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子出家,魔宮震動呢?

2021-03-03 安住蓮花

出家(梵語pravrajya)是什麼意思呢?出家就是出煩惱之家、出生死家、出六道輪迴之家、出三界家、出染汙不淨家,現在分別敘述如下:

出家有五義:一、出煩惱家。二、出生死家。三、出六道輪迴之家。四、出三界家。五、出染汙不淨家。

一者、出煩惱家:當人不能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不是人,人是有煩惱的,各人所處的環境背景不同,所引發的煩惱也就不同,因為我們是薄地的凡夫,若遇到種種逆境與順境,境界當下轉變不過來,一旦轉變不過來,心就生煩惱而痛苦;出家就是出這個煩惱之家。

煩惱(梵語klesa)差別相很多,煩惱是總稱,是看什麼煩惱來說,譬如子女不孝而生煩惱;失意的政客心生煩惱;夫妻感情不融洽而生煩惱;家境不如意而生煩惱;為家庭奔波而生煩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生煩惱;上班時上級主管施加壓力而生煩惱;兄弟姊妹、公婆與媳婦、親戚、不能協調,不易相處而心生煩惱;想要得的東西,因得不到而心生煩惱;若得到了這東西,欲捨棄而舍不掉心生煩惱;生離死別心生煩惱;與無緣的人相處,境界轉變不過來心生煩惱……等等。

總而言之,這一連串的煩惱,各人所得皆不同,所以煩惱有差別,我們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當下就是要出這個煩惱叢生的家,內心有無量無邊的煩惱,煩惱相聚在心裡,如同一個家庭,所以稱為煩惱家。

出家修行不只是出俗家而已!還要出煩惱家才對;若是出家不出煩惱家,等於空出家;空出家,又何必出家呢?所以出家要出煩惱家,才能得證無上菩提,證入大涅槃。

二者、出生死家:我們無量劫輪迴以來,一世又一世,一生又一生,一段又一段,生而又死,死後又去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無止息,不罷不休!我們被稱為凡夫眾生,就是生死未了,受生死所支配,忽而帶到三善道,忽而帶到三惡道,自己做不了主,被生死的業力所控制,由不得我們自在,生死大洪流,把我們系縛,控制我們不得自由自在,如家庭把我們束縛與控制一般,使得身心受其擺布,所以稱為生死家。出家修行者,就是要出這個生死家,生死家一旦出,當下就無家,無家處處家,這樣一來才是真出家。

三者、出六道輪迴之家: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牲,六道輪迴如同鐵煉互相鉤鎖,緊密不松,又如同車輪周旋不停,六道輪迴以來,也是如此,一下子當人,一下子當惡鬼,又一下子當天人,又一下子當阿修羅,輪迴不停,我們在六道輪迴當中,就是無法突破六道圈子以外,跳不出六道,受六道所支配,六道輪迴如同一個家,所以稱為六道輪迴之家。我們出家修行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出離六道輪迴之家,免受六道輪迴的束縛,因而解脫,得大自在。

四者、出三界家:三界就是欲界(梵語kama-dhatu)、色界(梵語rupa-dhatu)、無色界(梵語arupya-dhatu)。三界以內都是在生死輪迴的範圍。三界以內是眾生造業之處,又是眾生所住之處,三界是眾生造業所感,造惡業所感的三界,是不理想的世界。三界裡頭有無常變化,有無量的缺陷,有無量的逼惱,我們生活在三界裡,迷惑三界而不自覺,又被三界所束縛,欲逃脫卻逃脫不了,所以我們常說,三界如牢獄,人被關在牢獄是很痛苦的,是不自由的,所以,出家修行,入佛教門,就是為了出三界苦而出家。

佛遺教經云:「汝等比丘(梵語Bhiksu),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正是此意,一切世間動不動法就是指著三界而言,三界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有無量缺陷與痛苦,因此,佛陀勸導比丘們,要常常一心一意,勸求出離三界的煩惱。三界如家,出家就是要出三界的煩惱家,不再受煩惱所系縛,因而得大解脫。

五者、出染汙不淨家:我們會有煩惱,有生死,有六道輪迴,無法出三界,都是這顆染汙不淨的心在作怪。心能為善,也能為惡、為善為惡不離此心;我們要解脫證入涅槃,不離此一心;要受輪迴往返不停,也不離此一心,修行者若能從心地上用功著手,淨化這顆貪嗔痴之心,必能自性解脫。

