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巨星隕落,宋太宗千年背鍋,一首絕命詞,暗含李煜被殺真相

2020-12-15 閱讀寫作與口才

#李煜的詩詞#當國君是蠢材一枚,做詩人是天才一個;政治王國風雨飄搖,詩詞王國千年不倒。

李煜,中國文學史上天神般的存在,人稱「千古詞帝」,年僅39歲便告別人生。 一代文壇巨星就此隕落,直到今天,仍讓人惋惜文學史上這個巨大的損失。

李煜之死,大約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說宋太宗心胸比不上宋太祖。宋太祖死後,太宗容不下李煜,藉故殺了他。這種說法有點覺得不值一駁。宋滅南唐,囚禁其國君,是當時整個國家的戰略考慮,於南唐舊民、降將都有安撫的象徵之義。宋太宗身為帝王,繼位前一直追隨其兄長,這點道理怎麼會不知道?還會拿軍國大事來發洩個人情緒?

再說了,一個是堂上帝王,一個是階下囚徒,怎麼會有心裡容不下一說?

二說是南唐降臣徐鉉去探望被囚禁的李煜時,李後主在聊天的過程中,小李子痛哭不已,說後悔殺了當時的忠臣。當徐鉉把這一切告訴宋太宗時,宋太宗大怒,下令殺死李煜。

這個說法有鼻子有眼,可它不符合人之常情。

能讓降臣見舊主,卻不能讓人家敘敘舊、談談往事,發點小感慨,這就有點自相矛盾了。難道宋太宗指望二人見面,大呼好哇,你當了官,我也保了命,其樂無窮?

目前大家都比較認同的是第三種說法:李煜寫了《虞美人》之後,宋太宗看到其中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覺得李煜還在懷念故國,不象劉禪「樂不思蜀」,所以要殺之,怕他再玩出什麼么蛾子。

李煜因這首詞而死,大約是真的,要說真是因為那句「故國不堪回首」,卻又把事情想得簡單了些。

在被俘的三年,李煜還寫過比這句更懷念舊國,更直白的句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幾曾識幹戈」、「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這些句子都招惹什麼事事,卻因為「故國不堪回首」就遭殺身之禍?有點說不過去。

那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通過對李煜更多作品的研究,再細細品品這首《虞美人》,我得出結論:李煜向宋太宗表達了自己的必死之心,而宋太宗在這件事上,如其所願,這是他們雙方一次高級交流,並達成了默契。

從風光無限的無上帝王,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徒,這種人生的巨大落差,對李煜的打擊是巨大的:失去了權力,失去了富貴,失去了行動自由,一舉一動都受到監控,甚至連尋死的機會都沒有,這種行屍走肉般的日子,已經沒有了半點人生的樂趣。

滅國之後,李煜創作了大量的不朽作品,但無一例外都是愁苦之作。「剪不斷、理還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多少夢,昨夜夢魂中」,還有「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等等,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愁怨之情,達到頂峰。

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尼採謂一切文字,餘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左手一本詩詞鑑賞,右手一本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詞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學藝術的百般巧妙,就都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這段時期,李煜的心確實在每天滴血,故能成就其在文學創作上的至高境界。因為跌至人生的低谷,卻達到了藝術的高峰,不能不讓人感慨上帝之手對人的命運的安排,是如此充滿玄妙。

我們且來看看,李煜的這首《虞美人》,到底向宋太宗說了什麼: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春去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沒有人生樂趣的日子,我早已過厭了,什麼時候是個盡頭?能告訴我能在哪一天結束嗎?我沒有了人生的希望,沒了人生的理想,唯一能做的就是天天想些過去的事情,而每每想起,都是在自己的心口扎刀子,這樣的日子,誰還願意繼續?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以前我還能睡睡覺,做做夢,儘管夢都不是歡樂的。「多少恨,昨夜夢魂中」、「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做夢醒來,每每都是淚溼衣衫。可畢竟還能做夢啊,現在我是成夜成夜的睡不著。小樓昨夜有風了,這不是第一次,而是無數次,無數個這樣的夜晚,我都沒有睡覺。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我不能做任何事情,我只能生活痛苦的記憶中,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讓我從這種生活中脫,或者除了死?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我那豪華的宮殿應該還在吧,可惜改了顏色,痛恨換了主人。我說這句話,你不得不殺我吧?

