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大多數眩暈不是頸椎出毛病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南京市中醫院眩暈門診。

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眩暈常讓患者痛苦不堪。休息一會或吃點藥緩解了,下回再發作時症狀更厲害。本期揚子名醫團「大咖有約」欄目,記者專訪了南京市中醫院腦病科眩暈門診專家王敬卿主任醫師。據她介紹,眩暈是由人體對空間定位產生障礙後引起的位置性錯覺,它只是多種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症狀,而非一種疾病。眩暈病發病原因複雜,需要醫生和患者一起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克服困難。

通訊員 張明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攝製 楊澤華

大咖小傳

王敬卿,主任中醫師,南京市名中醫,碩士生導師,南京市中醫院腦病科副主任,南京市科學技術局評為南京市中青年行業技術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第四屆優秀中青年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工作者;江蘇省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人才優秀學員。曾獲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二等獎。長期從事臨床、教學、科研等工作。擅長眩暈、中風、失眠、頭痛、痴呆等中西醫結合診療。每周四上午腦病科專家門診兼眩暈門診、周二、周三下午腦病科專家門診(地點均在南京市中醫院門診二樓內科專家區域)。

由頸椎病引發的眩暈不常見

眩暈不是病,暈起來難受得「要命」。在王敬卿主任的眩暈門診,主訴眩暈的患者病情通常比較複雜。「引發眩暈的疾病多達幾十種,需要仔細分析。」王敬卿主任解釋說,單從發病部位來看,有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周圍性眩暈由內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經顱外段(在內聽道內)病變引起的眩暈為周圍性眩暈,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中樞性眩暈是指前庭神經核、腦幹、小腦和大腦顳葉病變引起的眩暈。這兩個部位病變引發的眩暈的患者佔30%—50%,其中中樞性眩暈佔20%左右。還有其他致病原因,比如貧血、內分泌腺疾病、精神疾病等,這部分患者病人佔15%左右。還有部分眩暈尚不清楚致病原因。

說到眩暈,很多人第一個想到是不是頸椎出毛病了。發生眩暈後,有人會選擇推拿、按摩,希望減輕症狀。王敬卿主任介紹說,實際上由頸椎疾病引發的眩暈在門診並不常見。在眾多頸椎病類型中,只有椎動脈型即頸源性眩暈可能出現眩暈症狀,發病機率相對較小。「發生眩暈後,找到致病原因最重要,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王敬卿主任說。

夏季高發的眩暈有時是中風信號

夏季是眩暈高發的季節,中老年人居多,女性患者略多些。夏季眩暈往往不是小事,一定要找準病因,準確治療。王敬卿主任解釋說,夏季是心腦血管病高發時節。中老人年要格外留意夏季眩暈症,因為眩暈也可能是腦中風的表現,或者腦中風的先兆。高血壓、動脈硬化時患者易發生腦幹、小腦梗塞或供血不足,這部分病人出現眩暈可成為腦中風非常重要的「報警信號」。

尤其要關注臥位起身時發作的眩暈。有一位60多歲的阿姨早晨起床突然天旋地轉、噁心嘔吐、心慌、氣短、出冷汗。被家人緊急送到南京市中醫院急診,經過眩暈門診專家會診明確了病因,「是小腦梗塞引發的眩暈。」這類患者眩暈之餘會伴隨平衡功能障礙,不能行走必須由家人攙扶,有時語言功能也會出現問題。這些患者必須第一時間送到醫院,發病4.5小時之內是治療的黃金期,可以採用靜脈溶栓治療。

改善生活習慣從控制「三高」做起

王敬卿主任提醒說,預防和控制眩暈發作,應從改善生活習慣,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做起。分析眩暈的發病原因,大部分患者與之有關。比如較常見的內耳眩暈又稱梅尼埃病,是由於內耳膜迷路水「三高」和代謝症候群腫而致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和耳鳴為主要表現的內耳疾病。一般為單耳發病,青壯年多見。內耳眩暈常反覆發作,很難根治。內耳眩暈的主要的發病原因就是高血壓、貧血、代謝性疾病等。

其次,患者注意飲食均衡,少吃油膩、甜食等。保證高質量睡眠。適當運動,提高抵抗力。運動對體質、情緒調節都比較好。但運動量不宜過大,有眩暈的患者應注意避免頭部的強烈運動。加強情緒管理。此外眩暈患者情緒管理非常重要,部分患者單純的情緒引發的眩暈,容易焦慮,導致徹底恢復慢。

