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李商隱》中的令狐綯原來也偷過詩,詩主就與李商隱齊名而同樣...

2020-12-22 騰訊網

唐朝號稱詩國,詩的地位崇高,因此常有偷詩的事。

其一是宋之問偷他的外甥劉希夷。劉希夷也因此事而知名。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的傳頌很廣,用來形容物是人非、世事變遷。劉希夷便是因這句詩被偷而廣為人知的,代價則是付出了生命。

劉希夷剛寫完《代悲白頭翁》,覺得不錯,就拿給自己的舅舅宋之問品鑑。宋之問也覺得不錯,特別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句,堪稱點睛。宋之問就想霸為己有,花錢買下。劉希夷死活不同意。

宋之問就讓僕人用土袋把劉希夷壓著,誰知道劉希夷竟然被活活壓死。

還有另一偷詩事件,就是潮劇《李商隱》中李商隱的義兄令狐綯了。他偷的是與李商隱合稱「溫李」的溫庭筠的詩。

溫庭筠本是當時宰相令狐綯家的常客,令狐綯待他甚是優渥。因為唐宣宗喜歡《菩薩蠻》的曲子,令狐綯拿了溫庭筠所作的《菩薩蠻》,進獻給宣宗皇帝,說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誡溫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溫庭筠不久即洩於人知。

菩薩蠻(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現在讀治癒系小說《廚房》再讀溫庭筠這類花間詞,覺得就是治癒系的鼻祖了——他重於此時此身此在的細膩感覺,沉迷於其中而暫時與世俗隔離,心無所礙,解脫、治癒就產生了)

這一次偷詩事件,風評逆轉,人們多非議的是你溫庭筠既已奉命為人填詞,也已約好不許外傳,你卻太愛自己的才氣,逢人便說這詞是我寫的我寫的我寫的……所以社會上說溫庭筠是無行文人,也是應得。

李商隱的「一生襟抱未曾開」,還可以說是個人夾雜在時代黨爭中的無辜犧牲品,溫庭筠的落魄卻可以說是自找的。

又有一次,唐宣宗作詩,用「金步搖」一詞,沒有人能對出,溫庭筠對以「玉條脫」,令狐綯問何處出典,溫庭筠答:「出自《華陽真經》。這書並非僻書,相公您治理國家之暇,也該讀一點古書!」

同樣的一段話,由不同人說出,聽者會有不同的滋味。設若由孟子來說這句話,一定會考慮令狐綯的接受心理,會說得令狐綯心悅誠服,甚至孟子還會說你去安排人事才是正業,這個把成語典故的出處交給我們這些專業人士就行了。

但是現在溫庭筠卻是太在乎自己的才學了,不但要賣弄,還要教訓人,不把主子放在眼裡。再有肚量的人,久而也會對他敬而遠之。

何況,「徒可教也,非徒(親友、妻兒、同事等)不可教也。」一個人只有老老實實真心誠意把你當老師了,你才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去教他。否則,他名義上當你是老師,不能放空自己,就會在內心反駁你,你離他的固執己見越遠,他越不服了。這個時候,你這個老師,再高明也沒用。

溫庭筠還對外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

唐代中書省,即是政府所在,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中國從秦漢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書省更應由讀書人主位,說「中書省內坐將軍」,是譏諷令狐綯雖貴為宰相,卻不讀書,沒學問。這樣的事多了,令狐綯也開始不待見溫庭筠。

