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中藥大辭典)

2021-02-12 明德初心

橘皮

拼音Jú Pí

別名陳皮(孟詵),貴老(侯寧極《藥譜》),黃橘皮(《雞峰普濟方》),紅皮(《湯液本草》)。

出處《本經》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福橘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果皮。10月以後採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陰乾或曬乾。

生境分部主產四川、浙江、福建。此外,江西、湖南等地亦產。

性狀完整的果皮常剖成4瓣,每瓣多呈橢圓形,在果柄處連在一起。有時破碎分離,或呈不規則形的碎片狀。片厚1~2毫米,通常向內眷曲:外表面鮮橙紅色、黃棕色至棕褐色,有無數細小而凹入的油室;內表面淡黃白色,海綿狀,並有短線狀的維管束(橘絡)痕,果蒂處較密。質柔軟,乾燥後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氣芳香,味苦。以皮薄、片大、色紅、油潤、香氣濃者為佳。

化學成分福橘果皮含揮髮油,其中主要為檸檬烯。

溫州蜜橘果皮亦含揮髮油,油中含異丙烯基甲苯、δ-欖香烯、α-玷巴烯、α-葎草烯、β-葎草烯、β-倍半水芹烯、乙酸-α-葎草烯醇酯和甜香味極佳的乙酸孟二烯-1,8-醇-10-酯。果皮中另含橙皮甙、胡蘿蔔素1毫克、隱黃素12毫克、維生素C150毫克、維生素B1_76微克%和果膠。

各種橘皮均含揮髮油,且多含黃酮甙(如橙皮甙)等成分。

藥理作用①對心血管的作用

小量陳皮煎劑使離體及在位蟾蜍心臟收縮力增強,輸出量增加,對心率影響不大,加大劑量則出現心臟抑制,離體兔心灌流可使冠狀血管擴張,蟾蜍全身灌流使流量減少,陳皮煎劑靜脈注射可使犬腎容積減小,腎血管收縮,尿量減少,對犬及兔可使動脈壓上升,在血壓恢復後有短時間的下降現象,其作用與腎上腺素極為相似,反覆用藥亦不產生耐受性。

陳皮中含有橙皮甙,能使兔耳灌流量增加,可拮抗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縮。人工合成的甲基橙皮甙,為多種雙氫黃酮型及查耳酮型的甲基橙皮甙混合物,降低血管通透性的效力較其他黃酮甙強,對狗冠狀血管有擴張作用,在心肺裝置及離體兔心灌流實驗上,不影響心收縮力及心率,但整體實驗時由於血壓下降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加速,0.5~1毫克的甲基橙皮甙對離體兔心的冠狀血管擴張作用為茶鹼效力的1/2~1/4,但持續時間較久,劑量增至10毫克時,對冠狀血管的擴張作用增強,對心收縮力及心率仍無影響。對麻醉兔、貓、犬靜脈注射有緩慢的降壓作用,其降壓原理是由於直接作用於血管平滑肌。研究甲基橙皮甙混合物中的各單體,對家兔的降壓作用,離體兔心冠狀血管擴張作用,動物在位後胺灌流(股動脈注射)增加流量的作用,以雙氫黃酮型的3』-甲基-7-鼠李糖-2-甲基葡萄糖-橙皮素作用最強。

②對平滑肌的作用

陳皮煎劑對家兔及小白鼠離體腸管,麻醉兔、犬之在位胃及腸運動,小白鼠離體子宮均表現抑制,對麻醉兔在位子宮則呈強直性收縮,其作用與腎上腺素相似。甲基橘皮甙對豚鼠、家兔的腸管、氣管、子宮及大白鼠胸部主動脈片均有鬆弛作用,但作用較弱,為罌粟鹼的1/100以下。

③抗炎、抗潰瘍、利膽作用

橙皮甙不能減輕大鼠後肢腳爪因甲醛引起的浮腫,柑橘屬植物中順式香豆素則有抗炎作用。甲基橙皮甙(以二氫黃酮型為主的混合物)對毛細管的通透性(家兔氯仿法及小白鼠蛇毒法)也有抑制作用,並能防止蛇毒引起的出血,在甲基橙皮甙單體中,3』-甲基-7-鼠李糖-2-甲基葡萄糖-橙皮素抗炎作用最強,毒性最低。甲基橙皮甙對結紮幽門引起的大白鼠潰瘍,有明顯的抗潰瘍作用,與維生素C及K合用能增強其效力,口服則無效,給大白鼠腹腔注射,迅速表現利膽作用,維生素C及K亦可增強此作用。