這心地染汙五欲(梵語panca kamaha)六塵(梵語sad visayah),心境相對,起了染汙不淨的分別心,念念不舍,念念執著,這無量的分別心,如同一個家庭,所以稱為染汙不淨之家。出家修行就是要出離這個染汙不淨之家,如是而出家,方不愧是大丈夫出家兒。

如上所說,已經把出家的五種義理表明了一番,相信大家對出家的真義,也已經有了深刻的概念,因而能正見出家的本意。正見出家的動機,才不至於對出家有模糊不清的感受,似是而非的感受,模稜兩可的感受,人云亦云的感受,混淆視聽的感受;如果能夠正見出家的含義,而導歸如來正法,安住如來正法,有所歸程,此人福報乃不可思議,不可臆測,難思難量,已於無量劫前所種善根,世所稀有,何以故?此人已得正見如來正法,若得如來正法,終無墮落之危!

六祖慧能大師云:「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正當如是。

佛門弟子若秉持正見而修行,必得道果,必證菩提(梵語bobhi),終無墮落之有,是故:

雜阿含經云:「若人生世間,正見增上者,雖歷百千生,終不墮地獄(梵語naraka)。」這已經很明顯的啟示正見的重要性,正見如分水嶺,願我佛門弟子,共遵共修此一正見,是名與佛有緣,在佛左右,究竟終了,必得圓滿佛道。

為什麼一子出家,魔宮震動呢?因為我們過去無量劫以來,在六道輪迴當中,免不了會與六道眾生結過恩怨仇敵,也免不了虧欠六道眾生的生命債、感情債、財物債,我們一旦發心要出家剃度而修道,魔王魔女魔民會來阻礙我們的出家,使出家不能如願;假使讓我出家修行而解脫生死,脫離六道輪迴,這些魔王的眷屬就無法向我們討債了,所以我們發心出家修行的時候,免不了有許多障礙,阻礙我們的出家行動,甚至於有生命的危機。

現在舉一個例子來說:

1980年的年底,中國佛教會每一年一度都有傳受三壇大戒(沙彌戒壇、比丘戒壇、菩薩戒壇),那年是在高雄市龍泉寺傳授三壇大戒,來報名受戒的新戒弟子很多,男眾新戒子有一百餘位,女眾新戒子有三百餘位,總共有四百多位新受戒弟子。

報名的那一天,我看見一位男眾的出家青年人,相貌很莊嚴,他走近報名的櫃檯邊,想報名受戒,正在此時,這位青年的男眾,突然發瘋,雙手亂揮亂舞,大吼大叫,又哭又笑,整個報名的會場,被他弄得亂紛紛,前後有三十分鐘的擾亂現場,一片混亂,後來透過人事關係,把這位青年的男眾硬性抬回常住,因此無法受戒。

像這種情況,佛門稱為業障(梵語karmava)現前,無量劫以來所造的惡因,就在此刻欲報名受戒之時,因而受報應,當下發瘋不醒人事,雖然已經出家落髮了,他想要報名而受戒,只可惜無量劫以來的冤親債主,恩怨仇敵,是無法放過他的,一旦放過他去受戒,就無法討回這筆舊債,因此,在報名的一剎那間,把這位青年的男眾當下整得發瘋,精神錯亂,哭笑皆非,甚為可憐!

還有另外一位,這一位是將近六十歲的老人家,也想來受戒,他已經順利的報名,也跟隨大眾排班,聽戒學戒,以及演練受戒的法規,一切都很如意,沒有什麼狀況出現,一直到受沙彌戒的前一天,業障當下現前,突然暴斃,措手不及,一命嗚乎哀哉!早不死,晚不死,就在要登壇受沙彌戒的前一天,才暴斃而逝,這就是分明業障現前,業障來障礙他的受戒,令他受戒不得成就;假使讓他受了戒,這些冤親債主,就無從討回舊債,所以絕對不可能放他一馬,能討債儘量討,能索命儘量索,能整儘量整,能破壞儘量破壞。

我們要知道,冤親債主也是凡夫眾生,他是不跟我們談感情的,貪嗔痴具足,無明煩惱不休不止,隨時隨地都會向我們討債的,所以我們不可以抱著僥倖的心理,以為冤親債主要找到我,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此就可以免受冤親債主的討債或摧殘,如果我們有這種心理意識的話,這樣是不對的,我們什麼時候被冤親債遇到,這很難預測,隨時隨地皆有可能的時候,所以,正信的佛門弟子,萬萬不可抱著僥倖的心理。