要是這首詞傳出去,給大家知道我痛恨江山失去,會以為我有復國之心,會不會有南唐舊民藉機造反起事?你朝中大臣看到這句詩,一定會大作文章,作多種解讀,要求你殺我,你頂得住嗎?

別以為我用「朱顏」二字,是在懷念以前的漂亮女人!在這種日子,這種情況下,還能想那些男女之事,虧你想得出!你也是一代君王,智謀無限,不會讀不懂這二字的暗含之義吧。

我想結束生命,給你一個必殺我的理由,希望你能成全。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要問我的求死之心有多麼的強烈,那麼我可以告訴你,如江水東去,不可西回。

於是,宋太宗給了李煜一杯毒酒。讓李煜以最體面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保持了他最後的尊嚴。

閱讀文學作品,就是要從以文字為媒介,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去傾聽他源於靈魂心處的傾訴,發自內心的吶喊。惟此,才是真正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李煜一生寫了不少的詩詞,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他的絕命詞《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最為經典的一首詞作,但是卻正是因為這首詞讓李煜丟掉了性命。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李煜已經是宋太宗的階下囚,這首詞傳到了宋太宗的耳中,然後認為李煜有不臣之心,所以命人賜了一杯毒酒,把李煜毒死了。
  • 李煜最絕的一首詞,隨便拿一句出來都是千古名句,千年無人能超越
    很多人都說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位被皇位耽擱的詞人,因為他在皇位上的建樹可以說是寥寥無幾,他雖貴為皇帝,但是卻沒什麼名氣,跟歷史長河中那些建立了豐功偉業的皇帝相比不值一提,他本應該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不得不說,填詞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李煜的內心,若說起他最出名的作品,那麼非《虞美人》莫屬,這首詞也被視作李煜的絕命詞。據說在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正當牽牛織女鵲橋相會那一天,李煜因為思念家鄉和親友,於是寫下了這首《虞美人》,並且命歌姬為他彈唱,然而歌聲卻傳出了圍牆,被牆外的士兵聽到了。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成千古名句!到現在仍未被超越
    李煜臨死作了一首詞,正是《虞美人》《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之作,該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好在這首膾炙人口的絕唱,也得以代代傳誦了。這首詞讓人不忍卒讀,為之淚下,通首一氣盤旋,曲折動蕩,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 宋詞·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 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注釋】1.了:了結,完結。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2.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 李煜被囚時寫了一首亡國詞,七百年後納蘭跟寫一首,皆成千古絕唱
    亡國後的李煜被押送到汴京,趙匡胤甚至李煜對他沒有什麼威脅,殺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還不如用他來收買人心。於是不但沒有殺李煜,還封了個虛名的官職給他,將他送到郊外軟禁起來。而這首《相見歡》便是李煜亡國後,被囚於宋國時所作抒寫離愁的詞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李煜寫的《虞美人》將自己害了
    李煜走後,有人提醒曹彬不該把李煜放回,如果他自盡了,該如何向萬歲交待。曹彬微微一笑,說道:你沒看見嗎?剛才李煜上船時,見跳板晃晃悠悠,還生怕踩不穩跌入河中。是我派了兩個衛士將他扶挾上船。如此膽小怕死的人,如何肯去自殺?你們只管放心,不會有事。」李煜到了汴京後,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在生活上對他還是很照顧的。
  • 開創寫愁新題材的李煜,600年不曾被人模仿的詞,結果被人截胡了
    李煜的這首《長相思重山》開創了寫愁的新境界,新題材。在李煜之前,文壇中的詩人從未以這樣一個愁字都沒有,卻能句句表現出愁的詩詞。這首名作是李煜後期所創,它沒有脫離花間詞的風格,但又比一般的花間詞寫得清新雋永。
  • 李煜寫的一首詞,短短4句皆是名句,多年來從未被超越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生在皇室,當個弱地的君主,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一個詞中之帝,則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而言,令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而言,擁有他的加入,詞作為1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是很多,存世的僅三十餘首,字數加起來也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一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在他寫完這首《虞美人》沒多久,就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死。他是個失敗的國主,卻是個成功的詞人。在降宋之前,他也寫詩填詞,但是他為後人所熟知的幾首詞都是寫於被俘虜之後。
