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經濟」浪潮下,蒙眼狂奔的醫美平臺並不願意刮骨療毒。
去年7月,醫美行業頭部平臺新氧被曝出銷售違禁藥品,客戶的「美麗日記」存在造假刷評現象。彼時,新氧曾強硬回應,對觸碰安全紅線的機構「零容忍」,對違背真實性的信息、影響平臺價值的行為「零容忍」,並對相關產品和機構採取了下架、封禁等處置措施。
時隔不到半年,記者發現,新氧平臺上仍存在大量涉嫌違規的項目和違禁藥品,日記短評造假、代運營灰產盛行等「毒瘤」不但未剷除,反而愈演愈烈。
大量違禁藥品違規項目在架
「嚴重脫髮,皮膚暗沉,一盒×××胎盤素通通搞定。」打開新氧APP,輸入「人胎素」這一關鍵詞,數十個兜售人胎素的帖子映入眼帘。而這一熱門的日本品牌胎盤素,實屬人胎素針劑。
人胎素屬於我國有明確監管規定的出入境特殊物品,未經申報審批禁止入境。去年6月,廣東省藥監局曾表示,我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從未批准人體胎盤素等人體胚胎美容藥品生產,也未批准進口有關胎盤製劑。截至昨晚本報發稿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也沒有任何跟胎盤有關的進口藥品或醫療器械的備案信息。
那這類針劑產品如何能在新氧APP上兜售?一名賣家稱:「保證全部都是原裝正品,我們拿貨有自己的渠道。」
新氧賣家夏樹稱,所售賣的人胎素是自己留日帶回來的,「100%正規品」。一位名為「氧氣0947」的賣家表示,「JBP4000元一支,人肉代購,保真」。不過,對於記者如何保真的追問,該賣家未作出直接答覆。
除了違禁藥品,新氧上也存在將違規項目作為商品的情況,比如原衛生部明令禁止的血清療法。「PRP自體血清美膚,改善皺紋、頸紋、皮膚粗糙。」記者看到,一家成都市的美容整形機構上架的項目衝到了新氧推薦「抗衰老榜」的第一名,已有276名消費者預約。
「自體血清美膚就是通過採集自體靜脈血液,用離心濃縮製成高濃生長因子,再把這一自體血液注入皮膚。」該項目的客服稱。
但實際上早在2005年,原衛生部就發布了《關於加強「血液療法」管理的通知》,要求相關醫療機構立即停止「血清療法」等臨床治療項目。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涉及血液製品的操作稍有不慎,很容易出現感染和敗血症。」
日記造假代運營灰產盛行
「原創素材20套,含日記和套圖,可發新氧、更美、悅美等APP,售價88元。」淘寶上,賣家「哼哼」對記者說。在素材包截圖中,日記和套圖被分為鼻部整形、面部提升、瘦臉針、胸部整形等細分類別。除展示具體整形效果的照片外,還有以消費者視角記錄的「美麗日記」。
作為塑造新氧醫美社區生態的重要內容,「百萬真人變美日記」「美麗日記」等欄目,是新氧APP的主要宣傳點,「真實」「權威」是平臺一再聲稱的關鍵詞。但淘寶、微信、QQ平臺上卻存在大量兜售「日記」素材的賣家。
代運營等灰產在醫美平臺上也十分活躍。「全套代運營服務報價8000元一個月,包括機構包裝、產品包裝、醫生包裝、線上推廣、評論閱讀量優化、排名,你只需要給出具體項目和報價。」一位微信賣家表示。
這意味著,消費者在新氧平臺上看到的很多店鋪中,有多少是被注水的「包裝」,根本難以分辨。
更為觸目的是新氧平臺本身悄然向商家推出「優享拍」「優量通」等競價排名和廣告政策。在排名、引流機制推動下,屢次違規、訴訟不斷的機構,也能在新氧的「品質機構榜單」名列前茅。如入選新氧「2019年度十大眼部名院」的北京美萊醫療美容,曾遭6次行政處罰,以及多起有關醫療糾紛的法律訴訟。
網際網路醫美面臨加速洗牌
一邊是醫美APP亂象不斷,另一邊卻是整個行業洗牌加速。天眼查數據顯示,經營範圍含「醫療美容」的企業數超7.1萬家,其中超過1萬家企業顯示經營異常,1600餘家涉及法律訴訟。
除新氧外,醫美平臺更美也麻煩不斷。近日,馬蘇、王歐、劉詩詩、李易峰等多位明星起訴「更美」APP的運營主體,稱其使用明星的公開劇照或生活照片來科普醫療美容項目,涉嫌網絡侵權和侵犯肖像權。
「醫美行業看似暴利,但高毛利低淨利困局愈演愈烈,同質化嚴重下,營銷推廣費用不斷攀升。」業內人士表示。記者則注意到,新氧近幾年在銷售、研發上的投入逐年遞增,截至2019年9月,公司銷售費用及研發費用佔據淨利潤比重已達316.43%、114.78%。
盈利困局待解,國家逐步加強的監管也讓全行業面臨新的挑戰。去年11月,國家衛健委要求各地對非法醫療美容等突出問題開展「回頭看」,將醫療美容納入國家監督抽查以及8部門聯合開展的醫療亂象專項整治。
作為具備醫療屬性的產品,安全是醫美行業的基本底線。遺憾的是,無論是大量違規項目仍在架,還是平臺悄然推出競價排名,放任代運營,新氧一邊聲稱加強措施,一邊卻一再「打臉」,讓平臺的醫美社區模式畫上巨大問號。
(原標題:「顏值經濟」浪潮下
醫美平臺如何守住安全底線?)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袁璐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