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者|大眾電動化「陽謀」:江淮大眾改名大眾安徽 思皓被出售給江淮

2020-12-18 騰訊汽車

[導讀]隨著江淮大眾更名為大眾安徽,以及研發中心的落成和全新產品計劃,從研發到生產環節,大眾擁有絕對的主導權。

12月8日,原江淮大眾研發中心園區的大門上,蓋著新牌匾的紅布被揭了下來。

6天前,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隨著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和江淮大眾的增資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將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大眾中國高層和安徽省政府領導紛紛出席為更名落地所舉行的儀式,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而近期深陷大眾權力紛爭的大眾集團執行長迪斯,也特地通過視頻送上祝福。

按照迪斯所說,大眾安徽公司將目標緊緊鎖定在未來3年內建成的全新工廠,以及將於2023年完成的基於MEB平臺的首款車型。

全新開發的電動車型,跟思皓完全相反,將與江淮不再有綁定關係。從研發到生產環節,大眾已經擁有絕對的主導權。

今年5月,大眾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江汽集團50%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實現企業管理模式變革。

讓當地政府對於這樁合作依然充滿信心的是來自於迪斯的承諾——通過今年20億歐元的投資,大眾將幫助安徽發展成為中國電動出行的新高地。

江淮大眾「分手快樂」

3年前,當江淮大眾組建50:50的合資公司時,外界並不能理解大眾為何要在南北大眾之外,重新上演類似的合作模式,以及江淮乘用車又是如何傍上大眾大腿的。

這次合作在當時打破了國內規定的最多兩家合資企業的規定,並選擇了新能源產品作為切入點,因雙積分政策的壓力而具有更多想像空間。

按照合資合同約定,雙方要充分利用合資資源,不斷提升研發能力,設立全新自有品牌和商標。這意味著合資公司的產品將不能掛上大眾標誌。

2018年5月,合資公司首款產品思皓E20X下線,這款車基於江淮瑞風S2打造,並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但不可否認,這款車因江淮大眾的關係而備受關注。

當時,由江淮主導研發生產的思皓新能源產品歸為在江淮大眾的銷售體系之下,江淮大眾還針對思皓品牌做了電音節的相關營銷動作。

但隨著今年以來,雙方股比逐漸不對等——大眾在今年6月增資對江淮大眾持股比例達到75%之後,思皓也被排除在了新的產品計劃之外。

據悉,改名前的江淮大眾已把思皓品牌出售給江淮。在今年北京車展上,江淮汽車正式發布了思皓品牌,並同時宣布新品牌下首款車型思皓X8正式上市。

思皓X8並沒有與江淮汽車旗下其餘乘用車一樣,採用」JAC」的標識,而是採取了與合資公司產品一樣全新的「思皓」品牌標識。

復盤雙方的「訂婚」,即便大眾自始至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對於如今的江淮來說也並非毫無益處,彼此也算是階段性的「分手快樂」。

在自主品牌兩極分化的背景下,主流自主品牌紛紛探索高端化道路,而江淮無論是技術還是品牌均有所欠缺,這條道路明顯不適合它。

早在江淮大眾成立之前,江淮已經在2016年牽手蔚來,通過代工高端電動產品而進入大家的視野中。

近幾年,無論是江淮蔚來還是江淮大眾,都在品牌印象提升上對江淮汽車多有裨益。高端有能力承接蔚來,走量的車型也有大眾背書,互不耽誤。

再不濟最後還能落得一個成熟的電動品牌思皓,憑藉著強大的性價比,繼續攻佔三四線城市市場,而剛剛上市的思皓X8也將助力江淮完成今年45萬輛年銷目標。

按照規劃,思皓未來5年內將陸續推出A、X系列共計十餘款車型,覆蓋A00-B級SUV和轎車。

明年,思皓將推E10X、E40X、E50A等產品上市,2022年將推出基於思皓X811平臺的A級純電SUV,2023年推出全新A0級SUV和轎車等。

大眾加強本土化研發

改名之後,大眾安徽後續推出的車型也順理成章地推出大眾的新能源車型。與此同時,安徽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共同構成了本地強大的生態系統,被大眾收購部分股權的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也是其中一員。

作為產品前期階段的關鍵機構,研發中心將聚焦在產品產業化方面,並逐漸擴充大眾安徽公司的的員工數量至500人,主要專注於研發領域。

研發中心也將無縫對接大眾全球研發實力,員工將有機會前往大眾德國總部及其研發中心接受培訓,內容包括:數位化,整車測試和認證,產品管理,電子產品開發等。

「大眾安徽將為推動集團電動化戰略做出重要貢獻。」大眾汽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瀚表示,「並將成為大眾在全球的電動出行驅動中心之一。」

在他看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出行市場,也是汽車產業領域的創新強國。這也是為什麼大眾需要強化本土研發能力,「創建研發中心是為此邁出的第一步。」