眩暈患者不用再輾轉多科室了

大部分眩暈患者同時伴有嚴重的耳鳴、嘔吐、心悸、轉頭即眩等症狀,常常不知道去哪裡就診,輾轉於急診科、神經內科、骨科、五官科、心內科和消化科等。 王敬卿主任提醒說,眩暈患者先到眩暈門診就診,明確病因後對症治療。南京市中醫院腦病重點學科眩暈學組2016年成立眩暈多專業一體化診療平臺,並下設眩暈門診、前庭功能檢查室(通過儀器檢查發現眩暈的病變部位和損傷程度)、前庭功能康復室(指導眩暈患者進行視覺穩定性和平衡能力康復等)、眩暈病房(腦病科25病區),常規開展耳石症(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前庭性偏頭痛、前庭神經炎、梅尼埃病、前庭陣發症、慢性主觀性眩暈、老年性前庭病、後循環缺血等各種耳源性及中樞性眩暈的一站式診療服務。

王敬卿主任介紹說,綜合平臺藉助醫院核磁共振(MRI)、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DSA血管成像、眼震視圖檢查、視頻頭脈衝檢查等先進檢查技術,為廣大眩暈患者做出明確的眩暈定位、定性診斷。在治療上,南京市中醫院眩暈門診以「眩暈治療四結合」為特色,包括中西醫結合、針灸與藥物結合,內服與外用結合,前庭康復與護理結合。

大咖提醒

常見五大眩暈疾病症狀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眩暈在起床、翻身、臥倒改變頭位時出現,持續時間短暫<1分鐘,發作時不伴耳鳴耳聾等聽覺症狀。

