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詩,卻依舊留下了千年難解之謎

2020-12-21 瀟湘晨報

本 文 約 1640 字

閱 讀 需 要 5 min

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

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十二》

一提起李商隱,我們多半會發出和元好問同樣的感慨:好詩,但看不懂!

在李商隱的詩集裡,斑騅為誰而系,蠟炬為誰成灰,那靈犀一點又是與誰相通,全是千古未解之謎。

無題無題,無題目,也欠結局;沒前生,亦無來世。

那麼,李商隱有沒有寫過那種讓人一看就懂,不用猜來猜去的詩?

當然有,就是那首著名的,你八成在課本上學過的《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我在四川,你在長安,夜雨瀟瀟,燭花未剪。

什麼時候,能和你一起剪燭西窗,共話巴山夜雨啊!

看,沒有一個生僻字、難解詞,所有的感情都明明白白地呈現在你眼前,可就是讓人看一眼,就忘不掉。

「從前慢」,說起來不過輕飄飄的三個字,畢竟在我們這個時代,從西安到成都,綠皮火車14小時,自駕10小時,動車4小時,高鐵3小時,飛機1.5小時,打電話發微信,更是幾秒鐘就能接通、對話。

(李商隱任職的地方實際上是綿陽三臺縣,從西安出發火車時間和到成都差不多,駕車更快一些,但沒有直達的飛機。)

可在李商隱那個時候,這首詩裡相隔的確實是萬水千山。

因為路很長,所以格外珍惜每一次對話。

因為詩很短,所以每個字都具備著直接敲動心弦的能力。

然而,詩讀懂了,我們卻依然面臨著一個難題——似乎不出難題,作者就不該叫李商隱而改名白居易似的。

這個至今還被人爭論不休的問題是:這首詩到底是寫給誰的?!

上學的時候,老師講,這首詩還有個題目叫《夜雨寄內》,「寄內」嘛,就是寄給內人的,內人呢就是妻子,這首詩是夫妻兩個人相隔兩地相互思念的證明。

可是後來又有人講,李商隱在巴蜀任職的時候,妻子已經過世了,這首詩應該是寫給在長安的朋友的。

還有人說,不對呀,剪燭西窗,喁喁夜話,這明明就是在說夫妻之間的相處,也許李商隱寫這首詩的時候,還不知道他的妻子已經過世了,這樣一想,這首詩似乎更虐了呢!

更有第四種說法:這個時候李商隱已經知道妻子過世了,但在這首詩裡,他的妻子還好好地活在長安,等他回去。

一首詩,出現這麼多種解釋,李商隱,不愧是你!

理智上來講,「妻子已過世,寫給朋友」這個選項看起來是最有說服力的。

因為李商隱在赴蜀任職之前,就已經知道妻子過世了。

那是公元851年的夏秋之交,妻子王氏因病過世,李商隱拒絕了親戚的宴飲邀約,寫下「萬裡西風夜正長」的斷腸之句。同年冬天,他遠赴東川任職,在途中遇到一場大雪,寫下一首《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那可能是李商隱生命中最冷的一個冬天,因為再也沒人為他趕製禦寒的冬衣了。

但是,從感情上來說,更願意相信,《夜雨寄北》是一首「寄內」的詩。

曾經有人說過,詩人的妻子,多半活在「悼亡詩詞」裡,比如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比如陸遊的「傷心橋下春波綠」,比如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比如賀鑄的「頭白鴛鴦失伴飛」……

如果李商隱不走尋常路,把「悼亡詩」寫成了「寄內詩」呢?

在淅淅瀝瀝的巴山夜雨聲中,他望著跳動的燭光,產生一種「她還在長安等我」的錯覺,然後自問自答,寫下了這首深情的絕句,在隨之而來的夢寐裡,等待一場永遠不會到來的剪燭之約。

然而,就像無人能解出《無題》系列的謎語一樣,《夜雨寄北》的正確答案,早已被時光悄悄埋葬。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一千多年過去了,每到深秋夜雨的時候,我們依然能想起,曾經有這麼一個詩人,曾經有這麼一段深情,我們會反覆誦讀這28個字,再附上最符合自己心境的解釋,或嘆息,或落淚,或凝思。