④其他作用

橙皮甙對大白鼠分別飼以"致血栓塞"及"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飲食,能延長其存活時間。用氯乙烷噴射法在家兔耳部造成的人工凍傷,在凍傷前或後連續給予橙皮甙可減輕凍傷症狀,並用維生素C不能增強其預防凍傷的效果。廣陳皮在試管內能抑制葡萄球菌、卡他奈氏菌、溶血性嗜血桿菌的生長,陳皮與小葉榕的合劑在試管內亦有抑菌作用。陳皮、乾薑煎劑(1:1)對洋地黃引起的鴿嘔吐無鎮吐作用。研究中藥中治療腳氣病的藥物,發現陳皮(蕉柑的果皮)及廣陳皮(甜橙的果皮)中含有大量維生素B1。前者每100克生藥中含65微克,後者約100微克。

炮製刷去泥土,揀淨雜質,噴淋清水,悶潤後切絲或切片,晾乾。

性味辛苦,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無毒。"

③崔禹錫《食經》:"味辛苦。"

歸經入脾、肺經。

①《品匯精要》:"行手太陰、足太陰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經。"

③《本草求真》:"入脾、大腸。"

功能主治理氣,調中,燥溼,化痰。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噦逆,咳嗽痰多。亦解魚、蟹毒。

①《本經》:"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

②《別錄》:"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氣衝胸中,吐逆霍亂,止洩,去寸白。"

③《藥性論》:"治胸膈間氣,開胃,主氣痢,消痰涎,治上氣咳嗽。"

④《本草拾遺》:"去氣,調中。"

⑤《日華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癬。"

⑥《醫學啟源》:"去胸中寒邪,破滯氣,益脾胃。"

⑦《綱目》:"療嘔噦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痰痞,痎瘧,大腸閉塞,婦人乳癰。入食料解魚腥毒。"

⑧《隨息居飲食譜》:"解魚、蟹毒。治噫噎,脹悶,疳瘧。瀉痢,便秘,腳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注意氣虛及陰虛燥咳患者不宜。吐血證慎服。

①《本草經疏》:"中氣虛,氣不歸元者,忌與耗氣藥同用;胃虛有火嘔吐,不宜與溫熱香燥藥同用;陰虛咳嗽生痰,不宜與半夏、南星等同用;瘧非寒甚者,亦勿使。"

②《本草匯言》:"亡液之證,自汗之證,元虛之人,吐血之證不可用。"

③《本草從新》:"無滯勿用。"

④《得配本草》:"痘疹灌漿時禁用。"

複方①治脾胃不調,冷氣暴折,客乘於中,寒則氣收聚,聚則壅遏不通,是以脹滿,其脈弦遲:黃橘皮四兩,白朮二兩。上為細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湯下三十丸,食前。(《雞蜂普濟方》寬中丸)

②治胸痺,胸中氣塞短氣: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橘皮枳實生薑湯)

③治乾嘔噦,手足厥者:橘皮四兩,生薑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橘皮湯)

④治噦逆: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上六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橘皮竹茹湯。②方以下出《金匱要略》)

⑤治反胃吐食:真橘皮,以壁土炒香為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棗肉一枚,水二鍾,煎一鍾,溫服。(《仁齋直指方》)

⑥治痰膈氣脹:陳皮三錢。水煎熱服。(《簡便單方》)

⑦治大便秘結:陳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軟,焙乾為末,復以溫酒調服二錢。(《普濟方》)

⑧治卒食噎:橘皮一兩(湯浸去瓤)。焙為末,以水一大盞,煎取半盞,熱服。(《食醫心鏡》)

⑨治疳瘦:陳橘皮一兩,黃連一兩五錢(去須,米泔浸一日)。上為細末,研入麝香五分,用豬膽七個,分藥入在膽內,漿水煮,候臨熟,以針微扎破,以熟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大小與之,無時。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小兒藥證直訣》橘連丸)

⑩治產後吹奶:陳皮一兩,甘草一錢。水煎服,即散。(《綱目》)

⑾治魚骨鯁在喉中:常含橘皮即下。(《聖惠方》)

