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的帝王之悲和詩詞之幸

2021-01-15 騰訊網

世人了解李煜,多是因其亡國後的詩詞,一首《虞美人》令無數後人感慨不已。但對於李煜這個人,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他是南唐後主,也是亡國之君。他在世時不修政事,亡國後一直懷念故國。他在位時詞風多為柔靡之作,亡國後詞風轉為哀婉悽涼,多表達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虞美人

李煜是一個複雜的人,情商和智商時而在線,時而感人。他在投降三年後便突然死亡,後人多懷疑他是被宋太宗下毒而死,原因就是他所作的諸多懷念故國的詩詞引起了宋太宗的不滿。但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南唐亡國的事實了,李煜所能留給後世的,只有一篇篇文學著作罷了。

1.繼位後驕奢聲色、尊釋重佛

李煜出生於公元937年,是南唐中主的第六子。他自幼聰慧、對於詩文書畫都很擅長,李璟的長子李弘冀在軍中頗有威望。而李璟的妻子鍾皇后嫡出的子嗣只有長皇子李弘冀、六皇子李煜和七皇子李從善三人。在遭到李弘冀的猜忌後,李煜自號「鍾隱」、「蓮峰居士」、「鍾峰隱者」,醉心經書,不問正式,表明自己無意皇位。

但事實總是出人意料的,李弘冀在剛被封為太子一年後便因病而逝。之後李煜便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太子,並在961年李璟死後繼位。李煜繼位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建立宋朝。李煜初期採取了一些政策改善國庫空虛的困境,但效果並不顯著。

劇照中的李煜與此同時,李煜由於自小久處深宮,難免染上了生活奢侈、沉迷聲色的毛病。李煜在亡國前的詩詞多為鍾情聲色的享樂作品。比如他的《木蘭花》一詞,竟然能從魚貫而入的的歌舞宮女上感受到軍旅中的浩蕩之情,一幅君王享樂圖栩栩如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

也許是「歸隱」期間養成的愛好,也許是因為絲毫察覺不到宋朝的崛起對南唐的威脅,還有可能是把國泰民安的政治訴求都寄托在神佛上,李煜信奉佛法幾乎達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在宮中、鐘山修建了佛寺,每天供應上千名僧侶的日常開銷。這對於本就財政枯竭的南唐國庫來說是不小的負擔。據《十國春秋》記載,在969年,國家形勢已經危險的情況下,李煜還在國內開設道場。李煜對於尊佛,比國事上心多了。

2.降制示尊求自保,國破人亡終投降

在李煜在宮中荒淫無度的時候,宋太祖則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發展國力、徵伐天下的大業之中。隨著湖南、荊南、後蜀、南漢被一一收入大宋的領土,宋太祖的環顧四望,把目光盯上了南唐,此時的宋太祖已經不屑於找什麼藉口了。之前的幾個小國需要藉口討伐是擔心其他小國聯合一氣,難以收拾,此時的南唐孤立無援,還找理由給誰聽呢?

971年之前的時間裡,雖然宋朝沒有騰出手來對付南唐,但對於南唐的部署一直沒有停止。先是穩住南唐,在李煜的兒子、母親去世的時候派大臣弔唁,後在968年南唐大旱的時候賜下糧食撫恤。這樣既能安撫南唐百姓,又能麻痺南唐政府。

南唐韓熙載夜宴圖

公元971年,宋太祖消滅南漢後屯兵漢陽,直逼南唐邊境。李煜一邊去除唐號,一邊上表宋太祖請求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其實早在963年,李煜就請求詔書不名之禮了,但未得到許可。這次宋太祖同意了李煜的請求。就在國家形勢危迫之時,李煜雖然憂心如焚,卻並沒有實際舉措,只是每天與臣子飲酒悲歌。

972年,李煜下令降低儀制,把一眾政府部門和貴族爵位都降低一級,以示對宋朝的尊崇。973年,李煜上表願意接受爵位冊封,被宋太祖拒絕。因為此時宋朝已經下決心收復南唐了,如果只是冊封了事,那麼南唐依舊是宋朝國土內的國中之國。內政並不會受到宋朝政府的管理,宋朝需要的是實際上的統一,而不是名義上的。

