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超難讀懂的一首詩,不是《錦瑟》,看懂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2020-12-26 解憂文史

李商隱一世流帥才華橫溢,卻因受到牛李黨爭的影響,而仕途遇阻,潦倒終身。但對於大唐詩壇而言,或許並不是壞事,這給了他充裕的時間進行詩歌創作。作為史上少有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李商隱搜腸刮肚,引經據典,遣詞造句,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經典。

李商隱的作品構思精巧,情致雅麗,富有文採,然而,一旦用力過猛有可能就會適得其反:由於語言晦澀、用典過多,不少人批其染隱晦之病。更何況,他還故意不告知題目,往往以「無題」示之,這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通常認為,李商隱最難讀懂的一首詩是《錦瑟》,至今都不知道它贈予的對象是誰。不過,小解卻發現了另一首難解的終極:《淚》,這首七律作品共有8句,卻連續7句用典,以訴說7件人生的傷心之事,雖題為淚,但全篇無一淚字,卻句句都令人落淚。

《淚》

永巷長年怨羅綺,離情終日思風波。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這首詩讀起來很難懂,仿佛句句獨立,前後不聯,但實際寫的都是同一種心情,即人世悲傷灑淚之事。前六句各自成典,最後二句用一典,典典是新奇,我們都說李商隱愛用典,此詩乃最佳範例。

失寵:永巷長年怨羅綺

古籍載:「永巷,宮中長巷,幽閉宮女之有罪者。」永巷是古代專門囚禁犯事嬪妃、宮女的地方,相當於冷宮刑獄,一旦被打入很少再能翻身。劉邦之戚夫人就曾囚在永巷之內。身在其中的女子什麼也幹不了,每天只能以淚洗面,沾溼了衣衫。

憶遠:離情終日思風波

屈原曰:「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順著水流隨波逐流,慢慢地就會成為他鄉之客。男子遠赴異鄉,留下家中女子日日思念牽掛,遙望著丈夫歸來方向的水面,擔心著那江上的風浪。

感逝:湘江竹上痕無限

這是湘妃斑竹的故事。據說舜帝死於湘之蒼梧,二妃子前來奔喪哭泣,十分傷心,淚落在竹子上,留下了美麗的淚斑。此後,人們便用湘妃竹來代指憂傷的相思之情,「痕無限」,則相思之情無限也。

懷德峴首碑前灑幾多

魏晉名士羊祜曾任襄陽太守,功德廣袤,政績卓越,深受百姓愛戴,於是百姓於峴山立碑紀念他,《晉書》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可見羊祜在百姓心中是多麼偉大。不過,峴碑前灑淚的前提是,斯人已逝。

悲秋:人去紫臺秋入塞

紫臺,即紫宮宮殿,用的是王昭君之典,當時她從宮殿啟程遠赴匈奴,定是留下了不少眼淚。杜甫有詩曰:「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李商隱化用了杜甫的句子。

傷敗:兵殘楚帳夜聞歌

楚霸王項羽的故事,項羽聽聞四面楚歌,自知回天乏術,於是才上演了悲歌別虞姬的橋段。據說,相遇一曲悲歌不僅唱哭了自己,還令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此淚傷矣,多矣。

自我嘲弄: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上述六件傷心事涵蓋人生種種,雖未含一個「淚」字,但句句皆是淚。本來以為,淚已至此,已算窮極,無以復加,然而李商隱卻的目的卻不在於此,他將重點放在了最後兩句上:清晨,我來到灞水橋邊,看到青袍寒士送迎玉珂貴胄,才知道,上面的事根本不算什麼。

至此,我們才明白,原來這是李商隱在抒發自我遭遇,他是個卑官,經典要迎送達官貴人,可偏偏自己滿腹才學卻無法高升,這種痛苦是李商隱最為難過的。以上七典,可謂典典經典,而且含金量都非常高,除了霸王別姬,其餘幾個相信大家都沒理解出來吧?能夠全部讀懂的人,水平不是一般的高,應該已經達到對古代文化了如指掌的程度了。

