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無能的帝王和政治家,於國家無措卻付與詩詞靈魂

2021-01-12 小博說歷史

本文由作者小博說歷史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李煜在歷史上被稱為是南唐後主他是南唐中主的兒子,他的前面有很多哥哥但是最後都因各種意外死亡,最後封他為太子繼承了皇位。李煜此人從政治上來說是個無能的帝王,他主動降於宋,並且還因為害怕宋滅南唐而主動降制以對宋稱尊,去除南唐國號將自己尊號改為江南國主。但是這並沒有給國家帶來什麼好處反而加快了南唐的覆滅,且李煜此人在歷史上的政治立場極為不堅定。

一開始他委曲求全,主動改國號以表示對宋無虎狼之意但是在後來宋滅了南漢之後,李煜感到恐懼,遊說邊緣國家與他一起聯合抗宋,但無果,他還是堅持從國內徵兵然後發兵,並且停止了運用宋的年制,但是很顯然,當時搖搖欲墜了,南唐並沒有與正強大的宋有抗衡之力,所以很快便兵敗如山倒,在國貨已成既定事實之後,李玉又向宋軍呈交降書,但被拒絕,後被俘虜最終被毒死,時年四十二歲。

李煜此人是在南唐的最後一段時間做的帝王,那麼從他的人生經歷中可以看出,他這個人是缺乏做皇帝的才幹和野心的,他只想委曲求全的偏安一方,但時勢不允。並不是說他沒有才能,他的才能表現在他極高的詩詞造詣之上,在李煜的手上出現了很多流傳千古的詩篇,比較有名的就有虞美人相見歡等等。

在南唐未亡國他還沒有兵敗被俘的時候,他所作的詩詞大多數是針對與自己的兒女私情和宮廷的奢靡生活的,那麼這個時候的詩詞大多數是沒有太多探討的空間的也並沒有像他後來那些詩詞能夠發人深省,但是在被俘了之後,他的詩詞裡面就出現了之前所沒有的對國家憑欄遠望而不能歸的思鄉之情以及對自己導致亡國的內疚和幽怨之情。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的閱歷對於他的文學素養真的是有很高的鍛鍊價值的。

李煜的詩詞很大一部分繼承了晚唐時期的花間派詩詞風格有清麗而不失婉約的手法,這使得他的詩詞中表現的情感顯得絲絲綿綿,引人入勝讀來令人清爽共情。

早年的李煜所涉及的詩詞風格大多是有關皇宮裡面的奢靡生活以及與自己后妃之間的二三事,他曾一度沉迷於妃子的溫柔鄉裡面混沌度日終日宴會。南唐覆滅後,他被捕於宋,宋太祖迫於天下壓力並沒有直接殺死李煜而是把他囚禁於宮中。

如果是如果說早年的李煜是在很多個兄弟之中通過戰戰兢兢和斂意自保而活下來的話,那麼在後期他就主要是沉浸在自己亡國的幽怨和思念當中,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李煜此人對於自己的國家是有自己特有的感情的。但是由於南宋當時已經搖搖欲墜人人自危可以說當時是已經分崩離析的狀態無論怎麼力挽狂瀾還是會被宋朝所取代。

我們知道宋朝的建立是以趙匡胤黃袍加身開始的,所以說本身趙匡胤也就是一個具有謀略的人,他作為一個將軍運用謀略成為皇帝建立宋朝,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挺有野心的人,不滿足於受制於人。所以當南唐兵敗後李煜所遞交降書的做法,本身來說就是不可能被認可的,尤其是當宋太祖扣留了李煜的使臣李從善之後,李煜發兵甚至可以說是直接中了宋太祖的下懷給了他一個發兵攻佔南唐的理由。

南唐被滅後,李煜開始了長期的監禁生活,迫於輿論太祖並沒有過於虧待他,他在異國他鄉的監禁下嘗到了與過往人生不同的經歷看遍人情冷暖,情感也表達的更加直接。。事實上他在被俘後的堅貞和在被俘前曾經委曲求全遞交降書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這不僅會直接表現在他的人生經歷和詩詞當中,也給後世留下了懸念: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於國無能但他的情緒和詩詞卻可以國滅之後一朝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什麼會如此呢?