對於自己的失意,溫庭筠理所當然地認為都是別人的錯。他後來作《題李羽故裡》一詩,尾句提到「終知此恨銷難盡,孤負華陽第一篇」,也仍是一副上天負我的激忿。詩人真是以詩才自誤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李商隱《九日》,仰人鼻息,何等的卑微
    ——唐代:李商隱《九日》李商隱少年時才華出眾,受到令狐楚的青睞,將他收到帷下,親手傳授他應舉用的駢體文。因為這層關係,李商隱自由出入令狐家,與令狐楚兒子令狐綯的關係也非常好。李商隱對老師令狐楚非常感激,曾作詩一首表達感激之情,題為《謝書》,雲「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 李商隱寫了一首愛情詩,頷聯成為經典名句,常被用來歌頌奉獻精神
    比如有人認為:這一首詩其實是李商隱的政治寄情詩篇。李商隱在詩作中把自己擬為痴情女子,而他傾訴的對象,是他曾經的好友,也就是後來貴為宰相的令狐綯。李商隱希望令狐綯能在仕途上幫他一把,於是他時常給令狐綯寫信,可是令狐綯卻似乎不太願意幫他的忙。
  • 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詩中耐人尋味的句子,不只是愛情
    說到無題詩,可能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李商隱,這位晚唐詩人在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才情不輸於唐朝的每一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並稱「溫李」,詩歌風格沉婉。其中他的《無題》詩更是意蘊深刻,被後世作為愛情詩的典範。
  •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曠世情種李商隱
    這時,李德裕政治集團成員王茂元,因特別愛惜李商隱之才,將李商隱招為幕僚,甚至以女妻之。王茂元據河陽,李商隱為掌書記。但好景不長,隨著王茂元的離世,李商隱處境又一次騎虎難下。此時,令狐楚之子令狐綯為員外郎。自李商隱背棄師師恩,令狐綯尤惡其無行。於是,牛黨得勢時,李商隱因附屬李德裕一黨,在嶺表累載。
  • 李商隱:一生愛了三個女人,道姑聲妓良家婦女,其中一個愛得最深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綯(讀如陶)運作下,李商隱終於過了禮部試。年末,令狐楚病逝,臨終讓李商隱代寫遺囑,並扶棺西入長安。第二年,李商隱應考吏部試,考官李回錄取了他,不想在授官時被中書侍郎擼了。當時牛(僧孺)李(德裕)黨爭酷烈,令狐綯屬於牛黨,李回屬於李黨。
  • 畫樓西畔桂堂東,李商隱朦朧詩的鼻祖!
    「牛李之爭」40多年,和李商隱的一生如影隨形,李商隱縱有才華,也在「牛李之爭」的夾縫中無法轉身,只能在幕僚遊歷中耗盡政治熱情,鬱郁終生。李商隱的人生有個良好的開端。他與唐朝皇族同宗,父親做過縣處級小官,也算是個「官二代」。不過,10歲那年,父親在浙江任上去世,李商隱和母親、姐妹回到懷州。懷州雖然是老家,但父親出去的早,家鄉沒有什麼人脈,李商隱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
  • 李商隱一首「修仙詩」,滿篇都是神仙傳說,其實是在說自己
    唐朝有一股修道的風氣,許多著名詩人都曾學過道,最著名的就是李白,那可是真正受過道籙的大神,李商隱年輕時也曾學道,這就形成了李商隱詩的一個特點,在詩中大量運用神仙典故,把現實中的事情,用神話的方式來敘述。
  • 不讀這幾首詩,你就永遠不懂李商隱
    但如果我們只讀過李商隱那些優美動人的愛情詩、無題詩以及一些隱晦難解的詩歌的話,是無法完全讀懂李商隱這個人的。葉嘉瑩先生在《美玉生煙:葉嘉瑩細講李商隱》一書中告訴我們,要想讀懂李商隱,看到李商隱的另外一面,以下這兩首詩我們不可不讀。
  • 李商隱在詩中吐槽樹木無情有何寓意,無立身之地,可謂進退兩難!
    李商隱平生曾兩次入官秘書省,但卻因陷入黨爭漩渦而未能得志,處境也是每況愈下,在一個夏天,他聽到高樹上的鳴蟬聲,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詩來表達自己雖仕途不順,卻堅守清高之志。蟬唐代: 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 李商隱: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