1980年,來受戒的兩位新戒弟子,剛好一老一少;一個在報名登記時,當下發瘋,精神錯亂,大吼大叫,業障現前,被冤親債主找到了,這個浩劫逃脫不過去,受戒不得成就,抬回常住;一位將要受沙彌戒的前一天,卻當下突然暴斃,業障現前,冤親債主找到人,向他索命,整死了。

這是1980年,傳受三壇大戒,兩位新戒弟子的情況,一老一少,一瘋一死的因緣果報。

一子出家,魔宮震動。魔就是具有阻礙的意思,有破壞的意思,有邪見的意思,有染汙的意思,未出三界的意思,宮就是周遭環境的意思。

我們一旦發心要出家修行,那就不得了,我們四周的人,都一齊來阻礙、破壞、誹謗我們出家行動與動機,令我們無法脫離三界的牢獄,永遠沉淪六道當中,浪跡天涯。

所以出家修行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考驗太多啦!如果沒有相當具足大雄大力之大丈夫行為,是出家不成的。

所以,自古以來,多少英雄豪傑,屢次欲得出家修行,終不得成就;由此可知,出家要具有大福報,以及大勇猛之心,大魄力之心,大智慧之心,才能突破重重難關。

徑山禪師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正是此意。

願將本文的功德至心回向給法界所有眾生,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相關焦點

  • 一子出家,魔宮震動
  •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音菩薩出家日,若學做觀音,離不開這3點!
    值此殊勝日,我們持清淨心、發廣大心,依身語意三門廣行善業,念佛誦經、吃素放生、供燈持咒、頂禮供養,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回向給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 《星路》第三篇 •穿越魔宮
    魔王傲慢地巡視了一下跪在他面前的子民,說:「大家好。今天來到廣場的人並不多,我知道,我的子民們有很多是光榮地參加戰爭去了。很多魔子魔孫開始激動地呼喊。這時,有一個衛兵帶了三個人走到了魔王面前,小聲向魔王匯報著什麼。魔王聽著忽然大笑了起來:「子民們,這三個人犯了叛國罪,他們竟然公開散布輿論說在我們這個世界是不能解毒的,我們該怎樣懲罰他們呢?」「燒死他們!燒死他們!」人群中歇斯底裡地呼叫此起彼伏。
  • 楞嚴經淺釋卷一(18)
    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毗羅咒。為彼所轉。溺於媱舍。當由不知真際所詣。 阿難回憶出家經過,向佛述說:我是如來最小之堂弟,(阿難是四王八子中,年齡最小),承蒙佛慈悲愛護,現在雖然已從佛出俗家。
  • 揭秘電影《奪寶奇兵2:魔宮傳奇》幕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奪寶奇兵2:魔宮傳奇》這部冒險電影,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哈裡森·福特等人主演,影片於1983年4月開拍,同年9月拍攝完成,影片投資2817萬美元(約5566萬人民幣),該片於1984年5月開始上映,最終獲得全球票房1.79億美元(約4.15億人民幣)。雖然影片比起第一部製作成本增加了足足800萬美元,但是魔宮傳奇票房成績依然十分強勁。
  • 【花返】異界魔宮穩定首個登頂及全成就攻略與最優帶法
    ✎﹏₯㎕﹍✉折過的紙鳶總有一天會飛向天堂,一如燕尾蝶張開華麗的翅膀﹏﹏﹏﹏﹏✍2、這裡我先來說下為什麼看完這個成就之後可以穩拿首個登頂成就,原因是我們略去了機關古箱(3分鐘)、打地鼠(1分鐘)、金鳳陸電(2場戰鬥)、司南尋找密室出口(半分鐘、點背時還可能有一場戰鬥)這四項事件,這樣我們至少可以搶出7分鐘的時間,而魔宮沒有捷徑可尋
  • 在世人眼中,出家就是厭世,為什麼?其實有4個原因
    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出家的這一行為,往往會引來異樣的目光,因為在世人的眼中,出家為僧就是厭世,跟佛法無關。出家僧人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就是說世人為什麼就斷定出家就是厭世呢?其實很可能就是以下這4個原因:一、在世人的眼中,出家最大的原因就是對於現實完全失望,最終不礙已才循入空門,出家為僧。
  • 出家日·文殊開示:不是剃了頭叫出家 在家也能出家
    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文殊住處·金色世界五臺山
