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最懂李商隱和溫庭筠的書

2021-01-21 科學網

 

近日,《劉學鍇文集》首發式在安徽師範大學舉行。該文集共10卷、22冊、1200餘萬字,系統整理、全面展示了被譽為「唐詩知音」的劉學鍇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特別是唐詩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推進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普及與傳承具有重要意義。程毅中、袁行霈、莫礪鋒等一批古典文學大家均對這套文集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劉學鍇出生於1933年,浙江松陽人,早年就讀、執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63年調入安徽師範大學工作至今。他是海內外學界公認的李商隱研究權威、溫庭筠研究專家,也是唐詩鑑賞大家。

本次出版的《劉學鍇文集》,分為《李商隱詩歌集解》《李商隱文編年校注》《李商隱資料彙編》《李商隱詩選》《李商隱傳論》《李商隱詩歌接受史》《溫庭筠全集校注》《溫庭筠傳論詩詞選》《唐詩選注評鑑》《古典文學名篇鑑賞及其他》等10卷,收錄了他近70年研治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唐詩的主要成果。

劉學鍇被認為是最懂李商隱、溫庭筠的人。「不論誰再研究李商隱和溫庭筠,都繞不開這些高水平的成果。」中央文史館館長、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說。

在唐代文學史上,李商隱是一個頗多疑問和爭議的人物。袁行霈表示,劉學鍇不畏艱難,對李商隱做了系統的研究,既包括其詩文的整理、箋注,又包括對其生平的考證評論以及其接受史的梳理,解開了許多長期糾纏著研究者的謎。他完成的《李商隱詩歌集解》《李商隱文編年校注》《李商隱傳論》等系列論著,對於李商隱其人其詩有大量突破性或創新性的結論。比如,關於李商隱「開成五年江鄉之遊」的辨正和「梓幕期間歸京」行程的考辨,他就給出了令學界普遍信服的結論,有益於深化對李商隱的認識。他和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餘恕誠的相關研究成果於20世紀90年代在國內掀起「李商隱熱」,並由此改寫文學史,重估了李商隱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的地位。2005年退休後,他又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溫庭筠全集校注》《溫庭筠傳論》《溫庭筠詩詞選》3部著作。

劉學鍇還是唐詩鑑賞大家,75歲時,「不能忍受閒暇無事的狀態」的他開始撰寫《唐詩選注評鑑》,歷時4載,300萬字,一筆一畫在稿紙上寫成。中國唐代文學會會長、復旦大學教授陳尚君評價此書是「近30年最出色的大型唐詩選本」。中國宋代文學會會長、南京大學教授莫礪鋒則認為,「他寫的鑑賞文,是真正懂詩之人所寫」。此後每次重印,他都會對已發現的疏失進行修改。2019年的新版也不例外,時年86歲的他又新增修訂400餘處。

「劉學鍇曾謙虛地總結三條治學經驗:第一條是,笨人用笨功夫也可以做一些有用的工作;第二條是前人已經有很豐富的研究,後人也可以做出成績;第三條是自知才學有限,不如集中力量攻其一點。」中華書局原副總編輯程毅中說。

從「義山解人」到「飛卿知己」,再到「唐詩知音」,劉學鍇窮畢生之力,成一家之言,本次出版的《劉學鍇文集》即是「笨功夫」或說是「真功夫」做出了真學問。 (桂運安)

《中國科學報》 (2020-12-31 第6版 讀書)