如果要用李商隱的另一句詩來解釋這種微妙的境界: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經公眾號「詩詞中國2012」(微信ID:shicizg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李白最好的一首詩,也是唐詩最好的一首,卻像謎語一樣,千年難解
    李白的《蜀道難》堪稱千古絕唱,有人認為它是李白全部詩作中最好的一首,有人認為它是全部唐詩中最好的一首。但是,這首詩跟李白其他作品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點:對於它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闡釋。李白不同於李商隱,也不同於李賀,他的詩歌藝術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境,不走朦朧晦澀之偏鋒。
  • 李商隱很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堪比浪漫的秋雨,美得心醉
    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是中國古代詩人中最特別的一個了,他作出來的詩句,有一首叫做《無題》,讓後人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確定這首詩的含義是什麼。李商隱出生於鄭州滎陽,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後來去世的地方,李商隱年幼時就沒了父親,跟隨著母親,母子兩個相依為命,生活過的很清苦,他在文中有寫道這段生活:傭書販舂。即便生活很困苦,李商隱依舊很喜歡讀書,五歲的時候就誦讀經書,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弄筆硯,想要考取功名。
  • 李商隱寫孤獨的一首詩,道出了嫦娥千年的孤獨
    而傳承古今相同的,歷朝歷代文人詠嫦娥詠月的詩歌層出不窮,「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霜兔毳寒冰繭淨,嫦娥笑指織星橋」等等,但其中最有名的還是李商隱的這首《嫦娥》。《嫦娥》唐 李商隱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與杜牧有「小李杜」的美稱。
  • 李商隱經典一首詩,全篇被奉為名句,你讀過嗎?
    可是,這些都不如李商隱的《錦瑟》寫的更令人絕望。李商隱最有名的一首詩,全篇都是名句李商隱,字義山,他是一個「謎一般的男子」,是晚唐的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這是李商隱最經典一首詩,全篇被奉為名句,讀一次驚豔一次,美得心醉,雖然只有56個字,卻能讓人讀出千百種滋味。讀完會感到心中有塊大石頭堵在心口,感受到仕途的不順,愛妻的離世,世人的貶低這些在精神上折磨著李商隱。
  • 李商隱最孤獨的一首詩,僅用一個字,就寫盡了嫦娥千年的孤獨
    嫦娥唐 李商隱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與杜牧有「小李杜」的美稱。李商隱人生遭遇與杜甫一樣可以說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杜甫的一生非常困頓,李商隱遭遇也很坎坷。李商隱因為才華出眾被王茂元親自挑選為自己的乘龍快婿,雖然婚姻幸福,但卻讓他從此進入了政治的尷尬處境。
  • 李商隱寫首小詩訴相思,卻不料成就了一首絕美詞,一首絕美現代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能愛情有很多不同的樣子,但在古詩詞中的愛情,永遠都是美的。有甜美、有悽美、有絢美……。或許愛情,就像徐志摩說的,不在乎能否同行,能否有結果,只求在最美的年華,相逢。中國傳統詩歌史,數千年來,恐怕沒有能比李商隱更擅長寫情詩了。
  • 李商隱最負盛名的一首詩,無人解其真意,卻依然流傳千古
    李商隱是晚唐最傑出的詩人之一,甚至將「之一」二字去掉也毫不誇張,就算放到天才輩出的整個唐代來看,他也是毫不遜色的。他給世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很多詩句我們都耳熟能詳。比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等等。
  • 李商隱的一首七絕,情到深處,詩意醇濃,更是驚豔了後世千年
    而李商隱的作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在藝術實踐上獨闢蹊徑,創作方法上也是積極探索。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絕,情到深處,詩意醇濃,更是驚豔了後世千年。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詩,於平淡中見真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詩亦名《夜雨寄內》,是詩人懷念妻子的一首小詩。有人說《夜雨寄北》可能是李商隱寫給時在北方的友人的詩,但目前此結論尚無確鑿的證據,故本文仍從眾說。全詩看似簡明、通俗,卻依舊延續了作者本人一貫的朦朧風格。
  • 慣寫愛情詩的李商隱,寫了一首神仙的愛情詩,被許多人誤解了
    僅僅活了45歲的唐朝大詩人李商隱,雖然中了進士,當了官,但是一輩子官當得憋憋屈屈,受老丈人的影響,始終纏在「牛李黨爭」中不可自拔。 一面是恩師和好朋友令狐楚父子屬於「牛黨」,一面是嶽父王茂元屬於「李黨」,無論哪個勢力得勢,李商隱都是被打擊的對象,弄得李商隱兩面不是人。
