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臨終前一首詞,短短4句,道出悲的高境界,你讀過麼?

2021-01-15 花落花又落

都說史上有四大"不務正業"的皇帝:愛玩音樂的李隆基,愛寫字的宋徽宗,愛做木工活的朱由校,還有愛寫詞的李煜。

說起李煜,在"不務正業"這件事上,也算是做到了極致,以至於直到今天,人們提起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做君王時做過哪些正事,而是他那30多首傳世傑作。

很多人聽到這個作品數量,表示不屑:人家真正的詩詞達人,作品數量是他的幾十倍!然而,李煜正是用這些加起來僅有幾千字的作品,將自己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

其中,最經典的一首莫過於李煜臨終前寫下的絕筆之作——《虞美人》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上闕,春花秋月代指光陰如水無休止,什麼時候會時光停滯呢?過去的美好回憶能記住多少啊。昨夜的東風又吹過小樓,這情景恰似自己在南國時見過的景色,只是時過境遷,不堪回想了。

下闕展開回憶,南國皇宮宮殿的雕梁畫棟應該還在那裡,只是小周后已經不是和自己吟詩作對開心的樣子了。問一下亡國的君主有多少愁?唉呀,就像長江的水一樣滾滾東去,無盡無休。

據宋王軹《墨記》載:"後主在次第,因七夕命故姬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並坐之,遂被禍雲"。可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寫於李煜亡國歸宋後被毒死之前,也就是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顯然,李煜的愁情是因故國而生。

有人說,這是李煜最絕的一首詞,道盡了"悲"的最高境界,隨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後世有多少人模仿和借鑑過這首詞,史書沒有統計,但是我們從明代文人、評論家卓人月的《古今詞統》中可以窺見一、二,卓人月對這首詞的評價是:"只一又字,宋元以來抄者無數,終不厭煩。"

他說的這個"又"字,正是"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抄到後人都看煩了,可見數量之多。可惜這些模仿之作,我們卻一首都不記得,所以這首詞真正詮釋了那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這首詞是李煜的一首封神之作,宋、元、明、清等多位名家都對它推崇備至。讀多了李煜的詞,會發現一個很大的特點:他能用最簡單的字,寫出一字不可改的作品。這首《虞美人》通篇一個難理解的字都沒用,讀一次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但卻照樣能成為後世模仿不了的經典,這就是詞中之帝的筆力。

起筆漂亮,落筆驚豔!千古詞帝!李煜當之無愧!

即使已經過去了千年,但是依舊能夠在他們的詞裡面,看到曾經李煜眼中的此情此景,與他遙遠而又寂寥的情感惺惺相惜,仿佛他所經歷的,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深深契合。

想要一品李煜詩詞的朋友,我力薦這本《李煜詞集》!

《李煜詞傳》以李後主流傳於世的詩詞作為切入點,收錄了30多首最為膾炙人口、廣泛流傳於世的詩詞。

而且它不僅僅是收集了詩詞,還對用散文體小說的創作方式,把李煜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讓我們充分的了解他的一生,也懂得了他。

除了李煜的詩詞,這套書中還包括了《辛棄疾詞傳》《蘇軾詞傳》,也是我一併想要推薦給大家的。

辛棄疾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說的就是二人!

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除了大量的美文乾貨,還配上了唯美的插畫,符合詩人意境的封面,閱讀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