974年,宋太祖以祭天之由詔李煜進京。李煜當然不敢從命了,因為他知道一旦自己到了汴京,必定會被扣留,宋朝便可以兵不血刃收復南唐了。既然如此,宋軍南下,南唐只能舉國抵抗。但此時的南唐已經根本無法與宋朝相提並論了,而李煜卻仍舊被左右奸臣蒙蔽,直到宋軍屯兵在金陵城南十裡時還不知軍情。

金陵城

南唐能夠抵擋宋軍一年之久,軍事上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一來李煜聽信奸臣,不用忠臣,連宋太祖都非常忌憚的大將林仁肇被宋太祖略施反間計後,就被李煜下令毒殺了。二來,連李煜都不關心敵情,更別提親自上前線鼓舞士氣了,這樣的君主手下,怎麼會有奮不顧身保家衛國的士兵呢?

公元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雖由於南唐總體上實力與宋朝之間的巨大差距,南唐的亡國已經成勢不可擋之勢,但李煜也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他在位時沉迷聲色,不理政事,國內發展停滯不前,亡國的結局並不出意料。

3.國家不幸詩家幸,亡國之詩成就了李煜,也導致了他的死亡

李煜被押解到京城後,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意為他多次違背宋太祖的旨意,這也是對李煜的侮辱。巨大的地位落差和心理落差之下,李煜終於感受到了亡國的屈辱,但此時無論如何都已經無濟於事了,只能終日以淚洗面,感嘆人生無常之悲哀了。

這期間李煜作了很多表達亡國之痛的詩詞,這些詩詞確定了他在詞史上的地位,他用極富感染力的文字,以自己的真實經歷和心理,寫出了國亡家破的悽涼和悔恨。當代作家柏楊對李煜的評價很中肯:「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後,用在填詞上的精力,遠超過用在治國上。」

李煜詞

但詩詞成就了李煜的文壇地位,卻也成為了他死亡的導火索。本就有毒殺他人之好的宋太宗聽到李煜這麼多的亡國詩詞未免心中越來越不快。等到聽到李煜的《虞美人》後,終於痛下殺手。北宋的《墨記》、清代的《續資治通鑑長編》都記載了李煜被毒殺之事。《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李後主之卒,它書多言賜鴆非善終。」

李煜投降後卻不嚴於律己,謹言慎行,反而常常創作亡國之詞,這恐怕是任何一個帝王都無法忍受的。如此看來劉禪的「樂不思蜀」或許才是亡國後的明哲保身之策,或許「國家不幸詩家幸」可能說的就是李煜吧,如果沒有亡國帶來的悲痛,也就沒有聞名詞壇的南唐後主了。