事實上我認為可能他本身並不是個無能之人,不然不會自號隱士表明無登基之意卻於奪嫡之中撿了皇帝來當,由此可見此人能屈能伸,且是有一定謀略之人。甚至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李煜的頹廢只是由於時不我待的幽怨而導致的自暴自棄。且從他後來又拒絕投降堅持發兵可以看出,他還是有一定的骨氣的,只不過是大半生都在委曲求全而已。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世事無疑是無情的,在我個人看來,他是生錯了時間,不然說不定會是一個比較良好的守成之主。那麼你認為是具有什麼品質的李煜才能寫出這麼細膩的詩詞呢?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點讚或評論至留言區哦!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的帝王之悲和詩詞之幸
    李煜一邊去除唐號,一邊上表宋太祖請求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其實早在963年,李煜就請求詔書不名之禮了,但未得到許可。這次宋太祖同意了李煜的請求。就在國家形勢危迫之時,李煜雖然憂心如焚,卻並沒有實際舉措,只是每天與臣子飲酒悲歌。 972年,李煜下令降低儀制,把一眾政府部門和貴族爵位都降低一級,以示對宋朝的尊崇。973年,李煜上表願意接受爵位冊封,被宋太祖拒絕。
  • 中國10首霸氣的「帝王詩」,霸氣勁道,名動千古
    05帝王詩詞中,霸氣與文採兼具的當屬曹操,曹操除了是軍事家,政治家,還是偉大的文學家,因為長期充當反派角色,曹操的文學價值一直被低估。08李煜是錯生於帝王家的帝王,明明是個風流才子,卻要當帝王。這首詞是李煜的絕命詞,當時李煜被囚於汴京已經三年,宋太宗一直對李煜持懷疑態度,殺他之心已久,李煜在自己生日當晚,命故妓吟唱這首詞,宋太祖聽說後派人賜毒藥毒死他。
  • 詩詞鑑賞 ~ 李煜:虞美人 · 春花秋月
    關注微信公眾號「品聽詩詞」或「品聽經典」後,即可更方便、輕鬆地瀏覽學習詩詞、古文、成語等所有音視頻內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書籍目錄
  • 末代帝王李煜這首詞:全篇不用一個愁字,卻寫盡了一世的悲情
    南唐後主李煜作為一位詞人,在文史上地位頗高,名氣很大,他的人生經歷有太多的熱點可以關注,不論是出生於帝王之家的背景,還是自己在詩詞方面的才華,都對大眾有著相當高的吸引力,也吸引了很多文史研究者的關注。身份尊貴的皇帝詞人心目中最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並不是治理國家的能力,反而是吟詩作賦更加顯示自己的才氣。
  • 史上最強的十二首帝王詩詞,比比誰更霸氣
    詩歌是中國人的靈魂,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詩歌無處不在,許多帝王亦好詩歌,留下不少名篇,今天,詩詞君給大家介紹十二位帝王的十二首詩,看看誰更霸氣。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歷經反秦戰爭、楚漢戰爭後,建立西漢。《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劉邦親徵,很快就平定了這場戰爭。彼時,劉邦順路回到家鄉沛縣。昔日好友、尊長、晚輩共聚一堂,盡興歡飲。
  • 南唐滅亡後,帝王的無奈,往事的心酸,都被李煜寫在這首詞裡
    三十八歲之前,他位居高位,身為一國之君,他在後宮歌舞升天,風花雪月,紈絝浪蕩;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將滿腔苦悶都化作詩詞,什麼都不能幹,他不想做君主,卻又貪戀奢侈富貴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每日舞文弄墨將朝政置之不理;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
  • 我叫李煜,南唐的最後一任皇帝,在詩詞裡寫完我的一生,無限心酸
    我叫李煜,南唐的最後一任皇帝,在詩詞裡寫完我的一生,無限心酸我叫李煜。沒有出生在偉大的唐朝,沒有生長在繁榮的宋朝,南唐後主李煜我,偏偏遭遇了戰亂頻繁、刀光劍影的五代十國。說起帝王,那也是我爺爺時代的事情了。我爺爺李昪(biàn),是個傳奇人物。
  • 末代君主李煜:如果沒有生在帝王家 他的一生會更精彩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末代君主李煜:如果沒有生在帝王家 他的一生會更精彩 當皇帝,是很多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一個問題,能坐上皇位羨慕一詞已不足以概括。但唯有李煜,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是皇帝,如果他沒有生在帝王之家,繼承皇位,可能他的一生會更加精彩。
  • 李煜的一首悲傷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生在帝王家本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但是對李煜來說卻是非常的悲慘,李煜的前面有五個哥哥就是輪也不該輪到李煜來當皇帝,在當皇子的時候李煜整天就醉心藝術,從來都不對如何做一個帝王而上心,但命運是如此的捉弄人,李煜的五個哥哥因為各種原因相繼離世,這才輪到了李煜當皇帝。
  • 小周后被趙光義侵佔後大罵李煜無能,最後為什麼又隨他而死?