相關焦點

  • 李商隱的初戀為何戛然而止?只因為溫庭筠的一個玩笑舉動
    李商隱的初戀為何戛然而止?只因為溫庭筠的一個玩笑舉動作者:子凡shine風光冉冉東西陌,幾日嬌魂尋不得。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洛陽城的二月天,沒有草長鶯飛,只有春寒料峭。李商隱站在春試榜單前一遍遍地搜尋著自己的名字,他的心被滿滿的失望和怨憤填滿。一個貧寒的舉子,只希望憑藉自己的才華,獲得英雄用武之地,然而朝廷的黨爭無處不在,自己作為令狐楚的門客,似乎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年輕的李商隱踟躕於洛陽街頭,他感到孤單而寒冷。最好的療傷良藥是酒還有詩。李商隱醉眼迷離之中吟詠出了這首《燕臺四首.春》。和他一樣失意的還有八釵叉才子溫庭筠。
  • 和李商隱、杜牧相比較,溫庭筠才是真正的風流才子,不容於權貴
    溫庭筠(812~約870年),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溫庭筠自然也是一位大才子,但他和李商隱、杜牧可不一樣。杜牧雖然風流倜儻,但能憂國憂民,三分風流,三分兼濟,還有三分深沉。李商隱是儒生本色,固然才高八鬥,不失儒學本意。好比巨石下面的青藤,任憑磨萬折,只要委曲求全。溫庭筠才是真正風流才子。
  • 唐史:李商隱是傳統的集大成者,而溫庭筠是一代詞風的開創者
    百家原創作者:梅花翠雲今天小編跟大家來聊聊晚唐時期著名的「溫李」——溫庭筠和李商隱的並稱。李商隱寫詩寄贈溫庭筠,《聞著明兇問哭寄飛卿》:昔嘆讒銷骨,今傷淚滿膺。空餘雙玉劍,無復一壺冰。江勢翻銀礫,天文露玉繩。
  • 唐史:李商隱英年早逝,「溫李」只剩下了一半,溫庭筠陷入了悲痛
    「溫」是溫庭筠,「李」是李商隱。大中十二年(858),李商隱英年早逝,年僅四十七歲;溫庭筠與李商隱並稱「溫李」,在文學上齊名,個人交往也多,彼此兄弟相稱,感情很是深厚;李商隱英年早逝,溫庭筠失去了兄弟,同時也失去了文友,「溫李」只剩下了一半,溫庭筠陷入巨大的悲痛。溫庭筠與李商隱並稱「溫李」,先來說這個並稱。
  • 情聖李商隱的初戀,竟然被溫庭筠的惡作劇攪黃了?
    唐代詩人中,李商隱的愛情詩寫得最好,可謂是愛情聖手。他的愛情詩意象朦朧,格調悽美。他寫愛情詩,有的時候還不好意思,不說是給誰寫的,乾脆就說是無題。比如他的這首: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 唐史:李商隱英年早逝,溫庭筠失去了兄弟,同時也失去了文友
    柔卿朝陪伴溫庭筠,溫庭筠沉浸在溫柔中,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想,全都是柔卿,溫庭筠填詞,柔卿入詞中,好詞汩汩來,生活滋養藝術,藝術鬱鬱蔥蔥。溫庭筠愜意地生活在徐商幕府,但人生不可能總是愜意,總會有些不如意,正因為有此不如意,愜意才更顯得珍貴。大中十二年(858),李商隱英年早逝,年僅四十七歲。溫庭筠與其並稱「溫李」,在文學上齊名,個人交往也多,彼此兄弟相稱,感情很是深厚。
  • 溫庭筠的詠「淚」詞,全文無一淚字,卻堪比李商隱的名作
    南唐後主李煜曾經過著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奢華生活,忽然一日卻成為階下囚,其心中悲怨都化作一句句感人的詩句,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抒寫了多少的感慨與憂傷。下面介紹溫庭筠的詠「淚」詞,全文無一淚字,卻堪比李商隱的名作。菩薩蠻唐代:溫庭筠玉纖彈處真珠落,流多暗溼鉛華薄。春露浥朝華,秋波浸晚霞。風流心上物,本為風流出。
  • 潮劇《李商隱》中的令狐綯原來也偷過詩,詩主就與李商隱齊名而同樣...
    還有另一偷詩事件,就是潮劇《李商隱》中李商隱的義兄令狐綯了。他偷的是與李商隱合稱「溫李」的溫庭筠的詩。溫庭筠本是當時宰相令狐綯家的常客,令狐綯待他甚是優渥。因為唐宣宗喜歡《菩薩蠻》的曲子,令狐綯拿了溫庭筠所作的《菩薩蠻》,進獻給宣宗皇帝,說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誡溫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溫庭筠不久即洩於人知。
  • 溫庭筠:悲劇人生下的詩歌美學
    濟世的抱負與傑出的文才一般人心目中,溫庭筠不過是花間才子。其實,他有相當執著的政治抱負和用世熱情。 溫庭筠的遠祖溫彥博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做過宰相,封虞國公。 溫庭筠在《開成五年秋書懷一百韻》中自註:「予先祖國朝公相,食採於並汾。
  • 太原堂溫氏古代人物溫庭筠及子孫