  • 為什麼佛菩薩有誕生日 出家日 成道日
    佛菩薩為什麼會有誕生日,出家日和成道日三個紀念日呢?這有兩大原因,一是更多的紀念諸佛菩薩,感激他們不斷的救苦救難;增加世人與佛菩薩親近接觸的機會,加深眾人對佛菩薩的了解,緊密眾人與佛菩薩的關係,讓更多的人了解、親近佛菩薩。
  • 泰國冷知識:為什麼泰國男人一生要出家一次?
    為什麼泰國男人一生要出家一次? 出家,是對小乘佛教信奉的虔誠。
  • 「歌瘋子」當時那麼火,巔峰時候選擇出家到底是對是錯?
    李娜為什麼選擇事業巔峰時候出家?只能說那時候的李娜,真的為唱歌痴迷!所謂「歌瘋子」而已!為了領悟自然的真諦,出家修行,結果卻是有緣之人,無法自拔,遂出了家!簡單介紹一下李娜這個人吧,也許你就知道為什麼了……1,曾經讓無數人惋惜歌手李娜在九十年代可以說紅遍大江南北,她唱過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好人一生平安》、《嫂子頌》等都是家喻戶曉,很受人們的歡迎。但是就在她歌唱生涯的巔峰時期,一曲女高音《青藏高原》之後,她卻選擇了出家,這個消息,震動了中國歌壇,許多歌迷為此流淚、惋惜、哀嘆。
  • 出家修行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很多人把「出家」想得太簡單了!
    我們習慣上將遁入空門的人稱為出家人,但是對於出家的本質是什麼卻沒有幾個人能懂。出家這一說法並非出自佛教,事實上它是古印度的一種傳統產物。在古印度佛教之前的主流宗教即婆羅門,其教義中將人的一生分為四大階段。
  • 她最後為什麼要出家?
    惜春是賈府的四小姐,賈珍的親妹妹,紅樓四春之一,金陵十二釵正冊排名第八。惜春是賈府姐妹中年齡最小的,她出場不多,所佔筆墨很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她會畫畫以外就是在抄檢大觀園後冷血趕走入畫一幕,被尤氏說成「心冷口冷」之人。而且根據判詞,惜春的最後結局是出家為尼,每日與青燈古佛為伴。
  •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為什麼出家?原來和一個女人有關,現在已還俗!
    但是,當黃元申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黃元申卻突然選擇了出家。這是為什麼呢?他現在的生活又如何呢?1948年12月2日,黃元申出生在上海。次年,黃元申隨著父母來到了香港,一家人生活在香港九龍調景嶺。不少讀者對於調景嶺這個地名是很敏感的,確實是這樣,這裡原來的名字叫做「吊頸嶺」。為啥叫做「吊頸嶺」呢?
  • 和尚出家後還俗有罪嗎?
    》中敘述有一比丘意欲舍戒還俗,佛陀為其開示對治法門。有時候在與客人們喝茶時,他們會提一些問題,比如說師付們出家後,可不可以還俗呢?我回答說可以的呀,現在信仰自由,出家還俗都自由,沒有人幹涉的。那麼,比丘還俗後,倘若在家裡呆厭煩了,能不能再出家呢?當然可以。佛陀允許這種反覆行為,但是有限度的,一般來說是七次。達到第七次反覆,就不允許再次出家了。不過從現實生活來說,一生連續七次出家—還俗—再出家,恐怕是極其罕見的。
  • 男星黃書豪短期出家?參加過偶像練習生,短期出家是泰國傳統習俗
    網上曝出曾參加過《偶像練習生》的泰國男星黃書豪出家了,不過男子結婚前或二十歲左右短期出家修行是泰國的傳統習俗。照片中這位光頭男子就是黃書豪,他跟朋友的在一起合影。許多中國粉絲表示非常驚訝,好好的偶像怎麼變成了僧人?雖然文化不同,是短期的出家,不過一些粉絲還是覺得不能接受。
  • 為什麼出家做和尚要剃光頭?原來背後藏有這三層含義!
    在佛教中,凡是正式出家的和尚都要剃去頭髮留個光頭。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陳如、迦葉等五人說法時,曾親自為他們剃去了頭髮,表示接受他們為弟子。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大概唯有佛教需要剃光頭了。像我們知道的道教、基督教都沒有在這方面做要求。為什麼和尚都有剃去頭髮呢?
  • 海濤法師的出家因緣
    我時常問神、通靈,我們不能說問神、通靈不準,它可能跟你說些過去世真實的事情,以及一些命運的事情,只不過沒有究竟,不能找到解脫之路而已。所以我常去算命,每次算命,都說我是出家人,我覺得很奇怪,還有一次,算命的說,你這個人是佛腳,怎麼還去結婚生子呢?問我要怎麼辦?為了這件事情我很煩,我就是不要出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