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式」遊頤和園

2020-12-26 澎湃新聞

「慈禧式」遊頤和園

2020-05-14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慈禧太后一生有三大愛好

權力、梳頭和賞花

「雲想衣裳花想容」

愛美之心人皆有

更何況是如慈禧一般的美女了

 

梳妝打扮一番

不出去賞賞花拍拍照實在可惜!

慈禧太后去頤和園賞花拍照偏愛水路~

京城還專門形成了一道風景——慈禧水道

 

水道約長九公裡

將動物園、紫竹院、頤和園串聯

都說「一條慈禧水道,半部清朝歷史」

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慈禧水道一路向西,

去頤和園遊山玩水一番吧~

 

一般情況下

慈禧太后在倚虹堂碼頭登船(今動物園北側)

 

隨行的有皇帝、阿哥、格格等

遊船經過五塔寺,穿過白石橋

繼續西行到達紫竹院

 

長河兩岸柳枝飄逸

婀娜搖擺,輕撫水面

著名的「長河觀柳」景區也就在此了↑

 

過了景區

遊船來到紫御灣碼頭↓

由於頤和園昆明湖水位高於長河

在這裡要換船

 

再往西行,就到了萬壽寺↓

萬壽寺有「京西小故宮」之稱

 

慈禧太后到了這裡會拈香禮佛

吃吃小點心再上船

前行就是長河與昆明湖的交接點

京城有名的劉羅鍋橋,也稱「繡漪橋」↓

 

進入昆明湖

皇家園林頤和園就到咯~

 

讓我們先在昆明湖逛一圈

看看沿途的景致吧~

 

穿過繡漪橋,有座鳳凰墩↑

與南湖島上的龍王廟為對景

寓意「龍鳳呈祥」

 

這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島嶼

南湖島↑

它與十七孔橋相連

大名鼎鼎的銅牛就臥在岸邊呢~

 

昆明湖由玉泉諸水匯聚而成

乾隆有詩稱讚

「何處燕然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

 

為備帝後遊湖

這裡停放著許多造型精緻的船

有御舟龍船、備膳船、運水船、茶船......

 

這裡不光有遊船,還有艦隊呢↑

昆明湖艦隊隸屬於

昆明湖水師學堂的實習艦隊

列入海軍編制

 

圖中最上面那艘叫永和輪↑↑↑

是日本人送給慈禧太后的禮物

 

這是東堤上唯一的洩水閘口

二龍閘↑

 

西提,是仿照杭州西湖蘇堤而建↑

景色絕妙

玉帶橋、鏡橋、練橋

都在西堤上噢~

 

藻鑑堂↑ 乾隆常到這兒喝茶

位於昆明湖西南角

1903年後,改為西式風格

是慈禧太后宴請外國公使和夫人的外交場所

 

聊到這裡,昆明湖也遊了大半圈了

這就上岸瞧瞧~

 

一般,慈禧太后的遊船

會在玉瀾堂碼頭停泊↑

光緒曾在這裡接見過

翁同龢、康有為等維新人士

 

玉瀾堂的東北邊有座大戲樓↑

過去專供慈禧太后看戲

譚鑫培、楊小樓等梨園名角

都曾在此為慈禧演出

 

戲癮過足了

就到樂壽堂用膳吧~

慈禧用膳,排場大著呢

她每天膳食花費白銀100兩

可是一個農民40年的口糧!

 

飯後,閒庭信步於遊廊中

或是到萬壽山溜達溜達

賞賞花花草草

雅趣十足~

 

據說,慈禧修頤和園時

本想將排雲殿作為寢宮↑

誰料殿宇落成時她剛好得了一場病

考慮到邊上就是佛香閣

佛門淨土,靠的太近會觸怒了佛祖

遂將寢宮改為樂壽堂

 

四大部洲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

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

光緒年間部分重修

逛了這麼多,還有個地方

雖總是人滿為患

卻是必須要走一遭的↓↓↓

中國最長的遊廊,也是世界之最

  

這是乾隆專門為生母孝聖皇太后

沿廊散步、觀雨賞雪而建

乾隆帝真是大寫的孝順啊!

 

長廊內有蘇式彩繪1.4萬餘幅

內容包括人物典故、花鳥魚蟲、山水風景等

上圖是「草船借箭」

 

這是「煮酒論英雄」嘛~

彩繪人物畫多取材於

《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

 

坐在遊廊中小憩

一定要抬頭看看哦~

好啦,頤和園逛到這裡,各位也該回家吃口夜宵了!

