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原創
作者 | 王靜儀
編輯 | 施智梁
本文由出行一客與騰訊新聞、騰訊汽車聯合出品,首發騰訊新聞,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今日午間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報導,大眾汽車集團(VOW.DE)準備以人民幣35億元的價格,收購合資夥伴江淮汽車(600418.SS)的控股股東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50%股權,目前雙方正在就協議進行最後談判。
知情人士說,大眾汽車集團還將成為電池製造商國軒高科(002074.SZ)的最大股東,這兩項交易可能最早在周五宣布。這兩家企業總部都位於安徽。
消息曝出後,江淮汽車股價下午開盤即直線漲停,受到同樣消息的刺激,此前一周它已經經歷了三個漲停板。
大眾入股江淮一事,市場早有傳聞,本次是首次曝出價格等交易細節。去年4月外媒就有消息稱,大眾汽車正尋求收購江淮汽車的大比例股權,並已經僱傭高盛銀行作為顧問,當時江淮汽車股價也經歷了類似的股價飆升,雙方並未直接否認。
本次傳聞是否是真?大眾汽車集團回應出行一客稱,目前沒有官方消息,不予置評。江淮汽車也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江汽控股正在籌劃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相關工作,目前處於初期商議籌劃階段,雙方未就該事項籤署任何意向書或相關協議,交易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大眾入股江淮一事仍未落定,而大眾即將控股國軒高科一事幾乎已是公開秘密。5月19日晚間,國軒高科發布《關於籌劃重大事項停牌的公告》,表示公司實際控制人擬向戰略投資者轉讓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權並涉及其他表決權安排,這一事項可能導致公司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權的變更,公告中明確指出,本次交易對手方屬於製造業。
大眾為何要收購江淮?首先是江淮比較「好下手」。
自從國家放寬汽車企業外資股比限制以來,為了利益最大化,大眾一直有提高合資公司股比的訴求。目前大眾在中國有三個合資夥伴,分別是一汽集團、上汽集團與江淮汽車,相較於家大業大的兩個國內汽車行業龍頭,江淮自然更好下手。不過直接增持合資公司股比的談判難度略大,轉向收購合資方也是可行之道。
目前江淮汽車的市值約140億人民幣,大眾汽車的市值為7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600億元),是前者的近40倍。2020年一季度報顯示,即使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大眾還有17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00億元)的淨流動資金,因此此次曝出的35億人民幣的收購價,對於大眾來說不算太高。
近年來,江淮汽車的銷量、營收等不斷下滑。2019年江淮汽車營收為472.86億元,同比下滑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6億元,但去掉政府補貼等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虧損9.78億元,連續三年扣非淨利潤為負。
需要指出的是,江淮汽車是地方國資企業(控股股東江汽控股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全資持有),而國資企業尚沒有被外資持股的先例,大眾入股江淮需要破除一定的體制壓力。不過目前處於國企新一輪混改的大背景下,大眾也許能夠突圍成功。
大眾入股江淮,一方面是有可操作性,而更重要的是,江淮承載了大眾廣袤的新能源願景,本次交易也有其現實必要性。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信息表示,完成交易後,大眾計劃向合資公司江淮大眾再投入一筆資金,利用其模塊化MEB平臺建設產能,用於生產新能源汽車。
公開資料顯示,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與江淮汽車是合作關係。如果大眾同時收購江淮與國軒高科,這兩家總部都在安徽的企業與大眾將形成電池-主機廠的閉環,供應、製造全部到位。
2017年6月1日,在中德兩國總理的見證下,江淮與大眾雙方以50:50的股比合資成立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專注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8年3月,江淮大眾發布思皓品牌;一個月後,首款車型E20X下線,時隔一年多,2019年下半年開售。
但主打平價、不掛大眾車標的思皓品牌的銷量不甚樂觀,根據江淮汽車2019年年報,江淮大眾項目當年虧損3.6億元。收購完成後,思皓會改為大眾車標嗎?值得暢想。
大眾集團不能也不願意放棄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20-2024年間,大眾計劃在混合動力、電動出行以及數位化領域投資600億歐元,佔公司當期1450億歐元總投資的四成以上。
如果大眾加大對江淮的投入,當地的就業和稅收都將受益,控股江淮的地方政府想必樂見其成。而大眾入股江淮,也許是三方談判的前置條件。
畢竟此前寶馬集團擴大在合資公司中的股比也使用了類似招數:寶馬集團以290億元人民幣從合資方華晨集團處購入華晨寶馬汽車25%的權益,從此以75%的股比實現控股,拿走合資公司的大部分收入,而作為交換,合資雙方除了延長合同期限至2040年,還同意進一步增加華晨寶馬的產能,並在瀋陽市鐵西區建造新工廠,遼寧省和瀋陽市政府將就相關基建設施給予支持,並授予額外政府補貼。(責編/楊佩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