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按照之前的約定,我們於2015年國慶結婚。
  • 「我的脫貧故事」自力更生過上新生活丨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蒲街道三...
    我叫令狐昌海,今年49歲,是貴州遵義新蒲新區新蒲街道三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3口人。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內心來說,我並不以「貧困戶」為榮,更不想爭當「貧困戶」,但現實是我家世世代代居住在深溝溝裡,自然條件惡劣,交通條件落後,加上沒什麼技術,外出打工只能幹苦力活,掙不到什麼錢,連解決一家人的溫飽都成問題,我的貧困是真實而無奈的。
  • 「我的脫貧故事」「蜂」一樣的幫扶 「蜜」一樣的生活|修文縣久長...
    在貴陽市修文縣久長街道東屏村鹽井衝水庫後面,四周環繞的養雞大棚就像一座四合院,棚裡成群結對的大公雞在悠閒地覓食。   不過養雞大棚外面還別有洞天:放眼望去雞棚周邊全是正正方方的木盒子,木盒子周邊飛舞著一簇陰影。它們可是我的致富寶貝——蜜蜂。
  • 紅色革命老區黨員幹部齊心合力摘窮帽 譜寫脫貧致富動人樂章
    這裡是紅色革命老區,這裡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20 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華民族擺脫貧困的千年願景即將夢圓。裕安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舉全區之力,聚全民之智,攻堅克難,奮勇直上,譜寫出一曲齊心摘窮帽、合力拔窮根的動人樂章。陳必喜在扶貧車間檢驗產品。
  • 「我的脫貧故事」「終於有點家的樣子了」丨普安縣九峰街道板橋...
    我叫李成德,今年68歲,是黔西南州普安縣九峰街道板橋社區十一組的村民,因為缺少勞動力,沒有收入來源以及沒有贍養人成了村裡的五保戶。這幾年,在政府和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生活才漸漸有了起色。我的家鄉偏遠落後,小時候由於家裡很窮,供不起我讀書,所以沒什麼文化,長大了也只能靠種莊稼維持生計。也不是沒有尋找過出路,但那個時候還沒有外出務工的說法,有力氣也沒地方掙錢。也正是因為窮,所以一直都沒有成家。後來,隨著父母逐漸老去,我就一個人生活到現在。
  • 「 今日瀍河 」區委副書記、區長買允健帶隊到五股路街道辦事處...
    「 今日瀍河 」區委副書記、區長買允健帶隊到五股路街道辦事處調研重點項目建設 2020-06-21 0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與海嘎相遇成就一生緣分|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
    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村第一書記 楊波:「吃的是望天水,種的是旮旯地,住的是茅草屋。」這是未脫貧前海嘎真實的寫照,這座貴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坐落在韭菜坪半山腰,我與它的緣分,要從2010年的春天開始說起。那年,六盤水正式啟動駐村幫扶工作,當時才28歲的我已在單位上了五年班,想到自己也曾是一名農村出來的孩子,遇到如此難得去基層鍛鍊的好機會,我便第一時間報了名,之後被安排到了大灣鎮海嘎村擔任第一書記。
  • 擴散丨市委組織部擬表彰一批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個人!看看都有誰?
    為充分發揚民主,廣泛接受監督,現將「全市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全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擬表彰對象(含差額)予以公示(其中94名個人和33個集體在推薦作為省級擬表彰對象時已在全市進行了公示,不再重複公示),公示時間為2020年6月15日至6月19日。在公示期間,如對擬表彰對象有異議,可向市委組織部反映。
  • 豆盟科技短視頻小程序弘揚「攻堅脫貧」故事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對於我國來說,正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驗收之年、攻堅脫貧的關鍵之年,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脫貧攻堅工作阻礙重重。雖然在此時,這場疫情中國已然取得了勝利,但為了攻堅脫貧,付出了艱苦卓越的努力。
  • 為什麼大家都戴著「NY」棒球帽 | 視頻
    美國著名職業棒球大聯盟外場手布萊斯-哈波曾說過——「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無數次幻想著,戴著New Era的帽子站在職業賽場上的場景。」無論是在美國的各大球場駐留,還是徘徊在潮流聚集的街頭,那頂繡著「NY」的New Era棒球帽隨處可見。這家公司的棒球帽到底有著怎麼樣的魅力,能受到潮人、運動員和大眾如此追捧與熱愛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New Era的傳奇歷史。
  • 「我的脫貧故事」盧威秀:從生活的「絕望」到「新希望」
    獲得危房改造指標後新建的平房講起我的脫貧故事,還得從2011年說起。那年,我的三女兒在5個月的時候感冒患上了腦膜炎,雖經過全力醫治出院後,還是導致了腦癱等多種疾病。經鑑定為多重殘疾。原本幸福的家庭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打擊。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展示展播」文字類:一個「看真貧」的...
    2019年7月以來,我開始參與全國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從做一個宣傳方案、發一次報導通知到組織一次採訪活動,「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要求總是被反覆提及。貧困地區真實的貧困狀態是什麼樣的,我們坐在辦公室想不到,走在大街上也看不到。
  • 海豐縣梅隴鎮永紅村經深圳龍崗平湖街道精準幫扶全部實現脫貧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石培璋、魯利韋、記者羅勉報導 從汕尾市海豐縣梅隴鎮永紅村了解到,2016年5月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98戶304人,4年多來,經過深圳龍崗平湖街道辦事處扶貧工作組對口幫扶,全部實現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讓青春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綻放丨七星關區柏楊林...
    我叫吳勝,出生於1994年,2016年大學畢業後,我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踏上了脫貧攻堅志願服務之路, 現任職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和美社區黨支部書記。以前的我是別人幫扶的對象,現在我想以最大能力去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