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眩暈的妙方來了!天旋地轉、起身發暈一網打盡,眩暈跟你說拜拜!

2021-02-12 守正學堂

經常天旋地轉,噁心乾嘔,你有過嗎?

 

34歲的張女士就經歷過這樣的痛苦。

 

上周,她在夜裡起床給孩子蓋被子,習慣性向左翻身時,突然感覺天旋地轉,四周都在搖晃,還伴有噁心、心慌。

 

她連忙平躺不動,不到一分鐘,身體就恢復正常,當時以為是起身太快,就沒在意。

 

可兩天後,她又出現了這樣的症狀。

 

家人覺得她是長期伏案工作,頸椎出現了問題,便讓她去醫院做檢查。

 

可拍了片子之後,頸椎未見異常,反倒是耳朵出現了問題,確診為耳石症。

 

不僅張女士如此,很多人也有這樣的情況。

 

之前,林萍總是覺得自己頭暈,起身、低頭都站不穩,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旋轉,走路時也搖搖晃晃,好像隨時都會摔倒。

 

被當地的醫生診斷為「頸椎病引起的頭暈」後,便開藥調理身體。

 

可症狀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愈加嚴重,甚至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大汗淋漓、心悸氣促等一系列症狀,有時都不敢睜開眼,只能靜靜地在床上躺著。

 

長達4年的頭暈,讓她終是無法忍受,直到上大醫院,才弄清自己頸椎病沒有問題,同樣是耳朵引起的眩暈。

 

為什麼出現眩暈,大家都會以為是頸椎病引起的?

 

我想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

 

頸椎間盤突出或骨質增生→椎動脈血管變窄→誘發腦供血不足→眩暈。

 

最後結論:眩暈是「頸椎病」引起的。

 

這種推理看似沒毛病,但其實毫無正確可言。

 

根據調查,在近3000例的「腦血管造影」中,無一例是因骨質增生引起的椎動脈狹窄。

 

所以,這個穿梭在骨頭中間的血管,非活動狀態下,是不會變狹窄,更不可能導致供血不足引起眩暈。

 

那麼到底存不存在因頸椎病引起眩暈呢?

 

的確有可能會誘發眩暈。

 

因骨關節的疾病,旋頸狀態下,導致小腦及腦幹等各區域的血供不足,繼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但這種眩暈極為少見,大概就像中彩票那麼稀有,所以在臨床上並不認為眩暈與頸椎有太大關係,反而大多數醫生認為是與耳石症有關。

 

耳石症,是常見的外周性眩暈疾病,由耳源性因素引起,發作劇烈,但持續時間短暫,往往不超過一分鐘,常表現為起床或向某一方向翻身,引起眩暈,有時伴有噁心、嘔吐的反應。

 

很多人是不是頭上有問號,眩暈這個頭部問題,怎麼可能會與耳朵有關,兩者明明毫無關係啊。

 

其實你真是小看了我們的耳朵!

 

 

我們的耳朵不僅可以聽聲音,還有著它獨特的作用。

 

耳朵中的前庭,負責身體的平衡,所以大部分眩暈疾病都與前庭功能密不可分。

 

而我們中醫,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傷寒論》中指出:「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幹,目眩」。這裡的「眩」,指的就是身體中的平衡功能出了問題。

 

那為何我們說目眩而不是目暈呢?

 

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狀態,眩是天旋地轉,暈是眼前發黑。

 

頭暈是有一種頭部昏沉悶脹、頭重腳輕等不舒服的感覺,而眩暈患者則感覺自己和外周物體之間有一種不協調的旋轉感。

 

簡單理解為,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平衡被打破,處在一種蹺蹺板的狀態,看這個世界的角度不同,出現了眩暈。

 

而少陽病是半表半裡的陽性證,就是陽熱在半表半裡的部位,半表半裡就是胸腹腔間,它不能入裡,也不能出表。

 

熱邪在這個地方,只能順著孔道往上湧,熱往上亢,則「目眩」,就是頭眩暈。

 

《黃帝內經》中記載:「膽足少陽之脈,……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

 

中醫看來,耳朵是膽經的循行之處,少陽膽經過耳中,此類眩暈,常伴噁心嘔吐,可歸屬於肝膽經絡問題。

 

中醫注重整體,不講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眩暈的問題上也是一樣。

 

從耳朵問題,看到背後的肝膽濡養不足,正是我們中醫的神奇之處!

