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都是在外面打工,收入也還過得去,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福禍旦夕」,我在一次上班時不慎摔倒受傷,後背脊柱斷裂。當時家庭並不寬裕,想到兩個孩子還要讀書,孩子他媽也有殘疾,忽略了後續的治療,導致落下了殘疾。
在2012年的時候,政府針對家庭人口較多、房屋比較破舊且難以居住的家庭進行了危房改造,我家也是其中一戶。從此我們家就住上了安全住房。兩年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到來,鑑於我家的情況確實困難,村裡通過召開群眾會,將我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系統。
說實話,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當然很好,但僅靠政府補貼,最終會坐吃山空,還會形成依賴心理,這是無法脫貧的。我就想方設法,使勁去幹,要靠自己的努力脫貧,才能過上好日子。 村裡和幫扶責任人根據我家的實際情況,建議我們家發展種植養殖。村裡給我報名參加培訓,大力提供種植養殖技術以及物資幫助,在大家的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我先後發展了茶葉種植,豬、牛餵養等產業,終於在2016年順利實現了脫貧。
村裡在幫助我發展種養殖產業時,幫扶責任人及時聯繫縣、鎮畜牧部門上門進行指導,在技術、物資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盡最大努力來幫助。 今年,在自家原本2畝茶園的基礎上,又發展種植了2畝,還租了4畝,同時還種植了5畝水稻。茶採完了就差不多收水稻了,這樣一年四季都不覺得閒,時時刻刻都有收穫的實在感!在養殖方面飼養了5頭水牛和2頭肥豬,10月份自己買了3頭、政府又發了2頭,現在雖然累了點,但是不至於還像之前那樣伸手問國家要了,一切都覺得值了。
感謝黨和國家,因為有那麼好的政策,我們這樣的家庭才會過上好的生活,好的日子。是他們鼓勵著我們,脫貧是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不能等、靠、要,不能坐吃等死,只有自己打拼來的,才是最實在的,最靠譜的,也是讓自己最心安的。政府在「扶貧先扶志」的政策上引導和支持我們,讓我們能夠完全的自力更生,拔掉了思想上的窮根,靠自己的努力把生活越過越好。 【人物小傳】 任克儉,1964年出生,湄潭縣興隆鎮興隆村永久寨人。
通訊員 田景強 何肖肖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王丹靈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