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願鄰居養條牛,不願鄰居出諸侯,啥意思?老話說透了人性

2021-02-08 歷史芷天

俗語:寧願鄰居養條牛,不願鄰居出諸侯,啥意思?老話說透了人性

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實這不是一種等級觀念,而是從彼此相處地更加舒適的角度來考慮,兩個人若是有著相同的生長環境、相似的經歷、不相上下的經濟地位水平,那便能更加了解彼此、感情也會更加融洽。

很多父母也經常勸導自己的孩子,選擇對象的時候要找那些和自己門當戶對的人,這聽起來雖然有門第觀念的感覺,但也是最正確的選擇方式。門當戶對才能讓感情更持久、更恩愛。

除了婚姻關係之外,其它的關係也是如此。就好比這句老話所說的:寧願鄰居養條牛,不願鄰居出諸侯,這話講究的也是門當戶對,不過是鄰居間的。

有的人說這句話透露出一股酸味,字面意思是不希望鄰居的過得比自己好太多,自己家境一般的話,也希望和家境同等一般的人做鄰居,不願意和飛黃騰達的鄰居做鄰居。其實這老話說透了人性,裡面有著很深的學問,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首先,鄰居出了諸侯,那麼身份地位上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可能剛開始鄰居間還有些話題,但隨著鄰居接觸越來越多有身份地位的人,他們關注的話題不再是柴米油鹽這些溫飽的瑣碎事情時,那麼我們和他們之間的距離就變得越來越大,甚至說的話、做的事都顯得格格不入。長期以往,兩家的關係就越來越生疏。

其次,有些人之所以不喜歡比自己富太多或者地位高太多的人交往,就是因為打從內心的自卑,這樣的人自尊心特別強,他們寧願選擇那些不如自己的鄰居,也不願意自己的鄰居比自己優秀太多。若是鄰居真的出了一個諸侯,那麼很多人擔心自己會被他們輕視、看不起,所以還不如找個養牛的鄰居交往來得舒心。

再次,若有個養頭牛的鄰居,那麼彼此間也沒有什麼代溝,在能力方面也不相上下,所以就可以彼此互幫,而不是讓出了諸侯的鄰居一味地幫助自己。幫忙和和借錢一樣,要有來有往才會長久,今天你幫助我,明天我也能用我的能力幫助你,這樣的相處模式才是愉快的、長久的。

最後,平常百姓家很難有什麼大事需要出動諸侯來幫忙,所以有個養牛的鄰居比一個諸侯的鄰居來得實在,平常農忙時還可以借一下他們的牛來耕地,在鄰居農忙缺乏人手的時候,我們也能幫上忙。若是鄰居是諸侯的,那麼我們也不好意思叫人家來幫忙幹農活,他們家也很少有農活可幹。

