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詩人,最喜歡的就是李白和李商隱。這「二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灑脫不羈、豪邁奔放,而後者百轉千回、隱忍清麗。尤其是李商隱,在唐代詩壇上以愛用典故而聞名。一直就想匯總小李詩歌裡的典故以饗大家,可算讓我逮到機會了。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這首耳熟能詳的《錦瑟》。
【詩歌原文】
錦瑟
作者: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歌,其傳頌度非常高,尤其是最後兩句。而它的用典也非常多。一首短短56個字的七言絕句就用了6個典故。簡直嘆為觀止。現一一剖析如下。
第一個典故:素女鼓瑟
這是個上古神話的典故,說的是泰帝太昊伏羲氏和素女彈琴的故事。少昊伏羲氏讓素女彈奏有五十根弦的瑟,素女彈完後,少昊哭泣不止,於是就讓把瑟改為二十五根弦
第二個典故:莊周夢蝶
這個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說的是莊周做夢,夢到自己變成了蝴蝶。待他夢醒後,發現自己還是那個莊周,於是他發出了一個哲學疑問,到底是莊周夢到了蝴蝶,還是莊周其實本來也是蝴蝶的夢中之物。
第三個典故:杜鵑泣血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蜀王本紀》。說的是周朝末年,蜀地有個君主,名叫杜宇,人們稱呼他為望帝。他生前經歷了國破家亡,於是他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每到春夏之際就開始悲啼,以至於口中流血,令人聞之悲傷。
第四個典故:南海鮫人
這個典故出自《博物志》,說的是南海有鮫人,他們像魚一樣生活,即「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
第五個典故:鮫人泣珠
這個典故同樣出自《博物志》,說的是南海鮫人哭的時候眼淚會變成珍珠。
第六個典故:良玉生煙
這個典故出自《搜神記》中的《吳王小女》。說的是吳王的小女兒紫玉愛慕韓重,但是吳王不同意他們的愛情,於是紫玉氣鬱而亡。紫玉去世後,韓重去紫玉的墓地哀悼,紫玉忽然出現,並把陪葬的明珠送給他。於是韓重向吳王報告了這件事,吳王不相信韓重,要以欺君之罪處死韓重。這時候,紫玉出現了,告訴吳王韓重說的都是真的。紫玉的母親聽到女兒的聲音後,從屋裡跑出來,想要抱住女兒,豈料紫玉化作一縷青煙飛走了。
六個典故本來就悽美哀傷,從而奠定了這首千古絕句徒留遺憾的悲劇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