相關焦點

  • 詩壇泰鬥把李商隱《錦瑟》改成現代詩,是不知天高地厚還是有實力
    在這本書裡,洛夫把很多唐詩改寫成現代詩,把一首首唐詩用現代詩的方式重新演繹了一次。這些經典作品包括了李白、李商隱等人的千古名作,對這次改寫網友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給他打出了一星的低分;也有人讀完後覺得他寫得挺有水平,很是欣賞他。那麼效果到底如何?洛夫是不知天高地厚還是真的有實力?
  • 李商隱《錦瑟》中的多層理解:自傷說
    李商隱一生仕宦不進,終身坎坷,創作《錦瑟》 一詩,借物以自傷。《錦瑟》詩顯示了詩人對自己 一生的回顧。是作者站在旁觀者的地位把他一生 前塵加以欣賞的結論。詩人的一片惘然之情,象徵 官場的塵網和陷入一往情深的情網所產生的失落 感引起。《錦瑟》是詩人晚年的作品。
  • 李商隱最負盛名的一首詩,無人解其真意,卻依然流傳千古
    我們今天要說的便是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詩——《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一、詩的大意何謂「錦瑟」?「瑟」是古代的一種樂器,「錦」則是裝飾華美的意思。所以「錦瑟」就是指裝飾華美的瑟。雖然詩名為「錦瑟」,但這首詩並不是專為說這種樂器。了解李商隱的人都知道,他善於作無題詩,他的很多詩是沒有題目的,有的雖然有題目,但其實就是以詩的開頭幾個字為題,並不能代表整首詩的內容,這首《錦瑟》就是如此。
  • 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詩,卻依舊留下了千年難解之謎
    本 文 約 1640 字閱 讀 需 要 5 min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十二》一提起李商隱,我們多半會發出和元好問同樣的感慨:好詩,但看不懂!
  • 李商隱很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堪比浪漫的秋雨,美得心醉
    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是中國古代詩人中最特別的一個了,他作出來的詩句,有一首叫做《無題》,讓後人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確定這首詩的含義是什麼。李商隱很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堪比浪漫的秋雨,美得心醉李商隱的名詩中,有一首叫做《錦瑟》,這首詩是李商隱詩詞中最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影響深遠。
  • 李商隱經典一首詩,全篇被奉為名句,你讀過嗎?
    可是,這些都不如李商隱的《錦瑟》寫的更令人絕望。李商隱最有名的一首詩,全篇都是名句李商隱,字義山,他是一個「謎一般的男子」,是晚唐的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後來中年時期妻子去世,又因寫詩抒寫懷情受到別人的貶斥,雙重打擊下,最後病逝於鄭州,那時李商隱才四十七歲。而《錦瑟》這首詩,就是他留給後人的「絕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 隱藏在李商隱詩中的典故(一):《錦瑟》
    唐代的詩人,最喜歡的就是李白和李商隱。這「二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灑脫不羈、豪邁奔放,而後者百轉千回、隱忍清麗。尤其是李商隱,在唐代詩壇上以愛用典故而聞名。一直就想匯總小李詩歌裡的典故以饗大家,可算讓我逮到機會了。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這首耳熟能詳的《錦瑟》。
  • 李商隱最美的九首詩,纏綿悱惻,隱晦迷離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有的纏綿悱惻,優美動人,有的隱晦迷離,難於索解。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 李商隱的詩,不只是晦澀難懂,他把美女寫絕了,不信你看!
    李商隱的詩有多難懂呢,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該給詩起個啥題目,乾脆直接「無題」,像《錦瑟》這種名篇,詩題是直接把詩句前兩個字拿來用,本質上來說還是屬於「無題詩」,1000多年過去了,《錦瑟》到底寫了什麼,人們還是靠猜,這麼說吧,讀李商隱詩,不是在讀詩,而是在猜詩謎。
  • 李商隱經典愛情名句20句,句句深情綿邈,感人至深,全是詩中精華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他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所以元好問說「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李商隱的愛情詩,尤其為人關注。他的以《無題》為代表的詩歌中,表現出一種撲朔迷離而又精緻婉轉的感情,被人視為豐富的愛情體驗的表達。
  • 李商隱《無題》詩的感傷情調,體現了他怎麼樣的胸懷?