 

 

前不久一位志願者朋友來稿,跟我們講了她公公的眩暈症。

 

正如很多老人一樣,她公公有頸動脈粥樣硬化,家人都以為是腦梗出現的症狀,有天旋地轉不敢睜眼之態,甚至一動就吐。

 

住院掛了一個多星期水,醫生還開了許多西藥,眩暈還是整日發作,並沒有太大用處。

 

最後做了全面檢查才發現,並不是血管堵塞引起的眩暈,而是耳源性眩暈。

 

之後,這位粉絲根據我們的經方——苓桂術甘湯合澤瀉湯,給她公公抓藥治療眩暈,結果得到很大改善,症狀明顯減輕。

(用藥有風險,切勿自己用藥,有問題可以聯繫醫生。)


《傷寒論》中所講,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又有《金匱要略》澤瀉湯治療痰飲眩暈之意,所以又加上澤瀉,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我們常在生活或在電視劇中,看到很多人被氣暈,這同樣也反映出肝膽的問題。

 

肝藏魂,主情志,肝膽相表裡,一旦突然生氣,津液不能向上濡養好大腦,裡有熱,向上燻蒸於頭,就容易被氣暈。

 

說到底,都是肝膽濡養的不夠好,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要想改善身體出現的眩暈,調節好情緒,這些方法不了解,你就真的太吃虧了!

 

每次按摩5-10分鐘左右,連續持續3-5天,直至按摩時的痛感減輕。身體如果長期處於津液不足的狀態,則很容易濡養不好肝膽,出現肝膽問題。肝膽就屬於少陽經,所以柴胡湯可以用於治療與肝膽經絡有關的問題。原方劑量: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炙甘草三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另外,針對眩暈問題,也同樣可以選擇苓桂術甘湯、真武湯、吳茱萸湯、澤瀉湯等方劑。茯苓45g 白芍45g 生薑45g 白朮30g 黑附子15g(先煎90分鐘)  溫馨提示:所選方劑,僅供參考,方劑的選用化裁一定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整體情況,如有需求,須遵醫囑。記得「分享」~」和「在看」哦~

