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2020-12-14 歷史國學智慧

人生的意義絕不在於單純的追求物質上的充裕,精神上空虛的人,走這一生就是白來一趟罷了。

畢竟,賺再多的錢,倘若精神上空虛,那麼難免會感到人生寂寞沒有什麼方向。可是,說來道去,這世界能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領悟到人生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可倘若自己悟不透,那麼也無需枯等時間教給我們答案,我們倒不如求助於前賢。蘇東坡在臨終前為世人留下4句詩,卻道破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前人之事,後人之師。

儘管蘇軾所處的宋朝已經距離我們過於遙遠。可是,回首這位偉大先賢的一生,我們卻會不自覺的被其吸引,其一生曾到達過巔峰,卻也成落入深淵。

在最苦難時,他被小人作怪,貶到了當時最落魄,最南面的海南島。

在最輝煌時,其落筆也曾使得洛陽紙貴。

所以,這樣一位偉大先賢留下的人生智慧,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絕對不會落伍。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廬山煙雨》

唐以詩為榮,而宋則以詞為榮。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詞上的造詣登峰造極。可其作詩卻同樣入木三分,首首結為經典之作。而蘇軾臨終前作此詩,即為一代文豪的臨終絕唱,也是他為子孫後代留下的忠告。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全詩細細數來,不過二十八字,卻具有諸多妙處。其中最明顯的一處是,詩的開頭和結尾是同一句。

這種相同細細品來,卻是蘇軾想要告訴後代的人生哲理。

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句聽起來是簡簡單單,卻剛好是涵蓋了山水。

前後兩句,山水未曾變過,可心境,時間不同,看到的東西也就全然不同。

這看到的第一重境界便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大多數人在處出社會時,都仍處於這最簡單的第一層境界。由於對外知之甚少,從象牙塔到社會圈,這中間大部分人都要挨一次社會的毒打。

所以,在這次毒打之前,這些人仍處於見山是山的境界。

第二層境界則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這往往是大部分人在入社會多年之後到達的境界,因為現實的磨練,我們不再單純的將山視為山,水視為水。而大部分人也是停留在這一層境界,再未曾走出去。

可是,真正的第三種境界,卻可能是萬人中未必能有一人能夠達到。

這種境界還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這時候的人已經進入了一種返璞歸真的狀態。

當一個人有放下的覺悟,能夠超越世俗的限制。這時候這個人就已經達到了最難做到的第三種狀態。雖然是萬裡無一,可是,向這個方向努力,卻也可以讓人的一生受益無窮。

蘇軾一生的經歷,決定了他擁有常人難及的智慧和人生觀,這讓其作品具有一種理性的智慧。多讀蘇軾詞,你會發現,你在不知不覺中,會將他的智慧提煉出來,化為己用。《蘇軾詞傳》便是這麼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讀《蘇軾詞傳》不是讀他的詩,是品讀他的人生,品讀他的豁達。

《蘇軾詞傳》囊括了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而且,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以當時的時代背景與社會觀念為出發點,對蘇軾的一生、詞傳藝術、官場活動等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

用唯美深情的筆觸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蘇軾的思想。

除此之外,這套書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一套5本書,僅需兩包煙的價錢還不夠一支口紅錢就能讀懂5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商品卡把它們帶回家吧!

