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李倩 張瞳
「糖」因其香甜的味道一直備受大眾喜歡,但近年來,隨著「三高」人群的不斷低齡化,「糖」在不少人心中成了肥胖、致病的「罪魁禍首」,戒糖、抗糖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尋常事。不少商家藉機推出了各式迎合消費者心理的「無糖飲料」。
近日,記者走訪西峰城區各大超市,發現超市貨架上擺放著各種「無糖飲料」,有些「無糖飲料」甚至還有不同口味,這些貨架前有不少消費者駐足採購,李依依就是其中之一。
「我很喜歡喝飲料,尤其是奶茶,前段時間幾乎每天都要喝一杯,一段時間後胖了好多,而且還長了很多痘痘。看到網上有人說戒糖的好處我就心動了,但我又想喝飲料,看到有『無糖飲料』就果斷入手了,雖然價格高點,但可以滿足我喝飲料和戒糖的雙重需求。」李依依說。
像李依依這樣想戒糖又放不下飲料的人還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無糖飲料」為他們解決了一大難題,但「無糖飲料」真的無糖嗎?慶陽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張國民表示,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每100毫升或100克食品中含糖≤5克的,可稱為低糖食品;每100毫升飲料中含糖≤0.5克的則可以稱為「無糖飲料」。市面上的「無糖飲料」只是含糖量每100毫升低於0.5克或不含蔗糖。
我們日常所說的糖通常是指白砂糖、蔗糖等。張國民提醒廣大消費者,包裝上標著「無糖」只是代表這種食物不含蔗糖,事實上可能還含有其它糖類,如果糖、乳糖、麥芽糖等以及能轉化為糖類的澱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被過量食用的話,同樣也會使人體內血糖濃度升高。
記者在走訪時購買了一瓶號稱「0糖0卡0脂」的「無糖飲料」,查看其配料表發現,成分中含有「赤蘚糖醇」。記者了解到,「赤蘚糖醇」是一種代糖物質,所謂代糖是任何糖類以外甜味劑的統稱,甜度通常是蔗糖的幾十倍到幾百倍。「無糖飲料」中往往會添加一些甜味劑,如木糖醇、阿斯巴甜、安賽蜜、甜蜜素等。
張國民告訴記者,雖然代糖不參與機體代謝、不提供能量,但會刺激人的食慾,使人更容易發胖,一些甜味劑還可能會造成代謝紊亂、腸道菌群失調等不良後果。此外,「無糖飲料」中所含有的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等防腐劑,以及多種人造色素、香精都不利於健康。因此,「無糖飲料」也不能過度飲用。
「過度攝入糖可能會有害健康,會增加罹患肥胖、心腦血管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病症的風險,所以糖的攝入量要適宜,控糖也應科學合理。」張國民提醒廣大市民,控糖還需從飲食入手,如規律飲食,保證每日正常攝入碳水化合物;吃自製食物,少吃加工類食品及零食等食品;烹飪食物時用果糖或紅糖代替白糖;吃簡單新鮮的食物;儘可能按需選取適合自己的食物,一般成人每天平均攝入糖類即谷薯雜豆類應在250克至400克之間,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共50克至150克,新鮮薯類50克至100克,綿白糖、蔗糖、紅糖等的攝入總量每天不得超過25克。
【來源:掌中慶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