相關焦點

  • 暈的時候是感覺「天旋地轉」還是「飄乎乎」?不同的眩暈是什麼病?
    原創 人衛健康 人衛健康「天旋地轉」的眩暈若感覺到一陣陣的「天旋地轉」,自己也感覺在旋轉,這種情況屬於真性眩暈(周圍性、前庭外周性),有種傾倒感、墮落感。若眩暈伴有短暫的反覆出現的腦缺血神經症狀,或感到天旋地轉、身體失去平衡、無法行走時,要考慮短暫性腦缺血性發作,應及時採取措施,去醫院就診,預防腦卒中的發生。眩暈的家庭護理要點(1)眩暈發作期間,患者應自選體位臥床休息。臥室保持極度安靜,光線儘量暗些,但空氣要流動通暢。杜絕刺激性飲食及煙、酒,宜少鹽飲食。
  • 眩暈有兩種,天旋地轉和頭重腳輕有分別!
    ◎造成眩暈的原因許多原因都可能導致眩暈。我們可以簡單地將之歸類為︰因為內耳神經及前庭問題引起的眩暈,以及由自律神經問題造成的眩暈兩種。影響眩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睡眠跟自律神經失調,前面有提到,睡眠不足和自律神經失調會引發耳鳴,事實上耳鳴跟眩暈也很有可能伴隨著一起出現。
  • 暈的時候是感覺「天旋地轉」還是「飄乎乎」?各類不同的眩暈到底代表什麼病?
    若感覺到一陣陣的「天旋地轉」,自己也感覺在旋轉,這種情況屬於真性眩暈(周圍性、前庭外周性),有種傾倒感、墮落感。症狀重時,多伴有明顯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持續時間短,一般幾十秒至幾小時,很少超過幾天或幾周時間。
  • 奇怪的眩暈(美尼爾氏症候群)
    奇怪的眩暈(美尼爾氏症候群)        眩暈,很多人都有過,感冒發燒,有時會頭暈,但這種眩暈不會天旋地轉,更不會暈倒。
  • 一起身,一抬頭,天旋地轉,是頭暈還是眩暈?沒搞清楚的話,容易掛錯科...
    一起身,一抬頭,天旋地轉,是頭暈還是眩暈?沒搞清楚的話,容易掛錯科哦!眩暈/頭暈是臨床門急診中極為常見的症狀主訴,可見於多種疾病,患者遍布各個年齡層。如何區分眩暈和頭暈?認清本質很關鍵,看看你究竟是前者還是後者?問我蹲下去站起來就頭暈,怎麼回事?
  • 大多數眩暈不是頸椎出毛病
    南京市中醫院眩暈門診。 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眩暈常讓患者痛苦不堪。休息一會或吃點藥緩解了,下回再發作時症狀更厲害。本期揚子名醫團「大咖有約」欄目,記者專訪了南京市中醫院腦病科眩暈門診專家王敬卿主任醫師。據她介紹,眩暈是由人體對空間定位產生障礙後引起的位置性錯覺,它只是多種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症狀,而非一種疾病。
  • 位置性眩暈不能吃什麼,位置性眩暈的注意事項
    1.2、忌大棗性溫、味甘,能補氣益血,氣血不足眩暈者相宜。但大棗滋膩助痰。《醫學入門》中認為「多食動風」。對痰濁中阻眩暈者,食之則加重痰溼,故當忌之。1.3、忌辣椒《食物宜忌》說它「辛苦,大熱」,故易耗陰助熱上火。《藥性考》中指出:「辣椒,多食眩旋,動火故也。」這說明對肝陽上亢,肝火過旺,包括高血壓病的眩暈者,應忌食之。
  • 耳石脫落,部分眩暈患者的罪魁禍首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床上躺下、翻身或者起床坐起,甚至只是做抬頭、低頭的動作時,就會突然出現劇烈的天旋地轉,有時還會有噁心嘔吐、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呢?  1.耳朵裡還有石頭?你說的是耳屎麼?它脫落了為啥會暈呢?
  • 【關注】得了眩暈不可怕,正確就診是關鍵
    59歲的張阿姨近日來苦惱不堪,她不敢睡覺,每次一躺下,就頭暈,天旋地轉,噁心想吐冒冷汗,就算躺好了也不敢翻身,一翻身就再次天旋地轉。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不舒服,白天走路和說話都沒有問題。去了附近的診所,醫生說是頸椎病,脖子活動時把頸部血管壓住了導致頭暈。然後做了針灸,按摩,牽引等等治療,結果是:不管用。
  • 女性更容易出現眩暈症?女性眩暈症應該吃什麼藥?
    眩暈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症狀,多會伴隨有天旋地轉,各個方位錯位的情況出現。臨床可誘發眩暈症狀產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突然性的體位改變外,某些疾病因素也是致使眩暈症狀發生的重要原因,相對於男性而言,女性在處於生理期時更容易發生眩暈的情況。
  • 頭皮發緊、發麻輕微眩暈是什麼病?眩暈要去掛哪個科?
    頭皮發麻,伴輕微眩暈的情況,多考慮是大腦部位動脈供血不足所引發,常見疾病如頸椎病、急性腦缺血等,部分還可能是由於血壓升高而引發的症狀。不同程度的頭皮發緊、發麻輕微眩暈的症狀,其可能存在的疾病是不同的。頭皮發緊、發麻輕微眩暈是什麼病?頭部的麻木感,其實是非特異性的症狀,當然有患者可能會跟神經受到刺激有關,或者是顏面部的麻木感,跟三叉神經受到刺激有關係。若患者僅僅只是發作性的頭皮的發麻感,很多時候臨床上面多見於跟植物神經功能的不穩定有關的疾病。