  • 李商隱超難讀懂的一首詩,不是《錦瑟》,看懂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李商隱一世流帥才華橫溢,卻因受到牛李黨爭的影響,而仕途遇阻,潦倒終身。但對於大唐詩壇而言,或許並不是壞事,這給了他充裕的時間進行詩歌創作。作為史上少有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李商隱搜腸刮肚,引經據典,遣詞造句,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經典。
  • 清朝無名氏一首無題詩,頗有李商隱的風採,通篇寫得很有韻味!
    清朝雖然很落後,可是文學依舊強盛,讓後人津津樂道的小說,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那都是不朽的經典,特別是一部《紅樓夢》寫盡了人生百態,一舉奠定了曹雪芹在清朝文壇的地位,成為了那個時代最著名的小說家。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由於李商隱的詩格調新穎,又趨於隱晦迷離,所以他的詩是難於索解,更難於模仿的。不過有意思的是,李商隱雖然極具個人特色,也幾乎不拾人牙慧,但是卻做了一次致敬式的模仿。他致敬的對象,就是詩聖杜甫。杜甫的詩一直被模仿,但卻很難被超越,但李商隱的詩一出,幾乎以假亂真,忽悠了很多人,成為了一首千古名作。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古詩詞中經常出現詠物題材的作品,一首優秀的詠物詩不僅形神兼似,而且還要善於運用烘託和反襯的手法。不過這還不夠,詠物詩其實最忌諱純粹賦物,所以只有託物寓意,才能打動讀者。比如唐代的張九齡曾經寫過一首《歸燕詩》,其中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當時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又不被唐玄宗信任,心灰意冷時賦詩明志。李林甫讀到這首詩也知其必退,心中的猜忌和恚怒也稍解,於是就不在加害於他。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 他詩紅人不紅,寫下一首詩,千年來廣為傳誦
    而要說當中有哪些詩是廣為傳誦的,恐怕要數《唐詩三百首》了。它共收錄了77位詩人的311首詩,其中杜甫詩在數量上最多,有38首。其次,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 因為《唐詩三百首》是在《全唐詩》近五萬首的基礎上選編的,所以別看當中有個別詩人,可能只有一首詩入選,那也是千年來被廣為傳誦的佳作,值得我們認真品讀。
  • 李商隱很有意思的一首詩,短短4句點到為止,最後7字勝萬語千言
    還記得杜甫的一首詩,寫宋玉,「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抒發的感慨與劉長卿大同小異,都是不太平的年代,都是風流儒雅,懷才不遇。陶淵明和賈誼,似乎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兩個精神家園,當然還有一個是屈原,賈誼本人都寫過《吊屈賦》,足見失意文人生命的殊途同歸。
  • 科學網—最懂李商隱和溫庭筠的書
    他是海內外學界公認的李商隱研究權威、溫庭筠研究專家,也是唐詩鑑賞大家。 本次出版的《劉學鍇文集》,分為《李商隱詩歌集解》《李商隱文編年校注》《李商隱資料彙編》《李商隱詩選》《李商隱傳論》《李商隱詩歌接受史》《溫庭筠全集校注》《溫庭筠傳論詩詞選》《唐詩選注評鑑》《古典文學名篇鑑賞及其他》等10卷,收錄了他近70年研治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唐詩的主要成果。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借古喻今充滿了諷刺,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特別是晚唐時期的李商隱和杜牧,兩個人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寫過了無數充滿了諷刺的詩作,譬如杜牧的《江南春》、《泊秦淮》等等,那都是充滿了諷刺,另外靚麗手法也是極為高明,讀來當真是令人讚嘆不已。那麼李商隱同樣如此,尤其是他的一首《賈生》,同樣也是諷刺了當時的皇帝,可見他的膽子還是比較大,如果換成另外的詩人,那是絕對不敢這麼寫,但是他不一樣,只要看到了不滿的事情,那就是要站出來反對。
  • 李商隱一首看透人生的詩,最後10個字,意味深長,道出生命真諦!
    因此,在品讀李商隱的很多詩詞時,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他似乎是在跟空氣對話,或者在發呆時喃喃自語。所以他的很多詩都有一個共同的詩題——《無題》。他的人生每當遇到一個難關時,並沒有將內心所感所想化作一股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而是將這股力量繼續內化,並賦予了筆下的詩句。
  • 詩詞|一首詩,驚豔千年
    說起中國的知名詩人詞人,你腦海裡第一個蹦出來的一定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李清照……若是再思考一下,或許你還會想到杜牧、李商隱、辛棄疾、陸遊……還有一類詩人,你不一定聽過他的名字,但他的詩句耳熟能詳。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讀幾首以「孤篇」橫絕中國詩歌史,驚豔了千年時光的絕美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