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千古流芳的詞作,為何能為李煜帶來殺身之禍?

2020-12-17 滿清遺史

每每提及封建歷史上的帝王,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殺伐決斷、錦衣玉食、以及無上的權威,可南唐後主李煜卻是個例外,因為他的一生都頗具悲劇色彩。如果沒有生在帝王之家,李煜可能是一位大文豪,也許,還可以憑藉對舞蹈的喜愛成為「當紅小生」,平平凡凡,卻又踏踏實實。然而造物弄人,在「立嫡立長」的年代,他竟然以「第六子」的身份登上皇位。在其他人看來,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可對於李煜來說,卻是他悲劇的開始

李煜的父親李璟,本來向打破常規,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卻激起了嫡長子李弘冀強烈不滿,他在毒殺了叔叔之後,又將戒備的目光盯到李煜身上,不為別的,只因為李煜有隻眼睛是重瞳(傳說中堯舜都是重瞳,重瞳也被認為是帝王的不二人選)。

李煜本就對皇位不感興趣,又親眼目睹了家族裡圍繞權力的自相殘殺,心裡對政治有著極大的排斥。如今又遭到兄長的猜忌,於是,就將全部精力放到詩詞上去。可沒想到,不久之後李弘冀莫名去世,而他的其他兄長也因為各種原因相繼過世,李煜變成了皇長子,最後登上了皇位

生於帝王之家本來是一種榮幸,但是,李煜所處的五代十國卻過於動蕩,戰亂不斷,而且時刻都面臨著其他國家的威脅。李煜在執政上乏善可陳,或者說根本就是一無是處,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大小周后和霓裳羽衣舞上,因此,他所統治的南唐很快就被趙匡胤的大宋所徵服,而李煜也變成了亡國之君

趙匡胤在攻打南唐之前曾多次下書給李煜,希望他能投降,甚至還在汴梁為李煜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園林,可李煜不為所動——稱臣可以,但是亡國卻是絕對不行。沒辦法,趙匡胤只好用武力徹底徵服了南唐。

李煜在成為「階下囚」之後,受盡趙匡胤和大宋朝臣的百般凌辱,後來發生了「燭影斧聲」,趙光義奪權上位,李煜本以為處境會有所改變,卻沒想到趙光義竟然變本加厲,除了繼續羞辱李煜外,甚至還將小周后封為鄭國夫人,經常讓其侍寢。這種亡國之仇、奪妻之恨讓李煜心力憔悴,卻又無可奈何,只好苟且偷生般地活著。饒是如此,趙光義依然還是對李煜起了殺心

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初七是李煜的生日,趙光義派南唐舊臣徐鉉前去問候。徐鉉曾經也深得李煜信任,只不過是個軟骨頭,當宋軍威逼金陵時他不但提前向趙匡胤投降,還屢次三番勸李煜投誠。金陵城破,南唐覆滅,李煜都成了階下囚,而徐鉉卻成為宋朝頗有權勢的大臣。趙光義派徐鉉前來,並非為了問候,而是為了刺探李煜的心跡

李煜本平日受制於人,本就多愁善感,如今看到南唐舊臣,驚喜萬分,差點落淚,他還說:徐愛卿,你怎麼到現在才來看朕啊?可徐鉉聽罷這話大驚失色,委婉地提醒李煜,現在兩人是「同殿為臣」,愛卿的稱呼切不可亂叫。李煜這才回到現實,想到國家滅亡和自己成為亡國之君後的種種恥辱,當即吟唱出一首新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一生作詞頗多,但如果非要在其中找一首代表作的話,那這首《虞美人》絕對當仁不讓,因為無論從詞的意境、還是流傳度來說,《虞美人》都是首屈一指的絕世佳作。可讓李煜想不到的是,這首《虞美人》也成為他的絕筆

徐鉉離開李煜的隴西郡公府之後,就趕忙去向趙光義復命,他不但如實稟告了李煜的落魄和悽涼,還將《虞美人》原封不動地背誦給趙光義。他剛剛背完,趙光義就勃然大怒,認為其中的「故國」、「朱顏改」等詞彙是李煜圖謀不軌、準備東山再起的信號。

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以當時李煜的處境和實力,他想苟活於世都是問題,哪裡還敢有東山再起的欲望?