  • 「醫生,我頭暈」別擔心 濱州市人民醫院眩暈科專家來支招!
    董樹崗告訴記者,眩暈是症狀表現最為明顯和突出的頭暈類型,病人大都描述「牆倒屋塌、天旋地轉」,經常伴隨噁心、嘔吐、面色蒼白。以眩暈起病的患者,絕大多數是外周前庭的問題,症狀嚴重,但經過前庭功能訓練、復位、藥物等治療後,症狀可緩解,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 突然眩暈站立不穩,看看耳科吧!
    如果您突然感到天旋地轉的眩暈、站立不穩,睜眼時,感覺周圍物體都在旋轉、上下晃動或左右移動,閉眼時覺得自身旋轉或晃動,噁心嘔吐,到醫院急診,醫生經過問診查體,建議患者看耳科門診。患者們通常很困惑,我耳朵能聽見呀?不是應該查腦、心臟嗎?為什麼要看耳鼻喉科?
  •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手法治療
    改變體位消失,反反覆覆發作,影響了工作和生活學習,它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在民間,良性陣發性眩暈性眩暈通常被叫做「耳石症」,顧名思義,就是耳朵裡面長了小石頭,是不是很迷惑呢?如圖所示,這些管道內長了些小石頭,又稱「平衡石」,這些小石頭會隨著頭部的轉動或者體位的改變在半規管內來回移動,從而感知頭在空間的位置,疾病發生時,這些平衡石離開了自己正常的位置,頭位發生變化時,大腦就會收到錯位的信號,就會出現天旋地轉
  • 女性更容易患眩暈症?眩暈症是病嗎?可以用「偏方」治療嗎?
    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有眩暈的經歷,尤其是女性朋友,會有眼前一黑、天旋地轉的情況發生。臨床研究發現,會引發眩暈症狀發生的原因,除了因為體位突然改變,很多疾病因素也是眩暈症發生的重要原因。相對於男性,女性在生理期時更容易發生眩暈的情況,會感覺自身或周圍環境有旋轉、漂浮的感覺,還伴有運動性幻覺頭暈感。大多會被頭位不穩、聲光刺激時加重,閉眼少動、靜臥休息時減輕。眩暈症也有輕重之分,一些輕度眩暈症反覆發作也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一些重度眩暈症如果治療不及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由此可以,眩暈症不可忽視,要及時檢查與鑑別,根據具體病情來進行治療。
  • 起床後劇烈眩暈?可能是得了「耳石症」!
    54歲的蔣女士家住長沙,5月18日早晨剛起床便劇烈眩暈,感覺天旋地轉並且噁心嘔吐、冷汗淋漓。重新躺下後,蔣女士翻個身時也會眩暈想吐。家人趕緊撥打120 把她送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急診科。
  • 起床後劇烈眩暈?可能是得了「耳石症」
    54歲的蔣女士家住長沙,5月18日早晨剛起床便劇烈眩暈,感覺天旋地轉並且噁心嘔吐、冷汗淋漓。重新躺下後,蔣女士翻個身時也會眩暈想吐。家人趕緊撥打120 把她送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急診科。
  • 眩暈和不穩這個專科可以看!——我院「眩暈康復」專科門診開診啦!
    突然感覺天旋地轉、人都要轉起來了,噁心、想吐,耳朵旁邊無數蚊子在飛、又像進水一樣悶,走路感覺深一腳淺一腳,跟喝醉酒似的~~~「眩暈康復」專科還有一大亮點專業的前庭康復師指導完成「前庭康復」說到「康復」大家都太熟悉了,可是「前庭康復」就不知道幹啥了?!
  • 圖文並茂:手把手教你診治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耳石症又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所有頭暈眩暈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約佔20%)。以短暫天旋地轉感覺為主要臨床表現,並伴隨噁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症狀。 感謝王斌全,陳鋼鋼,周麗媛,楊捷,吳佳鑫醫生授權;並再次感謝出境的楊捷,吳佳鑫兩位老師。
  • 劇烈眩暈可能是「耳石症」手法復位可治療
    葉海敏接診眩暈病友。紅網時刻5月22日訊(通訊員 何穰 葉海敏)長沙54歲的蔣女士5月18日早晨剛起床便劇烈眩暈,感覺天旋地轉並且噁心嘔吐、冷汗淋漓。重新躺下後,蔣女士翻個身時也會眩暈想吐。可當晚,她一躺到床上又開始嚴重眩暈,次日蔣女士住進該院針灸腦病科,眩暈門診專家副主任醫師葉海敏詳細詢問其病史後,給她進行了眼震視圖等眩暈方面的相關檢查。「這個一躺到床上,或者坐起、翻身的時候就發眩暈的病是因為脫落的耳石在作怪,有個俗名叫『耳石症』,醫學名稱叫『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