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是歷史上一位傳奇的人物。
三十八歲之前,他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
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他不想做國主,卻又貪戀奢侈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終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
他是一位失敗的皇帝,但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公元961年,金陵城的花兒開得正豔,二十五歲的李煜成為太子,同年稱帝。
帝王的頭銜落在自己頭上,換成別人早就高興得大赦天下,而李煜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從來只懂琴棋書畫,哪懂什麼治國之道?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在他稱帝之時,他的江山其實就已經是個爛攤子了,李煜的父親李璟留給他的是憔悴的南唐,是不堪看的山河!而今,作為國君的李煜,溫爾文雅、一介書儒,難不成還能用一支墨筆去對付北宋數十萬的金戈鐵馬嗎?據史書記載,其實當時的李煜還是有所作為的,只是歷史統一的趨勢已然選擇了趙宋,一切的作為都是徒勞。
在他寫過的眾多首詞中,有幾首是大家很熟悉的,還有一篇可以說是封神之作,起句漂亮,落筆驚豔,四句都是千古名句。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是李煜被囚於宋國時所作。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記得有一首歌裡唱道:我多想回到家鄉,再回到她的身旁。自古以來,離愁就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美味,呼吸童年呼吸的空氣。故鄉,有多美好!鄉愁,就有多濃鬱!而這首詞的每一個詞都簡單明了,合在一起,悲愁躍然紙上。
這首詞後來被鄧麗君以歌的形式唱出來,所表達的心中悲愁無人訴說,真是愁更愁。能寫出這麼美妙的詞,只能說李煜天生就適合做詞人,不適合做帝王,只可惜上天跟他開了個玩笑,讓他做了皇帝。可是他根本不是做皇帝的命,最後成為階下囚,結局悲慘。
關其實於李煜的死因,有很多說法。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是,他在這一天,讓歌姬奏唱自己剛剛填詞的一首《虞美人》,詞傳到了趙匡義的耳朵裡,他被文字裡透露出的深情震撼了,於是惱羞成怒,毒死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自從公元975年,南唐後主李煜被抓到汴京後,他就一直是一個生活在回憶裡的人。李煜回憶故國、愛人,可一切都沒有了,他只好絕望地以筆為旗,吐出心聲。
春花秋月,多麼美好又永恆的世界,李煜卻是悲哀的。昨夜,小樓東風又起,這是年年歲歲如期而至的春風。但故國已不堪回首了。故都華麗的宮宇應該還在吧,只是以往那些美麗的容顏與風物不再了。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李煜何其不幸,藝術之心融於君王之心,家國悲哀;李煜又何其幸運,亡國之痛抒寫悲憤之詞,永垂千古。
讀李煜的詞,理解他的愁,悟透人生的哀愁
當我們再吟誦這首詞時,依舊能切身地感受到李煜的綿綿愁意。李煜的憂愁,是如江水般滔滔不絕,但願我們的煩惱,如江水般一去不復返。
李煜一生,像一闋詞。上闋香豔軟濃、旖旎秀麗;下闕情真意切、深沉悲愴。《虞美人》之後,再無李煜。千古詞帝的一生落下帷幕,留下了太多的遺憾。
大家可以看看《李煜詞傳》,我們能通過讀他的詞,悟透生命的哀愁,人生總有遺憾,沒有人是完美無瑕的,那既然都一樣,就坦然面對,隨它去吧。把握生活的點滴,過好每一天的幸福,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一生,就已經足夠精彩。
這本書還以李煜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李煜的生平際遇、社會活動、詩詞藝術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為我們展現出真實的李煜。
這套書中還有《辛棄疾詞傳》,辛棄疾是宋代最傑出的詞人之一,也是整個詞壇上一流的大家。同樣的,這本書也是從用了大量的史實對辛棄的生平進行了分析和描寫。
生活總會碰到不順心不如意,當我們碰到不如意,就要想辦法宣洩,再重新找回失去的信心。辛棄疾也是如此,儘管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卻也活得坦然自在。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才79元,平均每本不到12元,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領悟人生,更加坦然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