相關焦點

  • 李煜:無能的帝王和政治家,於國家無措卻付與詩詞靈魂
    李煜此人從政治上來說是個無能的帝王,他主動降於宋,並且還因為害怕宋滅南唐而主動降制以對宋稱尊,去除南唐國號將自己尊號改為江南國主。但是這並沒有給國家帶來什麼好處反而加快了南唐的覆滅,且李煜此人在歷史上的政治立場極為不堅定。
  • 李煜寫了一首描述女子部位的詞,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
    談到後主李煜,很多人覺得他很擰巴的一個人,一方面治國不好好治,一方面被軟禁以後又不好好軟禁,沉不住氣,有點文人迂腐的氣質;在愛情上也看得出是那種博愛的,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狠狠愛的類型;這些迂腐的,胸無大志的,猶豫躑躅的,感性遠大於理性的氣質造就了他悲劇的人生,以至於被後人們評價為:「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
  • 歷史故事:宋太宗多次強幸小周后,還讓畫師現場作畫?李煜悲痛作詞...
    但此時的南唐後主李煜,和他的文武百官仍舊醉生夢死,不知國家的現在的狀況岌岌可危。每天就知道沉迷於寫詩作畫,直到北宋軍隊到了自己家的大門口,整個南唐的百姓才恍然醒悟,國就要亡了,不過,太晚了。
  • 南唐滅亡後,帝王的無奈,往事的心酸,都被李煜寫在這首詞裡
    三十八歲之前,他位居高位,身為一國之君,他在後宮歌舞升天,風花雪月,紈絝浪蕩;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將滿腔苦悶都化作詩詞,什麼都不能幹,他不想做君主,卻又貪戀奢侈富貴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每日舞文弄墨將朝政置之不理;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
  • 末代帝王李煜這首詞:全篇不用一個愁字,卻寫盡了一世的悲情
    南唐後主李煜作為一位詞人,在文史上地位頗高,名氣很大,他的人生經歷有太多的熱點可以關注,不論是出生於帝王之家的背景,還是自己在詩詞方面的才華,都對大眾有著相當高的吸引力,也吸引了很多文史研究者的關注。身份尊貴的皇帝詞人心目中最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並不是治理國家的能力,反而是吟詩作賦更加顯示自己的才氣。
  • 詩詞鑑賞 ~ 李煜:虞美人 · 春花秋月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詩詞」或「品聽經典」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
  • 我叫李煜,南唐的最後一任皇帝,在詩詞裡寫完我的一生,無限心酸
    我叫李煜,南唐的最後一任皇帝,在詩詞裡寫完我的一生,無限心酸我叫李煜。沒有出生在偉大的唐朝,沒有生長在繁榮的宋朝,南唐後主李煜我,偏偏遭遇了戰亂頻繁、刀光劍影的五代十國。說起帝王,那也是我爺爺時代的事情了。我爺爺李昪(biàn),是個傳奇人物。
  • 李煜不愛江山愛詩詞,最終一曲《虞美人》,七夕節當天生辰變忌日
    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去。一個亡國之君,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夜晚訴說著自己對前朝的回味和留戀,但是又豈能被當朝國君所容忍?早有密探報告於宋太宗。太宗醋勁大發,雷霆大怒,認為李後主不應該在大宋的庇佑之下還有故國之思,什麼「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是對現在國家的不滿,便以此為理由賜毒酒於李煜。
  • 李煜的一首悲傷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提及南唐後主李煜世人對他的印象就是他是一個亡國之君,但對詩詞文化了解的人對李煜的印象就是一個風流才子。生在帝王家本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但是對李煜來說卻是非常的悲慘,李煜的前面有五個哥哥就是輪也不該輪到李煜來當皇帝,在當皇子的時候李煜整天就醉心藝術,從來都不對如何做一個帝王而上心,但命運是如此的捉弄人,李煜的五個哥哥因為各種原因相繼離世,這才輪到了李煜當皇帝。
  • 李煜的悲哀:妻子被人侮辱,還被畫師作畫留念《熙陵強幸小周后》
    從這首詩就能看出南唐後主李煜的悲哀憂愁。作為一個君王,他雖然在琴棋書畫方面頗有造詣,但是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最終成為了階下囚。好在取代他位置的趙匡胤算是比較仁慈,封了他官職,還將他妻子小周后封為了鄭國夫人。雖然落差比較大,心裡很難接受,但是只能接受,沒有好辦法。
  • 千古最無奈之人李煜:做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他不想做國主,可他無法選擇拒絕;他不想亡國,可他沒能保住他的國家;他深戀這滾滾紅塵,可最終一杯毒酒奪走了他的生命。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zhēn)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有個叫潘佑的臣子,對李煜在國內大力推行佛教的做法提出了嚴厲地批判,說他不但自己逃避,而且還要麻痺老百姓和他一起逃避。他還當面罵李煜是昏君,甚至連桀紂都不如! 李煜生氣了,派人去抓潘佑,誰知潘佑不等他來抓,直接就在家裡面自殺了。 李煜為這件事後悔得吃不下飯,給潘佑家發了優厚的撫恤金,還專門為他寫文章來悼念。