其實這句老話的核心思想是在告訴我們,不對等的關係註定是不會走得太遠、太久。你認同這句話老話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村民最美好的期盼,在過大年的時候,還經常喜愛在水缸上面用紅紙寫上清水滿缸,在豬圈、雞窩等地方貼上六畜興旺,或者是牛羊滿圈,這也是對於來年美好的期望,對於六畜來源久長,這種概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分別指的是:牛、馬、羊、豬、狗、雞,這也側面的說明了馴養家畜的悠久歷史,這些原本都是野生動物的六畜,被馴化之後成為了家庭常見之物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中國傳統文化中,俗語文化十分接地氣,而且雅俗共賞,深受民間老百姓的喜愛。俗語又稱民間老話或者諺語,大多數都是老祖宗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雖然表面意思粗糙簡陋,但是背後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 俗語:「結婚凸親朋,喪葬顯友鄰」,葬禮和鄰居能有什麼關係
    文章俗語:「結婚凸親朋,喪葬顯友鄰」,葬禮和鄰居能有什麼關係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板橋俗語類型多變,有的可能是教書育人的大道理,有的則是為人處世的經驗之談,伴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在老百姓中口耳先傳,也漸漸形成了流傳廣泛的特點。
  • 農村老話「寧願門前鬧嚷嚷,不願屋後腳板響」是什麼意思?
    「寧願門前鬧嚷嚷,不願屋後腳板響」說的是農村居住環境的問題。在農村修房蓋屋,選擇環境首選是安靜、優雅為佳。如果不能達到這種標準,寧肯選擇屋前是喧鬧、熙熙攘攘的大街,也不選擇屋後是一條羊腸小道的地方。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老人愛說:「牛不吃田,馬不吃地」,啥意思?看完心裡有數了
    在我們的農村,有很多平時看上去很多見,但不注意卻很難認為有什麼特別,作為在農村生活的村民,卻在平時的勞動之中,經過自己細緻的觀察,往往能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老人會將這些農村原本常見的情況,轉化成為一些俗語老話,在我們的農村流傳,其中都是一些生活之中經常看到的事情,但猛地聽起來,卻很難知曉所說的是什麼
  • 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這句俗語中的兩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左右鄰居家的房子比自家的房子高,另一種則是自家房子前後都有兩座比較高的建築。按照俗語中所說,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會影響到自己家中的運勢。
  • 俗語:「有鄰須蓋『單坡房』,無鄰當砌『鑽天牆』」,是啥意思?
    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認真揣摩了老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有鄰須蓋「單坡房」所謂的「有鄰」是指有鄰居的意思,而「單坡房」則是指只有一面房坡的房屋。
  • 農村俗語:「養狼別養狐;養牛不養豬」,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樣一句農村俗語:「養狼別養狐;養牛不養豬」。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思索了好久,竟然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養狼別養狐狼,又名野狼,灰狼和豺狼,是屬於食肉目、犬科、犬屬的一種動物。正常情況下,野狼能夠存活12~16年,如果是人工飼養,有一部分狼能夠活到二十年左右。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居住的房屋和環境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這句俗語說透了人性
    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要家裡有什麼事,周圍鄰居都會過來幫忙的情況,或許某一些農村地區依舊會那樣,但在大城市中這樣的情況已經變得十分的少了,當然心中保留一些防備是應該的,但如果把自己都封閉起來,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這樣的生活真的過的快樂麼。而中國古代的人們通常都會負責抱團取暖,人與人之間也會相互述說自己的心得,俗語就是古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 農村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是啥意思?
    老農說,養鳥也需要「挑三揀四」,有些鳥是不適合普通人養殖的。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從這句俗語裡就能夠看出在養鳥時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見我不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便打開了話匣子。
  • 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擁有新鮮的空氣,以及優美的環境,跟繁雜的城市相比,農村相對靜怡了許多。在農村對於蓋房子,一直以來都是人生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房屋建造的質量好壞,不但關乎到居住的舒適性,而且房屋的建造、庭院的坐落,對於家庭的運勢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對於修房蓋屋一直是非常講究的,這也就衍生了很多關於房屋的俗語,這些俗語流傳時間很久,直到現在依然被大家津津樂道,有的俗語卻是具有一定的道理,被大家廣泛的參考使用,也有的俗語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 農村最經典的老話和俗語有哪些?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農村,老話、俗語和俗話廣為流傳,內容涉及面廣,包羅萬象,經典的老話和俗語,蘊含著祖先們的聰明和智慧。下面我們分享幾句吧!一是奉勸人行方便事,得饒人處且饒人。有一句農村老話,人狂天收,狗狂人收。意思是,不說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人都不能大過分,不能把事做絕,為人處世,有十條路,你佔九條就可以了,總不能不給人留一條路可走吧!
  • 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
    老話都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是根據很多古人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高度凝練的話。我們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話的年齡可是比老人還要老,也就意味著比老人的話含金量更高,是一代一代的老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一直以來都十分具有借鑑意義,也給一些 涉世未深,沒吃過虧的人以警醒。
  • 農村俗語「蓋西不蓋東,家中無老翁」,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對於農村人來說,蓋房子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情之一,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的講究也有很多,比如所蓋房子的位置、開工時間以及房屋布局等等,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蓋西不蓋東,家中無老翁」就是關於蓋房的俗語中的其中一個,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會有「蓋西不蓋東」的說法呢?在農村生活或去過農村的朋友都知道,農村的房屋大多都是坐北朝南,房子的大門照正衝著南面。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在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尤其是對於生辰來說。更是有一大套理解方式。即便是現如今,一些老人看到別人的孩子的時候,還經常會問,孩子是啥時候出生的啊!當聽到生辰的時候,總會說這個日子不錯,這個日子好。
  • 農村老話常說:「雞不3年,犬不6載」,事出反常必有妖?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種老話一般是大家在長時間的實踐活動中小結出去的,伴隨著時光的證實,老話更變成一種珍貴工作經驗。而在其中更為令人很感興趣的莫過一些日常生活類的老話,還記得童年,每到下午用餐時刻,農村老人就經常端著工作在大門口上閒談,總聽一句「「雞沒六載,狗不八年」這句話老話。
  • 俗話說的好:「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為什麼呢?
    這幾種家畜中,在農村飼養最為普遍的是馬、騾、驢和牛。鄉下有句老話,馬養不了驢。馬在家後能不能養驢?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俗話說得好,驢子和馬不能一起吃,也不能同槽一起吃。鄉下有句俗語:驢同槽,驢肥馬瘦。怎麼會這樣?因為馬畢竟是一種昂貴的家畜,它需要大量的飼料和飼養環境,但是驢子並不同意,而且它看起來很容易和馬混在一起。
  • 2021年是辛丑寡婦年,俗語「牛遇寡婦,四馬馱谷」,啥意思?
    導讀:2021年是辛丑寡婦年,俗語「牛遇寡婦,四馬馱谷」,啥意思?今天已經是元旦了,是新年第一天,是2021年第一天,不過,這裡說的是陽曆新年,而我們是過傳統的農曆新年,也就是說我們要過正月初一的新年。
  • 老祖宗10句話,說透人性: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酒喝多了人會臉紅、神志不清,會幹出發酒瘋、說胡話等行為,但這些行為只會讓你丟面子,讓你感到羞愧。在面對金錢誘惑時,人做出的行為要比喝醉酒時可怕得多。在貪念的驅使下,人會突破各種底線,心也會變黑。有錢沒錢是小事,啥時候都不能沒有良心。