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決勝脫貧攻堅的一線,中國航發11家直屬單位積極參與貴州、四川、湖南、陝西和遼寧等所在地區的脫貧攻堅,用實際行動照亮了貧困地區的發展之路。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興隆村,中國航發西控的扶貧工作隊紮根在此,用心用情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讓曾經的貧困村走上小康之路。今天,讓我們走近他們的扶貧故事。
清晨6點半起床,簡單洗漱後,興隆村村民李桂芬便匆匆離開家,前往工作崗位——「城固縣桂芬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在這裡開啟忙碌的一天。
興隆村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南部山區,受限於地理條件,土地砂化貧瘠,耕地種植條件差,常常因洪水災害引發山體滑坡,屬於典型的貧困山區,當地群眾生活困難。
近年來,中國航發西控認真落實集團黨組關於扶貧工作的部署要求,選派扶貧工作隊常年駐守興隆村,進行精準幫扶。如今,興隆村如期實現脫貧目標,實現了脫真貧、真脫貧,人均收入達到7979元,高於全縣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拔窮根 激發內生動力
守著薄田,靠山吃山。在興隆村,許多村民打祖輩起就這麼過日子。由來已久的貧困,既有自然條件的客觀因素,也有思想觀念落後的原因。
扶貧先扶志。西控扶貧工作隊深入扶貧點,逐戶走訪、摸清底數,無數次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們宣傳扶貧政策,傾聽村民們心聲,了解村民們的實際困難和期盼,讓村民們從內心裡對扶貧工作建立一個正確的認識。
針對一些村民「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西控扶貧工作隊深入開展「下定決心拔窮根,齊心協力奔小康」宣傳教育,組織致富能手介紹經驗,組織貧困戶參觀養殖基地,堅定村民們通過勞動改變貧困現狀的信心。
育產業 實施精準脫貧
現在,在「城固縣桂芬種養殖專業合作社」,200多平方米的圈舍裡,養殖了數十隻牛和山豬崽、數百隻略陽烏雞,村民們在此工作,發展起高附加值種養殖業。而過去,興隆村村民主要以種植水稻和自養家畜為生,部分村民種植少量茶葉和中草藥,收入並不多。
這種改變,得益於精準的扶貧規劃。前些年,針對興隆村實際,西控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制訂了「普遍關注與重點救助相結合、個體經濟與集體經濟相結合、產業扶貧與精神扶貧相結合」的扶貧規劃。扶貧方向對了,脫貧工作漸漸有了起色。
為做好典型示範,工作隊還幫助村民李桂芬成立了「城固縣桂芬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以發展小型村民集體所有制產業為目標,鼓勵、帶動村上二十餘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大膽發展高附加值種養殖業,帶動了一批村民實現產業脫貧。
「以前在家養牛養豬,人手少,收入也不高。現在建起了合作社,我在這裡不但學到了很多養雞的技術,還增長了見識,收入也提高了」,村民說。
再幫扶 推動發展致富
產業建起來後,既要「穩得住」,也要「能致富」。這兩年,西控扶貧工作隊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扶貧工作重點,幫助「城固縣桂芬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銷售茶葉,拓寬興隆村豬肉、鮮菜等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實現了從扶產到包銷全流程幫扶。
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擴大再生產,扶貧工作隊還為合作社申請20畝無性系茶苗繁育項目,可實現產值48萬元,帶動1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推動村上特色產業持續發展。
今年,他們還幫助合作社與漢中市相關茶葉公司合作,提升產品品質和效率。如今,該產品已成功登錄國務院扶貧832平臺及央企消費扶貧電商平臺,開展網上農副產品銷售。
扶貧工作隊常說,「進了興隆村,就是興隆人,說興隆話,吃興隆飯,辦興隆事」。幫扶興隆村以來,他們以航發人的使命擔當,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用真心和汗水丈量著這片土地。
如今,興隆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路寬了,燈亮了,房新了,人富了,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煥發出蓬勃生機,在實現小康的大道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