    小周后和李煜的這段感情,是緣也是孽。她被趙光義侵佔後,處境極其可憐,每次回家就大罵李煜無能。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一切也是她自己造成的,如果不是當初非要和李煜在一起,趙光義連她是誰都不知道,也就沒那些事了。但是,雖然罵歸罵,小周后心裡還是愛著李煜的,才會在他死後沒多久就跟著去了。
  • 李煜一首《相見歡》,通篇處處描寫憂愁,卻找不到一個「愁」字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生經歷過光輝燦爛,同樣有過失意,北宋統治南唐以後,身為一個起初居高臨下的君王,一晃眼變成了階下囚。也恰是在此時期,他在文學上獲得了爆發期,留下了許許多多流傳千古,並且也較為沉痛的詞作。李煜詞作中自身有著某種沉痛之感,這也恰是與他的個人成長經歷密切相關,試問對於其它人看來,碰見這類亡國的情況,那肯定會受沉痛的打擊,更不用說詞人內心世界較為懦弱。他被拘留在當年北宋的都城,不存在任何的人格尊嚴,這也是他早前的日常,和做帝王的那段時光形成反差的對比,也致使他的創作中潛移默化地表現出了較多的沉痛之情。
  • 文壇巨星隕落,宋太宗千年背鍋,一首絕命詞,暗含李煜被殺真相
    #當國君是蠢材一枚,做詩人是天才一個;政治王國風雨飄搖,詩詞王國千年不倒。宋滅南唐,囚禁其國君,是當時整個國家的戰略考慮,於南唐舊民、降將都有安撫的象徵之義。宋太宗身為帝王,繼位前一直追隨其兄長,這點道理怎麼會不知道?還會拿軍國大事來發洩個人情緒?再說了,一個是堂上帝王,一個是階下囚徒,怎麼會有心裡容不下一說?
  • 李煜:千古詞帝,用生命書寫千古絕唱!
    李煜是南唐第三任皇帝,也是最後一位,歷史上人稱李後主。李後主在書法、音樂、繪畫、詩詞歌賦上面都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尤其是他的詞,被譽為「千古詞帝」——詞中的皇帝,也算是詞界最高的讚譽了。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
  • 李煜不愛江山愛詩詞,最終一曲《虞美人》,七夕節當天生辰變忌日
    一個亡國之君,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夜晚訴說著自己對前朝的回味和留戀,但是又豈能被當朝國君所容忍?早有密探報告於宋太宗。太宗醋勁大發,雷霆大怒,認為李後主不應該在大宋的庇佑之下還有故國之思,什麼「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是對現在國家的不滿,便以此為理由賜毒酒於李煜。
  • 南唐後主李煜:寫了一首經典詞,開篇7個字,便道盡了逍遙灑脫
    可能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李煜時第一個冒出來的。確實,五代詞作的做高成就者非李煜莫屬,在我心中,對李煜的嘆息從未斷絕。這樣一位並不應該出身在帝王之家中的詞人,讓我遺憾了良久。如果李煜沒有出生在那個混亂的時代,也不是什麼帝王之家。
  • 《虞美人》——千古流芳的詞作,為何能為李煜帶來殺身之禍?
    每每提及封建歷史上的帝王,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殺伐決斷、錦衣玉食、以及無上的權威,可南唐後主李煜卻是個例外,因為他的一生都頗具悲劇色彩。如果沒有生在帝王之家,李煜可能是一位大文豪,也許,還可以憑藉對舞蹈的喜愛成為「當紅小生」,平平凡凡,卻又踏踏實實。
  • 毛主席點評南唐後主李煜: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也要辯證地看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李煜】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皇帝,被稱為南唐後主,或李後主,又因詞寫得好,被稱為「詞帝」。在歷史上,李煜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大多數人認為他是失敗的君主,昏庸無能,治國無力,沉迷於風花雪月,最後丟了國家。
  • 李煜「肉麻」的一首詞,寫女子最美的地方,讀完讓人心動
    李煜要是不成為皇帝的話,那他一定不會被人罵這麼慘。甚至因為他的才華,他一定能夠和李白等詩詞人在一起被人們提起。李煜的命運多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但也是李煜的才華讓世人不僅看到了他,而且他的名氣遠遠超過了其他的皇帝,甚至還因為他的才華而可惜他真的是錯生了帝王家。
  • 歷史上最有才的皇帝李煜,國破被囚,死於非命
    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帝王,到底在政治上有哪些失誤,導致自己和子民淪為了亡國奴?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自幼聰明善良,且長相奇異,目有重瞳,他生怕當時被立為太子的哥哥猜忌他,故意只表現的鐘情於山水和書畫,無心政事。
  • 李煜最經典一首詞:字字滴血,句句含情,不知不覺便令人紅了眼眶
    南唐後主李煜,是一個一輩子都不能奈何自己命運的可憐人。他於公元937年生於南唐皇室,因自小目有雙瞳便被人稱為又帝王之象受到哥哥的忌憚。可李煜自小就只是相當一個無拘無束的隱士,偏愛吳舞文弄墨,詩詞歌賦。可是命運就是這麼的捉弄人,公元961年,李煜25歲,太子李璟意外身亡,李煜被推上了皇位。一個整天鍾愛歌舞書畫的皇子登上了皇位簡直就是一場災難。他不通政治,也不明白政治。但是還好他有一個文人該有的風骨。作為一個不通理政的帝王,他可以做到寬宏大量,用人不疑,大膽放權,真的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