如果您沒過癮,就帶上一份學苑出版社「文化景觀地圖系列」之《頤和園》,親自逛一圈吧~

    

關鍵詞 >> 慈禧,頤和園,地圖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頤和園南如意門附近的這兩個大石柱子 真是用來拴船用的嗎?
    眾所周知今天的頤和園是著名的皇家園林,同時也是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小編最初是從小學春遊時知道頤和園的,無論是從老師嘴裡還說從《那拉氏》之類的小人書上都得到這樣的常識,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為自己修建了頤和園。其實確切地講,慈禧是在被英法聯軍焚毀的乾隆時期建造的清漪園基礎上重新修建的頤和園,而清漪園則是當年乾隆送給其母孝聖皇太后六十大壽的生日禮物。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之十八|頤和園中的建築匾額
    頤和園裡楹聯匾額幾乎處處可見,其形式之豐富,內容之廣博,數量之繁多,在中國現存古典皇家園林中首屈一指,是這座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中展出了十塊形態各異的匾額,本期微覽將向大家介紹一下頤和園中的匾額。
  • 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鳳凰墩的傳說
    乾隆皇帝修建了頤和園,不過當初不叫頤和園,而是叫清漪園。頤和園內又萬壽山和昆明湖,在昆明上修建了三座小島,乾隆仿照神話傳說用仙山之名給小島命名,它們分別是:瀛洲、方丈和蓬萊。戊戌年就在光緒皇帝下詔宣布變法的時候,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和以光緒帝為首的帝黨水火不容,鬥爭激烈。這天慈禧為變法之事心情煩躁,她帶領著臣子乘船到昆明湖上散心。慈禧突然對瀛洲島來了興趣,執意要登島看看,這可嚇壞了臣子們。當時的瀛洲島只是一個雜草叢生的荒土堆,甚至蛇在島上築巢產卵。
  • 頤和園賞花正當時,乾隆慈禧都住過的樂壽堂,這片玉蘭太美啦!
    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皇家園林頤和園也到了賞花的時節。前一陣西堤的山桃花灼灼其華,而現在,則是看玉蘭花的好時候——尤其是位於頤和園清漪園的樂壽堂,幾株玉蘭正在盛放,玉蘭花與古建築相得益彰,十分漂亮!說起這樂壽堂,可是頗有些歷史。最早這是乾隆皇帝所建。
  • 慈禧修頤和園同時,英國用八倍資金造一座橋
    最典型的標杆就是頤和園。一直以來,慈禧太后修頤和園被認為是嚴重的勞民傷財,給清朝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負擔。據研究,這筆「巨資」高達814萬兩白銀。然而,同一時期的英國卻花費了相當於頤和園重修約8倍的資金,在蘇格蘭很順利地建了一座鐵路橋。這個歷史事實,讓所謂「晚清GDP高居世界第一」的說法根本經不起推敲。
  • 五一假期兩日遊,北京頤和園,皇家園林博物館
    五一到北京的第二天,準備遊頤和園,晚上坐動車回瀋陽。我們住的地方離頤和園很近,所以早早就入園了,進門後,看到這一處花海,心情特別清爽。頤和園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仁壽殿後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
  • 民國女子遊頤和園,穿旗袍的她們真漂亮,個個像是沾染了仙氣
    圖集整理:普希金皇村 2,民國女子遊頤和園,穿旗袍的她們真漂亮,個個像是沾染了仙氣 3,民國女子遊頤和園,穿旗袍的她們真漂亮,個個像是沾染了仙氣
  • 生於頤和園!慈禧「傳人」低調出手捐資1000萬,在北京坐擁一條街
    慈禧太后的是非功過一直被人惦記著,大清的滅亡總是離不開慈禧這一女政治家,而慈禧的後人,也跟慈禧一樣,註定不平凡。 她叫陳麗華,是一個事業非常成功的女子,也曾經是中國的女首富,陳麗華原姓葉赫那拉,留給她的沒有這個姓氏的榮耀和財富,因為那時候葉赫那拉這個姓氏,除了不安和累贅,什麼都沒有。
  • 慈禧奢侈的生活!驚呆了!
    雙面貼壽字捲軸筒式紙包  慈禧用的手紙也是宮女特製的。先把一大張白綿紙分開裁好,再輕輕地噴上一點水,噴得比霧還細。慈禧寫的「龍」字,運筆有力流暢,矯健如遊龍慈禧一生追求權欲和享受,凡世間享樂之事,諸如美食華服、紙牌戲劇、遊山逗狗,她無所不好,在其晚年,又對照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頤和園是遭列強洗劫後重建的,前身為乾隆所建清漪園
    清漪園建築群按其性質和功能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宮殿、寺廟、庭院、園中園、單體點景建築、遊廊、戲樓、城關、農舍、街肆、亭橋等,可以看出,「遊賞」是清漪園的主要功能,由於乾隆帝為自己規定的 「過辰而往,逮午而返」的遊園原則,使得他從未在清漪園裡居住過,因而清漪園只是皇家規模巨大的花園。
  • 同樣給慈禧太后修園子,為什麼同治帝半途而廢,而光緒帝成功了?