    今天聊聊晚唐詩人李商隱及其詩歌。李商隱(813一858),字義山,號玉路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青年時就以文才受到牛僧孺黨令狐楚的賞識,引為幕府巡官。二十五歲時,經令狐楚子令狐掏的推薦,中了進士。次年,李德裕黨的徑原節度使王茂元愛其才。任為書記,並把女兒嫁給他。
  •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兩句詩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離騷中,屈原以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抒發自己無法受到君王重用的失意之情。李商隱寫了不少無題詩,其中有一首寫了個多才多藝卻嫁不出去的小美女: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 和李商隱、杜牧相比較,溫庭筠才是真正的風流才子,不容於權貴
    溫庭筠他的藝術才能也是非常全面的,他能詩、能文、能樂、能詞。他的文名與李商隱、段成式相埒。因為他們在本家族中均排行十二,人們稱他們的文章為三十六體。他的詞極有名,不但有名,而且在有唐一代,足稱大家。大約只有韋莊、韓偓可以與他一比優長。他的詩才敏捷自如,人考場,賦官韻,只消八次叉手,就可以完成試帖詩,人稱「溫八吟」又叫「溫八叉」。
  • 初中課本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被解讀為愛情詩,李商隱怎麼想
    而要說到古來以無題詩盛名的詩人,當非晚唐李商隱莫屬。在李商隱的詩作中,以「無題」為名,或是簡單到以詩句中首二字或首句為名的詩多達近50首。如《錦瑟》中的「錦瑟無端五十弦」,《瑤池》一詩中的「瑤池阿母綺窗開」,還有《為有》詩中的,「為有雲屏無限嬌」,諸如此類。
  • 李商隱經典愛情名句20句,句句深情綿邈,感人至深,全是詩中精華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他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所以元好問說「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李商隱的愛情詩,尤其為人關注。他的以《無題》為代表的詩歌中,表現出一種撲朔迷離而又精緻婉轉的感情,被人視為豐富的愛情體驗的表達。
  • 李商隱的詩,為什麼能讀懂兩首就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
    《國語文學史 · 第二編》各箋家之觀點,總結略有政治詩、情詩、述夢詩三類,引述如下:1、謂為政治詩者謂致令狐綯之詩。如徐德泓說:「傳載令狐綯作相,義山屢啟陳情,綯不之省,數首疑為此作也。」《李義山詩疏》;馮浩說,「……首二句謂綯來相見,僅有空言,去則更絕蹤矣。令狐為內職,故次句點入朝時也。夢為遠別,緊接次句,猶下雲隔萬重也。
  • 李商隱最負盛名的一首詩,無人解其真意,卻依然流傳千古
    當我們讀李商隱的詩讀多了就會發現,李商隱十分喜歡用典,而且每每用得恰到好處,這也是李詩一個十分鮮明的特色。「望帝」是古代神話中蜀國的君主。他因為做錯了事情,主動禪位給自己的丞相,然後就走了。他人雖然離開了,但一直心系自己的國家,在死後變成一隻杜鵑,天天朝著故國啼鳴,一直叫到啼血。所謂「春心」就是指思念,望帝將自己的思念寄托在杜鵑身上,日日哀鳴。
  • 巍巍佛圖關,悠悠千古事:李商隱、李嚴與重慶的情緣
    唐時東川節度使管轄今三臺、中江、安嶽、遂寧、重慶等四川盆地中東部地區,李商隱在任職幕府期間,傳說中他到過渝州(重慶)地區,且登臨了重慶佛圖關。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大約在公元813年即唐憲宗元和八年出生在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
  • 說說李商隱詩中的幻想
    在晚唐詩歌蕭條的環境中,有一個人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的無題詩善於用象徵手法和神話渲染意境將愛情的朦朧曲折的抒發出來,把人性中複雜矛盾的情感藉由詩成。沒錯,就是李商隱,他的詩歌很多都賦予豐富的想像力,既有朦朧美又不失生活氣息。就連懷友詩這種極平常的題材,李商隱都能展開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