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史上有四大"不務正業"的皇帝:愛玩音樂的李隆基,愛寫字的宋徽宗,愛做木工活的朱由校,還有愛寫詞的李煜。
說起李煜,在"不務正業"這件事上,也算是做到了極致,以至於直到今天,人們提起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做君王時做過哪些正事,而是他那30多首傳世傑作。
很多人聽到這個作品數量,表示不屑:人家真正的詩詞達人,作品數量是他的幾十倍!然而,李煜正是用這些加起來僅有幾千字的作品,將自己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
其中,最經典的一首莫過於李煜臨終前寫下的絕筆之作——《虞美人》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上闕,春花秋月代指光陰如水無休止,什麼時候會時光停滯呢?過去的美好回憶能記住多少啊。昨夜的東風又吹過小樓,這情景恰似自己在南國時見過的景色,只是時過境遷,不堪回想了。
下闕展開回憶,南國皇宮宮殿的雕梁畫棟應該還在那裡,只是小周后已經不是和自己吟詩作對開心的樣子了。問一下亡國的君主有多少愁?唉呀,就像長江的水一樣滾滾東去,無盡無休。
據宋王軹《墨記》載:"後主在次第,因七夕命故姬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並坐之,遂被禍雲"。可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寫於李煜亡國歸宋後被毒死之前,也就是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顯然,李煜的愁情是因故國而生。
有人說,這是李煜最絕的一首詞,道盡了"悲"的最高境界,隨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後世有多少人模仿和借鑑過這首詞,史書沒有統計,但是我們從明代文人、評論家卓人月的《古今詞統》中可以窺見一、二,卓人月對這首詞的評價是:"只一又字,宋元以來抄者無數,終不厭煩。"
他說的這個"又"字,正是"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抄到後人都看煩了,可見數量之多。可惜這些模仿之作,我們卻一首都不記得,所以這首詞真正詮釋了那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這首詞是李煜的一首封神之作,宋、元、明、清等多位名家都對它推崇備至。讀多了李煜的詞,會發現一個很大的特點:他能用最簡單的字,寫出一字不可改的作品。這首《虞美人》通篇一個難理解的字都沒用,讀一次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但卻照樣能成為後世模仿不了的經典,這就是詞中之帝的筆力。
起筆漂亮,落筆驚豔!千古詞帝!李煜當之無愧!
即使已經過去了千年,但是依舊能夠在他們的詞裡面,看到曾經李煜眼中的此情此景,與他遙遠而又寂寥的情感惺惺相惜,仿佛他所經歷的,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深深契合。
想要一品李煜詩詞的朋友,我力薦這本《李煜詞集》!
《李煜詞傳》以李後主流傳於世的詩詞作為切入點,收錄了30多首最為膾炙人口、廣泛流傳於世的詩詞。
而且它不僅僅是收集了詩詞,還對用散文體小說的創作方式,把李煜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讓我們充分的了解他的一生,也懂得了他。
除了李煜的詩詞,這套書中還包括了《辛棄疾詞傳》《蘇軾詞傳》,也是我一併想要推薦給大家的。
辛棄疾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說的就是二人!
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除了大量的美文乾貨,還配上了唯美的插畫,符合詩人意境的封面,閱讀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
恰逢新年大促,6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幾包煙錢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不得不說是非常划算了!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