在出行和數位化方面,大眾也進行了相應布局。大眾將在安徽打造一個電動出行基地和數位化中心,出行基地與國內外供應商進行協商,計劃在工廠周邊,建造一個專屬供應商園區。數位化中心則旨在為集團旗下產品提供車聯網和數位化服務。

按照計劃,大眾汽車(安徽)二期擴建工程計劃於2021年啟動,生產線基礎設施、設備也將進一步完善。工廠的未來車型將基於集團純電動MEB平臺打造。該平臺適用於多種車型的生產,並使車型設計更加靈活。該工廠規模最大年產量預計可達35萬輛,首款車型預計於2023年投產。

當大眾安徽工廠迎來首款全新開發的車型之時,也是66歲的迪斯迎來大眾集團執行長任期結束的日子。為進一步延長自己的任期,以進一步推行大眾集團的轉型計劃,迪斯早在今年5月就曾經向大眾監事會提出要求,卻始終未能如願。

對於目前的大眾中國而言,晶片短缺更是擺在眼前的問題。一周前,南北大眾由於晶片短缺導致停產的消息不脛而走,此前手機晶片短缺的情況也輪到了汽車行業。

對此,大眾中國證實了短缺的情況確實存在,但僅是個別車型的生產受到影響,並未像全面停產那般嚴重。同樣背景下,比亞迪聲稱自己在晶片方面有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鏈,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能對外供應。

今年9月,由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牽頭70餘家企事業單位成立了「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此舉體現國家對於汽車晶片的重視。