恰逢新年大促,6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幾包煙錢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不得不說是非常划算了!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
    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頗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些都比不上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李煜的詩詞有著獨特的風格,他的詩詞簡單幹練,能夠在寥寥數十字中將想要表達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和其他的動不動長篇大論的宋詞不同。
  • 李煜寫的一首詞,短短4句皆是名句,多年來從未被超越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說:「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在李煜的詞作中,其亡國後的作品含義深沉,最為膾炙人口。這首詞用明淨優美的語言,通過永恆的自然與無常人生的對比,抒發了對故國往事的回憶和滿腹的愁恨,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花每一年都開,秋月年年明亮,時光什麼時候才會了解呢?在過去的歲月中,有很多令人難過的往事,小樓昨夜又有風吹來,登樓望月又忍不住回憶起故國。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生在皇室,當個弱地的君主,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一個詞中之帝,則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是很多,存世的僅三十餘首,字數加起來也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一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日就和大伙兒分享被稱作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隨便便拿出來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沒被超越!到底是什麼詞呢?居然能有這般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在他寫完這首《虞美人》沒多久,就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死。他是個失敗的國主,卻是個成功的詞人。在降宋之前,他也寫詩填詞,但是他為後人所熟知的幾首詞都是寫於被俘虜之後。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成千古名句!到現在仍未被超越
    也正是因為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所以他也被後人稱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詞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亡國前,李煜是個風流才子,他的詞優美心醉,描寫的是歡樂時光。亡國後,李煜的詞多了份悲涼,多了份悽慘。李煜臨死作了一首詞,正是《虞美人》《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 李煜被低估的一首詞,短短兩句令人心醉,蘇軾連寫4首不及他
    李煜被低估的一首詞,短短兩句令人心醉,蘇軾連寫4首不及他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君主,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6子,於宋建隆2年(961年)登基,史稱李後主。開寶8年,宋軍破南唐國都,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弟弟蘇轍高居廟堂之上,官至宰相;才情卓著的蘇軾卻五次被貶,明明心中有遠大的家國抱負,卻只能幽居偏僻鄉裡,暗自嘆息。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有四大有才的皇帝:李隆基善譜樂,宋徽宗的書法,朱由校的木工,還有就是李煜的詞。這些都堪稱是經典。李煜作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他實在是沒有什麼大成就,但是李煜卻是皇帝中文採最高的。
  •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使人不禁落下眼淚
    他就是李煜。雖然他算不上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的詞卻被後人誦讀。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位皇子,同時也是南唐後主,他除了是一個國家的帝王,他還是詞壇上的一位帝王,只是為詞壇的帝王錯身在了帝王之家。宋太宗聽說了這件事,勃然大怒,沒過多久就下令賜李煜毒酒,將他毒死了,所以這首《虞美人》也就成為李煜的最後一首詞作了。相傳,當時李煜的死狀特別的悽慘,他當時掙扎了許久才離世。
  • 李煜如夢如幻的一首詞,只有短短二十六個字,讀來卻令人肝腸寸斷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君主,同時也是一位亡國之君,還成為了階下囚,被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囚禁在了都城,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李煜的後半生,可以說是非常的痛苦,為此他寫下過很多這方面,能夠表達他內心無限悽涼的詞作,而且這些詞作,大多都是描寫的非常憂愁,讀來更是令人肝腸寸斷。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短短2句,看透人生無常,蘊含禪機
    相信很多人會有跟我一樣的感覺,初讀時,你會發現全詩第一句和最後一句完全一樣,其實,這就是詩人的獨特高明之處。開篇象徵人生的開始,結尾象徵人生的結束。開篇和結尾相同,寓意著人的一生就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曾經的欲望、執念,轉眼都成一場空。全詩化用的是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是杭州靈隱寺高僧普濟編寫的一本禪集。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可是,說來道去,這世界能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領悟到人生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可倘若自己悟不透,那麼也無需枯等時間教給我們答案,我們倒不如求助於前賢。蘇東坡在臨終前為世人留下4句詩,卻道破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前人之事,後人之師。
  • 李煜常被忽視的一首詞,蘇軾連寫了4首同類型的,都不敵他這一首
    但李煜不同,李煜是最早開始專門填詞的文人之一。他的詞幹淨、純粹,正是無招勝有招。他寫《虞美人》,不彎彎繞繞,只輕輕一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就已經足夠驚豔;他寫《相見歡》,也一樣明白如話,只淡淡的一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就美得令人陶醉。這就是李煜詞的魅力。
  • 蘇軾生前最後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蘇軾生前最後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詩歌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中國人更熱愛詩歌。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
  • 李煜的「封神」之作,開篇驚豔,無一生僻字,詞中道出他無盡愁苦
    王國維評價李煜時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在中國文化長河中,「不務正業」的君王也就李煜了,提到李煜想到的不是他是什麼皇帝,而是他那30多首詞作品。僅僅只是一首詩詞,短短幾句話,就成為了千古名句,真的已經很厲害了。試問有多少文人,能僅憑這一個名句就名垂文史的。大家細細的品讀一下李煜的這首詞,一共四句,句句視為千古名句,這種水平怎麼能是一般文人所能及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劉禹錫很冷門的一首詩,卻寫出了愛情的不幸,短短4句扣人心弦!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之句,描寫愛情的不幸。再後來,愛情的不幸就成了詩歌中一個永恆的主題。譬如,唐代詩人崔郊的「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李益的「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宋代詞人陸遊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歐陽修的「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等。
  • 李煜一首《相見歡》,只有短短四句,卻寫盡了人生苦短的哀愁
    為什麼會說這是李煜最出色的一首詩,在於它廣為流傳。李煜在這首詩中單單「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1句話就用到了擬人和名詞連用的修辭方法,為後世眾多詩人參考。好比《天淨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就在名詞的運用和堆砌上和李煜作品中的典型之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連用了名詞,同時一點沒有累贅之感,反倒是令人感覺到更加悽苦,一方面是自己內心苦悶,就連身邊的環境也像冰窖中一般陰冷,似乎將讀者們也融入了這般陰冷的環境中,在名詞連用的技巧下將孤寂落寞之感刻畫的精妙絕倫。深秋向來都是比較容易使文人騷客悽苦的時節,每到深秋都是會令人想到傷感和悽苦。
  • 李煜比較冷門的一首詞,用短短12字,道盡一生悲涼,令人感動
    帷簾裡坐在床榻上的男子,目不轉睛地看著桌上短短一截正在燃燒的蠟燭。他形容枯槁,舉手投足間依稀可窺見昔年意氣風發的貴氣和才情,但如今更多的只剩下顯而易見的頹唐。他,就是李煜。那邊更漏中的水已經快要流淌盡,說明此時此刻,恰是黎明前最深最漫長的黑暗。對於被軟禁的他來說,明天也許馬上到來,但曙光也許永不會來。那麼,在這黑暗之中,守著燭火照亮的那一點點光明,屈居汴京將近三年的南唐後主李煜,夜闌聽雨,究竟聽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