    無題詩為李商隱首創, 李商隱因無題詩奠定了他 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李義山的無題詩大多寫得 朦朧哀婉, 若即若離, 因為詩歌的無題, 再聯繫詩人 不幸的人生際遇, 給了讀者更多想像的天地。這一點上, 我想他可能得到了「鬼才」李賀的真 傳: 當自己的詩歌不可能超越李白、杜甫等前人水平 時, 當用一般的藝術創造不足以抒發內心的複雜情 緒時, 只能選擇另闢蹊徑! 應該說是這樣一種想法成 就了李商隱的無題詩, 同時也成就了李商隱。所謂無題, 並不是詩的題目, 意思是說這首詩沒有題目。可 作者為什麼不給詩起個題目呢?
  • 慣寫愛情詩的李商隱,寫了一首神仙的愛情詩,被許多人誤解了
    僅僅活了45歲的唐朝大詩人李商隱,雖然中了進士,當了官,但是一輩子官當得憋憋屈屈,受老丈人的影響,始終纏在「牛李黨爭」中不可自拔。 一面是恩師和好朋友令狐楚父子屬於「牛黨」,一面是嶽父王茂元屬於「李黨」,無論哪個勢力得勢,李商隱都是被打擊的對象,弄得李商隱兩面不是人。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寫此詩是否因思念亡妻
    李商隱天資聰穎,文思銳敏,二十左右就考中進士,但他三次舉鴻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被刷下,從此懷才不遇。為「李牛黨爭」所累,令兩方猜疑,屢被排斥,壯志難酬。中年喪妻的他,又因寫詩抒懷,遭受貶斥。《錦瑟》這首《錦瑟》創作於李商隱晚年時期,當時的李商隱的妻子王氏因病亡故。詩人李商隱究竟想要表達一個怎樣的情感呢?他是否想要用這首詩來緬懷自己亡故的妻子?還是寄託自己的愛國之情?
  • 何當共剪西窗燭,李商隱的這首詩竟然不是寫給妻子的
    但事實上很可能並不是寫給妻子的。當時李商隱在四川梓州工作。「巴山夜雨漲秋池」中的「巴山」,就是泛指東川梓州一帶的山。我們現在把四川統稱為蜀,其實四川西部、成都周圍,才叫「蜀」,這裡曾有古蜀國。四川東部一直到重慶,叫「巴」,曾有古巴國。有學者去研究李商隱在梓州的生活,發現他寫《夜雨寄北》的時候,妻子王氏已經去世兩年了。
  • 天天讀詩 |《暮秋獨遊曲江》唐·李商隱
    這樣,詩的前半從語氣、字句、修辭、寫法諸方面無不恰到好處地表達出悼亡的沉痛感情。「深知身在情長在」一句無限悽惋,將前兩句所蘊含的綿綿深情推向無以復加的詩境。如此一往情深的悼亡語,正如其作於東川的《屬疾》詩所云:「多情真命薄,容易即迴腸。」他也只不過暫存人世,最為傷心的是常常觸緒成悲,哀思難禁。
  • 李商隱《錦瑟》8句詩,5個典故,不懂還好,如果真懂了,你會哭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當中,最難懂的恐怕就是《錦瑟》了。這首《錦瑟》當中,8句詩,用了5個典故,差不多一句詩就是一個故事。除去詩的末尾大家耳熟能詳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剩下的還真是必須查閱典籍才能明白。
  • 「錦瑟無端五十弦」錦瑟為何?是人是物?
    這是筆者悼嶽飛《永褒旌,怪論難弭萬古名》一詞的末尾句。我們評論解讀古詩何嘗不是如此。一句話,標點位置不同,可以有兩個意思。如:「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和:「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意思截然相反。如果一首詩內主人公定位不明,則各持己見,眾說紛紜,誤解百出。李商隱的無題詩《錦瑟》就如此。
  • 不讀這幾首詩,你就永遠不懂李商隱
    這位作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而且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寫得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但如果我們只讀過李商隱那些優美動人的愛情詩、無題詩以及一些隱晦難解的詩歌的話,是無法完全讀懂李商隱這個人的。葉嘉瑩先生在《美玉生煙:葉嘉瑩細講李商隱》一書中告訴我們,要想讀懂李商隱,看到李商隱的另外一面,以下這兩首詩我們不可不讀。
  • 李商隱寫首小詩訴相思,卻不料成就了一首絕美詞,一首絕美現代詩
    中國傳統詩歌史,數千年來,恐怕沒有能比李商隱更擅長寫情詩了。梁啓超曾說,李商隱的《無題》、《錦瑟》等詩,很多句子連文義都不懂,但依舊覺得它美。「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到底在說什麼事呢?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情詩,看似寫花實則句句寫人,無愛字卻飽含深情
    但是李商隱寫詩卻是刻意求「美」,不管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玉暖玉生煙」還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都能讓人感受到他對於美的追求。而在李商隱的眾多詩篇中,大多都是纏綿悱惻的愛情詩,而且詩中所表達的大多是愛情中的憂愁,而且時常寫的隱晦迷離,讓後世之人難以索解,就像《錦瑟》一詩。不過當李商隱遇上美好的愛情,他也能寫出言語簡單直白,卻飽含深情的愛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