當下晶片本土化研發將成為包括大眾在內的整車製造商亟待解決的問題。增加供應商選擇,優化供應鏈布局,也是每一個合資公司在華市場發展的長遠打算。

相關焦點

  • 21深度:從江淮大眾到大眾(安徽)「三個大眾」的平衡與博弈
    江淮對於這家新的合資公司寄予厚望,合資公司的推進速度非常快。2018年4月的北京車展期間,江淮大眾發布了合資公司的全新品牌SOL(思皓),並亮相了首款量產車EX20。根據當時對外透露的信息,思皓的設計團隊來自大眾集團旗下西班牙品牌西雅特,而底盤調教團隊則來自德國,並且旗下所有產品都會滿足大眾集團的質量要求。
  •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今年約10億歐元的投資,將加速大眾汽車(安徽)的發展。而大眾汽車(安徽)的發展,也將進一步強化中國市場在集團電動化、數位化戰略中的作用。」「大眾汽車(安徽)使我們能夠充分發揮集團在全球電動出行方面的協同效應,推進中國電動化戰略,並助力集團到2050年全面實現碳中和願景。」
  • 德國大眾為啥偏愛安徽製造?先是國軒高科,又傳江淮大眾
    今日午間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報導,大眾汽車集團(VOW.DE)準備以人民幣35億元的價格,收購合資夥伴江淮汽車(600418.SS)的控股股東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50%股權,目前雙方正在就協議進行最後談判。
  • 加速推動電動化進程,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首款車型2023年...
    2020年12月8日,在安徽省及合肥市相關領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安進、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等見證下,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標誌著大眾汽車集團電動化進程加速推進。根據此前公布的戰略布局,大眾汽車計劃在2029年推出75款純電動產品,基於MEB平臺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將要達到2000萬輛。
  • 江淮大眾首款車型來了,車標像閃電,新品牌命名「思皓」
    導讀:就在剛剛,江淮大眾在北京898創新空間舉行發布會,到目前為止,發布會還沒有結束,在剛剛過去的十分鐘內,江淮大眾發布了全新的品牌,這也是雙方合作的第一個品牌,新品牌命名為「思皓」請記住這個車標,英文名為「SOL」,車標如閃電一般,從造型上來看其實設計感比較強,無論是層次感還是簡單地幾筆線條勾勒
  • 控股江淮大眾、入股國軒高科 大眾在下怎樣一步「棋」?
    當天,大眾汽車集團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汽車」)官宣「聯姻」。聯姻的聘金是,由大眾汽車集團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控股」)50%的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
  • 工商變更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1,工商變更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日前,江淮汽車發布公告,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其中,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 大眾增資完成 江淮大眾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早在今年的5月29日,安徽省國資委、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三方曾共同籤署了《關於向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增資之意向書》;此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共同籤署了對江淮大眾的增資協議。
  • 緊傍大眾200億建新廠 江淮汽車「籌碼」式轉型受關注
    此後,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下稱"江淮大眾")。增資完成後,合資公司的總註冊資本從20億元增加至73.55億元。同時,江淮汽車母公司江汽控股將由安徽省國資委、大眾中國投資各持股50%;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持股比例將從各佔50%調整為75%和25%。
  • 大眾汽車(安徽)正式揭牌 2023年投產首款MEB車型
    在此次揭牌儀式上,大眾汽車(安徽)並未公布未來將生產的具體車型。不過,大眾此前曾承諾將授予合資公司4-5個大眾集團旗下品牌產品。而對於之前的江淮大眾思皓品牌,則已在今年9月的北京車展上,正式變為江淮汽車旗下全新乘用車品牌,其定位也由新能源擴展至了燃油車領域。
  • 「大眾汽車(安徽)」 開啟大眾中國新棋局
    感謝中國的深化改革和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使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化進程得以加速推進。」近日,在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汽車(安徽)」〕揭牌暨研發中心竣工和製造基地開工儀式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內的媒體記者表示。這將意味著,中國汽車業股比對等合資時代落幕,外方股權佔比最大合資公司誕生。
  • 江淮汽車擬轉讓乘用車工廠閒置資產 押注思皓乘用車
    對於是否已有意向購買者,江淮表示「具體以公告為準」。押注思皓乘用車品牌目前,江淮在乘用車市場布局,資源主要聚焦思皓乘用車品牌。在9月26日北京車展,江淮發布了思皓乘用車品牌,首款車型思皓X8同步上市。該品牌和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品牌思皓共標,並導入德國VDA質量管理標準,全面對標大眾MQB平臺。江淮對財經網汽車表示,思皓是江汽集團與大眾集團共創的乘用車品牌,對標德國VDA質量標準,推動了江汽乘用車產品升級。資深汽車分析師任萬付表示,江淮與大眾的合作,有利於江淮近距離學習大眾的生產製造經驗,提升產品品質和品牌知名度。
  • 江淮大眾股權調整正式獲批 通過控股母公司大眾實際話語權將遠高於...
    這意味著,江淮大眾原本50:50的股權結構被正式打破,大眾中國投資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並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 11月2日下午,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江淮大眾增資相關事宜已獲得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備案通過。這意味著,江淮大眾原本50:50的股權結構被正式打破,大眾中國投資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並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
  •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
    隨著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 75%投資交割完成,成立於2017年的江淮大眾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此前,大眾汽車集團投資約10 億歐元,獲得了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50%的股份。
  • 北京車展還沒開始,大眾拋出思皓直接ShowHand
    4月24日,就在北京車展開幕前夕,大眾中國在北京898藝術中心召開了媒體見面會。大眾不僅向大家展示了最新的車型,也對自己在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暢想。大眾秀「肌肉」俗話說:「最好的要留到最後」,但這次大眾可不想這麼做。
  • 大眾: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在揭牌儀式上,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並未公布未來將生產的具體車型。不過,大眾此前曾承諾將授予合資公司4-5個純電動汽車產品,目標是在2025年生產20-25萬輛,在2029年生產35-40萬輛。而此前的江淮大眾思皓品牌,則已在今年9月的北京車展上,正式變為江淮汽車旗下全新乘用車品牌,其定位也由新能源擴展至了燃油車領域。
  •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1,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合肥研發中心竣工製造基地開工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在在安徽合肥正式揭牌,同時大眾(安徽)研發中心正式落成,而位於合肥的製造基地也正式開工,就此,大眾汽車(安徽)日後將成為大眾集團在國內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利器。
  • 與江淮大眾產品共線生產,江淮嘉悅X4上市了|新車
    記者 | 侯卓鎧1近段時間,國內汽車領域最大的事件非大眾集團入股江淮了。與此同時,江淮汽車也正在抓緊自主乘用車板塊的產品發布速度,其3.0時代的嘉悅X4也正式上市了。6月27日晚間,在江淮大眾生產基地的一場雲發布會上,江淮汽車正式上市了全新小型SUV嘉悅X4,新車共推出6款車型,提供6款外觀顏色和2種內飾風格可選,官方指導價7.28-9.98萬元。在享受官方10000元現金優惠後,終端成交價格為6.28-8.98萬元。
  • 為什麼說大眾(安徽)靴子落地,可能會是特斯拉泡沫的終結者?
    然而無論大眾和特斯拉將展開一場多麼慘烈的廝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所涉及的三方博弈中的另兩方,江淮和安徽省政府之間都不會出現一個輸家。與大眾在電動化、互聯互通、自動駕駛、智慧出行等領域深化合作,也將助力江淮獲得更多資源支持,實現新能源汽車「十四五」戰略規劃目標。
  • 為什麼說大眾(安徽)靴子落地,可能會是特斯拉泡沫的終結者?_易車網
    從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博士親自掛帥並出任中國管理董事會負責人,全力加速追趕,並實行了「ALLIN」電動化的激進戰略,其緊張程度便可見一斑。迪斯在今年也坦誠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在軟體和自動駕駛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這並不妨礙大眾經過一番奮起直追之後,在電動化的賽道上後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