相關焦點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對於人生境界的感悟,從古至今都有不同的理解。如今,大多數人比較認同中國哲學家馮友蘭所說:"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這是從境界的分類而言談的,但是我覺得,關於人生的境界,沒有誰能比古人蘇軾還說得清,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短短28字內,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這句話一經問世好像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不少人引起了共鳴,同時也點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困惑: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這個問題,其實千年前的大文豪蘇軾很有發言權。
  • 蘇軾生前最後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蘇軾生前最後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詩歌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比中國人更熱愛詩歌。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蘇軾臨終頓悟留下1千古奇詩,道破人生3重境界,多數人只到第2層
    而有的詩則特別在內涵意蘊方面,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一首。蘇軾的生平,大部分人都很了解,但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下這首詩創作的背景:蘇軾先後娶了王弗、王閏之為妻,生下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另外三個分別是蘇邁、蘇迨、蘇過。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短短2句,看透人生無常,蘊含禪機
    此時64歲的蘇軾已不再意氣風發,經過無數次的被貶,坎坷的一生,多年參禪讓這位白髮老人對人生感悟頗深。作為父親,蘇軾寫下這首詩作,也是希望兒子能夠對人生有所領悟,少些挫折坎坷。相信很多人會有跟我一樣的感覺,初讀時,你會發現全詩第一句和最後一句完全一樣,其實,這就是詩人的獨特高明之處。開篇象徵人生的開始,結尾象徵人生的結束。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即使孤身一人的秋風雨夜,也有萬水千山的張力,這就是辛棄疾。既有「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勇冠三軍,錚錚鐵骨的男兒豪氣;也有「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俠骨柔情。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
  • 蘇軾信手拈來的一首詩,通篇短短的28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那麼蘇軾為朋友寫過很多的詩作,特別是一些送別詩,寫得情深意重,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他在杭州做官時就寫過一首很經典的送別詩《贈劉景文》,這首詩也是千古名篇。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有趣,當時的劉景文正是要離開杭州去往紹興,兩個人都感慨萬千,所以蘇軾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
  • 蘇軾的一首唯美相思詞,短短10句,道盡惆悵和憔悴,讀之心酸無比
    很多人看到它的第一眼,都覺得真是發人深省,一語中的,說得太精闢了。因為在世人眼中,人心不就如此嘛!深不可測,不能正視,經不起考驗。多數時候,最讓人信任的是人心,最讓人害怕的也是人心。但是,對於這句話,有些網友卻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一個人如果過於耀眼,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他的心也是不能夠直視的。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
  • 高僧被歌女不斷撩撥,笑著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彰顯大師風範
    另外,道潛還是一位才子,除了念經誦佛之外,他喜歡研究詩詞,所以與蘇軾的關係不錯。有趣的是,道潛曾因寫詩得罪了宋哲宗,皇帝一生氣,後果很嚴重,儘管沒有把道潛打入大牢,卻下旨勒令他還俗。真正修行之人,不在乎是否還俗,道潛不敢違抗聖旨,還俗後依舊不為凡塵之事擾亂心境,過著僧侶般的生活,謹記佛門清規戒律。
  • 唐伯虎臨死前的絕筆詩,短短28個字,看似瀟灑卻令人心疼
    如果在你心目中,唐伯虎是這樣的形象,那就大錯特錯了。  人若倒黴,喝涼水都塞牙,會試的題目很偏,只有兩位書生給出準確答案,其中一位就是唐伯虎。假如不出意外,入選前三甲不成問題,或許還能狀元及第,騎著高頭大馬逛京城,享受眾星捧月般的感覺。然而,因科舉舞弊案的牽連,不僅被取消成績,還被關進大牢。
  • 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盡生死哲學
    在詩中高僧將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其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詩人將如此高深的禪語,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述出來。久而久之,這份一定要前往的心願就成了一份執念,等到了山水前,這山和水早就不是自然的山水,不過是一份執念的達成。這時候人或許會有得到後的滿足,或許會有現象和想像不一的失望,種種思緒讓人們失去了欣賞山水的初心,這就是第二種境界。對於多數人來說,只能達到這種境界。最後一境,是返璞歸真。
  • 蘇軾寫一首千古奇詩,一般人只能讀懂3句,能讀懂4句堪稱高手
    詩的作者大家都比較熟悉,他就是蘇軾,號東坡。蘇軾的生平大部分人都很了解,但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下這首詩創作的背景:蘇軾先後娶了王弗、王閏之為妻,生下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另外三個分別是蘇邁、蘇迨、蘇過。其中,蘇過出生於1072年,當時他父親蘇軾35歲,中年得子,本來應該開心。
  • 李煜臨終前一首詞,短短4句,道出悲的高境界,你讀過麼?
    很多人聽到這個作品數量,表示不屑:人家真正的詩詞達人,作品數量是他的幾十倍!然而,李煜正是用這些加起來僅有幾千字的作品,將自己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其中,最經典的一首莫過於李煜臨終前寫下的絕筆之作——《虞美人》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 杜甫晚年悲涼之作,只有短短40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杜甫一直被人稱為「老杜」,不同於李白的瀟灑,王維的淡泊,他的詩中總是充滿了滄桑。尤其是晚年,疾病纏身,故交零落,「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字一句,悲涼到了極致,令人不忍卒讀。
  • 蘇軾最飄逸的一首詞,短短26字滿是悠然閒適,現代人讀了身心放鬆
    對於蘇軾這樣的宋詞大家來說,對於詞牌的運用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君不見一曲「水調歌頭」,原本並沒有多少優秀作品,但是自從蘇軾吟詠出「明月幾時有」,就已經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蘇軾是那個5000年來活的最精彩的中國人。雖然他的人生充滿挫折,但是他的內心深處,永遠充滿著曠達的心態。不過當蘇軾一個人經歷人生苦難的時候,獨自品味孤獨人生的時候,也寫出了不少的婉約宋詞。
  • 蘇軾一首驚豔了時光的詩,你知道嗎
    那一天,大文豪泛舟西湖,偶遇一場驟雨,這場倏忽而至,倏忽而去的驟雨成就了一首驚豔了時光的詩,也讓西湖多了一筆濃墨的重彩。是哪一首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北宋 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