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號稱詩國,詩的地位崇高,因此常有偷詩的事。
其一是宋之問偷他的外甥劉希夷。劉希夷也因此事而知名。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的傳頌很廣,用來形容物是人非、世事變遷。劉希夷便是因這句詩被偷而廣為人知的,代價則是付出了生命。
劉希夷剛寫完《代悲白頭翁》,覺得不錯,就拿給自己的舅舅宋之問品鑑。宋之問也覺得不錯,特別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句,堪稱點睛。宋之問就想霸為己有,花錢買下。劉希夷死活不同意。
宋之問就讓僕人用土袋把劉希夷壓著,誰知道劉希夷竟然被活活壓死。
還有另一偷詩事件,就是潮劇《李商隱》中李商隱的義兄令狐綯了。他偷的是與李商隱合稱「溫李」的溫庭筠的詩。
溫庭筠本是當時宰相令狐綯家的常客,令狐綯待他甚是優渥。因為唐宣宗喜歡《菩薩蠻》的曲子,令狐綯拿了溫庭筠所作的《菩薩蠻》,進獻給宣宗皇帝,說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誡溫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溫庭筠不久即洩於人知。
菩薩蠻(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現在讀治癒系小說《廚房》再讀溫庭筠這類花間詞,覺得就是治癒系的鼻祖了——他重於此時此身此在的細膩感覺,沉迷於其中而暫時與世俗隔離,心無所礙,解脫、治癒就產生了)
這一次偷詩事件,風評逆轉,人們多非議的是你溫庭筠既已奉命為人填詞,也已約好不許外傳,你卻太愛自己的才氣,逢人便說這詞是我寫的我寫的我寫的……所以社會上說溫庭筠是無行文人,也是應得。
李商隱的「一生襟抱未曾開」,還可以說是個人夾雜在時代黨爭中的無辜犧牲品,溫庭筠的落魄卻可以說是自找的。
又有一次,唐宣宗作詩,用「金步搖」一詞,沒有人能對出,溫庭筠對以「玉條脫」,令狐綯問何處出典,溫庭筠答:「出自《華陽真經》。這書並非僻書,相公您治理國家之暇,也該讀一點古書!」
同樣的一段話,由不同人說出,聽者會有不同的滋味。設若由孟子來說這句話,一定會考慮令狐綯的接受心理,會說得令狐綯心悅誠服,甚至孟子還會說你去安排人事才是正業,這個把成語典故的出處交給我們這些專業人士就行了。
但是現在溫庭筠卻是太在乎自己的才學了,不但要賣弄,還要教訓人,不把主子放在眼裡。再有肚量的人,久而也會對他敬而遠之。
何況,「徒可教也,非徒(親友、妻兒、同事等)不可教也。」一個人只有老老實實真心誠意把你當老師了,你才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去教他。否則,他名義上當你是老師,不能放空自己,就會在內心反駁你,你離他的固執己見越遠,他越不服了。這個時候,你這個老師,再高明也沒用。
溫庭筠還對外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
唐代中書省,即是政府所在,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中國從秦漢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書省更應由讀書人主位,說「中書省內坐將軍」,是譏諷令狐綯雖貴為宰相,卻不讀書,沒學問。這樣的事多了,令狐綯也開始不待見溫庭筠。
對於自己的失意,溫庭筠理所當然地認為都是別人的錯。他後來作《題李羽故裡》一詩,尾句提到「終知此恨銷難盡,孤負華陽第一篇」,也仍是一副上天負我的激忿。詩人真是以詩才自誤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