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好政策「指揮棒」作用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

2021-01-10 澎湃新聞
發揮好政策「指揮棒」作用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解讀…

2019-11-11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公共政策的生命力在於適應形勢發展的動態調整和持續創新能力。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以下簡稱《目錄(2019年本)》),這是自2005年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以來,對《目錄》進行的第三次全面修訂和修正。《目錄(2019年本)》延續了上一版《目錄》的基本框架和修訂成果,立足新時代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在理念、導向、重點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創新,釋放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強烈信號,是引導社會投資的重要指南、政府管理項目的重要依據、有關部門和地方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參考,將對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產生積極作用。

引導社會投資的重要指南。

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既能形成當期需求,又關係未來供給,是影響供給體系質量和能力的重要決定因素。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複雜嚴峻,風險挑戰明顯增多,需要發揮投資對穩定經濟增長、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穩投資」,關鍵在於促進高質量投資,需要引導資金更多投向能夠增加有效供給、補齊發展短板的關鍵領域。《目錄(2019年本)》與上一版相比,增加了 60條鼓勵類條目,涉及的多是符合高質量發展方向的製造業領域、有利於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領域、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務補短板領域。例如,鼓勵類條目新增了「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服務業」、「人工智慧」、「養老與託育服務」、「家政」等4個行業,這些行業都是國家鼓勵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目錄(2019年本)》的發布,明確了政策導向,有利於穩定社會投資預期,更好引導社會投資方向,促進宏觀政策導向與社會投資行為有效結合,吸引資源要素加速匯聚到發展實體經濟之中,加快促進產業結構向中高端升級。

政府管理項目的重要依據。

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發展,繁榮了市場經濟,同時也對政府管理項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錄(2019年本)》充分考慮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轉變和技術、需求等條件變化,在延續鼓勵、限制和淘汰三大分類的基礎上,明確了更加先進的鼓勵條件和適度嚴格的限制、淘汰標準,將為新技術條件下政府科學高效管理項目提供重要指引。同時,還提出了一些便於操作實施和監督執法的參數要求,相當於提供了一份具體操作指南。對限制類、淘汰類條目,明確了指標、參數、工藝和品種;對一些發展方向比較明確的領域,《目錄(2019年本)》細化了條目內容、明確了指標參數。例如,對新能源汽車電池提出了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參數要求。

結構優化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

一定程度上而言,發展就是結構的高級化,抓住了結構優化也就把握住了經濟發展的本質。當前,全球產業結構進入深度調整周期,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力布局優化,需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目錄(2019年本)》堅持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和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並舉、強大國內市場與壯大市場主體有效協同,是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重要體現,能更好發揮前瞻引導作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 塗聖偉)