  • 李煜常被忽視的一首詞,蘇軾連寫了4首同類型的,都不敵他這一首
    這一點,其實在文壇也一樣適用,而將這一招使得「出神入化」的非李煜莫屬。為何這樣說?且聽筆者分析。但李煜不同,李煜是最早開始專門填詞的文人之一。他的詞幹淨、純粹,正是無招勝有招。他寫《虞美人》,不彎彎繞繞,只輕輕一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就已經足夠驚豔;他寫《相見歡》,也一樣明白如話,只淡淡的一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就美得令人陶醉。這就是李煜詞的魅力。
  • 李煜哀怨的一首宋詞,僅56字,說盡身世之怨、人生之愁、故國之思
    李煜哀怨的一首宋詞,僅56字,說盡身世之怨、人生之愁、故國之思南唐後主李煜,實在是一位傳奇人物!他不想做國主,卻又貪戀奢侈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終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
    李煜是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作為統治者,他在政治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在詩詞上卻頗有建樹。李煜的詞語言明快、用情真摯,在晚唐五代中獨樹一幟,對後世也有一定是的影響。而提起《虞美人》這個詞牌名,雖然辛棄疾、蘇軾、納蘭性德等人都曾用過,但卻無一能媲美李煜的《虞美人》。這首詞也是李煜的千古絕唱。
  • 千古詞帝昏庸失國,歷史卻有新解讀,後主李煜真是亡國之君嗎?
    就因為這首詞,李煜被後人尊為第一詞帝。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也就因為第一詞帝這個身份,李煜卻背了一個千年的黑鍋。這是什麼意思呢?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是位於江南的一個小國。就是在李煜的手上,南唐迅速被北宋滅國。三年之後,因為寫了這首懷念故國的《虞美人》,結果被宋太宗趙光義賜了一杯毒酒,李煜就這麼被毒死了。
  • 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的帝王之悲和詩詞之幸
    世人了解李煜,多是因其亡國後的詩詞,一首《虞美人》令無數後人感慨不已。但對於李煜這個人,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他是南唐後主,也是亡國之君。他在世時不修政事,亡國後一直懷念故國。他在位時詞風多為柔靡之作,亡國後詞風轉為哀婉悽涼,多表達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 李煜生命最後的絕唱,千年來無人能出其右,讀後悲從中來
    李煜的一生承載了太多的痛苦,匆匆繼承帝位,被推向了歷史的舞臺,可是他根本就不適合當皇帝,命運弄人讓他成了亡國之君階下囚,最終客死他鄉。其實不能單純的評論李煜就是無能,這樣的評價太過於情緒化。李煜接手後的南唐,早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剛剛繼位後的李煜也是大力改革,勵精圖治,希望可以力挽狂瀾,但是為時已晚。再加上當時的北宋正在快速崛起,最終還是在公元796年李煜成了俘虜,被押解到北宋都城,失去了自由,生命也受到威脅。
  • 李煜最絕的一首詞,改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
    了解過宋詞的人都知道,一首詞的題目包括詞牌名和詞名,同一個詞牌名可能對應很多首詞。而一說起詞牌名我們就能想到的那首詞,一定就是千古絕唱了。說起《水調歌頭》,我們會想到蘇軾;說起《破陣子》,我們會想到辛棄疾。
  • 李煜這首詞,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最後9個字也就他寫得出來
    在千年文壇,李煜在「不務正業」的問題上真正達到了極致。說到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他當國王時的所作所為,而是他的30多首詩。目前只有30多首歌,不知道會不會有小夥伴覺得有點意外:就這麼一點點嗎?對!他只有這30件作品可以確定是他的作品。他在文壇上的作品加起來只有幾千字,跟一篇散文差不多。就是這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其實,項羽的寵姬虞姬也被人們歌詠了千年。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為什麼寫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會把命丟了呢?讓我們先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說起吧。
  • 歷史上真有宋太宗臨幸小周后這事嗎
    這幅畫畫的是什麼內容呢,簡單地說,就是宋太宗臨幸南唐後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並且宋太宗趙光義還把宮廷畫師召來,將"行幸"小周后的場面進行"寫生"繪畫,就是我們現稱的《熙陵幸小周后圖》。那麼歷史上真有這事嗎,本期小編帶大家來聊聊這段故事。說起小周后,就不得不提他的丈夫。他的丈夫誰呢,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千古詞帝李煜。這李煜呀,前半輩子堪稱日子過得非常瀟灑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