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別人跑,而自己不能跑,心裡有時總會痒痒,總會覺得不公平。可這個時候,更是要考驗自己內心的定力了。
撰文/默默
編輯/小葉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快遞車,清潔的車,上下班通勤的車,在街頭上日漸增多。生活在停頓癱滯一段時間後開始蓄力恢復。
新增確診病例數目、疑似病例數目在平穩中下降。數字最有說服力,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於是,按奈不住的心開始躁動。憋了太久的人渴望出門曬曬太陽,邁開雙腳跑兩步。有人戴著口罩開始奔跑,更有人不戴口罩結對奔跑。
這樣的人,不僅北京有,南方有,國外也有。
3月1日的巴黎,當天有不少跑者自發聚集,在巴黎街頭跑起了「業餘半馬」。一些失望的跑者在社交網站建了一個叫「我們就是要跑」的群,號召大家出來跑步。
於是,一向宣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的外國人開始在浪漫的巴黎街頭奔跑。而他們之所以跑步,是因為原定3月1日舉行的巴黎半程馬拉松賽因疫情在比賽前一天宣布取消。
法國政府已於2月29日表示,暫時取消超過5000人以上的集會活動。於是,巴黎半程馬拉松暫停。截止3月1日晚,法國累計確診病例達130例。
法國的鄰國義大利更恐怖:截至羅馬時間3月2日18點,義大利確診人數已超過2000人。
如今的歐洲,已經不是那個可以大口呼吸新鮮空氣,隨意奔跑,浸潤自由讓人無比羨慕的歐洲了。最近有人開玩笑道,現在的中國可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而美國洛杉磯,也開始了搶貨、囤物資的跡象。CDC表示疫情隨時可能爆發,但時間尚不確定。可馬路上,仍有奔跑的人,來來往往。
目光回望上周進行的東京馬拉松,200餘位精英選手在路邊奔跑時,有7.2萬在街頭為他們加油的日本民眾。
有人會問:法國人都在跑,我們為何不能跑?美國人都那麼無畏,我們為何不能跑?日本人都不怕,我們為何還要怕?
這樣的發問,看似理直氣壯。
想想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我們有著怎樣難以忘懷的經歷。那些絕望的、悽慘的消息讓我們心底生出最無助的呼喊。一條條無辜生命的逝去,提醒著我們「活著」是最幸運的事。擁有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所以有人說,那更要去跑步,去鍛鍊啊。
可其實現實是,一切還遠未到我們可以脫掉口罩、肆意奔跑的安全時刻。雖然新增病例不再是令人恐慌的數字,雖然一切都在悄然中恢復。但現在反而其實是最危險的時刻。因為很多人不由得掉以輕心,不由得以為危險已經過去,可以如過去般自由了。
2月29日,央視播出的《新聞周刊》節目中,白巖松談了談「疫情結束」。他表示,一月份開始的防疫之戰已持續了整整一個二月,並將在三月裡繼續,而鍾南山院士說大約到4月底才能結束,那麼結束的標誌是什麼?
「在零增長之後再持續兩個14天的潛伏期,也就是28天都保持零,才能宣告疫情結束。」也就是說,哪怕今天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新增確診病例都是零,那也還需要28天都是零,才能說中國的疫情宣布結束,而且還要防範輸入性的病例。
而我們的新增確診病例都是0了麼?顯然沒有!
現在處在防疫的最較勁階段,就是好消息很多,但絕不能因此而放鬆警惕,因為其實明顯的拐點還未來到。
因此,那些已經不戴口罩出門跑步的、那些在朋友圈裡人忍不住發跑步軌跡圖的、那些躍躍欲試、心中想跑步的漣漪陣陣泛起無法控制的人們,請你們不要洋洋得意,自己終於又開始擁有了跑步的自由,也不要帶節奏讓更多動搖的人效仿。
現在出門大搖大擺去跑步,沒有什麼值得宣揚的,更不值得內心由此而驕傲。雖然看上去你是安全的,你比很多人都獲得了多巴胺分泌的機會,但這樣的快樂是膚淺的,是不值得效仿的。你只是幸運地躲過了一劫而已。
我們看到別人跑,而自己不能跑,心裡有時總會痒痒,總會覺得不公平。可這個時候,更是要考驗自己內心的定力了。
能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得了長久。人生是,跑步也是。
跑步,不在於早這麼一時半刻。能想得開、穩得住自己,才是內心獲得又一次升華的證明。不為所動,不亂心,按照自己的節奏,在漫長的等待中繼續做自己內心的主人,等待真正戰疫結束,我們再盡情奔跑,把酒當歌。一切都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