再看李煜,徐鉉走後他也是百感交集,他將新做的這首《虞美人》傳授給了府裡的歌姬,並親自為她們編舞。可這件事傳到趙光義耳朵裡時,讓趙光義更加肯定了李煜圖謀不軌的念頭,認為李煜就是在提醒南唐舊人勿忘國恥。於是,就賜給了李煜一壺酒

看到趙光義的賜酒,李煜也明白這就是結束的信號。他沒有膽怯,也沒有爭辯,反而十分安靜地將酒一飲而盡。經過一番疼痛折磨之後,李煜離開了這個讓他備受屈辱的人世間。史料中記載,趙光義當時在酒中下的是「牽機毒」

李煜作詞無數,但是,他在被俘之後的作品卻更為後世所推崇,究其原因,也許,被俘之後的生活讓李煜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故而,這些詞才能更具震撼力吧

相關焦點

  • 李煜《虞美人》這麼經典,為何有家長覺得該從課本刪除?有道理嗎
    如果把我國傳統文學比作連綿不絕的山,那唐詩宋詞顯然就是群山中的兩座高峰,然而細挼文學史後,大家會發現在唐宋文壇之間,還站著一個咱們都無法忽略的人物,他就是李煜。李煜很多詞作的高度,是北宋詞壇一哥蘇軾、一姐李清照都無法企及的,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虞美人》。
  • 宋詞·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 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注釋】1.了:了結,完結。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2.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對西楚霸王項羽的評價。其實,項羽的寵姬虞姬也被人們歌詠了千年。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
  • 8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精華賞析】這首「滿紙血淚」的《虞美人》,詞劈頭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就是絕望情緒的吶喊。「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賞心悅目的景色,對於正常人來說,豔麗的春花和高潔的秋月,是一定能給人帶來愉悅情緒的美景。
  • 詩詞鑑賞 ~ 李煜:虞美人 · 春花秋月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詩詞」或「品聽經典」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亡國之前的李煜是一個風流才子,這個時期的詞作描寫的都是歡樂的時光,優美的讓人心醉;亡國之後的李煜內心千瘡百孔,他的詞作多了一份悲涼悽慘的成分。李煜一生寫了不少的詩詞,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他的絕命詞《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最為經典的一首詞作,但是卻正是因為這首詞讓李煜丟掉了性命。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李煜已經是宋太宗的階下囚,這首詞傳到了宋太宗的耳中,然後認為李煜有不臣之心,所以命人賜了一杯毒酒,把李煜毒死了。
  • 李煜不愛江山愛詩詞,最終一曲《虞美人》,七夕節當天生辰變忌日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公元978年的七月初七,這天既是乞巧節,又是李煜的生日,回憶在江南的時節,群臣祝賀,賜酒賜宴,歌舞昇平,李煜和小周后合奏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首詞《虞美人》。
  • 我愛記詩歌|李煜《虞美人》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煜的《虞美人》,一起欣賞這位千古詞帝的春花秋月。一、說文解字在記憶李煜的《虞美人》時,第一步是理解《虞美人》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煜的基本情況和《虞美人》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虞美人》就無從談起了。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就了李煜的盛名,造成了李煜的悲慘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李煜的一些小故事。李煜的大哥是李弘冀的最大特點是氣量小,生性多疑。他被立為太子之後,他總是感覺其他皇子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他總是感覺李煜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便處處針對李煜。即使李煜表現得很平淡,沉醉於詩詞歌賦,但是仍舊不能讓李弘冀放心。這使李煜的生活一度不怎麼好。
  • 李煜寫的《虞美人》將自己害了
    李煜走後,有人提醒曹彬不該把李煜放回,如果他自盡了,該如何向萬歲交待。曹彬微微一笑,說道:你沒看見嗎?剛才李煜上船時,見跳板晃晃悠悠,還生怕踩不穩跌入河中。是我派了兩個衛士將他扶挾上船。如此膽小怕死的人,如何肯去自殺?你們只管放心,不會有事。」李煜到了汴京後,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在生活上對他還是很照顧的。
  • 她是南唐第一美人,李煜為她作《虞美人》,美豔動人