各家論述①《醫學啟源》:"橘皮能益氣,加青皮減半,去滯氣,推陳致新。若補脾胃,不去白,若理胸中滯氣,去包。《主治秘要》雲,苦辛益氣,利肺,有甘草則補肺,無則瀉肺。"

②《日用本草》:"橘皮,能散能瀉,能溫能補,能消膈氣,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中酒嘔吐噁心,煎飲之效。"

③《綱目》:"橘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噪溼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鑰,故橘皮為二經氣分之藥,但隨所配市補瀉升降也。潔古張氏雲,陳皮、枳殼,利其氣而痰自下,蓋此義也。同杏仁治大腸氣悶,同桃仁治大腸血閟,皆取其通滯也。按方勺《泊宅編》雲,橘皮寬膈降氣、消痰飲極有殊功。他藥貴新,惟此貴陳。"

④《本草經疏》:"橘皮,主胸中瘕熱逆氣,氣衝胸中嘔咳者,以肺主氣,氣常則順,氣變則逆,逆則熱聚於胸中而成瘕,瘕者假也,如痞滿鬱悶之類也,辛能散,苦能洩,溫能通行,則逆氣下,嘔咳止,胸中瘕熱消矣。脾為運動磨物主髒,氣滯則不能消化水谷,為吐逆、霍亂、洩瀉等證,苦溫能燥脾家之溼,使滯氣運行,諸證自瘳矣。肺為水之上源,源竭則下流不利,熱結膀胱,肺得所養而津液貫輸,氣化運動,故膀胱留熱,停水、五淋皆通也。去臭及寸白者,辛能散邪,苦能殺蟲也。"

⑤《木草正》:"陳皮,氣實痰滯必用。留白者微甘而性緩,去白者用辛而性速。"

⑥《本草匯言》:"顧朽匏曰,橘皮總屬理氣之珍,若霍亂嘔吐,氣之逆也:洩瀉下利,氣之寒也;關格中滿,氣之閉也;食積痰涎,氣之滯也;風寒暑溼,氣之搏也;七情之部,氣之結也;橘皮統能治之。其去白開痰,留白和脾。蓋味辛善散,故能開氣;味苦善洩,故能行痰;其氣溫平,善於通達,故能止嘔、止咳,健胃和脾者也。東垣曰,夫人以脾胃為主,而治病以調氣為先,如欲調氣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然君白朮則益脾,單則利脾,佐甘草則和氣,否則損氣。同竹茹、芩、連治呃逆,因熱也:同乾薑、桂、附治呃逆,因寒也。補中用之以益氣,二陳用之以除痰,幹葛用之以清胃解酲,平胃用之以消食去溼。"

⑦《本草崇原》:"按上古諸方,止曰橘皮個用不切,並無去白之說,李東垣不參經義,不體物性,承雷孜炮製,謂留白則理脾健胃,去白則消痰止嗽。後人習以為法,每用橘紅治虛勞咳嗽。……若去其白,其味但辛,止行皮毛,風寒咳嗽,似乎相宜,虛勞不足,益辛散矣。"

⑧《本草經百種錄》:"橘柚通體皆香,而皮辛肉酸,乃肝膽通氣之藥也。故凡肝氣不舒,克賊脾土之痴,皆能已之。"

⑨《醫林纂要》:"橘皮,上則瀉肺邪,降逆氣;中則燥脾溼,和中氣;下則舒肝木,潤腎命。主於順氣、消痰、去鬱。"

⑩《本草求真》:"橘皮,利氣,雖有類於青皮,但此氣味辛溫,則入脾、肺而宣壅,不如青皮考入肝疏洩,而無入脾燥溼,入肺理氣之故也。……治火痰童便制,寒痰薑汁制,治下焦鹽水制。"

臨床應用治療急性乳腺炎:取陳皮1兩,甘草2錢,每日1劑,煎服2次;嚴重者可每日2劑,煎服4次。據臨床觀察,發病在1~2天內治療者,大都獲得良好效果,治癒率在70%以上.一般2~3天即愈。發病時間愈長,療效愈差。已化膿者無效。

備註橘皮藥材,除上述橘類的果皮外,柑類及甜橙的果皮,有時亦作橘皮使用,商品名前者習稱"廣陳皮",參見"柑皮"條;後者習稱"土陳皮",參見"橙皮"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