    但終歸光緒帝還是完成了一項偉大壯舉,那就是修好了頤和園。有人講,幸虧光緒帝拿錢修了頤和園,好歹現在我們還能參觀一下,要全都買了軍艦,無外乎黃海海底再增幾堆廢鐵罷了。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缺錢,同樣是慈禧太后大力支持,為什麼光緒帝能修好頤和園,而同治帝卻未能修好圓明園呢?
  • 《光陰裡的老北京》丨頤和園團城湖探秘
    據《頤和園史話》載:治鏡閣始建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約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成,是一組圓形城堡式的高大建築。上層為佛殿,供奉銅無量壽佛。城堡共有內、外兩重圓形城牆,外城直徑59米,設東、南、西、北四門,各城門上方分別嵌有乾隆皇帝御題的四字石額:「秀引湖光」「豳風圖畫」「清含泉韻」和「蓬島煙霞」。
  • 慈禧曾引領時尚:坐奔馳車 最喜歡攝影和巴黎香水
    清漪園自1888年更名頤和園後成為慈禧太后常年駐足之地,頤和園不僅見證了慈禧太后施展政治權威的「女王」一面,也遍布著她作為「中國第一女人」引領時尚的足跡。  電燈照亮頤和園  頤和園樂壽堂正中,懸掛著一盞五彩繽紛的玻璃吊燈,而慈禧太后可以說是北京使用電燈的第一人。
  • 皇家林園——頤和園
    頤和園(前身為清漪園)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佔地290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園內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築3000多間,基本布局可分為行政、生活、遊覽三部分。行政區,以仁壽殿為代表建於1750年,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
  • 頤和園內尋奇石,「青芝岫」的俗名為何叫「敗家石」?
    光緒十九年石舫重建時,按慈禧意圖,原為古建築形式的舫上艙樓改建成了西式艙樓,取名清晏舫,取「海清河晏、江山太平」之意,石舫成了慈禧太后觀賞風景和飲宴的地方。頤和園的這艘大石船不僅見證了清王朝的覆滅和歷史的滄桑巨變,更證明了只有政治清明、吏治廉潔、百姓擁護才是百世不移的根本,也是中華民族不斷興旺的不朽基石。
  • 慈禧當年坐過的老爺車,奔馳總裁認定是奔馳二代,想用10輛奔馳換
    去過北京頤和園旅遊的朋友們可能都比較清楚,在這片皇家園林的東部,是嬪妃們聽戲的場所,而就在這片戲院的一個大殿內,擺放著一個非常陳舊的汽車,從旁邊立著的介紹牌上我們可以知道,這輛「古董轎車」的來頭可不小,它是慈禧當年坐過的老爺車,還被奔馳總裁認定為是奔馳二代,想用10輛奔馳換回。
  • 品質生活:扒一扒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驚呆了!
    雙面貼壽字捲軸筒式紙包慈禧用的手紙也是宮女特製的。先把一大張白綿紙分開裁好,再輕輕地噴上一點水,噴得比霧還細。據說,這天慈禧要到頤和園排雲殿吃一種她最愛吃的專用木炭和松枝烤出來的「燒餅夾烤肉」。慈禧小食愛吃小窩頭、臭豆腐。小窩頭,據說是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狼狽西逃時沒的吃,見一群逃難的人正在啃窩窩頭,一個足有四五兩重,討來一吃,十分可口。回宮後命御膳房做窩窩頭,卻再也沒有挨餓時吃的那種美味。御膳房絞盡腦汁,用慄子面加白糖做出一兩一個的小窩窩頭,慈禧雖覺還是沒逃難時吃的窩頭那麼香那麼甜,也總算將就了。
  • 慈禧60歲大壽時,宮中發生兩件怪事,為何李蓮英知道真相卻不說?
    畢竟只有宦臣才是最了解慈禧喜好之人,自然也會深得她的寵愛。而晚清時期著名的二品大太監李蓮英便是在慈禧掌權後,迅速上位的一個宦臣。按理來說,根據清朝皇家祖制,為防止宦臣誤國,太監的品階最多不能超過四品。但李蓮英不但在眾多太監裡脫穎而出,還能成為第一個二品太監,自然還是有些手段。從當年慈禧過60歲大壽時的兩件怪事,便能看出一二。
  • 在這些慈禧愛玩的奢侈品中,翡翠根本不算什麼!
    雙面貼壽字捲軸筒式紙包慈禧用的手紙也是宮女特製的。先把一大張白綿紙分開裁好,再輕輕地噴上一點水,噴得比霧還細。據說,這天慈禧要到頤和園排雲殿吃一種她最愛吃的專用木炭和松枝烤出來的「燒餅夾烤肉」。慈禧小食愛吃小窩頭、臭豆腐。
  • 您知道頤和園諧趣園內的這道寶瓶狀小門通向何處嗎?
    頤和園是慈禧太后在清漪園的基礎上修建的皇家園林,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頤和園內景點眾多,其中著名的園中園諧趣園是乾隆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的,後雖經多次維修,但整體格局並沒有大的改變。小編每年去的次數最多的地方就是頤和園,而多數情況下都會去諧趣園轉轉,這裡四時景色各不相同,而且園中散布著眾多的乾隆和慈禧的御筆刻石。在諧趣園的東北角有一片由太湖石疊成的假山,走到盡頭會看到一堵白牆,牆中開有一寶瓶狀小門,但這扇門一直是封死的。小編每次走到這裡都很好奇,穿過這道小門會走到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