    因為入宮探望病重的姐姐與姐夫李煜碰面,誰知李煜對她一見鍾情。李煜為小周后作詩,小周后喜歡奢侈,李煜便為她大肆揮霍。公元968年,李煜用皇家最高規格禮儀迎娶小周后。婚後,二人如膠似漆如神仙眷侶。靡靡之音更像是亡國之音,公元975年,北宋趙匡胤攻破南唐,同年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從那以後,李煜傷春悲秋的痛苦日子到來了。
  • 李煜常被忽視的一首詞,蘇軾連寫了4首同類型的,都不敵他這一首
    這一點,其實在文壇也一樣適用,而將這一招使得「出神入化」的非李煜莫屬。為何這樣說?且聽筆者分析。但李煜不同,李煜是最早開始專門填詞的文人之一。他的詞幹淨、純粹,正是無招勝有招。他寫《虞美人》,不彎彎繞繞,只輕輕一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就已經足夠驚豔;他寫《相見歡》,也一樣明白如話,只淡淡的一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就美得令人陶醉。這就是李煜詞的魅力。
  • 李煜醉酒寫下「絕命詞」,後兩句被廣為傳頌,千百年來無人出其右
    李煜的詞作以南唐滅國為分界點,前期多描寫宮闈生活和兒女風情,一首《玉樓春》極盡展現了他做帝王時的極樂生活。《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殿內管樂齊鳴、香氣瀰漫,令君王李煜暢心快意、神馳心醉。宴罷踏月而歸,多麼詩意!好景不長,在他還沉浸在詩意生活的時候,南唐被滅,李煜也成為了階下囚。詞作也突破了花間詞專寫「婦人語」的局限,多感懷亡國之痛與去國之思。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在他寫完這首《虞美人》沒多久,就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死。他是個失敗的國主,卻是個成功的詞人。在降宋之前,他也寫詩填詞,但是他為後人所熟知的幾首詞都是寫於被俘虜之後。
  • 南唐後主李煜,亡國之後,看著落花,寫下了這首經典詞作
    而眾多詞作大家中,有一位是帝王出身,正是這奢華的出身,讓他的詞作有著常人不可及的華麗與奢靡感。但是也同樣是因為帝王的身世,當他的王國被人侵佔之後,則成為了亡國之君,被孤立軟禁。與此同時他的詞作風格變得悽婉無奈,從人間歡愉,轉向了江河山川的無限嚮往。這個著名的詞作家就是李煜。
  • 李清照抄襲李煜嗎?兩人的經典名句,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前言:大家好,我是南城君,每天為你解讀不一樣的詩詞。在對比李清照的《武陵春》和李煜的《虞美人》時,其中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頗為相似,甚至有人質疑李清照抄襲李煜,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李煜生命最後的絕唱,千年來無人能出其右,讀後悲從中來
    不過這個時候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害他,只是在他駕崩後,繼位的宋太宗趙光義在讀了他的詞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後,認為他還有反心,於是讓太監用一碗毒酒結束了李煜的生命。《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也就成為了李煜生命最後的絕唱,寫盡了一生的委屈,也道盡了一生的無奈,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感人肺腑;李煜正是把自己生出異地思念故鄉的悲痛之苦,還有顯示生活中的憂愁,全部融入進了這首詞中,從而讓這首詞成為了千古名篇,一千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對於北宋的文壇也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 歷史上最有才的皇帝李煜,國破被囚,死於非命
    提起最富有才情的皇帝,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南唐後主李煜,畢竟他的那一首《虞美人》太深入人心了,如今被翻唱成了歌曲,他的一生充滿了詩情畫意卻也有著國讎家恨,他本應是一個帝王,但骨子裡卻流淌著在政治上並不合適的柔情,因此他只能任憑宋軍的鐵蹄踏碎了南唐的繁華,而他自己也淪為了宋軍的俘虜,最後被趙匡胤派人毒殺
  •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使人不禁落下眼淚
    他就是李煜。雖然他算不上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的詞卻被後人誦讀。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位皇子,同時也是南唐後主,他除了是一個國家的帝王,他還是詞壇上的一位帝王,只是為詞壇的帝王錯身在了帝王之家。宋太宗聽說了這件事,勃然大怒,沒過多久就下令賜李煜毒酒,將他毒死了,所以這首《虞美人》也就成為李煜的最後一首詞作了。相傳,當時李煜的死狀特別的悽慘,他當時掙扎了許久才離世。
  • 南唐滅亡後,帝王的無奈,往事的心酸,都被李煜寫在這首詞裡
    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一個亡國之君,一個悲情的君王。很多人都覺得李煜是一個無能之輩,但是假如他真的無能無識,又怎麼會守護國家十年之餘,他並非我們所想像般毫無治理國家治理政治的才能,反而他以慈悲為懷,不願意給人民施加過重的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