相關焦點

  • 竹茹(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竹茹拼音Zhú Rú英文名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m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Bambusa tuldoides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竹茹拼音Zhú Rú別名竹皮(《金匱要略》),青竹茹(《本草經集注》),淡竹皮茹(《別錄》),淡竹茹(《食療本草》),麻巴(《草木便方》),竹二青(《上海常用中草藥》)。
  • 自然銅(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自然銅拼音Zì Rán Tónɡ別名石髓鉛(《雷公炮炙論》)。出處《雷公炮炙論》來源為天然硫化鐵黃鐵礦礦石。含有自然銅的複方接骨散(含自然銅、骨碎補等共19味)給家兔每日服3克,共服2~8周,對橈骨骨折癒合有促進作用,表現為癒合骨再折的牽引力較對照組大。炮製自然銅:刷淨,敲成小塊。煅自然銅:取自然銅塊,置坩堝內煅至紅透,傾入米醋中淬酥,取出,再煅燒淬酥一次,至光澤消失為度。曬乾後,碾為粗末。
  • 蓖麻葉(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蓖麻葉拼音Bì M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④《廣東中藥》Ⅱ:"煎水外洗,治盜汗。"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外用:煎洗、熱熨或搗敷。複方①治腳氣初發,從足起至膝烴骨腫痛,及頑痺不仁:蓖麻葉蒸熟裹之。(《嶺南採藥錄》)②治腎囊腫大疝氣痛:蓖麻葉和鹽搗爛,敷腳底湧泉穴。(《嶺南採藥錄》)③治咳嗽痰涎:蓖麻子葉三錢,飛過白礬二錢。
  • 《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首發
    本報訊 (記者王 敬)12月4日,《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首發式在京舉行。全書共有3卷5冊,其中中藥成方製劑卷分上、下2冊,中藥飲片卷1冊,化學藥卷分上、下2冊。全書收載品種共11903種,製劑劑型共14538種,其中中藥成方製劑卷品種6500種,製劑劑型8490種;中藥飲片卷品種1003種;化學藥卷品種4400種,製劑劑型6048種。
  • 鳳凰衣(中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鳳凰衣拼音Fènɡ Huánɡ Yī別名雞卵中白皮(《別錄》),雞子白皮(孟詵《必效力》),鳳凰退(《本草蒙筌》),雞蛋膜衣(《現代實用中藥》),雞蛋衣(《浙江中藥手冊》)。
  • 浮小麥(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浮小麥拼音Fú Xiǎo Mài別名浮水麥(《本草蒙筌》),浮麥(《綱目》)。出處《本草匯言》來源為乾癟輕浮的小麥,水淘浮起者。原形態植物形態詳"小麥"條。生境分部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
  • 魚腥草(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魚腥草拼音Yú Xīnɡ Cǎo
  • 白果(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白果拼音Bái Guǒ別名靈眼(《太倉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輿》)。年齡愈小中毒可能性愈大,中毒程度也愈重;服食量愈多,體質愈弱,則死亡率也愈高。炮製白果仁:揀淨雜質,除去硬殼。熟白果:取揀淨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殼。性味甘苦澀,平,有毒。①《飲膳正要》:"味甘苦,無毒。"②《滇南本草》:"味甘,平,性寒。"
  • 玫瑰花(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玫瑰花拼音Méi Gui Huā別名徘徊花
  • 常用中藥材_陳皮_自渡子
    《陳皮》(資料來源——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別名——橘皮、橘子皮、陳橘皮、廣陳皮、廣橘皮、紅皮、黃橘皮、貴老。藥理——調中,下氣,去氣,止洩,止嗽,平喘,去臭,利小便,增強免疫功能,解毒(魚蟹),抗炎,預防動脈硬化,調整消化系統,促進唾液分泌,促進胃液分泌,消除腸內積氣,興奮心臟(劑量過大可抑制心率),增強心肌收縮力
