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1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公共政策的生命力在於適應形勢發展的動態調整和持續創新能力。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以下簡稱《目錄(2019年本)》),這是自2005年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以來,對《目錄》進行的第三次全面修訂和修正。《目錄(2019年本)》延續了上一版《目錄》的基本框架和修訂成果,立足新時代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在理念、導向、重點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創新,釋放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強烈信號,是引導社會投資的重要指南、政府管理項目的重要依據、有關部門和地方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參考,將對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產生積極作用。
引導社會投資的重要指南。
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既能形成當期需求,又關係未來供給,是影響供給體系質量和能力的重要決定因素。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複雜嚴峻,風險挑戰明顯增多,需要發揮投資對穩定經濟增長、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穩投資」,關鍵在於促進高質量投資,需要引導資金更多投向能夠增加有效供給、補齊發展短板的關鍵領域。《目錄(2019年本)》與上一版相比,增加了 60條鼓勵類條目,涉及的多是符合高質量發展方向的製造業領域、有利於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領域、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務補短板領域。例如,鼓勵類條目新增了「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服務業」、「人工智慧」、「養老與託育服務」、「家政」等4個行業,這些行業都是國家鼓勵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目錄(2019年本)》的發布,明確了政策導向,有利於穩定社會投資預期,更好引導社會投資方向,促進宏觀政策導向與社會投資行為有效結合,吸引資源要素加速匯聚到發展實體經濟之中,加快促進產業結構向中高端升級。
政府管理項目的重要依據。
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發展,繁榮了市場經濟,同時也對政府管理項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錄(2019年本)》充分考慮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轉變和技術、需求等條件變化,在延續鼓勵、限制和淘汰三大分類的基礎上,明確了更加先進的鼓勵條件和適度嚴格的限制、淘汰標準,將為新技術條件下政府科學高效管理項目提供重要指引。同時,還提出了一些便於操作實施和監督執法的參數要求,相當於提供了一份具體操作指南。對限制類、淘汰類條目,明確了指標、參數、工藝和品種;對一些發展方向比較明確的領域,《目錄(2019年本)》細化了條目內容、明確了指標參數。例如,對新能源汽車電池提出了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參數要求。
結構優化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
一定程度上而言,發展就是結構的高級化,抓住了結構優化也就把握住了經濟發展的本質。當前,全球產業結構進入深度調整周期,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力布局優化,需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目錄(2019年本)》堅持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和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並舉、強大國內市場與壯大市場主體有效協同,是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重要體現,能更好發揮前瞻引導作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 塗聖偉)
相關內容
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解讀之二
原標題:《發揮好政策「指揮棒」作用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解讀之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