後循環缺血

眩暈、時伴失衡不穩感、復視、偏育、感覺異常、言語不清、吞咽困難等神經系統症狀。

梅尼埃病

眩暈發作時常伴耳鳴耳脹甚至聽力喪失等聽覺症狀,持續數小時左右。

前庭神經炎

急起劇烈眩暈、持續數天,常不伴耳鳴耳聾等聽覺症狀。

前庭性偏頭痛

眩暈或頭暈呈發作性,每次發作可持續5分鐘到72小時,伴有偏頭痛或既往有偏頭痛病史,發作時伴畏光、畏聲、噁心、嘔吐等。

來源: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問診實錄 一暈3年 竟是耳石脫落所致
    65歲的陳老太一向身體很好,但從3年前她突然患了一種怪病:坐在椅子上不能向右側身,睡覺時身體也不能向右翻身,不然說話就會「天旋地轉」,暈得她噁心想嘔。後來,她日常的起居生活中摸準了這個規律,一開始犯暈就馬上糾正自己的體位,頭暈還真是好了些。但只要不小心,這種莫名其妙的眩暈又馬上「上身」,搞得她非常難受。   為了找出病因,3年來她從腦科到骨科、心血管內科,檢查了頭顱、頸椎、心臟,做了CT、腦血流圖……什麼檢查都做過了,甚至還被抽了骨髓查病因,結果什麼異常都沒有,但她還是一不小心就犯暈。
  • 為什麼頸椎會壓迫血管導致眩暈呢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聊聊為什麼頸椎會壓迫血管導致形成暈旋呢。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椎動脈型頸椎病在作怪。椎動脈型頸椎病頸椎病分5種。看這個圖,頸椎的兩側有很多的椎間孔,椎間孔裡面走形各種神經和血管,專供大腦的。由於長期低頭工作造成頸椎曲度改變,或者年齡增大造成頸椎椎體增生退行性改變等,使其椎間孔越來越狹窄,從而壓迫的血管,所以腦袋供血不足,就出現暈了。
  • 暈了,暈了
    所以那天過的不是神仙日子,最多就是被關在豬圈裡被迫長肉的日子。因為我,暈。不是縴手輕撫額頭柳眉簇的美人暈,是站不住腳天旋地轉分不清東南西北的狗熊暈。算了,我還是老實交待吧。。。是我vertigo,耳石症的毛病又犯了。上一次這個毛病發作,還是兩年多以前的事情了。
  • 暈車、暈船、暈「3D」……80%的人都曾經歷過,「眩暈」是種病,趕緊...
    但讓他苦惱的是,他一坐飛機就「暈」!在一次飛古巴的旅途中,程徵足足「暈」了6小時……暈車、暈船、暈「3D」……以前,人們沒覺得這是個事。日前,第三屆全國中國眩暈醫學專科聯盟會議在北京召開,相關權威數據統計分析,「眩暈」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三大門診就診症狀之一,而80%的人都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暈動反應。
  • 專治眩暈的妙方來了!天旋地轉、起身發暈一網打盡,眩暈跟你說拜拜!
    家人覺得她是長期伏案工作,頸椎出現了問題,便讓她去醫院做檢查。  這種推理看似沒毛病,但其實毫無正確可言。 根據調查,在近3000例的「腦血管造影」中,無一例是因骨質增生引起的椎動脈狹窄。 但這種眩暈極為少見,大概就像中彩票那麼稀有,所以在臨床上並不認為眩暈與頸椎有太大關係,反而大多數醫生認為是與耳石症有關。
  • 頭暈、頭昏、眩暈 怎麼辨別「暈」幫你分清楚
    如何向醫生準確地描述「暈」的場景,將有助於醫生儘快明確診斷、對因治療。因此,老年朋友們,咱們共同來學習一下如何辨別「暈」吧。 什麼叫「暈」呢?先來了解下它的分類和定義。對於「暈」,實際上分為頭暈、頭昏、眩暈三種。頭暈指非旋轉性頭暈,自身不穩感。
  • 老崔中西結合治療自己的眩暈症,沒毛病
    可是回來以後第二天,老崔又暈了。時間緊,任務重,因為第二天是同事聚會!講真,老崔的社交活動真的太多了。想好好生個病,都沒時間。完全看不出能治療眩暈啊。但是臨床上,仙鶴草治療眩暈卻有顯效,常被用來治療眩暈症,耳源性眩暈(美尼爾症候群)。我在查資料的時候,看到一個叫「百納若愚」的人寫的博客,她對仙鶴草治療頭暈給出了很好的解答:「一般認為仙鶴草有收斂止血之功,但《百草鏡》中曾記載:其能『下氣活血,理百病,散痞滿』。說明本品入血分,和氣血而痰飲消。
  • 暈的時候是感覺「天旋地轉」還是「飄乎乎」?不同的眩暈是什麼病?
    高血壓性眩暈頭暈(眩暈)是高血壓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大多數患者表現為持續性沉悶不適感,也有表現為一過性。頭暈可妨礙思考,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降低工作效率。長期血壓高會導致腦供血不足,是高血壓患者頭暈的重要原因之一。
  • 冬季老年人眩暈,很可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
    常見的引起眩暈的疾病有頸椎病,神經內科的疾病,顱腦的疾病等,前庭功能的一些疾病也會引起眩暈,比如說美尼爾綜合症,還有最近幾年被大家廣泛認識的耳石症。那麼他們之間是有一些區別的,但是區別不是特別的明顯。先給大家簡單的講一下之間的區別,可以指導大家就醫。
  • 抬頭暈,低頭暈,起床暈,躺下暈……該看哪個科室?