    唐鹹通六年(865),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次年,以國子助教主國子監試。曾在科場屢遭壓制的溫庭筠,主試與眾不同,嚴格以文判等後,「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並書榜文曰:「右,前件進士所納詩篇等,識略精進,堪神教化,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斷華藻。並仰榜出,以明無私。」
  • 「溫八叉」溫庭筠的詞裡瀟湘
    ——溫庭筠《南湖》 文丨奉榮梅 晚唐著名詩人的溫庭筠(812?~866年?),年輕時苦心學文,才思敏捷,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亦稱為「溫八叉」「溫八吟」。他與李商隱並稱「溫李」,同時他還是晚唐傑出的詞人,「花間詞派」的鼻祖,駢文、小說等創作也有一定成就,可謂晚唐時期各類文體兼擅的「全能作家」。
  • 八叉|雙手交叉八下,科考詩成八韻,大唐詩壇第一快手溫庭筠
    但溫庭筠卻偏有一種本領,那就是,他應試時根本不用打草稿,只須叉手沉思八次,便可吟成八韻,才思之敏捷可見一斑,故世人稱其為「溫八叉」。李商隱畫像明朝大才子解縉在《贈虞生》一詩中有「文章倚馬待,詩句八叉成」句,便是引自溫庭筠的典故。相傳,溫庭筠還是個考場大救星,每次考試時與他鄰鋪的學子們都會沾上他的恩澤,時常通過口授答案,暗中幫人答卷。
  • 溫庭筠 瑤瑟怨
    溫庭筠 瑤瑟怨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溫庭筠(約812-870),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宰相溫彥博之後。幼時才思敏捷,詞賦出眾,卻數舉進士不第,遂客遊江淮。
  • 與李商隱齊名晚唐詩人,片言隻語寫出蓮花品格,還有「洛神」的美
    宋代文學家周敦頤寫出了著名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成為其中最具靈魂的古文語句。謳歌了蓮花的君子品格,也代表了作者本身對君子品格的追求。用花朵來代表人格的追求,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現象。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商隱: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無題》這是一首無題詩,詩人以「夢為遠別」為題眼,寫女主人如何思念遠別的情郎,字句間滿是好景不常在的恨意。
  • 晚唐「花間詞派」鼻祖溫庭筠是著名的「槍手」,他叉手八次,寫成...
    (溫庭筠)溫庭筠是晚唐時期詩人、詞人,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溫庭筠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溫庭筠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溫庭筠)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為放浪。溫庭筠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 溫庭筠是晚唐詩人代表,與李清照齊名,欣賞他這10首辭藻華麗的詩
    溫庭筠,晚唐詩人,也是晚唐第一個大力寫詞的詞人。在詩方面,溫庭筠與李商隱並稱「溫李」;在詞方面,與韋莊並稱「溫韋」,是「花間詞派」創始人。溫庭筠的詩,辭藻華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溫庭筠備受推崇的10首詩,感受他清婉精麗的文字魅力。
  • 溫庭筠丨出身名門,才華橫溢,卻終身與科舉無緣
    在溫庭筠還是個文藝青年的時候,他喜歡到處遊玩;在塞外當過幕僚,去屬地旅過遊。但是他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去青樓玩耍。有一次溫庭筠跑到淮上遊玩,當地有位叫姚勖得十分看好他,給了他一筆錢,本意是叫他拿了錢後好好讀書,爭取早日考上功名。結果溫庭筠卻拿著這筆到青樓去花得一乾二淨。姚勖知道後,就把溫庭筠暴打了一頓。這個事情很快就傳遍了當時文化圈。
  •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曠世情種李商隱
    許久不曾有半刻清閒,靜得下心來,可讀得一兩頁書。許是久不經詩海泛舟,忽聽到《端居》,竟也心嚮往之,既而忽現踟躕。良久,良久,還是忍不住再次吟哦:「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這著了淡淡相思的秋夜,就這樣因了風雨,漂泊無依。重陽在即。素秋之天階夜色,早已是涼意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