  • 金錢草(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金錢草拼音Jīn Qián Cǎo別名遍地香(《祝穆試效方》),地錢幾(《救荒野譜》),鈸兒草(《救生苦海》),連錢草(《質問本草》),銅錢草(《慈航活人書》),白耳草、乳香藤、九裡香、半池蓮、千年冷、遍地金錢(《綱目拾遺》),金錢艾(《本草求取》),馬蹄草、透骨消(《植物名實圖考》),透骨風,過牆風、巡骨風(《分類草藥性》),蠻子草(《天寶本草》),胡薄荷(《現代實用中藥》),穿牆草(《經效實驗單方》),團經藥、風草(《貴州民間方藥集》),肺風草、金錢薄荷、十八塊草(《福建民間草藥》),江蘇金錢草(《中藥通報》5(1):27,19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 青皮(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青皮拼音Qīnɡ Pí別名青橘皮(《品匯精要》),青柑皮(《本草求原》)。個大者用刀將皮剖成四片至蒂部為止,除淨內瓤,曬乾,稱"四花青皮";中等大者稱"個青皮",最小者習稱"青皮子",曬乾即得。性狀①四花青皮(《醫林集要》)形狀不一,裂片多數為長橢圓形,邊緣多向內捲曲,皮薄。外皮黑綠色或青綠色,有皺紋。內面黃白色,有脈絡紋。斷面邊緣有油點。氣清香,味苦辛。以皮黑綠色、內面白色、油性足者為佳。②個青皮又名:均青皮。
  • 新會陳皮到底是什麼皮?
    新會陳皮到底是什麼皮?對於擅於養生的廣東人來說,煲湯加一味陳皮是再熟悉不過的配方。「陳皮」到底有什麼作用,「新會陳皮」和陳皮又有什麼區別?錯錯錯!這三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新會陳皮可是有著「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的讚譽呢!橙皮、柑皮、橘皮、桔皮傻傻分不清楚橙子皮:主要是常見的甜橙皮,跟陳皮並沒有什麼關係。
  • 【中藥學堂】荷葉
    --《中藥大辭典》外用:搗敷、研末摻或煎水洗。--《中藥大辭典》內服:煎湯,3-10g(鮮品15-30g);荷葉炭3-6g,或入丸、散。--《中華本草》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中華本草》荷葉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天冬(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天門冬拼音Tiān Mén Dōnɡ別名大當門根(《石藥爾雅》),天冬(《藥品化義》)。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含化服之。(《儒門事親》三才丸)②治吐血咯血:天門冬一兩(水泡,去心),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膠僻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
  • 桑葉(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桑葉拼音Sānɡ Yè別名鐵扇子(《百草鏡》)。出處《本經》來源為桑科植物桑的葉。以葉片完整、大而厚、色黃綠、質脆、無雜質者為佳。習慣應用桑葉以經霜者為好,稱"霜桑葉"或"冬桑葉"。化學成分葉含芸香甙、槲皮素、異槲皮甙、槲皮素-3-三葡糖甙、微量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β-D-葡糖甙、蛇麻脂醇、內消旋肌醇、昆蟲變態激素牛膝甾酮和蛻皮甾酮、溶血素、綠原酸。
  •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陳皮的食用禁忌
    陳皮是一種中藥,陳皮橘子的乾燥成熟果皮,把已經成熟了的橘子的皮剝下來然後放在太陽下面把它曬乾,就可以得到陳皮,那麼請問陳皮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 馬勃(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馬勃拼音Mǎ Bó別名馬疕(《別錄》),馬屁勃(陶弘景),馬疕苗(《蜀本草》),灰菇(《經驗良力》),馬屁包(《袖珍方》),牛屎菇(《綱目》),灰包菌((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藥苞(《河北藥材》),人頭菌、牛屎菌、大氣菌、灰菌(《南寧市藥物志》),雞腎菌、地煙(《廣西中藥志》)。
  • 附子(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附子拼音Fù Zǐ出處《本經》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旁生塊根(子根)。強人可大附子-枚,乾薑三兩。(《傷寒論》四逆湯)②治傷寒陰盛格陽,其人必躁熱而不欲飲水者:大附子一枚燒為灰,存性,為末;蜜水調服。(《傳家秘寶方》霹靂散)③治陰毒傷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切冷氣:大附子三枚(炮裂,去皮臍)為末。每服三錢,薑汁半盞,冷酒半盞,調服。良久臍下如火暖為度。
  • 減肥效果驚人的6味中藥:陳皮 玫瑰花 決明子
    想減肥的人不妨用具有減肥養生功效的中藥泡茶。下面為您盤點了具有減肥功效的6味中藥。  陳皮:  可以幫助消化、排除胃氣,還可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許多中醫減肥配方中都有它,陳皮性溫,和決明子、荷葉等性平、微寒的中藥相配伍效果更好。  別把鮮橘皮當陳皮:鮮橘皮與陳皮雖然是同一種東西,但性質卻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