    正文共: 874字 12圖預計閱讀時間: 3分鐘在生活中,你是否有過以下情況:抬頭暈,低頭暈,起床暈,躺下暈,翻身暈,轉頭暈,暈時感覺天旋地轉,甚至噁心嘔吐,冒冷汗等,但是持續幾秒就緩解了。家住上陡門的周阿姨最近因為出現上述症狀,在醫院做顱腦CT、頸椎拍片、腦血流圖等等檢查,有醫生懷疑是腦供血不足,打了幾天的通血針,也不見起效。最後來耳鼻喉科就診,檢查發現周阿姨這種眩暈是耳石症導致的。
  • 27歲姑娘起床眩暈,睡覺躺床上也暈!原來是耳朵裡這東西掉了……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以下一些「眩暈」的情況▼抬頭暈低頭暈起床時暈睡覺躺下也暈翻身時還是暈只能朝著一個體位睡覺每次眩暈發作都是在上述體位或頭位改變時出現,持續幾秒鐘就緩解了。那麼,很有可能問題出在耳朵裡,這是受「耳石症」的影響。每年的3月3日為「國際愛耳日」,今年是第20次「國際愛耳日」。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耳石症」。很多人只知道耳朵是聽覺器官,出問題後會引起耳聾,其實,耳朵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負責人體平衡。耳朵裡一個微小的「零件」脫落,就能引發人眩暈、嘔吐,這就是「耳石症」。
  • 大作玩不了 3D眩暈真煩惱!神經系統很敏感 3D眩暈知多少
    相信很多玩家都有這樣的毛病,玩某些遊戲一段時間會會感到非常不適,有頭暈,噁心甚至嘔吐的現象。我們通常管這類現象稱作3D眩暈症或FPS眩暈症。可以叫他暈動病,運動病,陣發性位置眩暈,陣發性運動眩暈。在這裡我統一稱為暈動病。根據權威醫療機構的調研,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屬於暈動病的易發人群。
  • 百年扁氏的草貼一出,頸椎不適得人都舒服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以前是老年人才有的毛病,現在越來越普遍地附身到了年輕人身上,比如腰酸背痛,最為明顯的就是頸椎問題。而經過專家們的實驗結論,頸椎疼的臨床表現有以下幾點:1、常伴有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
  • 京醫通丨起床暈、走路暈、抬頭暈……原因你一定想不到!
    那麼到底是哪出了問題呢?01、頭暈≠眩暈在老百姓眼裡,頭暈、頭昏、眩暈可能聽起來差不多,而實際上它們是有差別的:頭暈▼常指的是頭脹、頭重腳輕,自身站立、行走可能會有點不穩的感覺。頭昏▼頭腦昏沉、不是很清醒的『迷糊』的感覺。和自身的運動無關。眩暈▼眼前事物在旋轉,或者覺得是自己在轉,但其實並沒有東西真的在轉的一種錯覺。
  • 耳石症,暈起來的時候閉著眼也一片眩暈,但治這個病壓根不用吃藥
    這不,最近小九的朋友就出現頻繁頭暈,而且噁心嘔吐,飯都有點吃不下,起初朋友認為是日夜加班勞累所致,但是休息了兩天還是暈得厲害,考慮到可能是身體疾病引發的眩暈,便去醫院就診檢查,在做了一系列檢查後,小九的這位朋友被確診為「耳石症」。
  • 身體一半的毛病都和頸椎有關
    時間長了,脖子後會冒出個小包,有人叫它「富貴包」,有人叫它「烏龜頸」。實際上是脊椎承受不住壓力,變形了。1、頭慢慢向前傾45°(看下巴能否貼到身體);2、頭慢慢向後傾45°(看眼睛能否直視天花板);3、頭慢慢向左轉90°;4、再向右轉90°。這4個動作如果不能順利完成,或有明顯的疼痛感,說明你的頸椎告急了!
  • 暈的時候是感覺「天旋地轉」還是「飄乎乎」?各類不同的眩暈到底代表什麼病?
    由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藥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這種情況下需要根據情況到相應的科室診斷治療。耳鳴、眩暈反覆發作診斷並不簡單,可能由以下幾種疾病引起:多於中年起病,其眩暈發作突然,並伴有噁心和嘔吐;聽力減退和耳鳴通常累及一側;一次發作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發作時可觀察到眼球震顫,聽力檢查為感音性耳聾。
  • 打遊戲時為什麼會暈?這就是3D眩暈!(一)
    3D眩暈,也就是FPS眩暈究竟是什麼?概述:FPS眩暈又稱為3D眩暈,是一種普遍困擾著諸多玩家的症狀。3D眩暈指的是在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時有眩暈、噁心感,是運動眩暈的一種類型。FPS眩暈並不僅限FPP類射擊遊戲,一些擬真度較高的3D遊戲也可能讓你陷入眩暈的泥潭,比如《巫師3》、《使命召喚》、《消逝的光芒》等等。
  • 奇怪的眩暈(美尼爾氏症候群)
    奇怪的眩暈(美尼爾氏症候群)        眩暈,很多人都有過,感冒發燒,有時會頭暈,但這種眩暈不會天旋地轉,更不會暈倒。
  • 眩暈停藥物藥效怎麼樣?西比靈藥物治療眩暈要吃多久?
    眩暈屬於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症狀,對於由於體位突然改變或是飢餓等因素誘發的眩暈症狀,是不用處理的。而對於神經系統類病變或是其他心血管類疾病引發的眩暈,患者需要先服用眩暈停、西比靈等止暈的藥物來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