  • 李煜:千古詞帝,用生命書寫千古絕唱!
    他的詞分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的作品,寫的是宮廷的繁華和奢靡的生活,男歡和女愛的情感。《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敢唾向帝王的女人,是被他寵愛到了什麼程度?偌大的宮殿之中,三千佳麗的後宮,那時的李煜眼裡只有心愛的人和情感的事,他的詩詞裡絲毫沒有一個帝王應該有的雄壯與徵伐。沒有能力徵服這個世界,註定要被這個世界所徵服。大宋帝國的鐵蹄踏碎了李煜的夢,金陵高大的城牆也給不了他一個溫暖的安頓。
  • 詩詞丨李煜:我在這人世流浪,夢一場痴心妄想
    正如李煜和小周后,她與他相遇於榮華,她陪他走過人生最灰暗的時光。01 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世界很大,眾生芸芸,人與人的每一場相遇都是緣。有的相遇剛剛好,如李煜和大周后,有的相遇不逢時,如李煜和小周后。公元954年,17歲的李煜被封為吳王。同一年,娶了司徒周宗18歲的長女周娥皇為妃。
  • 南唐後主李煜:寫了一首經典詞,開篇7個字,便道盡了逍遙灑脫
    可能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李煜時第一個冒出來的。確實,五代詞作的做高成就者非李煜莫屬,在我心中,對李煜的嘆息從未斷絕。這樣一位並不應該出身在帝王之家中的詞人,讓我遺憾了良久。如果李煜沒有出生在那個混亂的時代,也不是什麼帝王之家。
  •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起句漂亮,落筆驚豔
    他的詞分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的作品,寫的是宮廷的繁華和奢靡的生活,男歡和女愛的情感。《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 《虞美人》——千古流芳的詞作,為何能為李煜帶來殺身之禍?
    每每提及封建歷史上的帝王,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殺伐決斷、錦衣玉食、以及無上的權威,可南唐後主李煜卻是個例外,因為他的一生都頗具悲劇色彩。如果沒有生在帝王之家,李煜可能是一位大文豪,也許,還可以憑藉對舞蹈的喜愛成為「當紅小生」,平平凡凡,卻又踏踏實實。
  • 李煜七巧節暴斃,小周后也一同離世,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二人之死?
    讓人猜想到的就是,有人不想李煜夫妻二人恩愛有加的過下去,更不希望他們白頭偕老!二,出於這個原因,這個人選擇了在這樣的日子裡對李煜下手殺之。有嫉妒,也有愛而不得。嫉妒李煜和小周后的感情深厚。作為一國之君,徵服了天下卻徵服不了一個女人。
  • 李煜的一首名作,起句漂亮,落筆驚豔,四句都是名句
    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他是一位失敗的皇帝,但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公元961年,金陵城的花兒開得正豔,二十五歲的李煜成為太子,同年稱帝。帝王的頭銜落在自己頭上,換成別人早就高興得大赦天下,而李煜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從來只懂琴棋書畫,哪懂什麼治國之道?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在他稱帝之時,他的江山其實就已經是個爛攤子了,李煜的父親李璟留給他的是憔悴的南唐,是不堪看的山河!
  • 李煜「肉麻」的一首詞,寫女子最美的地方,讀完讓人心動
    李煜要是不成為皇帝的話,那他一定不會被人罵這麼慘。甚至因為他的才華,他一定能夠和李白等詩詞人在一起被人們提起。李煜的命運多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但也是李煜的才華讓世人不僅看到了他,而且他的名氣遠遠超過了其他的皇帝,甚至還因為他的才華而可惜他真的是錯生了帝王家。
  • 末代君主李煜:如果沒有生在帝王家 他的一生會更精彩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末代君主李煜:如果沒有生在帝王家 他的一生會更精彩 當皇帝,是很多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一個問題,能坐上皇位羨慕一詞已不足以概括。但唯有李煜,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是皇帝,如果他沒有生在帝王之家,繼承皇位,可能他的一生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