相關內容

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解讀之二

原標題:《發揮好政策「指揮棒」作用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解讀之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經濟日報評論員: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激發新動能——「全力做好...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這對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經濟發展潛力至關重要。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再次強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們要牢牢把握這條主線,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激發新動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 政策研究 | 高質量「雙循環」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本文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為大體界限,通過對比危機前後全球經濟尤其是中美兩大經濟體循環格局的演變,揭示高質量「雙循環」的內涵以及政策含義,並在此基礎上,對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形成高質量新發展新格局進行闡述。
  •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完善生態補償制度建設
    但目前我國生態補償理論和實踐中還存在若干問題,嚴重製約了生態補償制度作用的發揮與進一步完善。本文就此進行分析,並進一步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建議。二、 中國生態補償理論與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我國生態補償經過二十多年的理論探索與實踐,不論是在政策法規、投入資金都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
  • 央行參事室主任紀敏:高質量「雙循環」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未來一個時期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適應、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著力點。本文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為大體界限,通過對比危機前後全球經濟尤其是中美兩大經濟體循環格局的演變,揭示高質量「雙循環」的內涵以及政策含義,並在此基礎上,對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形成高質量新發展新格局進行闡述。
  • 邁向新徵程的一次研學與提升——青海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
    這是一次立足實際的專題研學  「十三五」以來,我省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省各地各單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強化問題導向,加強政策引導,敢於承擔責任,工作有力有序,改革蹄疾步穩。與此同時,創新能力不強、市場主體偏少、供需結構錯配等長期積累的問題和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 養元飲品入中國農業企業500強 六個核桃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為國本,本固邦寧,農業產業化發展一直是我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日前,由農民日報社組織評定的2020中國農業企業500強發布,深耕核桃乳行業致力於國民腦健康的的河北養元飲品實力上榜。多年來,養元飲品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中,不斷推動核桃健腦產業化升級,在中高端消費、綠色健康、全產業鏈等方面不斷塑造新增長點、積蓄新動能,在創新迭代中構築市場競爭「護城河」,推動原料產地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十個問題看懂其前世今生
    供給側改革的前世與今生:  「供給側改革」橫空出世,成為近期高層講話中的高頻詞。究竟何謂供給側改革?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為何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 不斷壯大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靖煤集團公司深化供給側結構性...
    這標誌著靖煤集團公司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能置換取得了新進展。  持續去產能調結構,提質增效優化升級  靖煤集團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關於煤炭行業去產能政策,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至2018年先後關閉紅會四礦、寶積山礦,退出煤炭產能123萬噸。
  • 抓好創新和特色關鍵 用好改革和開放動力 持續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nbsp&nbsp&nbsp&nbsp會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戰略」主題,塗建、餘忠效、符念平、陳季敏、呂曉梅、李平、王洪、董淑貞、李義華、張京生、趙波、熊建明、汪玉奇等委員從創新創業、產業結構、智能製造、提升物流業水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建真言、獻良策。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解讀12.11政治局會議
    文章指出是為「面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出現的重大變化,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性新特徵」;並且指出新發展格局戰略「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也是我國以往發展戰略的整合提升」。  第四,怎麼進行需求側改革?我們理解首要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這個過程包括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也包括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 新聞聯播常提到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啥意思?
    經常看到和聽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什麼意思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市場而言。市場有兩個基本方面組成,就是供給和需求。說白了就是,當我們種出了蔬菜,糧食等農產品要到市場去賣,我們就是供給者,屬於供給側;而購買你的農產品的人就是需求者,屬於需求側。
  • 廣州大學韓和元:應對疫情衝擊 還需深化供給側改革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應對疫情衝擊,還需深化供給側改革應對疫情,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聚焦包括「緊貨幣、少幹預、順周期、降成本、寬管制、松財政」在內的十八字方略。我們認為,根本措施在於,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聚焦包括「緊貨幣、少幹預、順周期、降成本、寬管制、松財政」在內的十八字方略。「緊貨幣」就是按照現代貨幣主義的經濟主張,實行「單一規則」,將貨幣供應量的年增長率固定在與潛在的經濟發展速度大體一致的水平上,反對政府的「相機調控決策」。一則,在於控通脹。
  • 職稱評審有新變化 「指揮棒」作用進一步顯現
    記者近日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獲悉,2019年,人社部按照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加快推進主體系列改革,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完成了工程、會計、經濟、自然科學研究、民航飛行技術、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農業、翻譯、文物博物等10個系列改革工作,累計出臺12個系列職稱改革意見。
  • 高質量實現供給需求動態平衡
    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於2015年底,就我國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提出來的,針對的主要是當時國內的經濟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以來,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先後出現,國際市場和全球產業鏈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性影響。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徹底改變了既往的國際經濟格局,並且短期難以得到根本性恢復。
  • 一家造床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浙江嘉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見聞
    在嘉興,不少傳統製造企業都在依託產學研合作,進行轉型升級,這也是嘉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真實寫照。  嘉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姚中華介紹,嘉興注重以改革思維破解經濟社會難題,敢闖敢試,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完善有利於產業集群發展的要素市場配置、產學研用合作、產業園區聯動發展等機制和環境;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技術創新、業態創新、製造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創新體系,加快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新的投資風口要來了?
    鑑於此,36氪二級市場分析師認為,此次「需求側改革」的提出,其重要性可能不亞於2015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望引領「十四五」期間新的投資主線。回顧供給側改革要了解什麼是需求側改革,首先需要搞清楚2015年以來一直推行的供給側改革。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全省上下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不懈、紮實奮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書寫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新篇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農業總量不足和結構性問題並存,農業的主要矛盾還是在供給側。
  • 公司與行研|什麼是「需求側改革」?新的投資風口要來了?
    鑑於此,36氪二級市場分析師認為,此次「需求側改革」的提出,其重要性可能不亞於2015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望引領「十四五」期間新的投資主線。回顧供給側改革要了解什麼是需求側改革,首先需要搞清楚2015年以來一直推行的供給側改革。
  • 中央首提「需求側改革」!對你的錢包有什麼影響?
    一文解讀)會議內容中有這樣一段表述:「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信號」:貨幣政策趨勢性放鬆的可能性較小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點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這也是高層會議中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